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P53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形态计量变化,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LP)癌变的潜能。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28例OLP病损P53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中16例OLP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进行测量及分析,并分别与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异常增生性白斑、及鳞癌比较。结果P53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中表达阴性,但可在OLP、白斑(LK)角朊细胞及鳞癌(SCC)癌细胞中表达,阳性细胞数比例由OLP、LK到SCC依次递增,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形态定量结果显示OLP各项参数值介于正常与白斑和鳞癌之间,与鳞癌差异显著(P<0.05)。结论OLP是一种界于正常及癌之间的良性病损,具有一定的恶变潜能,但恶变潜能可能低于白斑。  相似文献   

2.
p16和p53蛋白在口腔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p16和p53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异常表达的情况。方法对17例健康者的口腔粘膜、60例白斑患者和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损组织进行了p16和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单纯增生、白斑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p16阳性率分别为100%、90%、60%和35%,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2%、27%、50%和73%,p16阳性率和细胞染色强度指数(stainning intensity index,SII)分别与口腔粘膜组织恶性度的增高显著负相关;p53阳性率和S11分别与口腔粘膜组织恶性度的增高显著正相关。p16和p53在不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负相关;p16和p53在白斑异常增生的协同失活率达2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达到42.5%。p16阳性率、p16SII、p53SII及两种基因均异常的比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无淋巴结转移和口腔鳞状细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p16可作为早期监视口腔白斑恶变、监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进程和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p16和p53失活在白斑癌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 1)在口腔癌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和图象分析技术 ,对人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OSF) 10例、白斑 (OLK) 9例、鳞状细胞癌 (SCC) 14例及正常口腔粘膜(NOR) 10例的上皮细胞ET 1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ET 1在OSF、OLK、SCC组织中的表达增强 ,阳性颗粒主要位于上皮棘细胞、基底细胞的胞浆胞膜上。ET 1表达阳性率和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②OLK、SCC上皮细胞ET 1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 (P <0 .0 5 )。③OSF上皮细胞ET 1含量显著高于OLK(P <0 .0 5 ) ,与SC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ET 1含量在口腔癌前病变至癌变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量变关系 ,OSF中ET 1过量表达可能提示其上皮细胞的癌变潜能 ,ET 1与OSF、OLK、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脱落细胞涂片和组织病理切片检测P53蛋白水平的意义,探讨P53表达与微核的关系,方法:对20例白斑和18例癌患者的口腔粘膜脱落细胞涂片和组织病理切片进行P53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对脱落细胞涂片还进行计数的分析,结果:组织切片中,P53表达阳性率在上皮异常增生白斑中为60%,在上皮单纯增生白斑中为10%(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织胸微核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53蛋白的过表达从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出现,与上皮增生的程度有正相关性,微核计数升高是肿瘤发生中更早期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Bc1-2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病变标本采用鼠抗人Bc1-2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口腔粘膜Bc1-2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口腔上皮单纯增生、异常增生、鳞癌Ⅰ、Ⅱ、Ⅲ级Bc1-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75%、52.17%、18.18%、22.22%和53.33%。口腔粘膜异常增生Bc1-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基底膜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在口腔粘膜白斑,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之SP_TM法,对20例口腔粘膜白斑,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进行染色。结果正常口腔粘膜、单纯增生性白斑LN和Ⅳ型胶原基底膜染色密度高,呈连续线状;FN基底膜染色密度低,亦呈连续线状。LN和Ⅳ型胶原的染色密度和基底膜的连续性与白斑的异常增生程度及鳞癌的分化程度(由高分化至低分化)呈负相关。异常增生性白斑、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可见FN的表达增强,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基底膜染色密度未见增高,浸润性癌基底膜破坏或缺失。结论基底膜蛋白可能作为早期诊断癌前病变的一种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oralsquamouscellcancer,OSCC)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口腔粘膜、10例上皮单纯增生、15例上皮异常增生及 3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和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 ,比较这两种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PTEN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 (10 / 10 )、10 0 % (10 / 10 )、93.3% (14 / 15 )和 71.9% (2 3/ 32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组织 (P <0 .0 5 ) ;高、中、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7%、75 %和 33.3% ,统计学分析表明PTEN在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P <0 .0 5 )。PTEN蛋白与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TE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呈进行性下调或缺失 ,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粘附、促进血管形成等途径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8.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C—erbB—2蛋白产物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9例口腔上皮单纯增生,49例不同程度异常增生和21例鳞状细胞癌中C-erbB-2蛋白产物表达.结果显示.单纯增生中癌基因蛋白无明显异常,轻度异常增生中阳性表达略有增加.随着异常增生程度加重,C-erbB-2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染色程度显著增强.所有鳞状细胞癌标本均出现C-erbB-2蛋白过量表达.由此提示C-erbB-癌基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其蛋白产物检测可作为评估口腔粘膜癌前病变恶变风险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在口腔白斑癌变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polymer法检测P16蛋白在口腔白斑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在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6例单纯增生性白斑、10例异常增生性白斑及3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逐步下降,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单纯增生性白斑中表达强于异常增生性白斑组织和鳞癌组织(P〈0.05),在异常增生性白斑中表达亦强于鳞癌组织(P〈0.05)。结论 P16蛋白表达下降可以作为口腔白斑癌变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Survivin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口腔医院病理科存档石蜡标本45例,其中口腔白斑伴上皮轻-中度异常增生16例,口腔白斑伴上皮重度异常增生12例,口腔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17例,另取正常口腔粘膜组织10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病损中Survivin和Von Willebrand Facto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从正常粘膜→白斑伴上皮轻-中度异常增生→白斑伴上皮重度异常增生→口腔鳞癌,Survivin的表达量呈增加趋势;微血管密度则由正常对照组的28.49±11.87条/mm^2升高到口腔鳞癌组的91.98±40.20条/mm^2,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urvivin的过度表达是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随着Survivin表达量的增加,微血管密度明显升高。Survivin的过表达可能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口腔粘膜白斑,鳞癌基底膜蛋白的表达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玲  朱虹 《口腔医学纵横》1998,14(4):206-209
目的 了解基底膜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在口腔粘膜白斑、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之SPTM法,对20例口腔粘膜白斑。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进行染色。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单纯增生性白斑LN和Ⅳ型胶原基底膜染色密度高,呈连续线状;FN基底膜染色密度低,亦呈连续线状。LN和Ⅳ型胶原的染色密度和基底膜的连续性与白斑的异常增生程度及鳞癌的分化程度(由高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抗氧化蛋白Prx1和DNA氧化损伤标记物8-OHdG在口腔黏膜白斑中的表达,探讨Prx1在口腔黏膜白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口腔黏膜白斑,包括单纯增生10例,白斑伴上皮轻度异常增生15例,白斑伴上皮中度异常增生15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Prx1、8-OHdG在黏膜中的表达。结果口腔黏膜白斑伴上皮中度异常增生组Prx1和8-OHdG染色的MOD值均高于正常组、白斑单纯增生组、白斑伴上皮轻度异常增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rx1与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病有关,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探讨p53和PCNA在OSCC癌变过程中的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口腔黏膜白斑标本20例、OSCC标本31例及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53和PCNA的表达,应用SPSS 11.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53在正常黏膜组、白斑组与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0%、35%和77.4%,PCNA在上述三组中表达率分别为30%、70%和96.8%,两种表达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p53基因和PCNA表达水平均与OSCC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通过对p5 3、C erbB 2癌基因蛋白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 (OMSCC)及癌旁形态学上正常的上皮、异常增生的上皮中表达的研究来探讨p5 3、C erbB 2在OMS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2 9例OMSCC标本均来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 1995 1997年的档案标本 ,其中 2 1例标本中存在癌旁正常上皮 ,19例存在癌旁异常增生上皮。男性2 2例 ,女性 7例 ;病理分级鳞癌Ⅰ级 17例、Ⅱ级 12例。1 2 方法经 4%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的标本作 5 μm连续切片 ,HE及免疫组化染色 (ABC法 )…  相似文献   

16.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VEGF和EGFR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15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COX-2、VEGF、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的高表达率为60.71%,与正常口腔粘膜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患者的性剐,年龄,肿瘤的部位及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53.57%。EGFR高染表达率为67.86%,均与COX-2表达成正相关趋势(P〈0.05)。结论 COX-2蛋白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并且与VEGF、EGFR的表达成正相关趋势,VEGF、EGFR可能是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中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病变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状况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 ,探讨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癌变机理及病变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法 ,观察分析 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 ,18例扁平苔藓 ,2 3例白斑 ,2 2例口腔鳞癌上皮组织中细胞凋亡状况及凋亡相关蛋白Bcl- 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上皮 (轻 ,中 ,重 )不典型增生 ,鳞癌及糜烂型扁平苔藓的凋亡指数均高于正常 (P <0 .0 1)。Bcl- 2在白斑、扁平苔藓上皮细胞层无异常表达 ,但在扁平苔藓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处过度表达 ,在鳞癌组织中显高表达 (P <0 .0 1)。Bax在上皮单纯增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和鳞癌及糜烂型扁平苔藓组织中显过度表达 (P <0 .0 5 )。结论 :白斑、扁平苔藓的病变发展及癌变过程中 ,上皮细胞凋亡状况发生了改变 ,Bax参与了白斑癌变的早期事件。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与Bcl- 2、Bax在特定部位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抗氧化蛋白Prx1和DNA氧化损伤标记物8-OHdG在口腔黏膜白斑中的表达,探讨Prx1在口腔黏膜白斑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口腔黏膜白斑,包括单纯增生10例,白斑伴上皮轻度异常增生15例,白斑伴上皮中度异常增生15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Prx1、8-OHdG在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口腔黏膜白斑伴上皮中度异常增生组Prx1和8-OHdG染色的MOD值均高于正常组、白斑单纯增生组、白斑伴上皮轻度异常增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rx1与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病有关,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端粒酶催化蛋白基因hTRT在口腔粘膜恶性转化不同阶段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口腔粘膜细胞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2例标本,其中正常口腔粘膜7例、上皮单纯性增生7例、上皮异常增生30例、原位癌8例、口腔粘膜鳞癌30例。结果: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组织中hTRT的mRNA表达较弱,阳性信号仅局限于上皮基底层及副基底层间,阳性率21.4%(3/14);上皮异常增生中hTRTmRNA阳性表达见于多层上皮细胞,并随细胞异形性增高而表达增强,阳性率46.7%(14/30);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hTRT的mRNA有较强阳性表达,阳性率81.6%(31/38)。结论:端粒酶hTRT基因的表达与口腔粘膜细胞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口腔扁平苔藓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Fas,Fas-L的表达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病变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28例OLP病损中凋亡调节蛋白P53,Bcl-2,Fas,Fas-L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口腔粘膜比较,结果:(1)P53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中表达阴性,但可在OLP上皮基底细胞及部分棘细胞中表达。(2)Bcl-2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及OLP病损上皮中表达很弱或阴性,但在OLP固有层浸润的淋巴细胞呈强阳性表达。(3)Fas和Fas-L在正常口腔粘膜及OLP病损上皮中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病变的形成及发展部分归因于凋亡,P53和Bcl-2蛋白对OLP局部上皮病变及炎性细胞浸润的存在可能有一定作用。而Fas和Fas-L系统在OLP病变形成及发展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