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6):1863-1863
骨科病人术后一般都会有伤口引流管接负压器计量,而负压器都被放置在病人的床边,常规的方法是用大别针别在床边,这样的缺点是:引流器放置位置不够高,有引起引流液反流增加感染的机会;每个病人的伤口引流平均保留2~3d,  相似文献   

2.
在护理工作中,经常有许多引流管道:吸氧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管等等。有时你会从某一不熟悉的引流管中得到启迪。检查管道: 1.假定病人的引流管不是开放的。2.检查病人及管道。3.请问自己: (1)引流管用在什么部位? (2)插引流管的目的是什么? (3)是否要用吸引器来帮助引流? 4.引流管的选择。此管是开放的,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中病人因为各种原因可能留置一个甚至几个管路,如伤口引流管、尿管、各类造瘘引流管、T管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心包引流管,而观察这些管路的引流量需要护士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每例病人的各个管路情况,并关注各个管路的引流量。护士工作繁忙,尤其夜班护士,只有1名或2名护士来管理整个病房的病人,在繁忙的工作中护士不能保证顾及每例病人及病人身上的各个引流管情况。临床中出现过因引流液监测不到位导致的不良后果,如病人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肝胆手术后两种腹腔引流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5月~2007年3月间行肝脏手术病人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7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腔腹腔引流管引流,分析、比较两组引流的疗效。结果:采用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的病人发生引流管堵塞3例,隔下感染及积液4例,采用传统的单腔腹腔引流管引流的病人发生引流管堵塞12例,隔下感染及积液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手术后应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在防止引流管堵塞、隔下感染疗效优于传统的单腔腹腔引流管引流。  相似文献   

5.
常见的失误有引流管口径和质地不当;术后护送中存在问题;置管位置欠妥及插管深度不当;拔引流管的时间过早;观察与记录不详。对策:配备闭式引流装置,注意选择长度合适、软硬适中、管壁较薄而富于弹性、内径>1cm的橡皮管作引流用。  相似文献   

6.
问答     
<正>问:何谓自发性气胸?如何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答:在没有创伤或人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为自发性气胸。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①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取有利于呼吸的体位,如半卧位、端坐位等。②吸氧。(2)加强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3)保持引流通畅:①引流瓶必须处于胸腔以下位置,并妥善放置;②妥善固定引流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胆漏的原因及其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1994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860例LC的患者中,20例患者术后并发胆漏,回顾分析20例并发胆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中10例于LC术中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8例引流畅通,引流3~21 d后痊愈;2例引流不畅。引流不畅的2例患者以及未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10例患者(共12例),均于再次手术后痊愈。随访2年,所有患者均无后遗症发生。结论:LC并发胆漏较为常见,应重视胆漏的预防。胆漏一旦发生,术中置有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只要保持引流畅通多能痊愈;无腹腔引流或引流不畅的患者如确诊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应立即再次手术,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水柱深度对自发性气胸病人胸腔闭式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8例.常规组采用玻璃管浸没在液面下3cm~4cm,观察组采用玻璃管浸没在液面下1cm~2cm,水封瓶保持直立,比较两组病人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病人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结论]在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胸腔闭式引流时采用长玻璃管浸没在液面下1cm~2cm,能有效地加快气体排出,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总结胰腺坏死感染阶梯微创手术引流管护理经验,成立引流护理专项管理小组,实施分阶段引流管护理管理。第1阶段护理重点为:协助穿刺置管、单部位单管固定引流、动态观察引流效果;第2阶段护理重点为:单部位多管固定引流,严密监测负压引流效果,加强患者活动状态下引流管的保护;第3阶段护理重点为:多部位多管固定引流、院内感染的预防、患者出院引流管护理指导。本组62例治愈率为91.93%,住院期间无非计划性拔管发生。  相似文献   

10.
周丽  赵玉玲 《全科护理》2014,12(8):716-716
正神经外科病人病情危急,常需要手术治疗,术后病人通常都带有1根或多根引流管。头部引流管末端位置不同,名称也不同,包括脑室引流、硬膜下引流、硬膜外引流、脓腔引流、囊腔引流。术后病人头部引流管置管时间常常不超过7d,在拔管前常试行夹闭引流管24h~48h。在此期间做好引流管有效的护理,及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能够有效减少颅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愈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1.
赵矿丽  史美丽  肖雪芬 《临床医学》2005,25(6):F003-F003
腹部手术后的病人身上常携带有各种目的不同、形状各异的引流管,这些引流管护理质量的好坏与减少术后并发症甚至手术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现将本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首先应了解术毕归来的病人身上有无携带引流管,何种引流管,并接上相应的引流装置,如引流袋,胃肠减压器等,检查有无破损,并固定到病人床边。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若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寒颤、高热,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以及血压下降,应仔细检查引流管是否脱落、阻塞及内出血的可能。保持口腔清洁,特别置胃管期间,因病人用口呼吸,容易引起…  相似文献   

12.
在十二指肠引流术中,随时准确掌握引流管在病人体内的位置、状态及行进方向,对引流术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判断引流管在体内情况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气试法:气试即以少量(5~10毫升)的气体经引流管口推入,使之吹动胃、肠液而产生水泡声。根据病人感觉水泡声所在部位(或用听诊器昕出),以提示管头在体内所处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体外引流袋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是外科,手术前后各种引流管需接引流袋,以达到治疗和观察病情转归的目的。有的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如“T”型管须放置2~3周,且需每天更换引流袋。以往引流袋用绳子固定于床边,每当更换引流袋或病人离床活动时,解带、系带很不方便。如不慎会因引流袋重力作用而牵拉引流管,导致引流管脱落。遇有放置多根引流管的病人时,数个引流袋用一根绳子系在床边,既影响病房整洁,又不便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为解决这一难题,本人自行研制了一种床边引流袋挂钩,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在临床应用两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1.1材料8号镀锌铁丝或不锈钢丝。1.2制作取35cm铁丝2根制成图1样;再取16cm长铁丝1根制成图2;然后取长16cm铁丝1根作为横档(图3);将以上3根焊于横档上即成图4,挂钩间距8cm。2使用方法2.1使用时将床边钩挂于床边,引流袋挂于引流袋挂钩处即可。2.2使用时在引流袋挂钩处系上小标牌,注明引流管的名称。3优点3.1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实惠。3.2适用单个或多个引流袋的床边固定,整齐,美观,且有利用引流液的观察。3.3更换引流袋或病人翻身、离床活动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各种一次性引流袋/瓶的最佳更换时间,以制定统一的一次性引流袋/瓶的更换时间标准,规范临床工作.方法 选取胆道手术患者208例,术后分别采用"T"型管、腹腔引流管、胰液引流管进行引流,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每3天更换1次引流装置,观察组(106例)每周更换引流装置1次,对引流管内(引流管与引流装置连接处)的引流液和引流装置内的引流液,分别于术后24 h、术后第4天和术后5~7 d进行细菌培养,观察阳性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24 h引流管内及引流装置内引流液培养全阴性.术后第4天,引流管内的引流液细菌培养,对照组有13例阳性,观察组有4例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P<0.05) 引流装置内引流液细菌培养,对照组有8例阳性,观察组有9例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P>0.05).术后5~7 d,引流管内的引流液细菌培养,对照组有25例阳性,观察组有10例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P<0.05) 引流装置内引流液细菌培养,对照组有10例阳性,观察组共有16例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P>0.05).结论 为了患者的安全且合理使用护理资源,"T"型管、腹腔引流管及胰液引流管的引流装置更换间隔时间以1周为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病人使用两种不同引流装置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方法:对照组使用硅胶引流管外接一次性引流袋;实验组使用山东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制造的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比较2种引流装置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选择从2006年1月~2008年5月行颅脑手术放置引流患者438例,发生颅内感染23例,感染率为5.25%;实验组选择从2008年6月~2010年8月行颅脑手术放置引流管的患者375例,发生颅内感染3例,感染率为0.80%。结论:实验组发生颅内感染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如:胃管、留置尿管、T管、引流管、负压吸引管等,为了便于观察,及时更换拔除引流管,我科采用了不同颜色条码标识的方法。1制作材料红、黄、绿3种颜色的塑料粘胶,长约10cm,宽约3cm。2使用方法根据各种管道引流物的颜色选择相对应颜色的标识,如引流管引流出的是红色的血性液体则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头颈恶性肿瘤术后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同一创腔多处放置负压引流,从明确负压引流管位置并标识,妥善固定,动态评估保证负压引流装置有效负压,动态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引流液倾倒、准确计量和正确记录,建立脱管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着手,围绕堵管、脱管防范展开护理。结果:本组负压引流管无脱管、堵管发生,负压引流有效。拔管时间术后3~10 d。经动态评估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发生,22例全喉切除患者中2例负压引流期间发生咽瘘,部分喉切除术中1例出现术腔活动性出血,甲状腺癌1例术后出现乳糜漏,本组有3根引流管漏气。经对症处理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细致、规范化的护理是保证负压引流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引流的护理对切口愈合率的影响。方法对6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放置的负压引流管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结果51例患者引流通畅,颜色、引流量符合拔管要求,于2~3天内顺利拔出;4例出现腋窝切口皮下积液,延缓引流管的拔出时间,挤压局部通过引流管排出积液;7例出现皮缘不同程度的坏死,经及时处理后均痊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引流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手术切口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亚低温联合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注入及脑脊液净化治疗36例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护理要点.侧脑室外引流和尿激酶注入治疗过程中固定引流管位置和长度,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情况;重视脑脊液置换术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亚低温治疗期间注意循环系统和皮肤的护理;治疗期间注重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本组患者经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评分,良好16例,中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1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时引流瓶、引流液更换方法对胸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且排除胸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101例和B组109例,A组每天更换引流液,B组每天更换引流瓶及引流管。分别在两组一次性胸腔引流管上端及下端2~3 cm处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比较培养结果。结果:A组引流管下端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0例,上端阳性2例;B组引流管下端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上端阳性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每天只更换引流液,不会增加胸腔内感染率,且可减少护士工作量及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