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对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情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 检测血清sP-选择素水平。结果发现RA患者血清中sP-选择素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A患者血清中sP-选择素的水平与RA病情活动指标(晨僵、休息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及stoke指数)呈正相关,且与RA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A患者经6个月治疗后,其疗效与sP-选择素呈负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sP-选择素水平增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较差;sP-选择素与RA病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RA活动性、疗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10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8例为肺癌组,同期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分析临床价值。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MMP-9、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MMP-9、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肺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MMP-9、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8例肺癌患者3年随访期间总生存率为54.41%(37/68),平均生存时间为(32.79±1.15)个月。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MP-9、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均P<0.05);其中血清MMP-9、P-选择素、细胞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ICU肠外营养病人凝血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以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活化激活的凝血因子、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例需PN的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尤文组,连续3 d给予PN。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和3 d血浆NF-κB、6-酮-前列腺素F1α、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凝血酶原片段F1+2、D-二聚体、血栓调节素等水平。结果:常规组病人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比较,血浆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E-选择素水平明显增加(P0.05)。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明显下降(P0.05)。尤文组营养支持后与支持前比较,血浆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E-选择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均明显增加(P0.05)。常规组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比较,血浆血栓调节素、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明显增加(P0.05)。尤文组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比较,血浆血栓调节素、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及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凝血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水平,探讨其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5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和50例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水平.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治疗前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分别为(7.17±4.89)、(7.58±5.21)μg/L,明显低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为(17.33±6.23)、(17.28±7.12)μg/L],P<0.05;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治疗后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分别为(3.36±1.29)、(3.45±1.34)μg/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后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细胞内黏附分子-1和选择素-E的作用。方法用ELH SA法以急性缺血性中风24h之内的60名患者,30名年龄相近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20名年轻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细胞内黏附分子-1和选择素-E的血清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清黏附分子-1水平比年龄相近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年轻对照组要高(P〈0.01);在中风患者同年龄相近的志愿者对照组和年轻对照组的选择素-E血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比年龄相近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要高(P〈0.01)。结论这一研究发现支持黏附分子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时是调节白细胞滚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数量关系,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照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和ACC/AHA冠状动脉病变A、B、C分型进行数量评估。结果①冠心病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80.6ng/L±60.5ng/Lvs.145.3ng/L±21.7ng/L,P<0.05);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91.4ng/L±63.7ng/Lvs.141.3ng/L±17.9ng/L,P<0.01);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190.1ng/L±64.2ng/Lvs.157.2ng/L±43.4ng/L,P<0.05)。P选择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呈Spearman正相关(rs=0.349,P=0.003);与A、B、C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Spearman正相关(rs=0.358,P=0.002);与Gensini法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391,P=0.001)。结论①细胞黏附分子P选择素水平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数量的影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程度和数量呈正相关。②P选择素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红细胞膜补体受体I(ECR I)浓度变化,探索RA的发病机制.方法:用ELLSA法测定红细胞膜补体受体I浓度,戊二醛固定红细胞定量包被于V型板上,依次加入抗ECR I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第二抗体与底物显色,将上清液移于比色孔中,405 nm比色,计算吸光度值.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用抗凝血提取红细胞配成1×106个/ml红细胞悬液,加入肿瘤细胞,测定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率.结果:RA患者ECR I分子浓度低于正常健康人(P<0.01),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率低于正常健康人(P<0.01).结论:RA患者ECR I分子浓度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降低,其变化与RA活动指标变化相关.它对RA的诊断及评估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白三烯B4(LTB4)、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P-选择素]在小儿哮喘发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儿童6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儿血清IL-4、IL-8、CRP、TNF-α、LTB4、ECP、P-选择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L-4、IL-8、CRP、TNF-α、LTB4、ECP、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期血清IL-4、IL-8、CRP、TNF-α、LTB4、ECP、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哮喘缓解期(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4、IL-8、CRP、TNF-α、LTB4、ECP、P-选择素水平升高,治疗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IL-4、IL-8、CRP、TNF-α、LTB4、ECP、P-选择素水平较急性发作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时大鼠血浆中P—选择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4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休克组,L—Arg治疗组。复制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休克后30min和4h大鼠血浆中P—选择素水平。结果 正常大鼠血浆中有P—选择素表达,休克后30min,血浆中P—选择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休克后4h,休克组血浆P—选择素含量显著升高,L—Arg治疗组较休克组P—选择素明显下降。结论 创伤性休克可导致血浆中P—选择素大量表达,这与休克时存在明显的微循环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L—Arg可能通过促进内皮型N0的合成来减少P—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脂肪组织不仅具有能量储存、保暖等功能,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还可以通过分泌瘦素、脂联素等多种脂肪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黏附分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生成因子参与人体免疫、炎症、脂类代谢、血管生成等。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清及腹腔中瘦素、抵抗素、脂联素等多种脂肪因子浓度、黏附分子及血管生成因子浓度与非EMS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脂肪组织及脂肪因子通过促炎、促进血管生成、产生胰岛素抵抗(IR)等作用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的黏附、侵袭以及血管形成。现就脂肪组织及其分泌的脂肪因子、黏附分子及血管生成因子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艾洪武  邱艳  陈莎  张振  游上游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437-4439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第2号外显子G98T和第4号外显子A561C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水平与儿童慢性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119例慢性HBV感染患儿和141例健康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结果:血浆sE-选择素水平在慢性HBV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选择素G98T和A561C多态性中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慢性HBV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结论:E-选择素G98T和A561C基因多态性在慢性HBV感染中不起作用,但A561C基因多态性参与调控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洛伐他汀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方法将99例CHD患者分为基本治疗组(对照组)与洛伐他汀 基本治疗组(治疗组),经8周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治疗后随访心血管发生事件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B(ApoB)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明显升高,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治疗组2例(4%),对照组7例(14.3%),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洛伐他汀降低血脂的同时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抗炎作用,并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L-选择素是参与启动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黏附分子之一,近年发现其与相应配体也参与了人类的受精、胚胎着床过程。简介L-选择素的结构和功能、配体的种类、与配体生成有关的调节酶,分述受精、着床研究中的有关发现,认为L-选择素与其配体的结合是上述过程的必要因素。脐血造血干细胞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白细胞L-选择素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对其在妇产科领域作用的全面认识。L-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信号功能也有助于发现其在着床过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联素检测在RA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对59例女性RA患者、30例其他风湿病组、3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进行检测。并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RP、IL-6、RF、ESR、DAS28积分;比较脂联素与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16.3±3.1μg/mL)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RA组脂联素与DAS28、IL-6、CRP相关,与ESR、RF、CCP无关。结论:脂联素检测在RA患者中有临床应用价值,AD参与了RA的慢性炎症过程。对RA病理过程中脂联素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RA发病机制的阐明,可为RA的治疗寻找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糖代谢与血清脂联素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我院140例门诊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根据糖耐量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及糖代谢异常组,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体检者的IBM、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脂联素含量。结果①NAFL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达55.7%。②NAFLD患者血清脂连素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合并糖代谢异常者下降更明显,肝功能损伤也更严重。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糖代谢异常与NAFL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GTT及血清脂联素检测,有望作为临床评估NAFLD程度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抗环状瓜氨酸(anti-CCP)抗体、抗Sa(anti-Sa)抗体浓度,探讨其与机体炎症及骨关节损伤程度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5月首次确诊并接受治疗的RA患者129例作为RA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anti-Sa、anti-CCP抗体浓度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含量、骨关节损伤评分及相关指标含量,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RA患者血清anti-Sa、anti-CCP抗体浓度与机体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RA组患者血清anti-Sa、anti-CCP抗体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RA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白介素-37(IL-37)的含量高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HS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血清中骨关节损伤相关指标护骨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anti-Sa、anti-CCP抗体浓度与血清炎症因子及骨关节损伤相关指标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膝关节Lysholm评分、HSS评分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RA患者血清anti-Sa、anti-CCP抗体浓度异常升高,且具体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骨关节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对RA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内肥素与儿童青少年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联.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9名体重正常无NAFLD和106名肥胖儿童青少年(肥胖无NAFLD 49名及合并NAFLD 57名,其中轻度42名、中重度15名)的血清内肥素水平.结果 体重正常组与肥胖组血清内肥素水平分别为( 1.75±0.37)、(1.71±0.37)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肥胖儿童青少年血清内肥素水平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而上升[肥胖无NAFLD组为(1.59±0.36)ng/ml、肥胖合并轻度NAFLD组为(1.74±0.36) ng/ml、肥胖合并中重度NAFLD组为( 1.97±0.36)ng/ml,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β=-0.326,P=0.000)、丙氨酸转氨酶活性(^β=0.286,P=0.004)相关,不同程度NAFLD者内肥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246,P=0.014).结论 肥胖儿童青少年中血清内肥素水平与NAFLD相关.  相似文献   

18.
病原菌感染宿主细胞一般都依赖细菌表面的特定分子(黏附素)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最初的吸附过程,其中细菌结合非胶原性黏附蛋白的黏附素分子主要包括两类:与纤连蛋白结合的细菌纤连蛋白结合蛋白以及与层黏连蛋门结合的层黏连蛋白结合蛋白.此文重点介绍了这两类黏附素的分子特点以及在感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P-选择素属于黏附分子的选择素家族,又名GMP-140,CD62P。1984年,Nc Ever等首先在静息的血小板膜上发现了P-选择素,由78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P-选择素属于Ⅰ型跨膜的糖蛋白。Fijnheer等。认为血小板是正常人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基础水平的主要来源,而在病理状态下内皮细胞激活则是可溶性P-选择素增高的来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兆子(癎)孕妇血清L-选择素水平与先兆子(癎)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180例初产妇追踪妊娠结局,发生先兆子(癎)者55例,正常妊娠者125例,并进行酶联免疫法测定妊娠中期及分娩前孕妇血清L-选择素水平,用ROC法确定其妊娠中期预测值.结果 55例先兆子(癎)患者妊娠中期血清L-选择素较正常妊娠者降低,血清L-选择素达到1420 ng/m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0%,39%,98%,当其到达1290 ng/m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8%,60%,100%.结论 孕中期血清L-选择素水平低可预测先兆子(癎),是预测重度先兆子(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