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胡桃夹综合征(NCP,nutcyacker syndrome),也称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指左肾静脉(Left yenal,IRV)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形成的夹角之内受到机械性挤压、血流回流受阻所致的左肾静脉高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可有腰腹痛、男性精索静脉曲张、女性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A对肠系膜上动脉(SMA)起始段解剖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正常患者和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的腹部螺旋CT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进行矢状位重组,测量SMA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以及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并观测左侧精索或卵巢静脉是否扩张。结果 本组21例正常人及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均行MIP、MPR、VR后处理,均清晰显示SMA起始段走行,及与左肾静脉、腹主动脉之间的立体血管解剖关系;21例正常人左肾静脉均走行于腹主动脉前方、SMA后方,未见左肾静脉近段及左侧精索静脉或卵巢静脉扩张;SMA与腹主动脉夹角为51.5~98.7°(71.4±14.2)°、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为9.0~22.3mm(13.7±4.5)mm、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为4.0~10.3mm(6.9±1.2)mm。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SMA与腹主动脉夹角均明显变小,分别为25.7°、26.3°、28.5°、29.3°,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分别为3.7mm、2.6mm、5.0mm、4.1mm、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分别为1.9mm、2.2mm、3.4mm、3.1mm,均显示左肾静脉近段及左侧精索静脉或卵巢静脉扩张。统计学显示胡桃夹现象患者SMA与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SMA起始段、腹主动脉与左肾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CTA对诊断胡桃夹现象具有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胡桃夹现象(NCP)也称胡桃夹综合征或者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肾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因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的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临床症状称胡桃夹现象。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本组患者26例,均为2001年1月~2006年1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或者住院的患  相似文献   

4.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 drome ,LRVES)又称胡桃夹现象,是由于左肾静脉(LRV)走行于腹主动脉(AAO)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受压狭窄所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症候群.现总结分析58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其超声检测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胡桃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方面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回顾性观察134例正常检查者及4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左肾静脉最窄内径及左肾门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以明确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对左肾静脉形态的影响,并计算出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参考范围。结果134例正常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为49.8°±26.2°,“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25.3°±8.0°;正常人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为(1.26±0.72)cm,“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0.58±0.21)cm,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影响左肾静脉的形态,漏斗型左肾静脉(左肾门区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与左肾静脉最窄内径的比值〉3)的出现率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35°时为30.6%((15/49),〉35°时为4.7%(4/8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6.
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因形体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左肾静脉在经过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主动脉(AO)之间的夹角处受到挤压后,导致左肾静脉近端(靠近肾门处)扩张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彩色超声多普勒可以通过测量SMA和AO之间的夹角,通过脊柱后伸位试验前和试验后对左肾静脉受压处和扩张处的内径以及血流速度的数值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胡桃夹现象,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1-2].  相似文献   

7.
所谓胡桃夹现象(NCP),也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指左肾静脉(LRV)汇入下腔静脉(IVC)行程中,因走行于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左肾静脉(LRV)受到挤压后,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高压综合征。Deschepper于1972年首先报道了胡桃夹现象可引起左肾出血。1990年,Shintakv等报道胡桃夹现象伴发直立性蛋白尿。尿中出现红细胞和(或)蛋白尿为临床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8.
胡桃夹综合征(Nut 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是走行于腹主动脉(AO)与肠系膜上动脉(SMA)间的左肾静脉(LRV)受压狭窄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对18例患者进行超声声像图分析总结,旨在探讨彩超对NCS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中出现的百分比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因非肾脏相关疾病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的儿童腹部CTA影像及临床资料,共246例,男131例,女115例;年龄范围1月~<13.0岁,平均年龄(4.94±3.48)岁;所有儿童均除外左肾及左肾静脉相关疾病与变异,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按年龄分为7组:婴儿期(1月~<1.0岁)为l组,其他1.0~<13.0岁儿童以两岁为间隔分为6组.在CTA图像上,以同时具有左肾门部左肾静脉最大内径(D2)≥3倍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的左肾静脉内径(D1)以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aortomesentericangle,AMA) <45°为标准,判断是否存在“胡桃夹”现象,分析“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出现的百分比,以及AMA的变化.结果 246例中,34例(13.82%)出现“胡桃夹”现象,婴儿组出现百分比为0%,余下各组百分比依次为5.77%(3/52),12.20%(5/41),16.67% (8/48),18.75%(6/32),23.81%(5/21),28.00% (7/25),各年龄组“胡桃夹”现象出现的百分比存在显著的等级趋势性增高差异(x2=13.879,P<0.01),年龄越大出现百分比相对越高,而AMA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变小.结论 “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出现的百分比约为13.82%,其可以作为一种正常的解剖变异出现在一部分正常儿童中,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可避免将其过度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胡桃夹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过程中,因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临床症状称为胡桃夹现象,也称之为胡桃夹综合征或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它是左肾静脉受压,伴发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疾病,本病临床少见,笔者从事外科工作多年,偶遇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SCT的血管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建图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SCTA对15例胡桃夹综合征病例进行泌尿系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结果 15例胡桃夹综合征病例均可见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左肾静脉(LRV)的征象。CT多平面重建(MPR)直观地显示了腹主动脉(AO)与SMA之间的夹角,两者之间交角13.4°~31.8°,平均为21.5°±4.6°。LRV受SMA压迫狭窄处前后径为2.8~4.1mm,平均为3.4mm,近肾端左肾静脉明显扩张,前后径为11.8~18.2mm,平均为15.6mm,两者的管径之比为1:4.20~6.43;受压处左肾静脉上下径明显拉长,直径为11.3~21.2mm。结论 MSCTA可清楚地显示胡桃夹综合征的LRV形态及立体走向,利用重建功能准确、直观地评估LRV扩张及变窄的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闫永红  宋光辉  沈嫱  钟锐  党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2):1289-1290,1292
目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m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价值。方法:43例NCS患者和23名对照者平卧位分别于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处和AA左侧测量左肾静脉(LRV)内径、血流峰值速度,背部后伸位15 min后重复测量上述指标。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诊断分界值。结果:NCS患者SMA与AA夹角处LRV明显偏细,AA左侧LRV明显扩张,平卧位两者内径之比(D2/D1)、峰值流速之比(V1/V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部后伸位患病组上述改变更加明显。D2/D1与V1/V2ROC AUC积分别为0.966、0.969,临床诊断界值分别为3.1和4.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NCS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例NCS患者的病历资料及MSCT影像学资料,另选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对照分析,分别为NCS组(n=13)和对照组(n=10),比较两组MSCT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并总结NCS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CS组SMA与AA夹角、近肾端最宽处与夹角处截面积比值、左右肾体积差均明显较大,LRV夹角最宽处内径均显著较小(P0.05)。MSCT表现:13例患者SMA自AA呈锐角分出,两者之间交角明显变小;LRV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近肾端在夹角处明显受压变窄或变细,呈"鹰嘴状""哑铃状"狭窄,近肾门段呈明显扩张。结论 NCS患者的MSCT图像清晰,可较好地显示患者LRV走向、形态及SMA与AA夹角,可与正常者进行较好的区分诊断,对NCS的临床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研究正常人及胡桃夹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大小。方法使用多排螺旋CT回顾性观察200例正常人及7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结果 200例正常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为61.1。±21.4。,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为16.0。±6.0。,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功能可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探讨正常人及胡桃夹综合征(NCS)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相关解剖对左肾静脉(LRV)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相关检查诊断为NCS的10例(病例组)与29例正常肾血管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按性别分组和按年龄分组(≤40岁为Ⅰ组,>40岁为Ⅱ组),分别观察LRV及其属支的形态、走行位置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矢状面或斜矢状面测量SMA与AA的夹角α、夹角间LRV横截面积S 横断面测量SMA和AA间隙内LRV管径D1与近肾侧LRV最大管径D2,并计算D2与D1的比值Q.结果 (1)病变组中LRV均明显扩张,4例合并十二指肠淤滞征,6例合并侧支循环形成 (2)病变组与正常组α的Q、S值分别为20.60±5.79、56.17±17.20 3.67±1.34、1.46±0.29 30.93±14.62,92.92±39.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正常对照组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中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利用MSCT能精细测量SMA与AA夹角等相关解剖数据,能判断LRV狭窄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NCS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Nutcracker syndrome is caused by compression of the left renal vein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where it courses in the fork formed at the bifurcation of these arteries. The phenomenon results in left renal venous hypertension, which leads to left renal vein and left gonadal vein varices and unilateral hematuria. The main presenting symptom is hematuria, with or without left flank pain. The disorder is easily missed by routine diagnostic methods. Its incidence is likely underestimated. We report on a 25-year-old woman who experienced intermittent gross hematuria and left flank pain. The diagnosis of nutcracker syndrome was missed initially.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ven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which were later performed, showed that the left renal vein was compressed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The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left renal vein and the inferior vena cava was 6.8 cm H2O. A diagnosis of nutcracker syndrome was established. She refused surgery and was lost to follow-up.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utcracker syndrome are discuss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s a safe and reliable tool for diagnosing this disorder.  相似文献   

17.
陈春林  陈兰  刘萍  唐雷  陈斌  李彩霞  段慧  唐连  陈硕臻 《重庆医学》2016,(33):4646-4649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原始图像分别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用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对腹盆腔血管显示的差异.方法 采集25例健康青年女性的CTA及MR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分别构建腹盆腔动静脉血管的三维模型,观察两类模型中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子宫动脉、闭孔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及其分支、阴部内动脉、骶正中动静脉、卵巢动静脉、骶前静脉丛的重建情况.并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两类模型中上述血管显示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对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子宫动脉几乎均能达到100%显示,CTA模型对于左右闭孔动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2 9、80%、44%、32%;MRA模型则分别是84%、72%、36%、44%,二者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508、P=0.564、P=0.382).对于骶前静脉丛,包括骶1横静脉、骶2横静脉、骶3横静脉、骶4横静脉,25例CT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4%、8%、0%、4%;而MR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76%、92%、96%、4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结论 基于三维模型的观察,MRA对于腹盆腔四级血管的显示率与C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RA对于骶前血管网的显示优于CT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主动脉发育异常患者14例,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结果 主动脉弓降部缩窄4例,闭锁2例,右位主动脉弓2例,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可显示狭窄、血管发出位置异常及侧支血管。3例马凡综合征可显示动脉瘤内撕裂的内膜。2例腹主动脉缩窄。结论 多层螺旋CTA能够全面地显示主动脉发育异常和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