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芪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十分复杂 ,氧自由基的产生并介导组织损伤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黄芪具有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药理作用。本文观察黄芪注射液在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肾组织SOD活性与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雄性SD大鼠 5 0只 ,体重 2 0 0~ 2 5 0g ,随机分正常组 (A组 ) 5只 ,假手术组 (B组 ) 15只 ,模型组 (缺血再灌注组 ,C组 ) 15只 ,黄芪组 (D组 ) 15只。其中黄芪组在实验前 ,每日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 2mL 0 1kg体…  相似文献   

2.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及Epo治疗组3组,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检测血丙二醛(MDA)、肌酐(Cr)、素氮(BUN)和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Epo治疗组血浆MDA、Cr、BUN水平较失血性休克组组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SOD显著升高、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 Epo可提高SOD,降低IL-6,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缺血预处理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外脏器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动物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经典缺血预处理(CIPC)、肾缺血预处理(KIP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肾缺血预处理(SOD+KIPC)4组。比较各组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含量、5'-核苷酸酶(5'-NT)活性的变化。结果:肾缺血预处理能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降低再灌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血浆磷脂酶A2(PLA2)活性,同时使心肌5'-NT活性、NO含量明显高于I/R组。而在肾缺血预处理前用超氧化物歧化酶处理则肾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明显弱于KIPC组,与心肌5'-NT活性、NO含量下降相一致。结论:肾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也与通过调动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释放有关,氧自由基在介导该类物质的释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缺血处理方法对大鼠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判断压疮损伤的程度及压疮干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RI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模型,通过肉眼观察受压程度,检测血清氧自由基的水平,以判断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果RI组和IPC组大鼠出现I期压疮的发生率为100%。IPC组血清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高于S组,明显低于RI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S组,明显高于RI组。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芪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药治疗 ,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 ,测定血清和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肾缺血 1h灌注 15min后 ,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 ;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下降 ,MDA含量升高。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 ,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升高 ,MDA含量下降 ,肾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结论 :黄芪注射液具有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这可能是黄芪注射液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目的:探究当归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D成年大鼠50只,体重240~26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当归治疗I组、当归治疗II组,每组10只,均以10%乌拉坦腹腔麻醉后行右肾切除术。各组分别处理如下:(1)假手术组:不钳夹左肾动脉;(2)缺血组:以门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2ml/100g,1min后夹闭左肾动脉,60min后取血检查;(3)再灌注组:夹闭左肾动脉,60min后去除动脉夹,缝合切口,24h后取血检查;(4)当归治疗I组:以当归针剂1.2ml/100g代替生理盐水,其它操作步骤同缺血组;(5)当归治疗II组:当归使用情况同I组,其它步骤同再灌注组。  相似文献   

7.
背景:预防或减少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提高肾移植手术移植物的存活率,因此需要寻找更为安全、有效、廉价的科学药物来预防或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积雪草苷组及积雪草苷+鸦胆子苦醇组,每组10只,后3组夹闭肾蒂45 min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积雪草苷组、积雪草苷+鸦胆子苦醇组预先给予大鼠积雪草苷混悬液灌胃4周,积雪草苷+鸦胆子苦醇组于造模前5 d连续腹腔注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特异性抑制剂鸦胆子苦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的表达,测定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和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模型组比较,积雪草苷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 <0.05),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表达明显降低(P <0.05),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2只。后2组用夹闭双侧肾动脉的方法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辛伐他汀组在造模前给予辛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持续2周。用生化检查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缺血再灌注组SCr、BUN和心肌MDA含量均升高(P0.05),心肌LDH和CK活性增强(P0.05),心肌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辛伐他汀组SCr、BUN和心肌MDA的含量降低(P0.05),心肌LDH和CK活性明显减弱(P0.05),而心肌SOD活性增强(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Bcl-2与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在肾缺血再灌注组增多(P0.05);与缺血组相比,Bax表达在辛伐他汀组明显降低,而Bcl-2表达增加(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肾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与辛伐他汀可以消除自由基、升高Bcl-2蛋白表达和降低Bax蛋白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血管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肾移植、血管外科的建立和发展,使许多严重疾病的治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这些新方法所涉及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更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研究表明微血管损伤是IRI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拟从微血管角度针对微血管血液流变性、微血管舒缩功能及通透性诸环节对肾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有关葛根素改善心脑循环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较多。但葛根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hepaticischemi a reperfusioninjury ,HIRI)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测定家兔肝缺血前 ,缺血 4 5min ,再灌 4 5min的血清及肝组织中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变化 ,并观察了葛根素对其影响 ,从而了解葛根素对HIRI的保护作用 ,为HIR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葛根素注射液 ,陕西安康济仁制药公司产品 ,批号0 10 914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本日立 70 6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stC)组及缺血预处理(IPC)组,分别于再灌注2h、12h观测肠系膜微循环、肠壁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按Hackel氏分度法判定肠道出血损伤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平均动脉压、±dp/dtmax明显降低(P<0.05),小肠明显水肿、出血,Hackel氏分度显著升高(P<0.01);I-postC组与IPC组动脉压和±dp/dtmax明显高于I/R组(P<0.05),上述小肠病理变化明显减轻(P<0.05);I-postC明显减轻I/R所致的细动静脉收缩(P<0.05)、血流速度减慢(P<0.05)和微血管内白细胞贴壁滚动、粘附;肠缺血再灌注2h时,I-postC组肠壁血流量降低程度较I/R组减轻(P<0.05),与IPC的保护效果接近。结论:I-postC通过改善微循环减轻小肠I/R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对缺血再灌注(I/R)家兔肾皮质血流量的影响,探讨IPo的肾保护作用。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I/R组,IPo组,每组8只,均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I/R组采用结扎并切除右肾,分离并夹闭左肾动脉45min,再灌注60min制备肾I/R模型;S组麻醉后开腹,切除右肾,分离左肾及动脉;IPo组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45min后,再灌1min,缺血1min,反复4次,再全面恢复血流灌注60min;各组取股动脉血液用去蛋白终点法测定血浆肌酐(Cr)含量,二乙酰-肟显色法测定血尿素氮(BUN)含量;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观测肾皮质血流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浆Cr和BUN浓度升高(P<0.05),肾皮质血流量显著降低(P<0.05)。与I/R组相比,IPo组血浆Cr和BUN浓度降低(P<0.05),肾皮质血流量升高(P<0.05)。结论:IPo可以增加I/R后肾脏皮质的血液灌流量,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72只6—7周龄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褪黑素处理组(Mel组)、酒精溶媒对照组(Ale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不同时点用TBA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核因子-kB(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MDA含量在再灌注后各时点的Mel组均显著低于Ale及NS对照组(P〈0.05),SOD含量在再灌注后3h、12h、24h时点的Mel组显著高于Ale及NS对照组(P〈0.05);Mel组再灌注后各时点的NF-kB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Ale组和NS组(P〈0.05)。以上各项指标在各时点Alc组与N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el抗氧化及抑制肝细胞NF—kB的表扶,可能是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及Bcl-xl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调亡抑制基因Bcl-2及Bcl-xl在缺血预处理(IPC)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四血管阻断及再通建立前脑缺再缺血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尼氏染色光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察缺血预处理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组织学改变、细胞凋亡面分率有Bcl-2及Bcl-xl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1、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引起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发生调亡。2、IPC可明显地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调亡的神经元数目,产生细胞保护作用。3、IPC可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缺血敏感神经元中Bcl-2和Bcl-xl蛋白表达。结论 抑制神经元调亡发生可能I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探讨前列腺素E1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皮细胞Rho/Rho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建立大鼠IRI模型,将健康Wistar大鼠75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25只;并按术后观察时间分为6、12、24、48、72 h5个不同时段亚组,每组各5只.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  相似文献   

16.
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成为检测不同状态下生物体基因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基因芯片技术从基因水平上研究移植排斥相关问题是目前的新趋势。缺血再灌注损伤作为移植器官的早发事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这个病理过程,可望能够深入了解移植排斥的机理,为临床上观测和治疗器官移植后器官排斥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沙土鼠脑组织和血浆SOD、MDA含量的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复制沙土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测定了在缺血及再灌流不同阶段血清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最终产物(MDA)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单纯缺血组与再灌流各组脑组织MDA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再灌流1h、6h组的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P<0.05),并有随再灌时间延长不断升高的趋势,但三个再灌流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单纯缺血组与再灌流各组比较脑组织SOD的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以再灌1h、6h最为明显,与单纯缺血组比较P<0.05。实验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SOD的活性无显著差异。表明单纯缺血和再灌流后均发生了脂质过氧化反应,并认为自由基引起的损伤,在缺血后再灌流中比单纯缺血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参元丹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前降支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即经历30min缺血和180min持续再灌注.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后参元丹低剂量处理组(参元丹低剂量组)、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酮可可碱保护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取大鼠第一肝门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及乙酮可可碱给药组,观察每组动物的病理切片,分别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肝组织匀浆中内皮素-1(ET-1)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病理有明显的损伤改变。PTX保护组再灌注2、4h血清ALT、LDH、TNF-α和肝组织匀浆中ET-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PTX保护组P-选择素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脏微循环障碍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基础,给予PTX预处理可降低TNF-α、ET-1产生和减少P-选择素表达,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12头四川白猪根据组织配型选出 6头配型较好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 ,另 6头行自体肾移植 ,分别测定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及移植肾组织细胞凋亡荧光密度值。结果 :两种肾移植术后血清TNF α含量明显增高 ,并于术后 1月维持较高水平 (P <0 .0 5)。术后肾组织细胞凋亡也明显重于术前 (P <0 .0 5)。与自体肾移植相比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血清TNF α增高幅度较大 (P <0 .0 5) ,且移植肾组织中细胞凋亡荧光密度值大于自体肾移植组 (P <0 .0 5)。统计学分析显示 :血清TNF α水平与移植肾组织原位细胞凋亡荧光密度值有相关关系 (r=0 .8756 )。结论 :①血清TNF α水平增高可能与组织细胞凋亡有关。②细胞凋亡过度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肾功能。③缺血再灌注可以单独引起移植肾损伤或与免疫因素协同作用加重移植肾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