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临床粪便隐血试验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便隐血试验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肠道肿瘤等疾患的筛查。目前较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两种,即免疫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联苯胺)。化学法灵敏度较好,测定范围广,但易受药物、动物血等影响造成假阳性。免疫胶体金法虽然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Hb易变性及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相合产生假阴性结果。我们对免疫胶体金法、化学法及免疫胶体金稀释法进行了临床结果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门诊粪便隐血试验即将采用的免疫胶体金法试纸条进行应用评价。方法对同一标本采用传统方法即邻甲联苯胺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同时进行隐血检测,并作方法学评价。结果 1000份粪便隐血试验,胶体金法阳性率为40.1%,化学法为3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体金法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都高于化学法,且不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但其也存在少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结论可以用胶体金法取代化学法做粪便隐血试验,但还需根据临床情况具体分析,有时需与化学法相结合,为临床提供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 。  相似文献   

3.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隐血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隐血试验的方法.方法用胶体金法、联苯胺法和隐血试纸法对相同的标本进行其灵敏度、特异性检测.结果胶体金法无论是其灵敏度、特异性均明显高于联苯胺法和隐血试纸法.结论采用胶体金法测定隐血,其方法简单、快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评价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并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对同一标本同时进行隐血试验。结果1500例粪便隐血试验,其中免疫胶体金法阳性率为39.1%,化学法为31.4%。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才能提高粪便隐血的有效检出(是否有隐血及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胶体金法检测便潜血假阴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解决胶体金法检测便潜血中出现假阴性结果。[方法]用胶体金法和化学法做灵敏度对比试验,同时检测病人标本便潜血,再用胶体金法检测柏油便中不同采样量对潜血试验结果影响。[结果]胶体金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同采样量对检测结果有不同影响。[结论]应选择灵敏度高的试纸,免疫与化学法联合检测,严格控制标本采样量及稀释液用量是避免假阴性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粪便隐血试验的3种常用方法,为临床医生正确评价粪便隐血试验结果提供参考。方法用联苯胺法、贝索试纸法和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对9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及51例对照人群进行同时检测和组合检测,同时对3种方法进行灵敏度和干扰性试验。结果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均是: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大于贝索试纸法大于联苯胺法,用化学法和免疫法联合检测的阳性例数低于单独用化学法而高于单独用免疫法。结论单克隆血红蛋白法灵敏度高,可靠性强,但易出现假阴性,贝索试纸法和联苯胺法都易受饮食、药物等影响而出现假阳性,联苯胺法敏感性高但灵敏度差,而贝索试纸法灵敏度适中,对人体无害,适于普查运用。对于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建议组合运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非侵人性检查方法,其操作简单,易为患者接受,常作为对慢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以往沿用的化学法隐血试验易受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灵敏度低、有致癌性等缺点,近年来已逐渐被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法取代。本文对一步快速胶体金法、邻联甲苯胺法这两种方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灵敏度、特异性、抗干扰能力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580-1581
目的:检测粪便隐血主要有免疫法和化学法两种,前者以胶体金法应用最为广泛,后者中邻联甲苯胺法应用较多,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方法:分别使用胶体金试纸条和邻联甲苯胺试剂对94份粪便标本进行隐血试验。结果:胶体金法的阳性率为46.8%,邻联甲苯胺法的阳性率为58.5%,胶体金法有6%的假阴性率。结论:免疫法不能完全取代化学法,需与化学法结合运用,以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随机粪便样本和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黑色柏油便分别使用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粪便样本隐血试验阳性率匹拉米洞化学法为41.1%,血红蛋白免疫法为8.4%,转铁蛋白免疫法为17.9%,三种方法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40例黑色柏油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阳性率100%,血红蛋白免疫法阳性率87.5%,转铁蛋白免疫法阳性率97.5%。结论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特异性均高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阴性率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便隐血检查是实验室常规开展的实验检查方法,对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检测方法有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化学法因其特异性不高,易出现假阳性逐步被淘汰,而免疫胶体金法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免疫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干化学分析法在非固定采血点检测献血者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活性技术。方法 对干化学法的准确性 (包括线性 )和精密度进行方法学研究并与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 (IFCC)推荐的速率法进行比较。结果 干化学法测定ALT线性范围上限可达 10 0 0U/L ,对速率法测定出来的高值、临界值和低值标本进行批内检测 ,不精密度分别为 4 .5 9 %、3.2 4 %和 3.2 5 %。结论 干化学法与IFCC推荐速率法的测定结果近似 ,可以用于街头无偿献血的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良血清碳酸氢根测定方法 ,提高准确性及精密度。方法 改良终点法为两点速率法 ,进行线性、准确性、精密度、回收试验、临床应用等研究。结果 速率法和终点法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3 .69%和 7.66%。临床应用结果显示两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r=0 .93 8) ,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5 )。速率法和终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6.5 %和91 .2 %。结论 改良后的速率法 ,简便易行 ,准确度及精密度高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PCV)对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的影响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H2-A4文件参考方法、魏氏法、LDY-CX40型仪器法3种检测ESR方法的可比性。方法按照CLSI参考方法调整1名健康人PCV后检测ESR;随机选择60例门诊和病房患者,分别采用CLSI参考方法、魏氏法与LDY-CX40型仪器法同时测定ESR。结果 PCV对ESR的影响为一倒抛物曲线:Y=611.81X2-698.12X+200.31,决定系数(r2)=0.994 5;不同检测方法间配对t检验显示P〈0.01;参考方法、魏氏法、仪器法3者进行两两线性回归分析,r2均〉0.976(P〈0.01);魏氏法和仪器法的结果均在CLSI制定的比较参考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PCV对ESR的影响十分明显,应该将PCV调整在恒定的一个水平,才能获得一个更准确和更有价值的ESR结果;3种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该使用不同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念珠菌性阴道炎菌种的构成及2种念珠菌检测方法(镜检法、核酸杂交法)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4月北京天坛医院90例念珠菌培养阳性的阴道分泌物标本,分析以镜检法和核酸杂交法检测的结果。结果白色念珠菌是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77.8%),其他所有念珠菌中克柔念珠菌的比例最高(12.2%);镜检法对白色念珠菌检测的灵敏度为69.2%,对其他念珠菌的检测灵敏度为0或很低,核酸杂交法对白色念珠菌的检测灵敏度为95.4%,对其他所有念珠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0.0%,对少量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为40.0%。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2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ACL TOP血凝仪上PT衍算法(PT-der法)和Clauss法相结合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用PT-der法和Clauss法检测质控血浆的Fib,评价其精密度和准确度,检测90份临床标本并作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T-der法和Clauss法的精密度(CV<10%)和准确度都很好,PT-der法所测结果明显高于Clauss法(P<0.01),但两者密切相关(r=0.92~0.98),经回归转换后两者结果分布接近.结论 ACL TOP血凝仪上PT-der法和Clauss法相结合检测纤维蛋白原能满足临床需求,既经济又不易漏检异常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PCV)对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的影响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H2-A4文件参考方法、魏氏法、LDY-CX40型仪器法3种检测ESR方法的可比性。方法按照CLSI参考方法调整1名健康人PCV后检测ESR;随机选择60例门诊和病房患者,分别采用CLSI参考方法、魏氏法与LDY-CX40型仪器法同时测定ESR。结果 PCV对ESR的影响为一倒抛物曲线:Y=611.81X2-698.12X+200.31,决定系数(r2)=0.994 5;不同检测方法间配对t检验显示P<0.01;参考方法、魏氏法、仪器法3者进行两两线性回归分析,r2均>0.976(P<0.01);魏氏法和仪器法的结果均在CLSI制定的比较参考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PCV对ESR的影响十分明显,应该将PCV调整在恒定的一个水平,才能获得一个更准确和更有价值的ESR结果;3种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该使用不同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改良酶法肌酐(Cr)测定试剂,并考察其与进口Cr测定试剂(日本东洋纺公司酶法Cr试剂)对血清测定的可比性及偏倚。方法采用酶法测定Cr反应前后吸光度的变化,探讨试剂各成分和浓度对检测性能的影响,并在同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同时测定两种试剂的空白吸光度(A值)、分析灵敏度,对自主研发试剂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及方法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自主研发试剂的空白A值为0.009,分析灵敏度的A值变化率为0.13,优于进口试剂。自主研发试剂高、低值血清测定变异系数分别为1.5%和1.1%;线性范围为0~2 850μmol/L;方法学比对回归方程为Y=0.98 X+1.15,r=0.999;估计偏倚低于允许误差。以相对偏差不小于10%作为有明显干扰的评判指标,结果显示35mmol/L肌酸、3.42mmol/L胆红素、0.03g/L维生素C、5g/L血红蛋白、1 450浊度乳糜对高、低值浓度标本检测结果均无干扰。结论自主研发的Cr测定试剂性能良好,与进口试剂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符合临床应用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应用日本A&T corporation生产的DRIHEMATO SYSTEM CG02血凝仪(干片法)与IL公司ACL-200血凝仪(试剂法)对80例标本进行了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并对实验结果做相关性分析,以评价不同仪器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单纯大血小板如何影响电阻抗法和光学法血小板计数的差异,为光学法血小板计数的合理应用和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提供支持。方法采用 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和光学法对132例红细胞参数正常的血常规标本进行研究分析,按照 P-LCR 分为大血小板组和正常血小板组。采用非配对 t 检验比较两组间的红细胞参数和血小板参数,采用配对 t 检验比较组内电阻抗法和光学法血小板计数结果。结果两组血小板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大血小板组的 P-LCR、MPV、PDW 和 IPF%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组,而红细胞参数无明显差异。大血小板组电阻抗法和光学法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阻抗法计数结果偏低,而正常血小板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大血小板比率升高与未成熟血小板的增加有关。电阻抗法仅根据颗粒大小进行区分,容易将体积较大的大血小板排除,造成血小板计数减低。因此,当大血小板比率升高时,应采用光学法进行血小板计数,避免电阻抗法引起的假性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葡萄糖氧电极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以及己糖激酶法3种测定血清葡萄糖方法之间的灵敏度、线性、精密度以及相关性,用于指导临床实验。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Synchron CX3的葡萄糖氧电极法和Modular PPI的葡萄糖氧化酶法以及己糖激酶法3种方法,同时对相同的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3种方法之间相关性良好。葡萄糖己糖激酶法线性范围大于氧电极法大于氧化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精密度均高于氧电极法,己糖激酶法、氧化酶法的批内变异小于葡萄糖氧电极法,而二者批间变异则大于葡萄糖氧电极法。溶血对葡萄糖己糖激酶法、氧电极法有影响,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无明显影响。结论 3种方法均符合临床对血清葡萄糖检测的要求,但葡萄糖氧电极法准确﹑简便﹑快速﹑范围较宽,应是未来血清葡萄糖测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