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不典型子宫病灶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结果:本组经病理诊断子宫肌瘤22例,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86.4%,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95.5%;子宫腺肌瘤16例,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81.3%,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93.8%。子宫肌瘤表现为瘤体周边首先灌注呈环状强化,并分支进入瘤体内部,然后内部迅速强化;子宫腺肌瘤则表现为多支、较粗大、短线状增强信号从病灶周边进入内部,继之内部迅速强化。结论:超声造影显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血流灌注具有不同的灌注模式和特征,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卢峻  佘志红  熊奕  王慧芳  甘晗靖  林琪  吴瑛   《放射学实践》2011,26(8):890-89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强化形式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70例的超声造影表现,记录造影时病灶的充填方式、与肌层的成像顺序及增强程度等。结果:子宫肌瘤患者50例(72个病灶),子宫腺肌症患者20例。3 cm以上肌瘤56个,均表现为假包膜先充填,呈周边环状增强,然后肌瘤内部增强,消退时肿瘤中央先消退,包膜增强持续时间较长,与周边正常肌层组织充盈方式显著不同。3 cm以下肌瘤16个,呈环绕型增强8个,树枝型增强2个(混合型增强6个)。20例子宫腺肌症均表现为与子宫肌层同步增强,同步减退,且增强程度低于子宫肌层,呈不均匀增强,可见虫蚀样充盈缺损区。结论:超声造影强化形式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后病理明确的子宫腺瘤样瘤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回声不均匀高回声9例、回声不均匀低回声3例、囊实混合性回声1例;呈圆形或卵圆形,无包膜,9例边界清晰,4例边界不清;8例病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5例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多数病灶边缘有血流环绕或半环绕.其中10误诊为子宫肌瘤,3例误诊为子宫腺肌瘤.其中5误诊为子宫肌瘤,3例误诊为子宫腺肌瘤,2例误诊为子宫淋巴瘤,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上较为罕见,超声表现呈多样性,容易误诊和漏诊,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瘤的超声影像与病理对照(附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超声影像与病理的相关性及期误诊原因。方法:对86例子宫肌瘤的超声、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超声与病理完全符合69例、基本符合11例,总符合率93%。误诊6例,占7%,其中将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腺病、局限型子宫腺肌瘤、浆膜下子宫内膜异位误诊为子宫肌瘤各1例。将宫颈部肌瘤误诊为卵巢肿瘤2例。结论: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肌腺病82例患者手术治疗前行超声检查,并于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超声检查特点、诊断正确率。结果 42例被诊断为子宫肌瘤,诊断符合率为93.33%;30例被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诊断符合率为81.08%。子宫肌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且血流丰富程度与肿块体积呈正相关,而子宫肌腺病不具备以上特征。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肿块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提高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瘤体共52个,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肌瘤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变化,比较子宫肌瘤缩小程度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期行增强MRI检查。结果 1)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肌瘤45个(阳性率86%),超声造影发现子宫肌瘤50个(阳性率96%),增强MRI发现子宫肌瘤52个; 2)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后,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肌瘤体积缩小48个,4个体积变化不明显,其中49个瘤体无明显血流信号,3个周边有少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瘤体体积缩小52个,其中42个瘤体无造影剂增强,10个瘤体周边有造影剂增强;增强MRI显示瘤体体积缩小52个,40个瘤体无对比剂增强,12个瘤体周边有对比剂增强,超声造影与同期增强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常规彩色超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临床疗效:患者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症状改善,下腹坠胀缓解,临床疗效明显。结论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能直接进行定位,明确病灶大小,观察肌瘤血流灌注,指导局部消融治疗方案的实施及有效的评价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和血流特征,并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宫腔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加宫腔造影,分别对19例子宫内膜息肉和32例子宫内膜其他病变之声像图、彩色血流及频谱表现进行对比,全部病例经宫腔镜及手术后的病理证实。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诊子宫内膜息肉,清晰显示了内膜与黏膜下肌层之界限和息肉的病变边界,还显示了息肉蒂基底的彩色血流或黏膜下肌瘤周边彩色血流环,适时加做宫腔造影则更有益于对细小病变的诊断。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加做宫腔造影可大大提高对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其他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误诊原因,提高其对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材料和方法:78例经病理检查确认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27~61岁,平均44岁,术前全部经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诊断正确者32例,符合率为41.03%,误诊13例,漏诊33例。两者共占58.97%。误诊病例均为子宫肌瘤,漏诊病例中合并肌瘤者20例,子宫体积增大者5例,子宫正常者6例。结论:超声诊断腺肌病,应动态随访,紧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其它盆腔检查,同时要重视腺肌病与肌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超声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超声表现并对其超声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材料和方法:对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超声所见病变分为3型.Ⅰ型:宫腔型(n=8),Ⅱ型:宫壁型(n=3),Ⅲ型:宫腔及宫壁型(n=3).6例(42.9%)误诊为子宫良性病变[子宫肌瘤(肌壁间或黏膜下)、子宫腺肌症合并腺肌瘤或肌瘤];4例(4/14)误诊为子宫内膜癌,4例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声像图缺乏特异性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不同分型声像图应与相应疾病进行鉴别,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宫腔声学造影对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声学造影对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患者于术前一周内行宫腔声学造影。实验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统计方法有t检验、x2检验等,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2±S)表示。结果宫腔声学造影可使诊断敏感性提高至80%,准确性提高至95%,鉴别诊断特异性100%。结论宫腔声学造影对子宫腺肌病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附29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临床上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并有腹痛的患者,应用阴道超声检查295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肌瘤194例,子宫腺肌病56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45例。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亦各具特征。结论: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更能获取最佳图像,是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方法且检出率高,给临床治疗及随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经腹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方法:55例子宫肌瘤和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前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术后病理验证。结果:55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5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5%)误诊为子宫腺肌病1例(1.8%),漏诊2例(3.6%)子宫腺肌病患者8例,有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率为(13%),诊断符合率(87%)。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6例,其中单一诊断子宫肌瘤4例(70%),漏诊1例(16%)。本资料中子宫腺肌病8例,超声仅正确1例(10%),误诊为子宫肌瘤6例(75%),漏诊1例(12%)。  相似文献   

13.
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非常常见。21世纪,随着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有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群体越来越庞大,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妇科疾病发生率也在持续攀升,严重损害女性群体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1]。临床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超声检查,尤其是经腹部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因为其费用相对较低、便于操作、可重复性操作,且具有准确率高、误诊和漏诊率低的优势,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详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征分析方法(ROC)评价超声造影中基础声像图与造影声像图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似子宫肌瘤症状患者110例,行常规经腹超声检查后进入造影检查条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采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荆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两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受试者)分别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奈件下对检查结果独立做出诊断,记录诊断结果并用SPSS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图评估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应用Kappa值评估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ROC曲线结果显示两位受试者在常规超声条件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和0.707,超声造影条件下曲线下面积为0.965和0.985,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01).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显示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高,它们的Kappa值分别为0.816和0.662.结论:超声造影总体上提高了对子宫肌瘤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能量多谱勒超声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通过对27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并应用经阴道彩色能量多谱勒超声在栓塞前、栓塞后当天、第5d、栓塞半年内每次月经干净后第3~4d内及栓塞后每年进行检查,追踪随访34~58个月。结果栓塞前月经量过多19例,术后3个月内月经量恢复正常18例。监测发现,栓塞前肌瘤部分血流信号丰富22例,一般2例,稀少但肌瘤周边有环状血流信号2例和无血流信号1例;子宫肌层血流信号均丰富。26例栓塞后超声发现肌瘤一直无血流信号,子宫肌层血流信号在术后第5d后的每次复查均丰富。栓塞术后症状无改善1例,术后第5d和1个月发现肌瘤血流信号较丰富与术前相近。栓塞前均可探测典型的子宫动脉频谱,栓塞后子宫动脉频谱消失,在栓塞后半年到2年内子宫动脉复通。随访期内出现临床症状的再发肌瘤2例,没有临床症状但超声检查发现再发肌瘤2例。子宫体积缩小率(50.89±1.63)%(t值3.921,P<0.001),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56.76±7.94)%(t值4.643,P<0.001),半年后肌瘤和子宫的体积维持稳定,没有变化。结论术前对子宫肌瘤进行血流信号的检测有利于术前对肌瘤栓塞疗效的判断;术后对子宫和肌瘤的短期(栓塞后1周内)动态监测有助于对肌瘤栓塞疗效的分析;术后定期对肌瘤行超声检查有利于子宫肌瘤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观察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临床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的患者50例(子宫肌瘤组),年龄26~57岁,平均43.63岁。另外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患者血清HFA测定的意义。方法:选择已确诊的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各18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HE4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症组血清HE4水平为(51.02±19.38)pmol/L,子宫肌瘤组为(21.57±11.77)pmol/L,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血清HFA测定对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该病多发生于26~51岁经产妇。约50%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经期延长、月经量多。超声检查是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因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有些临床表现及症状相似,经过腹部超声(TAS)检查有时不尽人意,尤其是当腺肌病合并肌瘤时更是难以鉴别,能否作出准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而经阴道超声(TVS)检查使用是高频探头,位置更加贴近盆腔器官.能清晰的观察到子宫大小,形态及子宫肌层的回声变化。其图像质量优于腹部超声(TAS)。本研究对59例通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子宫动脉DSA造影解剖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与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70例患者,经临床症状,彩超和(或)凹检查确诊子宫肌瘤,单发肌瘤52例,多发肌瘤18例;其中黏膜下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51例,浆膜下肌瘤12例。经右侧或左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分别插至双侧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内容包括:子宫动脉的起源及其走行、分布、血供程度、肌瘤表现和特点,然后进行栓塞治疗。结果:①大多数患者子宫动脉大部分发自髂内动脉的臀下动脉阴部干,其次为髂内动脉主干和臀上动脉;②子宫肌瘤供血情况分为:a、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b、双侧子宫动脉均衡供血型。c、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③大多数子宫动脉发出卵巢支,子宫肌瘤栓塞术不能避免栓塞卵巢支。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悉子宫肌瘤的血管解剖对提高技术成功率、合理选用栓塞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妇科盆腔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75例盆腔肿块患者(95个肿块)的超声造影检查资料,探讨盆腔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表现,对比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盆腔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模式不同,超声造影检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5.7%、93.7%、95.7%、91.8%;常规超声分别为68.8%、76.6%、72.6%、82.5%、92.3%。两者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提供丰富的肿块血流灌注信息,较常规超声明显提高了对盆腔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