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神经病变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理及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陈丽  郑冬梅 《山东医药》1999,39(23):41-42
病程10年以上的DM患者,其DN患病率高达40%~80%,是DM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普遍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血管性缺血缺氧、代谢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遗传和免疫因素等。近20余年来,代谢理论中的多元醇通路学说受到普遍重视,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山梨醇蓄积、肌醇代谢紊乱和Na+-K+-ATP酶活性下降可能是导致神经组织生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基于该理论,对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的研究成为热点。大量动物和临床实验证实,ARI…  相似文献   

3.
高血糖使醛糖还原酶过度激活,引起组织中山梨醇积聚,与高血糖等因素共同促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山梨醇途径,通过抗氧化应激和炎症、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能量代谢等延缓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肾脏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研究中有良好作用,尤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治疗中有循证医学证据,为美国糖尿病学会和中国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规范的推荐药物。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新药开发给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4.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进展毛晓明张家庆审校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普遍认为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1)徽血管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导致神经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和神经内膜缺氧[1];(2)蛋白质非酶促糖基化作...  相似文献   

5.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1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88例,对照组(仅控制血糖)70例,各组治疗前、后测FPG、2hPG、HbA1c、血浆内皮素(ET)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正中神经与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及ET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提高DPN神经传导速度,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醛糖还原酶和多元醇通路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对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作用进行评估,并介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分类、研究进展、作用机理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9年1月-2020年6月时段内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76例,以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仅使用降糖药,实验组使用降糖药联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比较患者血糖水平、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对照组血糖水平较高于...  相似文献   

9.
郑冬梅  陈青  郭军  陈丽 《山东医药》2008,48(7):37-39
从60只Wistar大鼠中随机取45只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共成模35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C组)18只和糖尿病水飞蓟素治疗组(DT组)17只,余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实验结束前测定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红细胞山梨醇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坐骨神经形态学检查.结果有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的中药提取物水飞蓟素明显降低了DT组大鼠红细胞山梨醇含量,部分显著改善了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并改善了神经结构异常.认为水飞蓟素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Diabetes mellitus","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Aldosereductase inhibito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末次检索日期为2012年5月,根据入排标准全面收集相关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相应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ARIs与安慰剂相比,改善静息心率变异(WMD=0.25,P=0.04)、30∶15比值(WMD=0.04,P=0.001)、立卧位SBP变化(WMD=-5.94,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除托瑞司他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RIs治疗早期或亚临床期DCAN方面是有效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神经病变(DN)与多种危险基因有关,已发现DN与醛糖还原酶、对氧磷脂酶基因多态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有丝分裂原活性蛋白激酶基因表达增加;NOS基因的第7个外显子突变为Asp(894→T)及Na^ /K^ -ATP酶ATP1A1基因的变异。感觉神经元的细胞骨架蛋白质mRNA表达降低等有关,而DN时抗氧化酶的基因表达没有减少,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可以治疗DN。  相似文献   

12.
近年研究表明,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本文详述了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种类和基本作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机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机理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NC组、DM组、依帕司他治疗组、黄芩苷治疗组。治疗16周后,测定视网膜组织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发现AR活性在DM组明显升高,治疗组明显降低(P均〈0.01)。视网膜Bcl-2、Bax蛋白表达在DM组明显增加,治疗组明显减少。结果表明AR激活促进Bcl-2、Bax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参与DR的发生发展。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抑制AR活性,降低Bax、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延缓DR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依帕司他(10mg/kg/d)治疗组、糖尿病川芎嗪(100mg/kg/d)治疗组,蝮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诱发糖尿病。1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晶体,测定组织AR活性,观察视网膜Bcl-2、Bax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AR活性明显升高(P〈0.001),依帕司他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AR活性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1),而血糖无明显变化。2.糖尿病组视网膜Bcl-2、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依帕司他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的Bcl-2、Bax蛋白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结沦:1.AR过度激活通过促进Bcl~2、Bax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而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2.ARts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调节Bax、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延缓DR的发展。3.川芎嗪对AR抑制作用与典型ARIs依帕司他相似,且价格低、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5.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与争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元醇通路的激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使用该通路的关键限速酶-醛糖还原酶的抑制剂作为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手段引起了广泛重视。本文简述了多元醇通路的概念及主要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应用,论述了近年来糖尿病白内障、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争议,简要分析了不同报告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AR)、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探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对DN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依帕司他组、黄芩苷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STZ(60mg/kg),72h后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依帕司他组灌胃依帕司他10mg.kg-1.d-1,黄芩苷组灌胃黄芩苷150mg.kg-1.d-1。16w后处死大鼠,测定晶体、肾脏组织AR活性,观察Bcl-2、Bax的表达,取部分肾皮质病理观察、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晶体、肾脏皮质AR活性明显升高(P<0.001),两治疗组AR活性明显较糖尿病组降低(P<0.01),而血糖无明显变化。糖尿病组肾脏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治疗组的Bcl-2蛋白表达较糖尿病组增多,而Bax蛋白表达较糖尿病组减少。透射电镜下见糖尿病组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治疗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改变明显减轻。糖尿病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域扩大,治疗组病变减轻。结论ARIs通过抑制AR活性,调节Bax、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延缓DN的发展。黄芩苷对AR抑制作用与依帕司他相似。  相似文献   

17.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依帕司他(10mg/kg/d)治疗组、糖尿病川芎嗪(100mg/kg/d)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诱发糖尿病.1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晶体,测定组织AR活性,观察视网膜Bcl-2、Bax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AR活性明显升高(P<0.001),依帕司他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AR活性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1),而血糖无明显变化.2.糖尿病组视网膜Bcl-2、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依帕司他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的Bcl-2、Bax蛋白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结论1.AR过度激活通过促进Bcl-2、Bax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而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2.ARts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调节Bax、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延缓DR的发展.3.川芎嗪对AR抑制作用与典型ARIs依帕司他相似,且价格低、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97,自引:0,他引:97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机理中代谢异常和血管损害起着重要作用。神经缺血是早期糖尿病神经损害的主要因素,而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组织非酶促作用,以及代谢紊乱增加交感神经张力阻碍了神经活性因子的产生,导致神经血流的减少加重了神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神经病变 (DN)与多种危险基因有关 ,已发现DN与醛糖还原酶、对氧磷脂酶基因多态性 ;一氧化氮合酶 (NOS)、有丝分裂原活性蛋白激酶基因表达增加 ;NOS基因的第 7个外显子突变为Asp( 894G→T)及Na+/K+ ATP酶ATP1A1基因的变异 ;感觉神经元的细胞骨架蛋白质mRNA表达降低等有关 ,而DN时抗氧化酶的基因表达没有减少 ,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可以治疗DN。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内醛糖还原酶活性(AR)及山梨醇(SNS)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DM)大鼠模型,给予中药复方筋脉通灌胃,并以氨基胍为对照,疗程8周。观察该制剂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AR)及对山梨醇(SNS)浓度的影响。结果经筋脉通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坐骨神经和红细胞SNS浓度、坐骨神经AR明显降低,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红细胞内AR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对血糖有下降作用。结论提示筋脉通对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