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造影对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22例胆囊占位性病变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其中胆囊息肉8例,胆泥2例,胆囊癌12例。结果二维超声结合CEUS的诊断准确率(90.9%)高于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的诊断准确率(81.8%)。超声造影血流显示率(100%)高于CDFI的血流显示率(70%)。91.7%(11/12)的胆囊癌病变增强模式为动脉期快速不均匀高增强,门脉期快速不均匀消退。结论超声造影对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显示优于CDFI,对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胃腔充盈下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胃良恶性病变,探讨胃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血流灌注特征及胃腔充盈下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口服胃充盈声学对比显影剂后二维超声观察胃良恶性病变,再以反向脉冲谐波显像技术对25例胃良恶性病变行实时CEUS检查,对比分析良恶性病变的造影灌注特征.结果 口服胃充盈声学对比显影剂后二维超声胃炎表现为胃壁增厚层次可见,溃疡可见胃壁局部凹陷,胃间质瘤见胃壁局限性肿物凸向胃腔,胃癌呈胃壁不规则增厚层次消失.CEUS实时观察,胃炎性病变增厚胃壁与周围正常胃壁同步增强及退出,小溃疡边界更为清晰,较大溃疡CEUS早期可见溃疡底部及周边增厚胃壁内纵行梳齿状的微血管显示,胃间质瘤清晰显示肿物位于胃壁内,胃癌可见病变胃壁快速整体增强,增强顺序紊乱层次不清.结论 胃腔充盈下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胃壁全层病变的形态范围,并能结合病变区域微血管灌注情况,对病灶的定位、良恶性鉴别及肿瘤浸润深度有更进一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壁炎症增厚性和肿瘤性病变灰阶超声造影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静脉团注SonoVue对36例(13例炎性病变、23例肿瘤性病变)肠壁增厚性病变患者进行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增厚肠壁的动态血流灌注特征,利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观察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情况,比较TIC曲线参数与MVD之间关系。结果肠壁炎性增厚病变,灰阶超声造影显示肠壁黏膜、黏膜下层或全层均匀一致增强;肿瘤性病变,造影显示所有病例肿瘤病变区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增强层次不清、顺序紊乱;肿瘤性病变MVD值大于炎症性病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C曲线表现:黏膜下层病变,达峰时间均较肌层提前,斜率较肌层增大;病变侵犯全层,曲线显示相当于黏膜下层与肌层的部位强化一致,TIC曲线参数分析表明,肠壁炎性增厚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峰值背向散射强度(PI)及强度减半时间(T1/2)均与血流状态有关,而与MVD无关。结论灰阶超声造影结合TIC曲线,可以说明肠壁炎症性与肿瘤性病变具有不同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且可以更加清晰显示病变的微血管分布情况及其浸润范围,有助于肠壁炎症性与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诊断脾脏局灶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US诊断脾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noVue对25例疑似脾脏病变的患者行CEUS,观察病灶灌注过程。结果 7例脾脏正常,造影剂均匀充填,呈均匀一致的高增强;5例恶性肿瘤动脉期有不同程度增强,实质期均快速退出;13例良性病变中,2例脾血肿、2例脾囊肿、1例脾结核无增强,其余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增强。与病理结果对照,CEUS诊断脾脏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97%(32/33)、92.31%(12/13)、95.65%(44/46),均高于二维超声[分别为60.61%(20/33)、46.15%(6/13)、56.52%(26/46)]。结论 CEUS对脾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8例膀胱病变患者(BUC 123例, 良性病变15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EUS检查并绘制感兴趣区的时间-强度曲线(TIC), 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138例膀胱病变患者中单发病灶98例, 多发病灶40例;二维超声检查发现单发病例95例, 漏诊3例, CEUS均可显示;二维超声发现多发病例24例, 漏诊16例, CEUS均可发现。CEUS对膀胱多发病灶的诊断敏感性高于二维超声(P<0.05)。BUC与良性病变在彩色血流分布强度以及CEUS表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BUC多为少量至丰富血流信号, 良性病变以少量至无血流信号为主, CEUS检查BUC 83.7%(103/123)为高增强, 良性病变仅33.3%(5/15)表现为高增强。CEUS对BUC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89.9%, 46.7%, 53.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肠道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特点,初步探讨CEUS诊断肠道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26例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行CEUS检查,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利用时间-强度曲线获取肿瘤组织及瘤旁肠壁的定量参数。结果:CEUS显示26例患者肠道恶性肿瘤的增强模式均为不均匀性增强,7例病灶局部可见造影剂无充填区。以高增强为主,23例(88.5%)病灶表现为高增强,17例(65.4%)由病灶周围开始向心性增强;以快速消退为主,22例(84.6%)显示造影强度持续时间较短,较早消退。肿瘤组织与瘤旁肠壁的起始-达峰时间(ATP)和绝对增强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CEUS表现,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可动态观察肠道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CEUS对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的超声检查(ultra sonography)特点以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该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经病理诊断为PTLD患者(7例)的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资料.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发现 (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内胆道扩张.(2)其中5例患者发现明确的局灶性病变.(3)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病变中心呈少血运表现.2例患者发现肝动脉闭塞,4例患者门静脉狭窄.(4)发现占位的5例患者,超声造影均可见病灶的动脉期周边向中心不均质增强,增强呈“快进快出”表现.结论 肝移植术后PTLD常累与肝脏及肝门结构.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占位性病变且受累胆道及血管表现.CEUS可以帮助诊断PTLD.  相似文献   

8.
胆囊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的血流灌注过程及其增强模式,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胆囊隆起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造影超声检查,观察胆囊壁及病变的增强时间和增强模式.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中良性病变35例,恶性病变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病变内血流信号19例(40%,19/47);超声造影增强病例38例(81%,38/47),P<0.005.胆囊壁平均始增时间为(16.2±1.9)s,良性病变平均始增时间(16.3±2.8)s,恶性病变平均始增时间(16.2±3.2)s,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92).47例胆囊隆起性病变增强模式分为4类:Ⅰ类:无增强;Ⅱ类:动脉相均匀增强;Ⅲ类:动脉相蜂窝状不均匀增强;Ⅳ类:动脉相血管呈杂乱树枝状高增强.所有良性病变造影模式分别表现为Ⅰ类到Ⅲ类,11例(92%,11/12)恶性病变表现为Ⅳ类,1例表现为Ⅲ类.11例恶性病例动脉相胆囊壁局部连续性显示中断.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示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血流灌注过程.特征性的增强模式,可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动脉相胆囊壁显示是否完整连续对鉴别良恶性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性质之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的超声造影(CEUS)特征表现。方法对6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增强CT、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造影后各种FLLs显示不同的造影特点。CEUS定性诊断率与增强CT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能显示局灶性病变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对FLLs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附件肿块超声造影的误诊原因.方法 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对91例附件肿块超声造影中误诊的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变定性错误5例,均为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肿瘤;病变定位错误10例.结论 部分附件良恶性肿块的二维超声造影表现相似,以及不能确切反映病变供养血管来源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