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腔内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拟行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生命体征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腔内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正>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临床上认识全面、技术成熟、适用度广、并发症少且广泛使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其可靠的麻醉效果一直以来得到临床工作者的认可。但传统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针前段为斜面,22G多用,术后头痛发生率相对比较高,所以一段时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使用率明显下降,腰硬联合套件的应用使椎管内麻醉特别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基层医院展现优势。我院使用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驼人牌,型号:AS-E/s2),其中硬膜外针为16G,穿刺  相似文献   

3.
<正>本研究选取100例妇产科、骨科(下肢)手术,对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对运动神经阻滞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行妇产科、骨科(下肢)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2~64  相似文献   

4.
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As-E/S)用于产科剖腹产手术,对其阻滞效果以及血液动力学干扰进行了观察,现将麻醉方法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产科病人56例,年龄24~36岁,ASA体格情况评估分级:Ⅰ~Ⅱ级。其中腹膜内手术50例,腹膜外手术6例,术前体重60~90kg,身高152~170cm,无其它疾病及并发症。1.2麻醉方法:病人麻醉前准备同硬膜外阻滞,使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As-E/S)麻醉包。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路,病人取侧卧位。在L2~3或L3~4间隙行硬膜穿刺,当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取一根长脊麻针(Sprotte24G×120mm或Whitacare25G)经硬膜外穿刺针内向前,直到出现典型穿破硬膜的落空感,拔除脊麻针芯,见有脑脊液流出即可证实进入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130例足月妊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即出现下肢麻木)、维持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和麻醉质量.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觉评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肌松程度很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可用于剖宫产术中蛛网膜下腔阻滞.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阻滞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作者等认为将这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仍有其实用价值。现将我院麻醉科自1947年至1964年间,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资料8,792例,及近期采用25号穿刺针者324例,共9,116例进行概括的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7.
刘秀琴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69-69,78
目的:探讨椎管内阻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院近期于椎管内阻滞下完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手术共37例,术前详细了解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药物以及调控措施,术后给予合理镇痛,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11例、脑供血不足20例、短暂性脑缺血6例。麻醉方法取决于病情以及手术种类:下腹部以及盆腔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肢手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或者蛛网膜下腔阻滞。择期手术患者31例,术前给予相应优化治疗;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术期,未见加重或新发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椎管内阻滞可以安全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手术麻醉,详细了解病史,充分术前准备,加强麻醉管理以及维持围术期的循环功能稳定,是降低手术以及麻醉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平水  刘彦辉 《河北医药》2003,25(8):638-638
膝关节手术是国内 2 0世纪 90年代开展的新型技术 ,膝关节镜手术可以在局部阻滞、区域阻滞或全身麻醉下进行[1 ]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腰硬联合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行膝关节镜手术 ,并以细针穿刺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为首选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3 2例中 ,男 2 5 2例 ,女 2 80例 ;年龄 8~ 76岁 ;体重 2 6~ 95kg。手术病种包括半月板部分切除、髋外侧高压松解术、软骨移植术、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高位截骨术和滑膜皱襞切除术。常规术前检查。1.2 方法 术前苯…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麻醉系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使脊神经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两种方法,后者还包括骶管阻滞[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主要作用于脊神经根所引起的阻滞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通称为脊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组,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常规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接受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维持及起效时间,术前和术后T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两种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方法拟行剖宫产术的患者438例,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n=253)、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n=203)。均采用江苏扬州华夏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穿刺包(硬外穿刺针为18G;联合穿刺针为针内针式,腰穿针25G)于L2-3间隙操作,目标平面T8-10察起效时间、阻滞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满意完成手术(有效率100%)。A组用药量较大,36例肌松较差,38例因血压下降使用麻黄素。B组药量小,肌松好,69例因血压下降使用麻黄素,术后头痛1例。B组在起效时间,阻滞效果上明显优于A组。(P〈0.01)。B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良好的适用于剖宫产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实施剖宫产术,安全性好;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实施剖宫产术,阻滞效果更好,尤其适合需要快速终止妊娠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为重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A组,40例)和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B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消退时间,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与A组(重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相比,B组(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5),两组在感觉阻滞最高平面、Browage分级、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相比,等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在临床上应用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均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该院接受下肢踝部骨折手术的患者140例,均实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采用罗哌卡因+艾司氯胺酮)和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各7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静息和运动疼痛V...  相似文献   

14.
罗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25-3626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0例老年手术患者,在8号穿刺针引导下,从针孔置人细针(25GWhitacre腰穿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手术意外和麻醉意外,未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等。一次性穿刺成功59例(98.3%),下肢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3分患者57例,平均(2.8±0.1)分;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均(2.3±0.5)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平均(24.7±0.8)min;手术中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为(6.7±1.3)mmHg,心率变化幅度为(5.3±1.7)次/min,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为(3.1±0.6)%,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针穿刺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0.5%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下肢手术的麻醉效能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0例下肢手术患者分为2组:A组0.5%罗哌卡因,B组0.5%布比卡因。记录蛛网膜下腔阻滞后感觉和运动的起效和持续时间、心率、血压等变化。结果A和B组比较,A组起效慢、感觉阻滞好、运动阻滞稍差、阻滞平面低,平面固定时间长,循环变化小,不良反应少,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0.5%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行下肢手术时,其效能优于0.5%布比卡因,循环稳定,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在围术期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单盲试验。选择ASAⅠ~Ⅲ级成人下肢手术病人60例,手术时间约两小时左右。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联合组),一组为蛛网膜下腔阻滞(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指标:术中监测阻滞效果、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术后观察镇痛时间、病人舒适度、并发症(尿潴留、头痛)。应用应用SPSS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通过对比研究,综合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肢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围术期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联会组比对照组平稳,阻滞效果对照组稍强于联会组,术后尿潴留、头痛发生率明显多于联会组。结论围术期运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下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魏丽 《医药世界》2006,(11):106-107
联合阻滞麻醉穿刺应用较为普遍,操作者常会遇到解剖层次清晰或较肯定地认为穿刺针已进入蛛网膜下腔,但并无脑脊液流出,此时,很难确定穿刺是否成功。我们对二例这样的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发现均有腰椎间管狭窄症存在并认为可能是蛛网膜下腔阻滞无脑脊液流出的原因之一,现将两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的改进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红军 《淮海医药》2004,22(1):31-31
蛛网膜下腔穿刺 ,常因腰穿针过长过细 ,不易固定 ,造成穿刺困难 ,甚至失败。为此笔者应用一次性穿刺针作为腰麻穿刺针固定器而改进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 ,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 74例成年患者 ,年龄 2 0~ 70岁。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4例 ,观察组 4 0例 ,均为下腹部或下肢手术。1 .2 方法 穿刺点为 L2 ~ L5,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 ,蛛网膜下腔穿刺针均为 B- D公司生产的 2 5 G笔尖样腰麻针。观察组用 9号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作为固定器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 ) ,并抽取局麻药 ,当针头固定在皮肤上时 ,针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剖宫产手术罗哌卡因重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高原地区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SA)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EA)组30例.2组患者均选择腰椎(L)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SA组26 G腰麻穿刺针穿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1.5 m...  相似文献   

20.
下肢手术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王国林 《天津医药》2003,31(10):636-639
目的 :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时对镇痛的影响。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 ,A、B组采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神经阻滞前静脉给予100μg 芬太尼 ,B组将100μg 芬太尼均分2份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C组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行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结果 :A、B2组神经阻滞后平均动脉压 (MAP)无显著改变 ,C组阻滞15min和20min时MAP较基础值明显下降 (P<0 .01)。A、B组感觉神经阻滞范围小于C组 ,镇痛时间长于C组 (P<0 .01)。B组镇痛时间长于A组 (P<0 .01)。A、B组镇痛时间长于运动阻滞时间 (P<0 .05 ,P<0 .01) ,术中麻黄碱用量和术后24h内要求镇痛的人数少于C组 (P<0 .01)。结论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比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镇痛时间长 ,无不良反应 ,芬太尼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可使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