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5月至1985年5月,我院使用带塑料套管9号长针,在 X 线下对103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经皮肝穿刺和引流(PTC 及PTCD),为诊断、术前准备及姑息性治疗措施;对胆道严重感染患者进行引流,胆道冲洗,注入抗菌素作术前准备。本文103例PTCD 中发现并发症16例,其中气胸、导管部分折断各1例,导管脱出4例,高热、腹痛伴右上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各5例。5例高热中1例发生感染性休克。因此,术前要  相似文献   

2.
对阻塞性黄疸患者肝切除术前是否行胆道引流目前尚有争议 ,作者为观察大范围肝切除术前不行胆道引流对胆道癌性梗阻的治疗效果 ,对临床黄疸病例与无黄疸病例手术前后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1991.1.1~ 1998.12 .31共有 2 0例高位胆管癌的阻塞性黄疸患者 (其中肝内胆管癌 4例 ,Klatskin瘤 10例 ,胆囊癌 5例 ,肝细胞癌 1例 )肝切除术前未行胆道引流 (黄疸组 ) ,男 1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 0岁 (4 0~ 80岁 ) ;术前全面体格检查、多普勒超声、上腹部 CT扫描检查 ,有 9例患者行 MRCP;术前无 1例行经皮或逆行胆道造影 ;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 2 …  相似文献   

3.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在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149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其中胆管癌60例,胆管结石35例,胰头癌28例,手术后胆管狭窄8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6例,胆囊癌7例,壶腹周围癌3例,胰体癌2例。结果146例穿刺成功(146/149,97.99%),其中经肝左叶肝内胆管置管104例,经肝右叶肝内胆管置管34例,肝左叶及肝右叶肝内胆管均置管8例。3例穿刺失败,均为胆管癌(3/149,2.01%),其中2例因肝内胆管内径纤细、穿刺路径过深而无法成功植入引流管;1例因穿刺胆管持续出血而被迫终止手术。穿刺术后随访1周~18个月,除3例患者出现引流管脱出、1例胆管感染外,其余病例均引流通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 17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其中肝门胆管癌3例,胰头癌8,壶腹部周围癌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4例。结果 B超引导下PTCD成功率为100%。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2周较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01)。逆行性胆道感染3例(不包括AOSC患者),胆漏2例,无胆道大出血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技术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减黄效果满意,重视术后护理可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对减轻阻塞性黄疸心肌损害的作用。方法对4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PTCD进行减黄,检测手术前后肝功能、心脏功能指标及心电图异常率的变化,同时检测引流前后BNP水平变化。观察PTCD对减轻阻塞性黄疸患者心肌损害的作用。结果 46例患者经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黄疸均减退,平均血浆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ST、ALT等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心电图异常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患者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中心静脉压及心排出量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出血、感染及严重胆瘘。结论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治疗在减黄、改善肝功能的同时,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8.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 PTCD)是一种传统的胆汁外引流法 ,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 2 0 0 0年 2~ 7月 ,我院普外科在 PTCD基础上 ,对 6例恶性胆道梗阻的病人实施 PTCD管 -鼻胃管胆汁内引流术 ,以改善全身症状 ,为解决梗阻或最终的手术治疗做准备。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6例病人 ,男 2例、女 4例 ,年龄 56~ 73岁。胆总管癌 3例 ,壶腹部周围癌 1例 ,胰头癌 2例。病程最长 5个月 ,最短 2个月。 6例病人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黄疸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均表现肝功能异常 (详见表 1 )。术前未作特殊检查和治疗。1 .2 方法PTC…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引导对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引流,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术后3~6日25例患者黄疸均减退。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内胆管超声测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胆汁外渗1例,引流出少量血性胆汁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及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14例患者采用经PTCD引流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8.35±9.22)岁;胆肠内引流组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8.45±8.57)岁。PTCD组与手术组相比同样有效解除患者胆道梗阻,降低胆红素,改善肝功能,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TCD途径胆道引流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改善全身状况,与胆肠内引流效果相当,特别对于高龄、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更具有优势,故PTCD胆道引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施行兼有内引流及外引流效果的PTCD,对阻塞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近3年来我院所做的32例该类PTCD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施行该型引流术32例,其中30例病人减黄效果明显,对其他临床不适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随访病人最长生存期为15个月。结论施行兼具内/外引流效果的胆道引流术,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为其他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介入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对29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狭窄的30例患者分别行胆道球囊扩张术、胆道引流术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果 3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3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术和胆道引流后痊愈.8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经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7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经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14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囊导管扩张后,12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大量胆泥造成支架阻塞而再次行肝移植;1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行肝移植.2例T型管引流口段狭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介入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黄疸外科治疗面临二个难题:①长期而严重的阻塞,特别是肿瘤时,在黄疸期手术特别危险,并发症多,常被迫需行2期手术,对病人负担很大;②在恶性肿瘤病人,剖腹后甚至连姑息性的胆肠吻合术已不能做。此时,施行经皮穿肝胆管引流(PTCD)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4.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与手术引流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比较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与手术引流的疗效。方法收集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31例,其中102例常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放置内、外引流管或者留置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组),解除胆管梗阻;另29例为同期术前判断有手术切除可能而术中证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者不同意行PTCD治疗患者(手术引流组),行开腹胆管内、外引流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介入治疗组穿刺成功率100%,与手术引流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平均胆红素下降50%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手术引流组(P0.05)。结论与手术引流比较,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可以重复操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可以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79年5月至1985年1月我院对10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和置管引流(PTCD),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包括胆管癌45例,壶腹癌1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胰头癌42例,胆囊癌2例。 104例中男性70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0岁,平均53岁,黄疸病程最长300天,最短15天,平均48天。黄疸指数最高292单位,最低40单位,平均124.7单位,其中重度黄疸(>80单位)96例(92.3%)。95例术前B超检查中94例提示肝内胆管扩张。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对205例阻塞性黄疸进行PTCD治疗的术后并发症。结果主要并发症为出血、胆道感染、胆漏、导管堵塞等。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止血、抗感染、腹腔引流、支架再置人等。结论PTCD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主要方法,预防和处理其并发症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黄疸术前行PTCD对提高临床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对围手术期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8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分为术前PTCD术组(n=46)和直接手术组(n=39);术前PTCD组观测入院时和行PTCD置管后第3、7天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PTCD组行PTCD置管后肝功能改善,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ALT、AST、TB指标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TCD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直接手术组(P<0.05)。结论 PTCD可作为阻塞性黄疸术前的常规应用,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耐受性,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探讨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地研究了我院 1989年 2月至 1998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且获随访的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 16例 ,弥漫性肝癌 1例 ,胆管内肝细胞癌 2例 ,胆囊癌胆管浸润 3例 ,壶腹部癌 3例 ,消化道癌肿转移致黄疸 5例。结果 本组行根治性切除 3例 ,外引流 2例 ,内引流 8例 ,先外引流后内引流 2次以上手术 2例 ,剖腹探查 1例。无手术死亡 ,生存时间 1个月至 6年余 ,平均生存期 12 .94个月。结论 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应争取外科治疗 ,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 ,不能根治切除的以内引流为佳 ,对不能耐受手术者 ,有条件的医院内镜置管引流 ,亦可延长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肝脓肿的手术引流由于其在肝脏的深部,常为多发性,以及手术范围狭小,故一般操作困难。作者采用径皮引流治疗12例肝脓肿,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作者1978~1984年采用经皮引流治疗12例肝脓肿(共18个脓肿),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40~64岁。5例曾行胆肠吻合术以解除梗阻性黄疸,4例近期行腹部手术。5例肝脓肿被认为有血液性播散,所有病例的脓肿均经超声波或CT确诊。并经皮穿刺抽吸作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培养(需氧菌和厌氧菌)。本组无阿米巴或棘球蚴脓肿。经皮引流肝脓肿方法如下:1.CT和超声波定位脓肿,并确定一安全的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总胆红素>350umol/L)进行回顾分析。按术前是否行PTCD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引流2~3周,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00umol/L左右即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组20例,术前未行PTCD而直接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 术后1、3、7、14天APACHE Ⅱ评分系统的 APS分值,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 12例次,B组 33例次(P<0.01)。A组无手术死亡,B组死亡4例(P<0.01)。结论 对于重度恶性梗阻黄疸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术前PTCD能明显减少术后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期限,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