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告7例原发性肝癌肝静脉下腔静脉转移和其中3例并有右心房转移的超声诊断。结合文献讨论了其生长方式、超声的表现与价值。我们认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进行包括对肝原发性灶肝内静脉下腔静脉和右心房室在内的全面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
两维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肝静脉下腔静脉和右心房转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报告7例原发性肝静脉下腔静脉转移和其中3例并有右心房转移的超声诊断。结合文献讨论了其生长方式,超声的表现与价值。我们认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进行包括对肝原发性肝内静脉下腔静脉和右心房室在内的全面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合并右心房和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对8例肝细胞癌合并右心房、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进行护理配合,包括:物品和器械准备,熟悉腹部原发性病灶和心房癌栓切除手术步骤,各种急救药物使用,术中密切的配合,严格无菌操作。结果8例患者癌栓全部取出,手术过程顺利。结论手术室护士正确熟练、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有效缩短心脏和肝脏热缺血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为手术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亦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不同类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 8例不同类型的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采用下腔静脉不完全阻断法2例、体外循环法2例、下腔静脉-右心房(或下腔静脉)转流法4例,摘取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结果 8例均顺利切除患肾,取出瘤栓,术后恢复良好;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下腔静脉-右心房(或下腔静脉)转流法完全阻断下腔静脉摘取较长的瘤栓,具有操作简单,回心血流量较大,不需特殊设备,术后并发症较少之优点。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侵犯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形成癌栓者并不少见,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自1999年以来,我科对14例肝细胞癌合并IVC癌栓者成功施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岁-56岁,平均46岁;均伴有乙型肝炎和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肿瘤位于右肝12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性肝癌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瘤栓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报告 10年来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 (HCC)合并肝静脉 (HV )、下腔静脉 (IVC)、右心房 (RA)瘤栓病例 ,旨在探讨HCC合并HV、IVC和RA瘤栓的超声图像表现 ,评价超声在诊断HCC合并HV、IVC、RA瘤栓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本院住院患者中临床确诊为HCC 2 3 7例 ,其中合并HV、IVC、RA瘤栓者 2 1例 ,男 19例 ,女 2例。年龄 2 7~ 80岁 ,平均 5 3岁。AFP增高 2 0例 ,全部符合1989年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与中国抗癌协会联合制定的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经…  相似文献   

7.
一例右肾癌并发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癌并发下腔静脉癌栓及右心房癌栓患者临床上很少见。近年来国外对此类患者的治疗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麻醉下手术已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国内尚无成功报道。我科于1997年5月收治了11例此类患者,鉴于此例手术的复杂性及并发症的特殊性,本文就其手术前后护理工作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42岁.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3年,间断上腹部疼痛5月余.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饮食正常,睡眠可,尿色黄,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体温36.2℃,血压150/110 mmHg.心肺等未及异常.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墨菲氏征(-),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腹部超声示肝硬化,肝左内叶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腹部CT示多发性肝癌,肝硬化.术中见肝左内叶及右前叶2个肿块,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患男,74岁。主诉因腹胀、纳差、乏力1年,加重伴腹痛5d就诊。查体:T36.6℃,P80次/min,神志清,精神差,全腹膨隆、轻压痛,以双侧腹为重。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肋缘下约5cm,剑突下约5cm,肝区叩击痛阳性。左肾区叩击痛阳性,腹腔无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10.
硬化型肝细胞癌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硬化型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方法:对4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硬化型肝细胞癌进行回顾性影像学材料分析。结果:超声检查:3例右叶病灶为边界清晰的均匀低回声肿块,1例左叶病灶为偏强回声肿块。平扫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内部结构相对均匀,无肿瘤包膜。2例可见载瘤区局部萎缩。肿瘤未见明显出血、坏死表现。MR检查:表现为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未见肿瘤包膜。DSA检查:1例接受DSA检查者表现为右叶富血性病灶,有较均匀的肿瘤染色。结论:硬化型HCC是HCC的少见类型。均质肿瘤、无假包膜、载瘤区肝实质局部萎缩可以提示硬化型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转移的超声特征、发生机制及病理过程,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DSA等对11例原发性肝癌伴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转移患者进行检查。结果11例原发性肝癌伴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转移患者超声均可见肝原发病灶伴肝静脉癌栓阻塞,下腔静脉腔内见中等回声团块,其远端扩张,生理性搏动消失。心脏超声见右心房内大小不等呈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稍高回声团块,其中9例位于右房后壁、2例位于右房侧壁,CDFI见红色血流环绕肿块从三尖瓣流人右室,同时肿块内显示较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DsA造影提示癌栓由肝动脉供血。结论超声能显示肝内肿瘤、静脉内癌栓和右心房转移灶的声像图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后续的检查、手术、介入治疗等追踪观察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布加氏综合征肝静脉(HV)、下腔静脉(IVC)的灰阶和彩超表现。方法 对25例布加氏综合征(BCS)进行灰阶和彩超检查,均经手术或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结果 灰阶超声发现27支肝静脉(占42%)和4支肝右下静脉扩张。彩色多普勒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异常的血流情况;频谱多普勒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呈低速、平坦、单向的血流流速曲线。结论 灰阶超声对布加氏综合征仅能提供肝静脉、下腔静脉的内径、管腔及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对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肝癌并下腔静脉癌栓的重复肝动脉造影和栓塞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意义。结果l0例均在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前后显示下腔静脉癌栓血管,16例在栓塞后l一3月内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癌栓的供应血管增多,癌栓增大,其中4例累及心房。4N下腔静脉癌栓血管不显影。栓塞后癌栓内均见碘油沉积.部分癌栓缩小。结论原发性肝癌之下腔静脉癌栓由肝动脉主要供血.造影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栓塞对癌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排除有促进癌栓生长的可能。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一级分支和或门脉主干癌栓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方法:2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一级分支和(或)门脉主干癌栓患者接受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部分患者同时接受门脉支架置放术。结果:25例患者分别接受TACE术1~4次,共46次,5例患者放置门脉支架。术后1周Child-Pugh分级11例次由术前A级升至B级,2例次由B级升至C级,1例次由A级升至C级。1例次术后第2天出现肝性脑病。1例患者未完成门脉支架随访、其余4例至患者死亡时支架仍保持通畅。1例患者于6个月失访,其余24例生存期3~15个月,平均6.4个月。结论:TACE和门脉支架置放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一级分支和(或)门脉主干癌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对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化疗栓塞前后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6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经2次以上插管治疗,11例患者已活过半年,1例患者存活2年,其中4个癌栓消失,5个癌栓缩小。说明门静脉癌栓不应是化疗栓塞的禁忌证,对没有严重肝硬化及肝功能损害的门脉癌栓患者可以进行化疗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静脉分支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患者术中肝门阻断对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HCC患者39例,其中合并及不合并PVTT的患者分别为18例和21例,在肝门阻断下行肝段以上的肝脏切除术,比较其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肝硬化分级、肝门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3、5天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C合并PVTT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前白蛋白及第1天的白蛋白分别为(0.14±0.04)、(0.09±0.14)和(37.17±3.19)g/L,与HCC不合并PVTT组患者[(0.19±0.05)、(0.11±0.04)、(39.48±3.16)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2及0.03).结论:HCC合并PVTT患者术中行肝门阻断安全有效,术后患者肝脏合成前白蛋白的能力较不合并PVTT患者短期下降更明显,在术后第5天均未恢复正常,需加强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3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回顾2001年8月~2003年4月间,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38例,分析其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癌栓缩小,生存期延长。结论: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化疗治疗门静脉癌栓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等特点,宜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