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海县1993年两轮脊灰糖丸强化免疫的调查分析浙江省宁海县卫生防疫站(315600)曹品元,赵丽丽根据卫生部、省市统一部署,1993年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对0~3岁组儿童组织了两轮脊灰糖丸强化免疫。第一轮强化免疫时间在1993年1月14日至20日,第二...  相似文献   

2.
为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已取得的成绩,确保最终实现消灭脊灰。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署,福建省于1997年12月5~6日和1998年1月1日5~6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两轮消灭脊灰强化免疫(NIDs)活动,现将情况剖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3.
全州县于1993~2000年连续开展了7次14轮口服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 ,现将免疫效果评价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范围与对象凡强化免疫活动日及在我县辖区内的所有0~47个月龄儿童均为服苗对象 ,无论其免疫史如何 ,均需间隔1个月服两次脊灰疫苗。1.2实施方法按照卫生部《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日活动实施方案》及自治区卫生厅有关要求进行。1.3强化免疫时间按全国规定时间 ,即每年12月5~6日和次年1月5~6日统一进行。1.4资料来源全县各乡(镇)防保所上报的1993~2000年强化…  相似文献   

4.
湛江市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陈治玲,成树人湛江市1980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发病率为6.19/十万,1980~1993年间每年均有脊灰流行并有间隙性局部爆发。1989年12月至1993年3月我市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进行了七轮应急服苗或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5.
1996年全国脊髓灰质炎病毒监测报告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全国计划免疫技术指导中心,北京市,100050)自1993年12月以来,在常规服用脊髓灰质炎(脊灰)活疫苗的基础上,全国已连续3年开展了6轮强化免疫日活动,1996年冬和19...  相似文献   

6.
珠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策略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珠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策略和效果。方法 对珠海市历年脊灰疫情,OPV免疫接种资料及脊灰免疫学,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珠海市消灭脊灰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前期(1961-1964年),无有效预防措施,每年均有脊灰病例发生,年均发病率4.73/十万;使用OPV时期(1965-1978年),发病率下降,年均发病率1.56/十万;计划免疫时期(1979-1992年)和消灭脊灰时期(1993-2000年),连续22年无脊灰病例发生,主要采取策略有:(1)常规免疫;初期不定期上门接种或突击接种,1979年实行计划免疫统一免疫程序,1987年实行冷链运转和集中门诊规范接种,1988-1996年实现儿童免疫接种率三个85%目标;(2)强化免疫;1993年开展消灭脊灰工作,在常规免疫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活动,8年间21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均达96.0%以上;(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建立AFP监测系统,开展常规报告,病例快速报告和对哨点医院进行主动监测,系统敏感性,特异性,及时性指标达到无脊灰证实要求;(4)不断加强计划免疫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结论 珠海市消灭脊灰工作效果显,常规免疫是预防和控制脊灰的有效措施;强化免疫对消除免疫空白,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敏感,特异的AFP监测系统对准确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处理,防止脊灰疫情蔓延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旬阳县1993—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我县1993-2000年8次15轮强化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县防疫站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计划免疫资料,县脊灰监测专报资料及省站脊灰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县4岁以下儿童累计服苗403093人次,服苗率达99.65%,有效地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出生队列分析,每次强化免疫均有一定比例的常规漏服儿童得到补服,漏服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同一年龄组漏服率随强化免疫次数的增加而下降,1岁以上零剂次在第四次强化免疫之后逐步消失,显示免疫及时性有所提高。(结论)据脊灰监测结果,连续18a无脊灰病例,AFP病例监测示检出脊灰野病率,提示强化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工作已取得的进展,1997年12月5~6日和1998年1月5~6日我省又进行了两轮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在督导各地开展强化免疫的同时,我们对1997/1998强化服苗落实状况进行了调查。1调查方法1.l监督方法5~6日对辖区内强化免疫接种点进行巡回观察,全面监督强化免疫日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通过观察、询问和听取强化免疫计划、组织和实施等情况介绍,全面监督地县级强化免疫活动1.2接种率抽样调查7~8日进行接种情况抽查,要求每天抽1个县(市、区)、1个县城所在地的镇和1个单纯随机抽出的乡(镇),…  相似文献   

9.
梁家素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32-1434
目的对北海市辖区连续17年34轮进行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利用该市1991—2008年1月的3岁以下儿童OPV强化免疫以及人群脊灰中和抗体水平、脊灰发病监测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市17年OPV的强化免疫合计接种率97.9%;零剂次儿童占3岁以下总儿童的3.9%;1-59岁健康人群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99.5%、97.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15.7、1:97.2、1:32.6。病毒学监测已连续15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结论该市辖区17年OPV的强化免疫效果显著,人群对脊灰已形成免疫屏障,维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0.
1994年3~4月,在太原市流动儿童中随机采集336份血清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脊灰抗体。结果表明:强化免疫和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80.06%和72.62%。强化免疫和基础免疫组与未强化无基础免疫组之间脊灰抗体水平(GMT)和3型抗体全阳性率上存在差异。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则是影响强化免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巩固近几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工作的成果,实现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消灭脊灰目标,襄樊市按照全国、全省统一部署,于1996年12月5~6日和1997年1月5~6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轮强化免疫服苗活动。现将登记报告的强化免疫接种率作一评估。一、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湖北省96/97年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活动实施方案》,在对适龄儿童摸底登记的基础上,统一服苗,统计报表按要求逐级上报。2.强化免疫服苗对象:全市所有0~47个月龄即0~3岁的儿童,为本次强化免疫对象。3.评估方法:用登记的上报…  相似文献   

12.
荆门市近五年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且造成终身残疾的传染病,2000年10月29日,我国所属西太区成功实现了无脊灰目标。提高和维持高水平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持续开展高质量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及时有效运转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维持高质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是保持无脊灰状态,最终消灭脊灰的重要策略。现将荆门市2001~2005年实施消灭脊灰策略的进展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市自1990年以来已连续15年开展了15次30轮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的强化免疫活动,顺利通过了无脊灰证实,但地区间计划免疫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要保持无脊灰状态,杜绝脊灰野病毒的输入依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因此,按照江苏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于2004年12月5日和2005年1月5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轮OPV强化免疫普服活动,现将本次活动实施情况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4.
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东地中海区通过了2000年在该地区消除脊髓灰质炎(脊灰)的支持性决定。当前,索马里和苏丹南部一些地区正发生着武装冲突,且基础设施极差,很难做到消除脊灰的第一步(强化常规免疫工作)、国家免疫日(NIDs)高免疫覆盖率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索马里和苏丹因为和同样面临严峻局势的脊灰流行国家接壤,所以对全球消灭脊灰行动至关重要。索马里自1991年以来,索马里内战不断,没有公认的中央政府,整个国家因种族冲突而四分五裂,公共基础设施遭到摧毁。对5800万人口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强化免疫活动对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免疫水平的影响,于2000年在不同地区以0-、1-、2-、3-、4-9岁5个年龄组计296人进行脊灰抗体水平观察并与强化免疫前1986年的监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3型脊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32%、99.32%、98.31%。3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57.80、1:164.45、1:76.46,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强化免疫前后抗体GMT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通过开展脊灰疫苗(OPV)的常规免疫,特别是强化免疫工作,兴化市健康儿童对脊灰已形成了牢固的免疫屏障,但要重视特殊人群中儿童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6.
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的意义徐州市卫生防疫站闫家仿在脊髓灰质炎(以下称"脊灰")发病率连续下降的情况下,徐州市1989年出现暴发流行。为了实现1995年消灭脊灰的目的,自1990年起,我市有计划地开展脊灰疫苗的冬春季强化免疫活动,现将我市强化服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1992~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685%~7304%。7天内送检及时率为3571%~6422%。1992~1994年病毒分离以脊髓灰质炎(脊灰)I型野毒株为主,1995~1996年以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为主,且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表明我省通过强化免疫后,有力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建议1997/1998年度仍开展强化免疫,确保我省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广西脊髓灰质炎疫情分析陆冠臣1995年广西在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过程中,通过实施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主动监测等一系列防治措施,使脊灰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为了巩固和指导今后的计划免疫工作,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现将脊灰疫情分析如下。1...  相似文献   

19.
开展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是消灭脊灰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迅速提高适龄儿童群体免疫水平,切断脊灰野病毒传播。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很易造成免疫“空白”人群,流动人口中儿童的免疫乃是整个计划免疫工作的薄弱环节。我们针对强化免疫日活动中流动人口儿童的服苗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发现问题,做好这部分儿童的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20.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我市经过多年的常规免疫,特别近几年的AFP监测强化免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法定疫情报告表,脊灰专报表,个案表,实验室监测结果,常规免疫及强化免疫资料。2病例诊断1987年前按脊灰临床表现,双份血清脊灰抗体呈4倍增长,1988年后按(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方案)标准。3脊灰监测市、县设立“哨点医院”,开展主动监测发现14种AFP病例按国家规定报告送检。结果11967-1996年发病情况我市1967-1996年30年来共确诊脊灰1494例,发病率最高为198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