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BM—86A系国内近年研制开发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其化学结构属蓁啶酮酸型,与依诺沙星、超威沙星(TROXAXA…CIN)母核结构相同,尚属一类新药。 主要药效学研究表明,体外抗菌活性:对G~+及G~-细菌显示为广谱、强效的抗菌活性。尤其对G~-细菌抗菌活性更强,对大肠杆、痢疾杆、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等11种标准菌株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第一代和第二代抗感染药的缺点抗菌谱狭,主要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临床上仅应用于G~-菌的肠道和尿路感染,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新品种在化学结构的母环上在6位引入氟原子或其他部位进行修饰,扩大了抗菌谱,增强了抗菌活性,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该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等。不但对G~-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G~+菌和绿脓杆菌的活性有明显改善,口服改善了生物利用度。其中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和依诺沙星  相似文献   

3.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近年发展最迅速的一种新型抗菌药,尤其是含氟喹诺酮类,其抗菌活性及组织渗透力强,除治疗泌尿道感染外,还可治疗G~-、G~+菌及绿脓杆菌所致的严重全身感染。本文主要介绍含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揭示该类药物可能或已存在的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应审慎。  相似文献   

4.
克红霉素(clarithromycin、CAM,TE—031)是一个新型的红霉素半合成衍生物,本实验结果表明,本品对G~+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部分G~-菌及厌氧菌亦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G~+菌株MIC范围为0.002—0.5μg/ml,抗菌活性与意大利克红霉素相似,而略强于红霉素(EM)、交沙霉素(JM)、林可霉素(LCM)。而对大多数菌株明显强于头孢克罗(CCL)、环丙沙星(CPFLX)和依诺沙星(ENX)。对部分G~-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如4株卡  相似文献   

5.
环丙沙星是一种全合成含氟的喹诺酮类抗菌药。该药通过干扰细菌DNA促旋酶,使菌体复制DNA受限,同时破坏细菌细咆膜,使细胞内容物疏失.因此不论细菌处于增殖期还是静止期,将其迅速杀灭。体外抗菌实验研究证实它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对G~-、G~+ 环丙沙星是一种全合成含氟的喹诺酮类抗菌药。该药通过干扰细菌DNA促旋酶,使菌体复制DNA受限,同时破坏细菌细咆膜,使细胞内容物疏失.因此不论细菌处于增殖期还是静止期.将其迅速杀灭。体外抗菌实验研究证实它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对G~-、G~+均有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临床上多见的G~-肠道细菌(包括肠杆菌属),假单孢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了强有力的抗菌效应。对耐药菌感染也有76%疗效。但对厌O_2菌相对低,对真菌无作用。 1 药动学特点: 1.1 吸收、代谢:环丙沙星口暇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达46—84%,用药后1—1.5h达血峰浓度,血浆半衰期3—4h.长期服用机体无蓄积。可口服和静脉给药,血清浓度都高。口服本品250mg/ml,血峰浓度1.45mg/ml,静滴200mg,血峰浓度4.0μg/ml,蛋白结合率低约14—30%,广泛分布在大多数组织和体液中:如:肝、胆、胰、肾、心脏、脾、前列腺、尿液、胆汁、唾液中稳定浓度高于血浆浓度.经肾和肝两大部分原型排出体外,分布容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药物敏感度测定法检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G~+菌和G~-菌的抗菌作用实验观察,证明青霉素类抗生素对C~+菌抗菌作用强、对G~-菌抗菌作用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则对C~+菌、C~-菌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特别对耐药菌株作用较青霉类强,故临床常将该类抗生素药物治疗耐药菌株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氧氟沙星(氟嗪酸,Ofloxacin)系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一、体外抗菌活性测定:使用60株试验菌,测定了MIC值(最低抑菌脓度)。实验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MIC=0.05μg/ml,克雷伯氏菌MIC=0.2μg/ml,阴沟杆菌MIC=0.1—0.78μg/ml等的活性相当于或略好于甲氟沙星,  相似文献   

8.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效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80年代后期以来,化学家和医学家互相配合针对以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G~ 球菌和厌氧菌的活性较弱的缺点,开发成功一系列氟喹诺酮类各有特点的新衍生物,除保留原有抗G~-菌的活性外,对G~ 球菌、厌氧菌、衣原体,分枝杆菌等均有良好抗菌作用。有些新衍生物对寄生虫,钩端螺旋体有一定的活性,有些文献报道了新衍生物对动物拓扑异构酶和体内肿瘤起作用的苗头。这一系列新衍生物中,抗细菌药物进展迅速,部分新药处于临床前药理阶段,  相似文献   

9.
IMB—86A是我所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为一类新药。其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提示本品具有广谱和强效抗菌作用,对动物感染子种细菌有优异的保护效果;口服吸收良好,血浓度高.半衰期长,组织分布广,是一个有前途的抗菌药物。本文报道了IMR—86A的致突变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IMB—86A,在小鼠微核试验、CHL细胞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Ⅰ、国产氟代喹诺酮的体外抗菌作用本文采用三种国产氟代喹诺酮(FQS)药物(氟哌酸、氟啶酸、甲氟哌酸),以大肠杆菌_(2280)和阴沟杆菌_(1029)为试验菌,研究比较了FQS药物的体外杀菌活性及其量—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耐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CCCP对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从99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选取对环丙沙星耐药(M IC≥4μg/m l)菌株14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同时测CCCP对喹诺酮类药物M IC的影响。结果:1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无一株敏感,且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耐药。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氯霉素、庆大霉素、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未发现有耐药株。喹诺酮类药物与CCCP合用后,在部分菌中的M IC中出现了明显的降低。结论:耐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且呈较高水平耐药;CCCP可以明显提高部分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和阿米卡星对耐喹诺酮肺炎克雷伯杆菌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喹诺酮类药物于1962年在国内已合成,并批量生产上市,后又合成了多种类似药物。在使用中发现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不易产生耐药性,目前在临床上可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媲美。在喹诺酮类药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氟罗沙星(氟哌酸、灭菌乐尔),本品是1983年第一个合成的新喹诺酮类制剂,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DNA促旋酶,阻碍DNA复制,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广泛,作用强,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因  相似文献   

13.
甲磺酸司帕沙星(MSASFLX),是我所新研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为了考察其体内外抗菌作用,我们对MSASFLX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与同类药进行药效学比较。MSASFLX对G^ 菌的抗菌作用与口服司帕沙星(SFLX)接近,比乳酸环丙沙星(Lac-CPFLX)及氧氟沙星(OFLX)强,对G^-菌的抗菌作用与SFLX和Lac-CPFLX近似,  相似文献   

14.
甲磺酸加替沙星是一种新的6-氟-8-甲氧基喹诺酮类抗菌药。它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和衣原体有强而广的抗菌活性。其体外抗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活性强于  相似文献   

15.
氧氟沙星系化学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皆有显著的抗菌活性,本文对山东某厂研制的氧氟沙星(OFX)注射液,以吡哌酸(PPA)作为对照比较,对临床分离的246株菌进行了抗菌药效观察,两药抗菌谱皆较广,从两药的MIC值比较OFX远比PPA的抗菌作用强,其中OFX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金葡菌、分别比PPA强80和40倍;对革兰氏阴性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枸橼酸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培氟沙星的抗菌谱,临床分离菌株的敏感性,小鼠感染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或肺炎杆菌的保护作用,急性毒性和致畸胎试验。其结果表明,培氟沙星抗菌谱广和抗菌活性较强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的活性与诺氟沙星相似,明显比氟哌酯和吡哌酸强;对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活性,本品与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相似,明显强于氟哌酯,吡  相似文献   

17.
甲磺酸加替沙星(MSAGFLX)是我所开发的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实验结果表明,它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抗菌谱显示:对G^ 菌18株和G^-菌24株均有较强抗菌活性,对临床分离的G^ 菌759株抗菌活性强于对照药,如环丙沙星(CPFLX)和氧氟沙星(OFLX),对G^-菌343株的作用与对照药CPFLX接近。但强于氧氟沙星(OFLX),  相似文献   

18.
二甲胺四环素为已上市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中体内外抗菌作用最强的药物。二甲胺四环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如金葡菌、表葡菌、酿脓链球菌等的体外抗菌活性要比四环素强2—4倍。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高效,对大肠杆菌、克氏肺炎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的抗菌活性与四环素相近似或强2倍以上。本品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本品对耐青霉素,耐甲氧青霉素的金葡菌及耐氨苄青霉素的大肠杆菌及部分其它阴性菌也有抗菌效果。本品口服生物利用度达95—100%,食物对吸收无影响,Fe~(2+),Ca~(2+),Mg~(2+)及制酸药可影响吸收。犬口服本品的血浆半衰期为8.9小时,人体的血浆半衰期波动于10—21小时之间,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9—76%,尿排泄量约为口服量的5.49%。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协同作用。方法:以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筛选耐药菌,然后测定黄芩苷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协同作用;以CCCP筛选存在主动外排系统的耐药菌.测定黄芩苷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该类耐药菌的协同作用。结果: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普遍.黄芩苷联合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耐药铜绿假单饱菌有协同抗菌作用.MIC值下降1-2倍。同时存在主动外排系统的耐药菌也表现出抗菌增敏作用。结论:黄芩苷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抗菌,对存在主动外排系统的耐药菌也表现出抗菌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SFIX)对G~+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范围为0.03~1μg/ml,对G~-菌的抗菌活性也较强,MIC为0.005~1μg/ml。司帕沙星对38株肺炎链球菌的MIC_(50)比CP-FIX,OFIX,NFIX,ENX,EM,强4~32倍,对其它G~+菌抗菌作用也强于CPFIX,OFIX,NFIX。对绿脓杆菌的MIC_(50)和MIC_(90)稍低于CPFIX。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的MIC_(50)和MIC_(90)与CPFIX,NFIX接近,但小于OFIX,ENX,GM。对流感杆菌、不动杆菌,淋球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对照药。SFIX对厌氧菌也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其MIC_(50)和MIC_(90)同灭滴灵接近,但明显强于CPFIX,OFIX,EM。SFIX有良好的杀菌作用,G~+菌杀菌作用较强,对G~-菌杀菌作用稍逊于CPFIX,强于OFIX,NFIX。SFIX对金葡菌的杀菌曲线,与OFIX,CPFIX相类似,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