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市二级及以上的各医院抢救车管理质量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制定规范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川省护理质控中心编写的《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试行)-2014年版》中《抢救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对内江市28所医院的抢救车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医院、民营医院平均得分情况分别为40. 13分、38. 03分、37. 42分、37. 1分、26. 5分、22. 39分,平均得分率分别为80. 26%、76. 06%、74. 84%、74. 2%、53%、44. 78%,均低于100%。结论内江市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医院的抢救车管理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均未达到抢救车管理标准(100%),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一定隐患。市级质控分中心应充分发挥其职能,统一规范辖区内抢救车管理,督促各医院整改,确保抢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进而保证抢救患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医院抢救车的规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救车是存放抢救药品、物品的专用车,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具有及时、准确、方便、易取的特点.因此,要求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用物、仪器齐全并相对定位,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如何对抢救车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病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得到迅速、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每一位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问题.我院在统一配备抢救推车后建立了严格规范的抢救车管理制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置管理法在医院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采取定置管理法结合临床实际对抢救车管理进行优化。结果:定置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抢救车急救物品完好率、医护满意率及物品管理、药品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抢救车管理工作中应用定置管理,可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和抢救效率,保障用药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和医护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抢救车管理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3年起,对抢救车的管理采取新方法,效果满意。方法:将所有药品名称、数量输入微机以表格形式打印,外用塑料压膜后,制成卡片,注明药品的有效期,挂于抢救车一侧。取白纸一张,写清点药者姓名,点药日期、封在抢救车门上,这样各班交接时,只要抢救车门上封条没有撕掉,只查对卡片上药品是否过期即可,发现接近有效期药品用红笔打勾作标记,便于查对。如封条撕掉,当班护士清点后,补齐药品,重新封车。如长时间不用时,应每月清点一次,按上述方法重新封车。优点:①便于药品的清点,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②便于药品的保存,减少了药品不必…  相似文献   

5.
抢救车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护理人员三班交接、护士长定期检查以保证车内药品有效、抢救仪器设备处于功能位,确保临床急用.现将抢救车管理经验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6.
抢救车管理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清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3):1840-1840
我院自2003年起,对抢救车的管理采取新方法,效果满意.方法:将所有药品名称、数量输入微机以表格形式打印,外用塑料压膜后,制成卡片,注明药品的有效期,挂于抢救车一侧.取白纸一张,写清点药者姓名,点药日期、封在抢救车门上,这样各班交接时,只要抢救车门上封条没有撕掉,只查对卡片上药品是否过期即可,发现接近有效期药品用红笔打勾作标记,便于查对.如封条撕掉,当班护士清点后,补齐药品,重新封车.如长时间不用时,应每月清点一次,按上述方法重新封车.优点:①便于药品的清点,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②便于药品的保存,减少了药品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中央医院是新加坡的一所大型国立医院。笔者在中央医院进行护理学习和工作了两年,从未出现过一次因抢救车管理或抢救车使用不到位而影响病人的抢救。现将该医院病房抢救车的使用和管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改革抢救车的管理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临床工作中 ,各病区一般均设有抢救车。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要求车内的急救药品、用物、器械做到性能良好 ,完整无缺 ,应急使用 ,因而有严格的交接班制度。传统的做法是 :班与班之间均要进行清点、交接、签名。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而且由于时间有限 ,被清点物品较多 ,也难以保证交接的质量。笔者 1998年秋到香港多家医院参观学习 ,从他们抢救车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 ,结合本院工作实际 ,改革了抢救车的管理方法 ,试行 1年来 ,收到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方 法(1)护理部统一设计、印制封条 ,下发各科室。   (2 )抢救…  相似文献   

9.
抢救车是供抢救急危重病人时使用,保证抢救工作能及时顺利进行,是各个科室必备的抢救器材。抢救车内的器械应性能良好、完整无缺、并在有效期内,各种抢救器材始终保持在备用状态,急救物品完好率保证100%[1]。本院护理部严格按照抢救车的管理要求认真执行“五定法”,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本院护理部在严格执行抢救车管理的原则下,对原有的做法进行以下改进,运行1年,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抢救车现行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改进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方法 从2010年1月起,我们对抢救车实行规范化封条管理,并对改进前后抢救车交接班所需时间和抢救物资完好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改进后抢救车交接班时间较改进前明显减少,有效地提高了交接班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保证抢救物资的完好性.结果 抢救车采用规...  相似文献   

11.
浅谈抢救车的交接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救器械设备随各医院的条件 ,悬殊甚大。为了携带和储存方便 ,常将应急物品统一放入一个抢救车内 ,以便统一保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可以说无论医院规模大小 ,抢救车是必备之物。其物品是否齐全、质量能否保证都关系到抢救是否成功 ,急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各医院急救物品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 :各种抢救器材必需始终保持在备用状态、急救物品完好率保证 10 0 %。为此各部门有关人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 ,并要求每班必须严格交接、清点、检查。尽管如此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抢救车内物品过期或短缺现象仍屡见不鲜 ,鉴于上述问题 ,…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抢救车标准化管理的新方法,使抢救车的管理更简单、合理,优化了工作流程,确保抢救车的管理质量,有效的提高了药品、物品的合格率,使抢救车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护士使用的正确率,提高了抢救效率及护士培训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病区抢救车管理方法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科室一般均设有抢救车以供抢救急、危患者时使用。为了保证抢救工作及时顺利地进行,要求车内的物品、药品、器械做到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即定点放置、定量供应、性能良好、处在有效期内。我院护理部的要求是:护士班班查对数量、质量及有效期并签名,护士长每周查对1次并签名。我科的常规做法是:班班进行交接、清点、检查并签名。抢救车中常备有47种无菌物品,计200余件,采用常规的清点方法既浪费时间,又很难保证质量,往往只注重了物品的数量,而忽视了有效期。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改进了抢救车物品有效期的管理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讨论品管圈活动是否可提高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方法成立“急救保障”品管圈,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全院45个护理单元抢救车内药品、器材进行管理。评价品管圈活动前后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结果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后交接抢救车用时从(5.0±1.3) min下降至(2.0±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2,P<0.01);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0,P<0.01);活动后抢救车内药品、器材管理检查平均得分由(95.8±1.8)分上升至(98.2±2.1)分,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从92%上升到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5.821,6.380;P<0.05)。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参与感、向心力6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分别为-28.7,-9.5,-11.2,-29.8,-55.9,-15.5;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护士交接抢救车的用时,提高护士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及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及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抢救车管理方法改进后与改进前的抢救效率。方法新方法包括统一抢救车车型、制作抢救车定置图、物品设置卡和加锁专人负责管理。改进后测试护士查找抢救物品时间,检查抢救车合格率,并与改进前的结果对比。结果管理方法改进后护士查找特定抢救物品的时间明显缩短,抢救车合格率提高,与改进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抢救车管理方法,使抢救车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抢救效率和抢救车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抢救车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抢救车管理方法。方法:完善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统一设置急救物品、药品放置示意图、药品有效期一览表;抢救车封条管理。结果:急救物品完好率由原来的平均92.3%上升为100%,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平均95.6%上升为98.2%。结论:抢救车的三级质量控制,规范化、封条管理模式,方便抢救、节省时间、提高了急救物品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病区抢救车管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科室一般均设有抢救车以供抢救急危重病人时使用,为了保证抢救工作能及时顺利进行.要求车内的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应用性能良好、完整无缺、并在有效期内。而且各医院急救物品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各种抢救器材必须始终保持在备用状态,急救物品完好率保证100%。因此要求每班必须严格交接班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临床科室一般均设有抢救车以供抢救急危重病人时使用,为了保证抢救工作能及时顺利进行,要求车内的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应用性能良好、完整无缺、并在有效期内.而且各医院急救物品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各种抢救器材必须始终保持在备用状态,急救物品完好率保证100%[1].因此要求每班必须严格交接班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封条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血液净化科、眼科、新生儿科使用改进法对抢救车进行管理,与传统检查方法进行检查花费时间、药品和物品合格率的比较.结果:两种检查方法检查花费时间及药品和物品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封条式管理抢救车,可减少清点环节,节约护理人力,避免抢救车内药品和物品短缺现象,确保抢救药品和物品的合格率,使用抢救车时方便、快捷、准确,使抢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尤其适合危重患者少、抢救车使用频率较低的科室.  相似文献   

20.
临床科室一般均设有抢救车,为了保证抢救工作及时、顺利地进行,要求车内的物品、药品、器械做到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即定点放置、定量供应、性能良好、处于有效期内。于雪松等[1]提出在抢救车上贴“封条”的方法,对于抢救病人机会多、抢救车使用频率高的急诊等科室仍不能有效节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