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西安市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患病情况,以提高脊柱侧凸防治水平。方法:选取西安市城乡30 742名7~18岁学生为对象,应用脊柱侧凸三检法(体格检查、脊柱测量尺、X线摄片)进行普查。Cobb角≥10°者确诊为脊柱侧凸。结果:30742名受检学生中三检阳性393例,阳性率1.28%。男性患病率1.01%,女性患病率1.57%,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55。7~18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曾上升趋势,7~9岁组与10~15岁组及16~18岁组相比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10~15岁组与16~18岁组相比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5岁年龄组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其余两个年龄组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女性患病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王义生  陈之白 《广东医学》1998,19(8):565-566
特发性脊柱创凸(油呷粒CSCOhas,川是青少年青春期的一种疾患,古代医学早有6已载。国外进行器械内固定矫治手术治疗始于0年代,我国于70年代末才起步。本文论就Is的研究动态作浅述。回发病机理或致病因素自从IS被确认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以来,缘其病因不明,一直冠以‘附发性”之名,以有别于其它病因清楚的例凸。研究者们试图从动物实验入手,用鸡、狗、猴等制作模型,探讨致病因素。从力学、生化、病生、遗传基因等领域寻找答案,学说颇多。较易被接受的因素有:①脊柱纵向平衡机制受损是最后得病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受损又可能与神经肌…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的畸形,特征性的表现为脊柱向侧方凸出以及椎体的旋转。尽管早在Hippocrate时代对此病就有了描述,而且对其临床表现的描述已经是尽善尽美,但是无人能够确切指出该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近年来,脊柱结构的元件、椎旁肌、胶原结构、内分泌系统、血小板钙调蛋白、褪黑素、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基因成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的焦点。本文就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的不同方向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4.
Rao YB  Xiao SP  Wang YL  Wang S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906-90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的疗效。方法对9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了Harrington术式、联合Harrington—Luque(H-L)术式、C—D及TSRH三维矫正,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的长期总结,分析所采用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94例术后随访时间1—3年,Harrington术式、联合Harrington—Luqve(H-L)术式、C—D及TSRH三维矫正平均矫正率分别为36.42%、45.18%、55.68%、63.28%,采用H—L、C—D和TSRH手术方法的矫正度均高于Harrington方法,其中以TSRH三维矫正系统效果最显著。结论手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是明显的,尤以近年运用的三维矫正系统效果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5.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骼尚未骨化定型,由于姿势不正确,缺少体育运动等,发生脊柱侧凸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如不定期普查、及早发现和矫治,日后对其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影响和负担.本文就目前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筛查、预防和矫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凸是脊柱的一部或大部偏离了身体正常轴线而凸向一侧导致的脊柱外形改变,特发性脊柱侧凸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凸,最常见,约占全部脊柱侧凸的80%,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主要是由于不对称的生长和不对称的肌肉作用所致.特发性脊柱侧凸,在青春期以前,畸形缓慢进展者,可继续观察并用支架等非手术治疗,尽可能选择在脊柱生长已大部分完成而侧凸还未发展到极重时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同时寻求一种简单、有效、廉价的脊柱侧凸普查手段.方法 对南昌地区13所中小学校9~15岁学生10119例进行脊柱侧凸普查,其中男生5444例,女生4675例.首先由普查小组成员使用自制脊柱侧凸测量仪结合弯腰试验进行初查;对初查阳性者到医院行X线摄片复查.结果 共检出脊柱侧凸患者64例(Cobb角≥10°),患病率为6.3‰.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62例, 占96.9%,女生40例,男生22例,女生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生(64.5% vs 35.5%,χ2=8.420,P<0.05);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结论 南昌地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6.3‰,女生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使用自制的脊柱侧凸测量仪能够有效的进行脊柱侧凸的筛查,并且筛查费用较传统方法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评价不同部位和程度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 175 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接受了矫正融合手术。按照其畸形的程度和部位分为 4 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对各组病人的失血量、手术时间、矫正率、随访矫正丢失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所有病人均安全完成手术,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其侧凸矫正率分别为:第 1 组 81%;第 2 组86%;第3组68%;第4组72%。所有病人随访2年以上,平均为38 个月(24~52 个月)。 结论 根据脊柱侧凸畸形的程度和部位,正确选择适当的矫正方式,特发性脊柱侧凸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冠状面上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而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指病因不明的脊柱侧凸,约占总数的75%-80%。其致残率相当高,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患病率可达1%-3%,发病年龄女孩多在10-14岁,男孩多在13—16岁,本病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如不早期发现,并加以治疗,最终将引起脊柱的严重畸形,形成所谓的“剃刀背”,甚至截瘫。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16-22
目的随访监测青少年脊柱侧凸症患儿非手术治疗效果及侧凸进展程度。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2月筛查全市中小学3100名,培训脊柱侧凸检查专业人员,制作脊柱侧凸调查表。制作有关脊柱侧凸科普知识材料、视频,进行脊柱侧凸健康教育、网络随访。然后通过全面体检、X线片检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骨骼发育情况及脊柱平衡度检查对我市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实行规模性筛查工作。筛查出的脊柱侧凸病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Cobb角10°~25°患儿,给予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Cobb角26°~45°患儿,同时予佩戴支具。实验组中Cobb角10°~25°患儿,在心理护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网络教育、随访;Cobb角26°~45°者,同时予规范佩戴支具治疗。每天佩戴时间为23 h,另外1 h用于皮肤护理、运动疗法等。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Cobb角,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的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网络筛查可提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儿的检出率,并可明确脊柱侧凸病例的病理类型与可能的进展情况,并进行早期非手术干预治疗,可减轻患儿脊柱侧凸的严重程度,有效地防止残障的发生或减轻残障的程度,避免或减少手术治疗,减轻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介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2例骨骼发育未成熟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Milwaukee支具或Boston支具矫正,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10~15岁,平均13.2岁.胸腰双主弯7例,单胸弯9例,单胸腰弯或腰弯6例.Risser征0度10例,Ⅰ度5例,Ⅱ度4例,Ⅲ度3例.原发弯Cobb角20°~52°,平均32.9°,20°~35°者10例,大于35°者12例.每3~6个月定期复查,摄片,测量初次就诊及末次随诊时Cobb角、顶椎旋转度及Risser征.结果 全部病例随诊3~5年,32.3%的病例出现脊柱侧凸进展,不同类型脊柱侧凸中胸腰双主弯进展率最低,Risser征越小,初步支具矫正率越大,测凸进展越高.结论 不同类型脊柱侧凸中胸腰双主弯的支具治疗失败率最低,原发弯Cobb角越大,测凸进展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14.
后路选择性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单胸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策略及融合节段的选择。方法治疗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2例(Lenke IA50例,LenkeIB8例,LenkeIC14例),平均年龄14.3岁,男13例,女59例。均采取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上融合椎取上位的旋转中立位椎体;下融合椎通过下端椎、下方的旋转中立椎、稳定椎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取中立椎、中立椎上一位椎体或稳定椎上一位椎体。术前查站立位脊柱全长前后位、侧位,卧位左右侧屈位片,术后及随访时查站立位脊椎全长前后位、侧位片。测量冠状位Cobb角、顶椎偏移、顶椎旋转、躯干偏移,来观察侧弯矫治及躯干平衡情况。平均融合7.3个节段(4~10个节段),平均随访15.9个月(12~39个月)。结果手术前后胸弯冠状位Cobb角分别为(56.74-14.5)°(40~98°)和(18.54-8.3)°(3~40°);手术前后腰弯冠状位Cobb角分别为(33.94-10.4)°(25~69°)和(11.14-6.4)°(0~30°),自发矫正率为(66.94-16)%(44~100)%。躯干偏移由(16.14-10.2)mm(4—43)min矫至(8.24-6.1)mm(0~25min),有2例病人术后出现轻度躯干失平衡,随访两年无进一步进展。结论结合站立位上下端椎、中立椎、稳定椎确定融合范围在矫治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可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对特发性脊椎侧凸的临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成97%以上,无感染并发症发生,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74%.结论:对支具无法控制的脊柱侧凸,侧凸角度超过40~50°的患者.脊椎侧凸的矫正手术有Harrington手术、Dwyer手术、Luque手术、C-D技术、TSRH技术等.主要是矫正畸形,保持脊柱平衡、稳定,减少脊柱融合范围,尽可能的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鱼包瑞林 《河北医学》2006,12(7):609-611
目的:评价M ilwaukee支具治疗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从1989年至2002年保守治疗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81例(cobb角≤40度),平均年龄13岁(11~16岁)。55例配带M ilwaukee支具治疗,26例临床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5年(3~9年)。支具组49例畸形及临床观察组16例畸形获满意矫正(X2=8.45,P<0.01)。结论:M ilwaukee支具治疗可使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在早期获得充分矫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路三维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D技术后路三维形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1~23岁,平均14.2岁。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6.6个月。了解脊柱侧凸畸形改善情况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19例病人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为(49.4°±6.7)和(21.3°±4.1),P值〈0.01。结论后路三维矫形植骨内固定术适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此方法能一次性完成畸形矫形,降低并发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脊柱侧弯是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中线的侧弯、矢状面上的前凸或脊椎体在纵轴上的旋转,是最常见的脊柱三维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神经肌肉及骨骼疾病,但出现脊柱侧弯及旋转畸形,该病多发于青少年,初诊年龄低于18岁的患者占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80%,故对该年龄段发病特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大多数IS患者脊柱侧凸相对较轻且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所伴发的"剃刀背"畸形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诊断脊柱侧凸的重要体征,影响着脊柱矫形手术的术后满意度,有时显得比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更为重要。凸侧胸廓成形术是传统的矫正"剃刀背"畸形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其可获得更好的术后满意度,且不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损害。该文就凸侧胸廓成形术在AIS伴发"剃刀背"矫正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