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救援人员灾后半年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参加汶川地震一线救援的1024名军校学员于震后半年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筛查量表(PCL-C)、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救援经历调查问卷进行心理状况评估,以169名在校留守军校学员作为对照。结果救灾学员初筛PCL-C总分≥38分者21例(2.05%),最显著的3种症状为想起此事内心非常痛苦(50.30%)、脑子里无法摆脱灾害发生时的情景(36.00%)、注意力难集中(30.70%)。抑郁指数≥0.5者140例(13.67%),SAS总分≥50者26例(2.54%);救援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留守组(P〈0.05)。经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救灾中处理过遗体、灾区生活适应不良、救灾前身体状况差、对自己在救援中的表现不满意、既往创伤经历、性格内向、救灾中经历过危险事件等7个变量。结论参加过抗震救灾的军校学员半年后仍然存在抑郁,焦虑和PTSD症状,提示:对救援人员经历应激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仍需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刘辉  于亮  王利萍  杜卫  苏凡凡 《人民军医》2010,(10):735-736
目的:调查了解参加四川汶川地震救援某部消防官兵和某部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远期患病情况。方法:采用PTSD筛查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防御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认知评价问卷等对完成抗震救援任务1年后的某部消防官兵32例、某部医护人员38例进行PTSD远期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消防官兵组PTSD阳性率为12.5%,医护人员为5.3%。消防官兵组投射、幻想、解除和消耗倾向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医护人员组(P〈0.05),而压抑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医护人员组(P〈0.05)。消防官兵组负性认知评价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医护人员组(P〈0.05),而正性认知评价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医护人员组(P〈0.05)。两组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度等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参加四川汶川地震救援消防官兵和医护人员1年后仍部分存在PTSD症状,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状况,为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7 132名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应激相关量表调查。结果 1汶川地震救援人员PTSD的发生率高于常模,震后2年救援人员PTSD发病率下降;2救援人员震后PTSD早期症状突出表现为再体验,后期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心理痛苦烦恼、回避或麻木和警觉性增高的症状。结论 PTSD影响救援人员心理健康,需及时进行有效的团体和个体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董燕  齐建林  杨征  郭琳  黄战锋 《人民军医》2010,(11):825-827
目的:调查了解参加四川汶川地震男性救援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病率及其症状表现。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1590例男性救援者分为PTSD组69例和非PTSD组1521例,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PLC-C)调查,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SD危险因素。结果:四川汶川地震男性救援者的PTSD患病率为4%左右。PTSD患者与其他男性救援者SDS和SAS分值分别为(60.54±8.26)、(45.15±9.99)和(54.75±12.94)、(38.19±7.25),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运送炸药、排除危房和SDS3个预测因素。结论:四川汶川抗震救灾6个月后男性救援者的PTSD患病率显著低于其他人群,且与执行运送炸药、排除危房以及抑郁情绪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跟踪研究“5·12”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rSD)的发生率及病程转归,分析PTS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与精神科临床确诊相结合的方法,于震后半年随机整群抽样1024名军人,使用自编救援经历量表(REQ)、急性应激状况调查表(SRQ-20)及PTSD筛查量表(PCL—C)进行初筛,由精神科医师依据DSM一1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I)对初筛结果高于划界分者进行一对一晤谈确定诊断,并对其中470名军人连续随访2年。结果6个月时点确诊PTSD患者35例,患病率为3.42%,其中56.25%在24个月仍未痊愈;24个月时点随访,PTSD患病率为2.13%,其中90%为6个月时已确诊PTSD患者;以是否患PTSD为因变量,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变量为急性应激障碍(ASD),现场搜救、处理遗体等重任务,PCL—C总分,SDS总分,救援经历和任务对自己心理的影响等7个因素。结论“5·12”抗震救援军事人员PTSD患病率较平时阴sD患病率显著增高,病程迁延且自然缓解率低,应当在充分关注同时加强心理干预与对症治疗。本研究还探讨了PTSD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构建军人心理应激损伤防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抗震救灾部队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赴四川汶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某部官兵255例,采用急性心理应激反应问卷(SAS-RQ)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计算量表总分、因素得分值和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发生率。结果:参加抗震救灾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分值为(21.6±18.7)分,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4.1%。结论:参加抗震救灾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5.12"地震救援武警官兵急性应激阶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123例武警官兵进行调查。结果:创伤性事件暴露的第1个月(即急性应激阶段),武警官兵PTSD症状的发生率为9‰,高于军队日常状态下PTSD发生率(4.9‰),且创伤性事件3~6个月后才为PTSD高发期;抑郁发生率为32.5%,焦虑发生率为6.1%,抑郁及焦虑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应激阶段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PTSD症状高于军队日常状态下PTSD发生率,且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明显,应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测交通伤后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生的早期因素。方法对2004年3—9月人院的87例交通伤患者应用前瞻性随访方法,对早期因素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进行预测研究。结果交通伤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部分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5)。伤后3—4月PTSD发生率为31%,是否患PTSD两组间早期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人格、心理水平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预测因素为人格N因子和SCL-90中的精神病性因子(P〈0.05)。结论需对交通创伤患者尤其有神经质人格或精神病倾向患者及早给予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阳性检出率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探索针对救援部队的PTSD预防措施。方法从汶川地震救援部队整群抽取2600名军人,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定量表( PCL-S)对救援军人的PTSD症状进行评定,采用自制救援军人一般情况问卷、军事群体应激预警检测问卷( ATQMGS)、状态-特质焦虑清单分析救援军人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救援军人中PTSD阳性检出71例,阳性率为2.9%;以人口学资料分组差异检验显示,不同职别、救援持续时间、家庭结构、创伤史、精神问题史和救援中伤病史的救援军人,PTSD症状差异显著;初始暴露强度不同的救援军人,PTSD症状差异不显著;PTSD症状与特质焦虑、士气、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与领导支持、控制感、晋升动机、任务认知、单位归属感、岗位价值感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领导支持、创伤史、控制感、精神问题史、救援中伤病史、救援持续时间、职别是救援军人PTSD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与以往研究相比,此次救援军人的PTSD阳性检出率处于更低水平;职别、家庭结构、创伤史、救援持续时间、精神问题史、救援中伤病史以及特质焦虑、士气、自我效能、领导支持、控制感、晋升动机、任务认知、单位归属感、岗位价值感等因素与救援军人PTSD症状均相关;PTSD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特质焦虑、领导支持、创伤史、控制感、精神问题史、救援中伤病史、职别、救援持续时间。初始暴露强度不是救援军人PTSD发生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36例地震伤员按年龄分为儿童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以评估伤员是否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出院时伤员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明显缓解,未发生明显的PTSD。心理护理能改善地震伤员心理应激能力及创伤后的负面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空军某部群发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情况及主要过敏原。方法:统一对空军某部官兵及其家属915例进行病史调查、体格检查、过敏原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以及植物标本采集及鉴定、空气暴片鉴定等。结果:被调查人员共有118例发病(12.9%),主要发病时间集中于同年8~9月份,主要症状为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眼痒、流泪等。过敏原检测:皮试阳性73例(61.9%),其中夏秋花粉53例(72.6%),蒿属植物50例(68.4%),晚春花粉31例(42.5%),早春花粉27例(40.0%)。结论:导致空军某部群发性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致敏原是黎科植物花粉和蒿属植物花粉。  相似文献   

12.
地震伤员转运救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伤员转运医疗救援中的影响因素. 方法 借助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院前急救预案配置协调指挥人员、受过心理专业培训的急救专科医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进行转运伤员以及途中早期施行全程心理疏导. 结果 汶川地震伤员转运救援中,我院救援队员借助院前急救预案、专用器材库支持、整体救援模式和对伤员施行心理疏导,成功转运162例伤员. 结论 本次转运救援模式运行与途中心理救援实践提示,后方医院应建立应对特大灾害伤员心理应激的救援体制,建立健全应对特大灾害远程前接转运救援预案,完善与稳定应对特人灾害批苗伤员远程救援的专业医疗队伍以及建立和完善远程转运的专用医疗物资器材库.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抢先救灾中,冒着生命危险开展灾难救援的军人经常性处于急性或慢性应激状态,严重者导致心理应激障碍.过去,对灾难事件中救援军人心理应激的关注较少,特别是对救援军人心理应激障碍的早期识别、早期预防和干预存在不足,缺乏系统性.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地震救援中军人心理应激的相关文献,分析救援军人心理应激障碍的常见表现、预测因素,并对笔者多次参与的地震救援军人早期心理应激干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便能早期发现救援军人心理应激障碍的高危易感人群,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心理应激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了解汶川地震1个月后当地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e disorder,PTSD)的发生情况及心理状态分析。方法采用刘贤臣等编制的自评量表(PTSD-self rating scale,PTSD-SS)于汶川大地震发生1个月后对亲历地震的受灾群众进行调查。结果本样本调查PTSD症状反应当中,仍然以对地震的担心、紧张、害怕、恐惧等症状为主;回避症状检出率低;PTSD症状反应强度提示仍然有反复出现的侵入性痛苦回忆和警觉性增高症状。结论地震引发的灾难给亲身经历的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震后进行心理干预不但要及时有效而且应做好长期心理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部参加军事演习的官兵3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4月—2014年7月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和心理量表测评对某部参加军事演习3个月的690名官兵进行相关因素调查。PTSD诊断采用PTSD筛查量表-军人版(PCL-M)进行初筛,再由精神科医师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标准中PTSD的诊断标准,对初筛结果高于划界分者进行一对一晤谈确定诊断,使用SPSSl3.0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际调查690人,收回有效问卷637例,确诊病例30例,占4.71%。个体阳性心理症状与中国男性青年常模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P<0.05);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独生子女、居住城镇、服役满意度低、遇到困难时不能获取经济帮助、受伤、演习任务过重、不满意上级指示;应激事件对个体短期内的性格因素没有影响(P>0.05)。结论军事演习官兵3个月后PTSD的患病率较常人高,加强官兵的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杨春  高志勤  余海鹰  赵汉清  张理义 《人民军医》2012,(12):1172-1173,1179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驻岛官兵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JS)、疲劳量表-14(FS-14)和自制调查问卷对某部驻岛官兵339例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AIS总分〉6分93例,占27.4%,4~6分89例,占26.3%;〈4分157例,占46.3%。有睡眠障碍驻岛官兵AIS总分、FS-14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驻岛官兵(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JS总分、各因子与FS-14总分、各因子间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影响自我睡眠因素存在、认为与战友关系差及躯体疲劳进入睡眠障碍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驻岛官兵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与有影响自我睡眠因素存在、认为与战友关系差及躯体疲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武警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警某部3年参训官兵共2160例,自制调查问卷,现场调查后汇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军事训练伤425例,发生率为19.8%。受伤部位:下肢162例(38.1%),上肢119例(28.0%),腰部52例(12.2%),头颈部43例(10.1%),胸腹部37例(8.7%),其他部位12例(2.8%)。训练伤分类:骨关节损伤191例(44.9%),软组织损伤158例(37.2%),下腰部损伤42例(9.9%),炎症34例(8.0%)。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外伤史、体能状况、准备活动、训练场地设备、训练强度安排及技术动作等均是影响训练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高,须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了解空军某部警卫骨干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随机抽取空军某部警卫骨干137例,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其进行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本次检出CMMHS总分分值异常10例,占7.3%;神经衰弱因子分值异常6例,占4.4%;稳定外向型49例(35.8%),不稳定外向型33例(24.1%),稳定内向型26例(19.O%),不稳定内向型29例(21.1%)。警卫骨干CMMHS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MMHs总分与EPQ中神经质因子分值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警卫骨干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人格特征神经质因子可影响警卫骨干的心理健康水平,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参加"5.12"汶川地震一线救援的军校学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地震后6个月,对1024名军校学员的救援经历、急性应激状况(采用SRQ-20)进行回顾性调查,完成PTSD症状清单(采用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初筛结果高于划界分者,由精神科医师依据临床定式检查(采用SCID)晤谈确定诊断。结果 35人确诊为PTSD,阳性率为3.42%;PCL-C评分城市籍军人明显高于农村籍军人(P〈0.05),独生子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大专明显高于本科(P〈0.05);参加现场搜救任务和处理遗体任务的救援人员PCL-C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参加者(P〈0.01);以PCL-C总分为因变量,经线性逐步回归分析,SRQ总分、SAS评分、既往创伤经历、内向性格、文化程度、处理遗体任务进入方程。以PTSD确诊结果为因变量,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遗体任务、独生子女、文化程度、抑郁进入方程,正确预测率为50%,总的正确判断率为75.3%。结论汶川地震后半年时点,一线救援军校学员PTSD患病率为3.42%,处理遗体经历对发病的负性刺激强度最大,独生子女、文化程度、抑郁状态与PTSD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急性应激反应、焦虑、创伤经历、内向性格均为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郝唯蔚  赵春华  武权  胡婷婷 《人民军医》2008,51(11):720-721
目的:调查分析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某部中老年744例年度体检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段分析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超重及血糖异常等M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高血压534例(71.8%),血脂异常432例(58.1%),体重超重400例(53.8%),血糖异常130例(17.5%);符合MS诊断标准245例(32.9%)。结论:应针对中老年人群MS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