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绝经后妇女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上,女性约比男性晚10年,而且妇女的心血管事件主要发生于绝经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是妇女在绝经前受到雌激素的保护所致。现就围绝经期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楠  王晶  王心  李冰 《人民军医》2009,(9):622-623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围绝经期有提前的趋势。关注饮食,改善健康状况,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现就围绝经期妇女营养需要及营养干预的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绝经期妇女的激素变化 ,笔者利用I12 5,H3 放免测定方法对 184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素 (T4 )、雌二醇 (E2 )、孕酮 (P)、睾酮(T)、皮质醇 (COR)、醛固酮 (AID)、促卵泡刺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H)测定。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围绝经期妇女 184名为工人、农民或部队家属。年龄 45~ 5 0岁 83例 ,5 0~ 6 0岁 77例 ,6 0~ 6 8岁 2 4例 ,平均年龄 5 1 5岁。绝经前期伴月经不调 5 8例 ,绝经者 12 3例 ,子宫全切者 3例。绝经平均年龄 47 7岁。受检者均…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经常闭经或月经失调、绝经。在此时期,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逐渐衰退,生育能力消失,生殖器官也逐渐萎缩。一般发生在46~55岁(平均48岁)。这个时期长短不一,数月到数年。妇女体内的内分泌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部分妇女可出现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状旧一。少数症状比较严重,常影响工作和学习。正确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实施,有助于妇女顺利渡过围绝经期,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的发生。围绝经期妇女综合保健措施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由于绝经期的身心变化,严重地影响了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而绝经远期病变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冠心病则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且在绝经早期给予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绝经远期疾病的发生、发展。我国政府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提出要提高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的负面情绪情况以及激素替代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并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将同期在接受体检的健康育龄期女性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激素替代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治疗前。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激素替代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激素替代治疗(HRT),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临床使用上一直存在争议,经历了两次高潮和低谷。最初多数学者认为,雌激素可以预防或治疗绝经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单用雌激素补充治疗在临床上成为有症状的绝经期妇女的主要方法,HRT进入了第一轮应用高潮期;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研究发现,该疗法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  相似文献   

8.
王琴 《西南军医》2010,12(5):938-940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月经改变,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精神、神经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心血管症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围绝经期一般分三个阶段:(1)绝经前期:闭经前2—5年,平均4年左右;(2)绝经期:持续闭经第一年;(3)绝经后期:绝经至卵巢内分泌功能完全消失,约15年左右。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资料统计84.12%的女性在围绝经期都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9.
朱绍敏  戴凌 《人民军医》1997,40(1):45-46
1991~1.996年,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于宫异常出血96例,现就临床表现、发病年龄、病程和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96例中,年龄40~68岁,其中40~44岁23例,45~49岁32例,50~54岁22例,55~59岁15例,60~64岁3例,65岁卫例。病程2个月~11年,l年以内74例,l~2年15例,2年以上7例。1.2诊断(l)经妇科及B超检查:双合诊检查无子宫及卵巢肿瘤,窥视器检查排除阴道粘膜及子宫颈病变出血。B超可见子宫内膜增厚32例,子宫体略大12例,排除明显的肿瘤等器质性疾病;(2)月经异常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多数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围绝经期藏族女性及其与平原地区围绝经期汉族女性性激素水平.方法:选择西宁地区组(海拔2 260m、平均大气压580mmHg(1mmHg=0.133kPa)、平均氧分压为121.8 mmHg)及玉树地区组(海拔4200m、平均大气压约430mmHg、平均氧分压约90mmHg),两组各180例女性...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是绝大多数妇女一生必须渡过的主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内分泌紊乱可带来一系列的临床问题,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明确其防治措施,对保障妇女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评估围绝经期血脂异常患者脑动脉弹性储备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分析血脂对两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围绝经期血脂异常与正常患者各70例,检测左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及CIMT.分析左侧PI、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CETI)与CIMT的相关性,以及血脂对CETI、CIMT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血脂异常组PICCA、PIICA、PIMCA、PIBA的值均增大,CETII、CETIM、CETIB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ICCA、PIICA、PIMCA、PIBA与C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CCA=0.720,RICA=0.598,RMCA=0.474,RBA=0.458;均P<0.01);CETII、CETIM、CETIB与CIM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1=-0.582,RM=-0.443,RB=-0.461;P均<0.01).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甘油三酯(TG)与CETII、CETIM、CETIB、CIMT多元相关分析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血脂异常患者的CETI随着CIMT的增加而减少,说明颅外动脉弹性储备的下降速度较颅内动脉进展快,推测血脂异常患者颅内动脉弹性储备的下降受到颅外动脉弹性储备下降的影响;并且LDL-C、TG是围绝经期女性CETI与CIMT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方法,监测西宁地区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围绝经期妇女的乳腺钼靶X线变化,了解血清中雌、孕激素等水平与乳腺钼靶X线改变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在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的激素替代治疗6个月的西宁地区围绝经期妇女50例,激素替代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和血清学检查,自身前后对比。结果:本组西宁地区围绝经期妇女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后乳腺腺体体积有明显的增加,血清中雌二醇、孕酮的激素水平明显升高,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的水平较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激素替代疗法的长期使用,可使乳腺腺体体积增加,性激素水平明显改善,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作为激素替代治疗中乳腺监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以确定最小有效剂量。方法:将48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即在诊刮术后口服米非司酮6.25 mg,1次/d,连服6个月,Ⅱ组于诊刮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 mg,1次/d,连服6个月,观察两组间闭经、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激素水平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闭经,贫血得到纠正,治疗后两组血FSH、L H、E2、P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Ⅰ组中5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5例患者月经稀发量较少,9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5例患者停药后复发仍有不规则出血;Ⅱ组中停药后9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10例患者月经稀发量较少,4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1例患者停药后复发行子宫切除术。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而其具有抗皮质激素的副反应,对肝肾有一定的影响,选用6.25 mg,1次/d似乎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治愈率80%,显效率8.2%,有效率6.1%,总有效率94.2%。结论:中药滋补肝肾,养心(阴)血,清热除烦或温补脾肾,舒肝解郁。西药有保持女性卵巢功能,补充基本营养素,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平衡内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放免测定法对55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测试,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长期进行木兰拳练习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进行木兰拳练习的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与久坐工作者相比较;腰椎(L2-L4)、股骨颈(FN)、股骨近端(FTRO)和WARDS区(FWT)的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代谢相关激素仅甲状旁腺素(PTH)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发现,运动在围绝经期不同阶段的介入对骨密度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门诊182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良性病变145例,占79.67%,恶性病变15例,占8.24%,癌前病变包括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2例,占12.09%。结论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减退是导致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但癌前病变及恶性病变是不可忽视的病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抑郁症前扣带回区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方法 40例围绝经期女性为实验组,1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随访18~24个月,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检测其大脑前扣带回区GABA浓度,实验组分别于绝经前及绝经后各测量1次,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及出组时各测量1次.实验组于绝经后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的评分结果分为焦虑组和抑郁组,分别比较3组GABA的差异.结果 焦虑组及抑郁组绝经后GABA水平较绝经前显著降低(P<0.05),并均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抑郁组患者绝经后GABA水平较焦虑组患者绝经后低(P<0.05).结论 前扣带回GABA水平改变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联系密切,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症状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周志强  季兴  甘怡群 《人民军医》2007,50(11):684-68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状态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围绝经期妇女249例,其中有效样本237例,根据Beck评分指数得分,分为抑郁组47例和非抑郁组190例。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结果:抑郁组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非抑郁组。两组负性生活事件、神经质、内外倾性及应对方式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症状与其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