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划免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保持高质量的接种工作,必须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规范化接种门诊管理概况 1.1 接种门诊的建立:1982年元月,北海市在广西率先建立城区地段保健门诊,把城区的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生优育和子女的身心健康问题愈加关心。如何提高计划免疫接种质量,减少疫苗漏种现象,降低传染病的发生,是摆在我们农村卫生防疫工作人员面前的新课题。为探索农村卫生防疫体制改革的新路子,进一步提高计划免疫质量。我们于1996年4月份在原来计划免疫保偿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以乡镇为单位的计划免疫集约式接种。1 集约式接种的内容  由过去双月1次冷链运转,疫苗由县、乡、村三级运行,以村为单位进行接种,改为凡是应免儿童按照免疫程序,根据提前预约,凭接种证按时到镇计划免疫门诊接种疫苗。2 集约式接种实…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的流动性逐渐增强,流动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多,给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成为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对沈阳市皇姑区2000至2004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卫生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区农村计划免疫工作也实行了预防接种一体化管理模式。早在90年代初,我区结合当地乡镇人口较少(约1~2万人口)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集中式预防接种的尝试,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形成了以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卫生防疫部门技术指导与乡镇中心卫生院相互配合的新的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体系。实践  相似文献   

5.
计划免疫是有计划地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不断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最终达到控制、消灭相应疾病,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常规手段.计划免疫工作做的好与否,直接反应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和一个国家国民的综合素质,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因此,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我们代替政府行使计划免疫职能的部门来说,扎扎实实地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儿童计划免疫未接种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我市儿童计划免疫未接种的原因,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我市2005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出生的、在本地居住超过3个月以上,并未全程免疫接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采取入户询问儿童家长的方法,调查儿童基础免疫未接种原因。结果:全市共抽查2 900名适龄儿童,其中计划免疫未接种儿童61例,全市未接种率为2.1%。其中,儿童无人陪伴有24例,占39.3%;不知道要接种和接种地点不清楚有13例,占21.3%。乙肝疫苗未接种原因主要为接种时无疫苗和价格贵。三联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原因多是家长顾忌和儿童患病。结论: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已规范运行,全市未接种率较低。针对造成计划免疫疫苗未接种的原因,我们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防范,以推动儿童计划免疫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我院自1982年接管宜昌市伍家岗工业辖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以来,已开展了20余年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每年接种人数达数千人之多,这些人群接种疫苗后,究竟免疫抗体水平如何,能不能达到预期免疫保护的效果,我们不能单从数据表  相似文献   

8.
搞好社区计划免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是防治传染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投资小,社会效益大,使儿童中高度急性及常见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开展社区预防接种工作,是落实免疫规划,搞好卫生防疫,保护人民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此同时更要加强疫苗质量控制和管理,开展技术培训和监测,建立正常的疫苗、注射器材供应渠道和扩大预防接种的社会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自从我国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除要接受传统的卡介苗、小儿麻痹糖丸外,从1992年1月起卫生部又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新生儿接受第一针接种,而新生儿计划免疫接种,主要是由医院妇产科来承担的。由于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项目,不论是在程序、冷链、接种方法、剂量和监测上,有别于医院的常规医疗处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已颁布10年,各省、市(地)多次强调理顺疫苗供销渠道,并做了大量工作。计划免疫用“五苗”的供销渠道基本走上了省一市(地)一县(区)逐级供应的正常轨道。但是,非计划免疫用生物制品供销渠道比较混乱,管理相对薄弱,现针对非计划免疫用生物制品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计划免疫工作中,往往有一部分儿童不在现居住地所属的卫生院接受免疫接种,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在其他辖区的免疫接种点接种,形成居住与接种分离现象,给规范化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了解这部分儿童的免疫现状及形成原因,探讨城市儿童在市区范围内异地接种的可行性,2001年11月我们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绥阳县计划免疫定点接种工作的成效。方法:对计划免疫定点接种的镇(乡)按计划免疫工作的好、中、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监测,并调查每个定点接种覆盖地区的14名1岁儿童和非定点接种地区的14名1岁儿童,查看儿童的接种证件(如无接种证则以接种卡为主),并且统计接种概率。结果:实施计划免疫非定点接种地区的接种概率(四苗)在85%以下,而实施计划免疫定点接种地区的接种概率高达95%以上。结论:计划免疫非定点接种的服务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14.
计划免疫疫苗接种预防相应的结核、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乙肝、脊髓灰质炎等曾是严重危害广大青少年和婴幼儿的急性传染病.自从我院儿保门诊于1980年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相应传染病得到显著控制,如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结核等疾病连续20多年无当地病例发生,间接或直接地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找出工作中不足之处,分析了解城乡计划免疫的现状,使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开展,达到人人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16.
浅谈计划免疫集中式定点定时预防接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婴幼儿健康茁壮成长,必须认真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预防接 种由原来的分散式接种,即防疫人员身背冷藏包入村到户进行的接种,已发展为集中式定点定时预防接种。根据我院的工作经验,就集中式定点定时接种介绍如下。1 预防门诊的基本要求 根据乡镇卫生院规模及服务人口的多少,设置3~5间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的运行质量 ,预防免疫接种反应的发生。我们于 2 0 0 2年对通州市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工作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每月接种门诊开诊时 ,防疫站专业人员对全市所有接种门诊工作现场逐一进行调查 ,对照规范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填写统一的调查表 ,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2 调查结果2 .1 门诊形式 全市 5 0个乡镇接种门诊均集中在乡镇卫生院开设的接种门诊。每旬开设一次 ,每旬逢 1日接种 ,逢 2日补种 ,城区每周接种 2 d,必要时增加接种时间。2 .2 房屋条件  5 0个接种门诊都有专用接种…  相似文献   

18.
预防接种是有计划地使儿童获得特异性免疫、降低人群易感性、控制相应传染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儿童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晕厥等。近几年,笔者曾遇到9例晕厥病例。如何预防接种时晕厥的发生,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过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计划免疫集中门诊接种规范化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镇接种门诊科,实施计划免疫集中规范化接种,抽取实施前后120例接种人员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计划免疫集中门诊接种规范化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接种记录符合率、证卡符合率、合格接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种及时率为95.8%,对照组接种及时率为70.8%,组间对比(P0.01)。结论:开展规范化计划免疫集接种门诊,可明显提高接种质量,减少冷链运转环节,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已成为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影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