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新型毒品滥用流行原因与对策研究评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中国大陆发现第一例“摇头丸”滥用者时,没有人会想到以“摇头丸”、冰毒为代表的苯丙胺类毒品和氯胺酮(K粉)等“新型毒品”会一发不可收拾地蔓延开来,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形成气候,更不会想到吸食人数正以超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蔓延的速度增长着,以致于有专家认为,新型毒品将会是21世纪滥用的主要毒品[1]。在我国新型毒品是相对于以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而言的,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年来,在传统的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背景下,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合成毒品滥用急剧增加。目前缺乏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同时合并海洛因滥用的数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来自于北京、上海、广东、云南和湖南等五地区的强制隔离机构新入所的主要滥用毒品为合成毒品滥用者共计2773例进行调查。分析是否有海洛因滥用两组的特征及导致的后果差异。结果:在2773例调查对象中,主要使用毒品依次为:冰毒(65.24%)、麻黄素(27.41%)、麻古(3.82%)、K粉(2.49%)、摇头丸(0.61%)等,近一半(48.78%)的调查对象滥用过2种以上违禁毒品或成瘾性药物,937例(33.79%)曾经滥用过海洛因。不同地区的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具有海洛因滥用史者所占比例不同,最高者为云南省(44.58%),随之依次为湖南省(36.55%)、上海市(35.14%)、广东省(24.67%)和北京市(8.93%)。随着年龄的增加,海洛因滥用的比例逐渐增高,≤25岁组为19.82%,26-40岁组为33.67%,≥40岁组为50%,有海洛因滥用史的平均年龄(35.84 a±9.02 a)高于单独合成毒品滥用者(31.35 a±8.59 a),汉族、无业及离婚等合成毒品滥用者滥用海洛因的比例分别高于少数民族、有工作及未婚和已婚者。在有海洛因滥用的调查对象中,60.11%为使用海洛因之后才开始使用冰毒等合成毒品,21.39%为几乎同时开始使用海洛因及合成毒品,18.50%滥用者为先使用合成毒品后再开始使用海洛因。使用毒品原因方面,具有海洛因滥用者因为"心瘾、代替其他毒品、增加毒品功效"等原因而滥用合成毒品的比例高于单纯的合成毒品使用者,而前者为"试图减肥"而吸毒的比例低于后者。与没有海洛因滥用史的调查对象比较,有海洛因滥用史组有较高的合成毒品使用剂量、滥用频率、注射吸毒的比例、同时使用其他毒品的比例、合成毒品成瘾的比例和具有更高的渴求VAS评分,且有海洛因滥用者从不使用安全套、商业性性行为和性伴吸毒等不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也较高,HIV和HCV感染率也较高,且有更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比例。结论: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多药滥用现象普遍,近1/3的合成毒品滥用者有海洛因滥用史,随着年龄的增加,海洛因滥用的比例也增加。有一部分海洛因滥用者为了"代替其他毒品、增加毒品功效"而开始使用合成毒品,且具有海洛因滥用史者合成毒品滥用频率和程度增加、成瘾比例及渴求程度较高,性传播疾病及精神障碍等疾病风险也增加。研究提示要加强和尽早进行毒品滥用的干预和治疗,减少毒品滥用者中多药滥用现象的发生。该研究为我国制定禁毒政策和药物滥用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迄今为止,中国知网(CNKI)关于日本毒品滥用史的中文报道只有一篇,发表于1989年[1]。日本滥用的毒品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大麻、有机溶剂、可卡因、海洛因、镇静剂等,其中以甲基苯丙胺为主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滥用最为严重。我国《2013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显示,甲基苯丙胺等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已成为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的主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三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主要"新型毒品"的滥用现状、滥用特征和对个体身心及社会的危害。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主要吸食"冰毒"(MA)、"摇头丸"(MDMA)、氯胺酮(ketamine)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新型毒品"滥用人员268名,其中滥用毒品种类以MA为主139例(51.9%),以MDMA为主62例(23.1%),以氯胺酮为主67例(25.0%);被调查对象的年龄29.2±s6.3 a(最小年龄19 a,最大年龄50 a)。滥用者的职业涉及多种行业,以私营/个体劳动者(37.5%)和无业者(32.2%)为主。三种"新型毒品"滥用方式和滥用场所的特征是:"冰毒"滥用场所以家中(59.7%)为主,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98.6%);"摇头丸"滥用场所主要集中在歌舞厅(66.1%),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96.8%);氯胺酮滥用场所以歌舞厅为主(55.2%),滥用方式以鼻吸为主(91.0%)。滥用毒品的种类除以上述三种"新型毒品"为主外,该群体中的部分人还有"麻谷"、可卡因、大麻和海洛因滥用行为/经历。该群体95.5%在停止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戒断症状/体征,59.0%出现过主动或强迫性寻找和服用"新型毒品"的行为。26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滥用"新型毒品"后均出现了涉及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体征,使用"新型毒品"后体重平均减轻12.57 kg±s9.25 kg,有4.5%的滥用者发生急性中毒。有27.3%发生与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冲动行为、易激惹及打架、吵架等行为,63.6%发生过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性冲动,4.9%发生性暴力行为。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及其产生的健康和社会后果严重,滥用后可产生中度至次重度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精神依赖性强度强于躯体依赖性。由于其特殊的药理/毒理学作用,滥用后不仅损害了个体健康,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目前北京地区正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多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美沙酮维持门诊治疗患者739名,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五合一尿检试剂板检测尿样,并依托维持治疗管理系统获取患者的艾滋病、丙肝和梅毒检测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同居方式、新型毒品知晓情况、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尿检吗啡阳性、尿检大麻阳性和HCV检测阳性与新型毒品滥用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居住方式(OR=2.9)、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OR=2.1)及尿检大麻阳性(OR=1.8)均会增加新型毒品滥用的概率。结论:居住方式、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及吸食大麻会增加新型毒品滥用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阳市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现况及滥用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方法:采用《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009版)》(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2010年12月)、自制的《危险相关因素调查表》、SCL-90及CSQ量表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贵阳市三所强制隔离机构的300名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情况、成瘾性、用药后症状、体征/行为和戒断症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分析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各因子相关性。结果:在300名滥用者中,男175名(58%),女125名(42%),平均年龄为(27.9±6.79)岁,35岁以下有257名占86%,占比最多;以未婚、无业、汉族、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为主。单用ATS者185名(61.6%)、多药滥用者115名(38.4%),其中,有海洛因滥用史合用使用ATS、大麻、K粉者80名(26%)。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各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滥用人员应对方式各因子均值比较,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及幻想上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SCL-90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等呈负相关。结论:贵阳市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中有近4成滥用者存在多药滥用,近1/3的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有海洛因滥用史。其焦虑、抑郁状况高于常模,应对方式以消极为主,心理健康水平可能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提示要加强和尽早进行毒品滥用的干预和治疗,减少毒品滥用中多药滥用现象的发生,应加强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药物滥用防治工作面临两大任务:海洛因成瘾者的戒毒、康复、防复吸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等合成毒品(或称"新型毒品")滥用的防治.对于前者,应该说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海洛因依赖戒毒和复吸的一般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比较科学、可行的阿片依赖的治疗模式,即以强制戒毒为主要戒毒(脱毒)方式,以包括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在内的社区戒毒(康复)为基本戒毒康复和防复吸措施的戒毒康复体系.这些基于实践和经验总结出的模式成为禁毒法中戒毒康复立法的主要依据和内容.下一步的工作是根据《禁毒法》所确定的原则,并结合东西部不同城乡地区的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的问题.而后者即合成毒品滥用防治则是禁毒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以下就合成毒品滥用问题并结合我们的相关科研工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当今,全球多数地区传统毒品如海洛因滥用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化学合成的兴奋剂、致幻剂等新型毒品滥用增长势头迅猛,呈全球蔓延之势,超过了传统毒品,成为21世纪的主流毒品。然而近几年,临床上对新型毒品滥用导致的各种生理、心理及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省遵义市毒品滥用者的现状,为下一步更科学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卷宗统计、访问调查的方式,对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毒品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滥用行为特征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贵州省遵义市毒品滥用者以高中以下文化、患有疾病、无业、男性青壮年为主,滥用人群集中在市城区,滥用主要原因是文化水平低、精神匮乏;滥用毒品的种类以甲基苯丙胺(冰毒)和海洛因为主,滥用方式是鼻吸和注射。结论:根据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毒品滥用者的特征,相关部门一方面应该继续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禁毒知识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的减少毒品相关活动;另一方面,要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生活,增加无业青壮年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新型毒品又称为"俱乐部药(club drugs)"、"舞会药(party drugs)"、"休闲药(recreational drugs)"等,是相对于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其中包括一些可供医疗使用的管制药品。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以"冰毒"、"摇头丸"、"K粉"为代表的合成毒品在我国悄然蔓延肆虐,引发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而且合成毒品滥用的最主要人群为青少年,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和社会发展。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已达139.1万人,年均增加17.3万人,增幅达36%,呈现合成毒品滥用人员低龄化、滥用区域扩大化和种类多样化的趋  相似文献   

12.
"新型毒品"及其危害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鉴于20世纪末,我国出现俗称″冰毒(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和K粉(氯胺酮)″的毒品滥用问题。这些毒品被称为″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一大类滥用毒品的称谓,同海洛因等传统阿片类毒品相比,此类毒品具有精神依赖性强,而身体依赖性相对弱的特点。现主要在娱乐场所被滥用,″新型毒品″滥用的群体广泛,不仅导致严重身心损害,也影响社会安定团结。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球范围滥用的几种″新型毒品″的药理学、毒理学作用特点和滥用导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新型毒品滥用呈上升趋势,日益引起关注。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新型毒品的急性中毒表现为类躁狂状态。慢性中毒表现为类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包括幻听、幻视、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内心被揭露感等。以氯胺酮(俗称K粉)为代表的致幻剂的滥用导致知觉障碍、幻觉妄想状态及激越兴奋状态,而以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摇头丸)为代表的第三类新型毒品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患者单独使用某一种新型毒品,临床特征相对典型,但混合使用后临床特征变得不典型,也呈现出特异性。本案例为新型毒品混合滥用所致精神障碍的个案报道。在本案例中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在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中罕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者和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编健康调查表和药物成瘾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DA),对辽宁省9个强制隔离戒毒所356名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海洛因滥用者和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海洛因滥用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新型毒品滥用者,尤其在躯体功能和戒毒症状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吸毒频率、美沙酮维持治疗、婚姻状况是海洛因滥用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而吸毒剂量、吸毒后家庭收入是新型毒品滥用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类型吸毒人员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毒品问题日趋严重,毒品滥用者剧增,根据正式公布的数字,1997年我国毒品滥用者数字(54万),是1990年(7万)的7.7倍.滥用者中的男女比例大致为4:1,但近年来妇女所占比例有日益加大趋势[1];30岁以下的滥用者占绝大多数(>90%).海洛因滥用者经过脱毒(detoxification)治疗后的复吸率很高[2],预防复吸已经成为解决毒品问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特征及毒品危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合成毒品滥用调查表,对武汉市7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的486名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相关特征。结果:(1)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男性比例占89.71%,21-30岁年龄段占43.83%,无业人员占70.16%,未婚占48.77%;(2)仅有36.62%的患者对于合成毒品有正确认知;(3)患者第一次使用毒品前三位原因为:"好奇"、"朋友影响或刺激"、"空虚无聊"。结论:(1)21-30岁青年、无业、未婚者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高危人群,合成毒品预防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2)苯丙胺类兴奋剂与氯胺酮滥用患者对于毒品危害的认知存在不足。今后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提高毒品危害认知,减少毒品好奇,提高毒品抵御技能,有效预防合成毒品滥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人格特征。方法:对11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验,EPQ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新型毒品滥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6.95± s3.42)年;初吸平均年龄为(22.16± s5.14)年。92.4%患者为多物质滥用,主要以 K 粉、冰毒、摇头丸及麻古为主。滥用新型毒品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包括脑神经衰弱症状、躯体损害、性格改变及精神活动的影响。EPQ 结果显示,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内外向倾向(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及说谎(L)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精神质及情绪稳定性维度均与滥用毒品年限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受教育程度低、年轻、多物质滥用者居多,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治疗时应加强心理干预,重建其人格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吸毒青少年多药滥用的情况,为加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吸毒人员多药滥用调查问卷,对云南省4个州市的强制隔离戒毒、自愿戒毒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25 a以下,首次吸毒时间低于20 a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935例有效问卷中,其中满足年龄要求的共178例,占19.0%,有多药滥用的共157例,占88.2%。滥用的毒品总共有5种,其中大多数是海洛因和冰毒混用。滥用的成瘾性药物有9种,其中滥用最多的是复方地芬诺酯(82.1%)和三唑仑(52.8%)。结论:云南省吸毒青少年普遍存在多药滥用的情况。除了存在多种毒品混用外还存在毒品与成瘾性药物混合滥用,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4种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冰毒"、"摇头丸"、"K粉"、"麻谷"4种毒品滥用情况,为采取有效遏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编制的"冰毒"、"摇头丸"、"K粉"和"麻谷"使用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戒毒人员进行新型毒品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344例新型毒品滥用者,其中139例(40.4%)主要滥用"冰毒",62例(18.0%)滥用"摇头丸",67例(19.5%)滥用"K粉",76例(22.1%)滥用"麻谷"。139例"冰毒"滥用者中有41.0%的人合用过"麻谷",62例"摇头丸"滥用者中有80.6%的人合用过"K粉"。滥用者性别分布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208,P>0.05);年龄分布以21-40a为主,占90.4%(311/344)。文化程度分布以高中以下为主,占79.6%(273/343);民族结构以汉族为主,占93.3%(318/341);从业情况以私营或个体、无业(下岗)为主,占68.5%(235/34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64.1%(220/343)。4种新型毒品开始滥用原因均以好奇心驱使为主要目的(47.3%);目前滥用原因以寻求快感和解除烦恼为主要目的(58.1%)。滥用方式:"冰毒"(98.6%)和"麻谷"(88.2%)以烫吸为主;"摇头丸"以口服为主(96.8%);"K粉"以鼻吸为主(91.0%)。滥用场所:"冰毒"和"麻谷"以家里和旅店或饭店为主(59.7%,27.3%;59.2%,25.0%);"摇头丸"和"K粉"以歌舞厅和夜总会为主(66.1%,35.5%;55.2%,43.3%)。毒品来源以亲朋(同伴)赠与(57.1%,196/343)及黑市购买(39.4%,135/343)为主。毒品危害以兴奋、失眠、体重减轻和全身无力以及性冲动、性暴力和情绪失控(打架)为主要表现。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情况不容忽视;新型毒品滥用者男女比例相当;中青年、无配偶及无业和个体私营者,特别是这一群体中女性是新型毒品滥用的高危人群;应加大新型毒品知识和危害的教育和普及,加大对旅馆、歌厅及夜总会等场所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獉獉:本研究调查了138名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旨在了解他们对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滥用倾向以及对未来的看法。方法獉獉:采用结合文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新型毒品的认知、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滥用新型毒品的倾向以及对未来的看法。结果獉獉:研究结果显示42.8%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成瘾,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可以自己控制的高达80.4%,认为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危害远远小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占68.1%。在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方面,47.1%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可以消除烦恼,42.8%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显得有个性、与众不同,42.0%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32.6%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很新潮、时尚。研究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研究对象在假定的情景下选择有可能会吸食新型毒品。另外超过1/3的滥用者认为未来毫无希望或对未来不确定。结论獉獉:本研究提示应探寻有效的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用来纠正甲基苯丙胺滥用者错误的认识,改变他们对待新型毒品以及治疗的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积极的看法以及信心从而帮助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彻底摆脱毒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