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曹金凤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71-137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螺旋CT扫描,分别采用5 mm及10 mm不同层厚观察临床及其它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病例200例。结果:5 mm层厚扫描100例,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95例,共发现病灶120个;10 mm层厚扫描100例,诊断腔隙性脑梗塞50例,发现病灶51个。结论:螺旋CT、5 mm以下层厚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CT 对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已经肯定,但对后颅窝病变的诊断仍有困难,尤其是桥脑下部至延髓病变几乎不能作出诊断。MRI 对脑干可充分显示。作者对33例脑干梗塞作了 MRI 研究,其中中脑梗塞2个病灶,桥脑梗塞31个病灶及延髓梗塞3个病灶,共36个病灶。脑干梗塞的 MRI 诊断以 T_1加权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CT诊断的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脑血管闭塞引起的一部分脑组织坏死称为脑梗塞。本文着重阐述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基底节-内囊区腔隙性梗塞的CT分型及出血性梗塞的表现。一、脑梗塞的早期诊断 CT能发现梗塞灶低密度改变及占位效应的时间从起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天不等,在病后48小时之内约有半数的患者可显示低密度梗塞灶。一般认为在起病后12~24小时内不可能发现缺血性脑梗塞,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和CT扫描机分辨力的提高,大大地增加了早期发现脑梗塞的可能性。Wall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塞的CT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搜集1995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210例多发性脑梗塞完整病例,通过CT表现,临床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多发性脑梗塞CT影像表现2个以上脑实质低密度灶,CT值8—22Hu,腔隙脑梗塞直径小于2cm,大面积脑梗塞直径大干2cmn,临床表现常为高血压、运动障碍、头痛、头晕、锥体柬征、构音障碍,偏身感觉障碍,而腔隙状态表现不明显。梗塞灶分布依次为脑室体旁,豆状核、外囊、小脑、中脑、大面积多位于颞顶叶,其次额叶。结论:CT诊断及临床表现均诊为多发脑梗塞的符合率41.0%,多发性脑梗塞CT表现与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CT诊断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探讨CT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材料与方法对36例头颈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均行横位CT扫描。结果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好于基底节-内囊区,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腔隙性低密度影响。结论CT扫描检查对外伤性脑梗塞的准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预后及法医学鉴定及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卒中,CT 可迅速、准确地鉴别脑梗塞和脑出血,这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能确切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及大小,有利于预后的估价;CT 复查还可了解病变演变情况,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在早期CT 文献中,Ambrose 等就已指明了CT 检查在鉴别急性脑梗塞和脑出血中的价值。其后一些作者也证实这一点。但脑梗塞和脑出血在CT 上均可显示占位表现,出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区,并可发生造影强化,因此在鉴别诊断上还有问题。本文就脑梗塞和脑出血不同时期的CT表现及其有关病理作一简述。一、脑梗塞脑血管造影虽可准确显示血管闭塞,然脑梗塞的诊断却是间接的,仅能表现出占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对急性与非急性脑梗塞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先行CT平扫,后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结果超急性期脑梗塞4例,CT呈阴性,常规MRI序列未见明显异常,而DWI均显示不同程度高信号;急性期脑梗塞21例只有2例CT显示新病灶,9例常规MRI(T2WI)显示新病灶,而DWI明显优于常规序列。结论 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塞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准确可靠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范围,而且可以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床上外伤性脑梗塞较少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表现缺乏特异性,CT、MRI能及时明确诊断.为了提高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本研究对24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及对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脑中风35例患者,进行常规T2WI和DWI检查,并采用盲法进行对照观察。对DWI图像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的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判断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与体征是否相符,对DWI图像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与FSE序列T2WI像上的表现进行对照观察。结果:35例在DWI像上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3例是在发病后6h内进行MRI检查,而在常规T2WI像上未显示异常信号;2例是在发病后12h内进行检查,而在常规T2WI像上仅表现稍高信号;10例患者在发病后12~24h内进行检查,20例患者在发病后24-72h进行检查,在T2WI和DWI像上均出现异常高信号;其中8例在FSE T2WI像上表现为多发脑梗塞病灶,而在DWI像上显示为单一异常高信号。在DWI像上诊断急性脑梗塞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DWI图像比常规T2WI图像对诊断急性脑梗塞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塞,并能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故DWI图像在诊断急性脑梗塞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MR对比剂的发展迅猛,开发了多种顺磁性和超顺磁性对比剂。对比剂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影像学技术的检查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诊断。本文主要简述与缺血性脑梗塞MR诊断有关的钆类和超顺磁性氧化铁类对比剂的进展概况,和不同MR检查方法诊断缺血性脑梗塞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发病在 6h以内的脑梗塞称为超急性脑梗塞。既往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仅限用于高场强磁共振机弥散加权像 (DWI) ,中场强磁共振机DWI诊断超急性脑梗塞目前国内报道甚少。本文总结了中场强磁共振机诊断 8例超急性脑梗塞的资料 ,以期探讨其诊断价值。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超急性脑梗塞 8例 ,其中男 5例、女 3例 ,年龄33~ 76岁 ,平均 5 0 .4岁。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 ,排除了脑出血 ,并均经随访证实。缺血发作时间定为病情被觉查之时 ,起病时间 :2 .5~ 6h。临床表现 :突发眩晕、恶心、呕吐伴双眼水平向左Ⅲ度眼震 1例 ,昏迷 3例 …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准确性以及对急性与非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对3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患者和20例对照者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加权MRI检查,并用盲法进行对照观察。对所有病例的病变部位均按神经解剖进行准确定位并与患者的症状、体征相联系。结果 DWI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95%和96%。32例中有3例常规MRI检查未发现急性梗塞性。另20例常规MRI检查均显示为多发梗塞,而DWI只显示单个急性病灶,且患者的症状、体征与DWI上显示的病灶相符。结论 DWI对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有很高的准确性,能发现常规T2WI不能发现的早期脑梗塞,并能鉴别急性与非急性梗塞。  相似文献   

13.
钆类和氧化铁类MR对比剂在诊断急性梗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MR对比剂的发展迅猛,开发了多种顺磁性和超顺磁性对比剂。对比剂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影像学技术的检查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诊断。本文主要简述与缺血性脑梗塞MR诊断有关的钆类和超顺磁性氧化铁类对比剂的进展概况,和不同MR检查方法诊断缺血性脑梗塞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提高,急性脑梗塞(ACI)的治愈存活率明显提高,复发脑梗塞病例亦相应增多。近年流行病学统计研究(Stroke,1994;25:958)表明,脑梗塞首次发病后复发率1年内为3%~22%,5年内达10%~53%。因此研究复发脑梗塞的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CUBE-T_2WI序列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优势。方法采用1.5T磁共振仪分别对3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行头颅MRI CUBE-T_2WI序列及T2WI序列扫描,分析不同扫描序列所得图像,评价CUBE-T_2WI序列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于3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CUBE-T2WI序列显示378个腔隙灶,其中顶叶79个,额叶147个,丘脑13个,内囊36个,基底节68个,脑干18个,小脑17个。T_2WI序列显示273个腔隙灶其中顶叶58个,额叶112个,丘脑9个,内囊28个,基底节43个,脑干13个,小脑10个。结论 CUBE-T_2WI序列较T_2WI序列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更清晰、准确,提高了腔隙性脑梗塞小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宏良 《放射学实践》2001,16(4):253-254
目的:探讨CT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对15例头颅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均为横断位CT扫描,。结果:外伤性腔隙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腔隙性低密度影,结论:CT扫描对外伤性脑梗塞的准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预后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4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评价DWI及FLAIR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4例脑梗塞患者中,其中超急性期.(〈6h)31例,急性期(6—16h)13例。所有病例均在GE Signa MR 1.5 TEchospeed Plus超导MR机上进行常规T1W1,T2W1,DW1及FLAIR扫描,比较病灶显示范围、边界及对比度,检出瘸灶的数目及病灶的大小,计算病灶的ADC值,结果:DW1及FLAIR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范围、对比均优于常规T1W1、T2W1,而且DWI对病灶显示较FLAIR更清晰。所有病俐病灶的ADC均下降。结论:DWI技术对急性脑梗塞病变敏感性最高,结合FLAIR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急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HR-2型彩色红外热像仪对28例正常人及6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以探讨红外热像仪诊断脑梗塞的临床价值。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脑梗塞62例,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53~86岁,平均68.2岁。病程为1h-2a,平均14.6d。正常对照28例,其中男11例,女17例,为本院职工及健康体检者,年龄27~58岁,平均36.1岁。1.2诊断标准 采用文献[1]的脑梗塞诊断标准。1.3 检查方法 用HR-2型彩色红外热像仪,其灵敏度为0.05℃,电脑处理,…  相似文献   

19.
脑外伤合并脑梗塞近年来已不乏见到,提高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认识和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是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的关键,笔者回顾性复习和总结了2000年4月—2003年6月间,有明确脑外伤合并脑梗塞的病例资料共14例,并对其发病机制、CF表现及预后进行讨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附6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婴幼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附6例分析)唐承富张善撰郑晓林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外伤的并发症之一。发生于婴幼儿的外伤性脑梗塞比较少见,并具有一定的临床、CT表现及发病机理上的特点。本文就1992年~1996年经CT检查发现的6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材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