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其对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1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同期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期完成了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其中鼻息肉切除术、筛窦切除术、蝶窦开放术、鼻额管扩大术共269例,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25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者167例,术前症状和体征的消失率分别为98%和100%,检查示鼻中隔矫正充分,无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较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安全,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为同期鼻腔鼻窦微创手术提供了必要的通路和操作空间,提高了其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356例变应性鼻炎分为三组:140例采用微波组织凝固术、116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100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微波组织凝固术,三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2年的追踪观察,有效率分别分别为80.3%,59.7%和87.6%。结论性鼻炎进行微波治疗或矫正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加用微波治疗,疗效显著地提高(P〈0.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失败而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技巧和疗效。方法鼻中隔偏曲患者25例,曾局麻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失败,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观察0.5~2 a,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中隔正直,无鼻中隔穿孔及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结论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失败者可以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提倡鼻中隔矫正术在鼻内镜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鼻腔结构矫正结合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结合射频治疗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46例伴有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或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同时结合射频热凝下鼻甲、鼻丘、与鼻丘对应的鼻中隔等副交感神经密集部位。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82.6%。7例复发,其中6例发生在手术6个月以后。结论:对伴有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结合射频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后复发多在6个月以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Storz硬性鼻内窥镜,根据鼻中隔不同的偏曲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行鼻中隔再次矫正术30例.[结果]临床观察6~12个月,其中显效26例,占88%,有效4例,占12%,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全部病人感觉鼻腔通气良好,头痛症状消失,脓涕消失或明显减少,鼻中隔偏曲部位消失,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对鼻中隔首次矫正术后效果欠佳者,使用鼻内镜术行鼻中隔再矫正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术前内镜和鼻窦冠扫CT检查结果,对7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规范分类,针对偏曲类型的不同,在局麻下采取个体化的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71例合并对侧鼻甲代偿性肥大者同时行鼻甲成形术。结果术后3~12个月随访期内鼻塞、流涕及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在41.0%~65.8%范围,痊愈54例(72.0%)、好转14例(18.7%)、无效7例(9.3%),总有效(痊愈+好转)率为90.7%。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照明良好、暴露清晰,直视下黏膜剥离精细,尤其适合于高位、后段偏曲和复杂畸形者,手术塑形效果彻底、持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也明显减少。但应根据具体偏曲类型,采取个体化、规范的操作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局部麻醉和浸润麻醉对7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窥镜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其中71例并发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同时进行下鼻甲成形术。结果手术后3个月内鼻塞、鼻出血、流涕以及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在41.0%-65.8%范围,术后3~12个月痊愈54例(72.0%)、好转14例(18.7%)与无效7例(9.3%),总有效(痊愈+好转)率90.7%(68例)。未见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矫正术与肥大下鼻甲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冯素贞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75-1176
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若常规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治疗,由于下鼻甲代偿性肥大,治疗效果较差。传统的下鼻甲处理多行下鼻甲黏膜切除或下鼻甲成形术,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对鼻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患者经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对侧肥大下鼻甲成形术。结果:56例患者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患者在行鼻中隔矫正术时必须同时行对侧下鼻甲成形术,在鼻内窥镜下手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复杂,治疗方法多样。对有变应性鼻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通过矫正鼻隔偏曲、切除部分下鼻甲后改善了变应性鼻炎症状。自2005年5月~2011年2月,作者选择性地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和下鼻甲肥大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即系统脱敏治疗、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取最佳的鼻中隔矫正术提高通气的效果.方法 我科从2001年11月至2004年3月共行55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其中高位偏曲33例,低位偏曲22例;单纯鼻中偏曲20例、伴鼻甲肥大11例、慢性鼻窦炎Ⅰ型2期7例、Ⅱ型3期10例、Ⅲ型2例7期,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2岁,术中对低位矩突尽量保留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如高位鼻中隔软骨偏曲可局部划痕,如筛骨垂直板棘突可保留鼻中隔软骨.结果 55例鼻内窦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中灵活保留鼻中隔骨软骨,术后通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中隔矫正术.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是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这一.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联合等离子射频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对22例鼻中隔偏曲并一侧或双侧下鼻甲肥大的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低温等离子体下鼻甲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结果 22例患者均能在配合局麻下完成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该方法能彻底矫正鼻中隔偏曲,有效的缩小下鼻甲,术后患者鼻塞、头痛改善或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应用鼻内镜鼻中隔手术联合等离子射频微创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两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中隔偏曲在临床上很常见 ,在我国发病率为 11.1%~12 .7%。至今中隔手术术式较多 ,但许多医院仍沿用典型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我科自 1992~ 2 0 0 0年对 6 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常规将软骨、骨整复后重置于鼻中隔粘膜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4 6例 ,女 18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4岁。单纯鼻中隔偏曲 4 2例 ,伴下鼻甲肥大 2 2例 ,对伴有下鼻甲肥大者同时行下鼻甲肥大部分切除术 ,全部病例均有鼻塞 ,部分伴有鼻源性头痛、鼻出血、鼻窦炎等。1.2 方法1.2 .1 按常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对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愈合情况和术后鼻腔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分组,患者均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并联合不同下鼻甲成形术,分为传统下鼻甲成形术的对照组,以及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的实验组,对比术后48 h内VAS疼痛量表评分、术后拔除填塞敷料时出血率、术后粘膜上皮化时间、鼻阻力测定和鼻黏膜纤毛功能测定。结果 2组术后48 h内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除填塞敷料时出血率及术后粘膜上皮化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鼻阻力检测结果、鼻黏膜纤毛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鼻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纤毛功能未见明显变化,对照组则出现明显损伤,2组鼻黏膜纤毛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拔除填塞敷料时出血率较对照组更低,术后粘膜上皮化时间短,鼻黏膜纤毛功能保护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黏膜接触性头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7例确诊为鼻黏膜接触性头痛的患者,在鼻内镜下行中鼻甲成形、下鼻甲外移、钩突及筛窦部分切除和鼻中隔偏曲部位的局部矫正等微创手术。术中注意对患侧和病变轻微侧的对称性处理。术后随访2~8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 20例痊愈,6例显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3%。1例术中造成穿孔,取筛骨垂直板修补,术后换药5个月愈合,头痛症状亦缓解。结论鼻黏膜接触性头痛多由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引起,鼻内镜下对称性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我们2003/2007年对58例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5~57(平均26.7)岁。病程1~18 a。变应性鼻炎诊断符合2004年兰州标准[1],本组均有鼻痒、喷嚏、流清水鼻涕和鼻塞等症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其中“C”型偏曲31例,“S”型偏曲5例,棘突型偏曲7例,嵴突型偏曲15例,同时伴有下鼻甲肥大者13例。本组术前均使用抗组胺药或鼻用皮质类固醇药1 a以上,疗效欠佳,均予以鼻中隔矫正术,伴有下鼻甲肥大者同时予以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2方法患者取半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常规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丁卡因20 m l加肾上腺素1 m l)以及鼻中隔两侧黏骨膜下局部浸润麻醉(1%利多卡因10 m l加肾上腺素2滴)。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移行处做弧形切口,深达软骨,用鼻中隔黏膜刀及剥离器沿软骨膜下分离左侧鼻中隔黏骨膜达偏曲范围。再在距上述切口内0.2 cm处鼻中隔软骨上做切口,切开鼻中隔软骨,分离鼻中隔右侧黏骨膜。置入鼻中隔扩张器,回旋刀切除鼻中隔软骨,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或梨骨,鼻中隔黏骨膜复位,缝...  相似文献   

17.
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在临床上比较普遍,是鼻科的常见病。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对鼻中隔高位、后段的偏曲较难彻底矫正,且常规的下鼻甲处理方式较难完全保留粘膜的功能,致临床疗效不理想。为解决该难题,本科自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同时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肥大的下鼻甲,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并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8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并鼻中隔矫正术。结果:经随访6个月-2年,全部病例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治愈率98.4%。结论:从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到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具有连贯性,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适应证、手术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95%患者(81/85)鼻塞完全缓解,85%患者(16/19)头痛缓解,85%患者(18/21)鼻出血症状消失.结论 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鼻中隔偏曲致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CT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132例鼻中隔偏曲致鼻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CT影像学检查分析鼻中隔偏曲部位、程度分布情况、CT表现及下鼻甲测量结果,比较患者头痛程度,分析不同头痛等级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  CT影像学结果表明:1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24例位于前部,62例位于中部,40例位于中下部,2例位于中上部,1例位于后下部,3例位于后下部;轻度偏曲者10例,中度偏曲者114例,重度偏曲者8例;CT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呈“C”形62例(顶点变尖者2例),反“C”形59例(顶点变尖者2例),“S”形6例,反“S”形1例“, < ”形1例“,>”形2例,混合形1例。根据VAS评分对头痛等级分类,132例患者中,11例为Ⅰ级头痛,33例为Ⅱ级头痛,80例为Ⅲ级头痛,8例为Ⅳ级头痛;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角度及面积均大于同侧(P < 0.05);治疗结束后随访结果显示,总治愈率为68.94%,无效率为7.58%,其中Ⅲ级及以下头痛治愈率均超过66.00%,治疗总有效率为92.42%。  结论  鼻中隔偏曲致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进行CT检查可清晰准确的反映偏曲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手术有效进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