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痰是肺系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肺胀多为久患肺病之后期,肺气已虚,且累及脾肾,肺脾肾的虚损均影响津液的输布,致痰多为患,故气虚痰阻可贯穿于肺胀病程的始终,肺脾肾的虚损也成为气虚痰阻的根本原因。因此,肺胀的治疗以祛痰治气为本,而调理肺脾肾为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2.
韩树人老师治疗肺胀病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泽生 《河北中医》1998,20(4):212-213
韩树人老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学术上硕果累累,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胀病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韩师,深蒙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肺胀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 审证求因,立法组方之前提《巢氏病源》指出:“肺虚为徽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为逆短气也.”韩师认为,肺胀多因反复感受外邪,并与长期吸烟有关,为肺失宣肃而致.久则肺病及脾,痰浊内生.上贮于肺,痰阻气机而加重喘息;若肺病及肾,或年老肾衰,肾不纳气,动则气逆喘甚.肺脾肾三脏既虚,则肺失通调肃降,脾失健运转输,肾失蒸化摄纳,致痰浊水饮因此而生.有形之邪,必碍无形之气,久则  相似文献   

3.
从瘀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痰饮”等范畴 ,其病机大多以外邪犯肺、痰浊阻肺、正气亏虚为主。笔者通过十余年临床观察 ,认为“血瘀”贯穿于此病的整个病程之中。故临床上辨证应用化瘀法非常重要 ,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1 瘀血的形成1 1 久病肺气虚致瘀 肺主表、卫外 ,故外邪入侵 ,首先犯肺 ,致肺气宣降不利 ,久则肺虚而主气功能失常 ,肺主气 ,为诸气之枢 ,肺气通调 ,则全身气机畅达 ,而久患肺病 ,肺气必虚 ,肺气虚 ,则无力助心行血 ,从而形成血瘀。1 2 痰浊致瘀 痰的产生 ,病初由肺气郁滞 ,脾失健运 ,津液…  相似文献   

4.
浅谈肺系疾病的上盛下虚证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盛下虚”证是肺系疾病中支饮、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常见的证型。“上盛”即指痰浊壅肺,或外邪干肺;“下虚”是指肾之阴阳虚损。上盛下虚的病因主要是久病致虚,因痰致实,误治致变,复感外邪,阴阳亏损五个方面。久病咳喘伤及肺气,迁延日久不愈,伤肺及肾,则肺肾俱虚。由于患者素体和感邪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肺肾气(阳)虚和肺肾阴虚两种证候。在上盛下虚证中形成痰的原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损,津液失于输化而成,即因虚而生痰也。痰浊壅阻,则肺失宣降,上逆为喘,即因痰而致实也。本虚标实之咳喘证以肺实为主者,治当以祛邪为急,尤以治痰为重要法则,但临床往往因辨证不准确,  相似文献   

5.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重叠综合征(OS)的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异常,久病肺虚,脾肾阳虚,每因感受外邪而加重,久则痰瘀交阻。临床可分为痰浊壅盛、痰热内蕴、痰瘀交阻、肺脾两虚、肺肾气虚五种证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肺胀病辨治点滴湖北省沙洋人民医院(434560)李帮阔肺胀为多种慢性肺系病证,如久咳唾、喘息、短气、虚满等,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为痰瘀阻肺,气阴耗伤的本虚标实之证。辨证须分清虚实主次,论治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1伏痰外感 虚实错...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肺胀的记载,阐述肺胀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指出"痰"为肺胀最主要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从而引出"痰"为肺胀病机之关键,"治痰"为肺胀的治疗要点;而二陈汤作为治痰之通剂,凡以痰为病机,随症加减即可,因此使用二陈汤合方辨证治疗肺胀;临床上肺胀急性期多以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瘀互结证为主,治则当以清热化痰祛瘀为主;稳定期多以肺脾两虚、肺脾肾俱虚兼痰瘀为主,治疗以益气祛痰活血为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蒙定水教授诊治肺心病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与中医学关于肺胀的记载相符.《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扬,故咳逆短乏气也."可见肺胀的主要病因是久病肺虚,属虚实夹杂之证,论其虚以肺肾两脏为主,论其实,当属痰瘀互结为根.  相似文献   

11.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属中医"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关于慢支的研究越来越多,其疗效也十分显著,现将近年来中医诊治本病的研究资料做以下归纳. 1 病因病机 郑友军[1]认为慢支基本病理机制为寒饮伏于内,邪热感于外.久而导致肺肾亏虚,形成上盛下虚,本虚标实之痼疾.王鑫[2]等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多从痰、从虚论治.他认为慢支的反复发作、病势迁延、症状错综、逐步加重的特点,与血瘀证病机存在密切关系.于杰[3]认为慢支属中医"咳嗽"范围,病因病机可分为外邪袭肺和内邪干肺,外邪袭肺咳嗽为皮毛先受邪气,即六淫外邪犯肺,多为风寒、风热、燥邪;内邪干肺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不论邪从外人,或邪自内生,均影响及肺,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引发咳嗽.徐爱民[4]等认为慢支属祖国医学"喘证"、"咳嗽"、"肺胀"范畴,由外邪侵袭及素体痰盛等多种因素反复刺激肺系所致,久病喘咳耗伤肺气则肺气虚,气无所主,失于宣肃,故出现咳嗽、喘息、咯痰等症状,肺朝百脉,肺气不利则百脉不畅,久致瘀阻.他认为本病的病理变化是"痰"与"瘀"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疾病,属于中医学“肺胀”、“喘病”、“咳嗽”等范畴。由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不断增高,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对此作一概述。1 病因病机研究 孙氏认为本病多由肺系疾患日久或迁延失治,损伤正气,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致使气机郁滞,痰阻气道,痰瘀互结而为本虚标实之证。梁氏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本属肺脾肾虚;标乃风痰瘀阻。洪氏认为痰瘀阻肺、气机不利为其基本病机。这已被近年来有关瘀血的研究结果所证实;而且“痰证”本身,一方面是气道炎症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多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沈宝藩通瘀化痰辨治肺胀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病迁延失治,一方面肺病则宣降失常,津液不布,或久病肺气虚损,气不布津,津液凝聚为痰浊,或肺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浊潴留,伏于肺间,肺气壅滞,久则气还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成肺胀;另一方面痰浊滞留日久,气滞血瘀,或肺虚不能助心主治节而血行不畅,致痰浊与瘀血互结,痰瘀滞留于心肺,进一步加重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成为肺胀 。此外,长期吸烟,干燥地区长期吸入粉尘,亦是损伤肺脏致肺失宣降的重要因素。治疗采取痰瘀同治的方法,临床收到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肺胀源流考     
从病名、病因病机、论治3个方面对肺胀病的源流进行考证。本病的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喘息、久咳、慢性肺系疾病,迁延失治,导致肺气自虚,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脏腑虚损,津液输布失常,痰浊内生;气虚行血无力,瘀血阻络或他脏及肺等引起。其病机有虚实之分,疾病有外邪犯肺与因虚致胀之异,所以在临床治疗肺胀时,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15.
任存霞 《新中医》2020,52(3):13-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当于中医学中咳嗽、喘证等多种肺系疾病发展成的肺胀病。中医学认为,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肺病日久,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则致痰浊水湿内停,渐而成瘀,终致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该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虚实夹杂。笔者临床中以仲景病证结合模式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运用古代经典名方分期治疗慢阻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老昌辉教授认为肺胀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初肺与脾,久虚肺及肾,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以肺肾阳虚为本,痰瘀伏肺为标,屡感外邪而诱发,肺病日久,肺肾阳虚,肾不纳气,则见咳逆上气,动则喘甚。老昌辉教授以中医气血阴阳理论为基点,结合肺胀的发病特点及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肺胀稳定期的治疗不应只拘泥于肺,强调肺肾同源,肾为生气之根,久病及肾,临证首当从肾论治,固本培元为要,使肺气得以充养,肾气充沛,摄纳有权,则气畅喘舒,总结得出了补肾培元法治疗肺胀稳定期的特色治疗原则,并创制了院内制剂补肾培元胶囊,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肺心病右心衰瘀血论和支饮论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聪广 《四川中医》2007,25(3):23-24
在肺心病右心衰的中医药治疗中,其影响较大的观点是近期提出的瘀血论。以致某些中医内科教材将其作为一个已成熟的结论编入教材作为肺胀的一个证型——痰瘀阻肺,用逐痰活血的方法治疗,但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因为肺胀(含肺心病)必然存在肺气亏虚或肺肾两虚的因素,而瘀血论则未考虑到正虚的因素,与肺胀的病因病机不符。早在1800多年前张仲景提出的支饮木防己汤证,无论其病因病机还是临床表现都与肺心病更为相符,临床效果也经历了历代医家的验证。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就肺心病右心衰而言,支饮论较瘀血论更接近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8.
风湿病合并咳嗽时因本身免疫异常加之药物影响,故其证情多较常人复杂。廖世煌认为风湿病患者本有脏腑失调或内有实邪,合并咳嗽时常起病即为里证或为表里合邪,其病邪、外邪则多为风邪兼杂寒热燥湿,里邪则多为痰邪夹杂寒热。其脏腑失调、风湿久病者以脾胃亏虚突出,关节型风湿患者常见肝肾不足,久服激素者常有内热或阴虚之象,表证常见风邪袭表、风热袭肺、燥邪伤肺、表寒里热证,里实证常见表寒里饮、里饮化热、寒痰阻肺、痰热阻肺、痰湿阻胃证,里虚证常见肺脾气虚、肺阴虚内热、肺肾亏虚、肝火犯肺证。  相似文献   

19.
许欢  陈进  陈竹 《江西中医药》2021,52(8):28-29
陈进认为小儿久咳病为本虚标实证,风邪、痰邪与热邪反复侵害,肺气郁闭,无法正常宣降,导致肺气上逆,气结胸中,而致久咳.小儿久咳证型属于痰郁闭肺兼气阴两伤者,应以通为法,从肺脾论治;治以宣肺祛痰,养阴止咳,自拟通肺止咳汤加减.附病案1则,以兹勘验.  相似文献   

20.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在肺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日久积渐而成的病证,临床上以“咳、痰、喘、满”为主证,并多兼大便秘结不通之证,治疗可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兼用通腑,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然肺胀属本虚标实,感邪则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故应用通腑法时,又要根据虚实辨证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