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前,接骨板广泛应用于临床骨折的治疗.尽管接骨板在材质及设计上不断完善,但由于应力集中导致的接骨板疲劳断裂仍时有发生.据报道[1],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断板率高达7.3%,如何降低接骨板断裂率仍是骨科医师面临的难题.通过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0年7月 30例接骨板断裂病例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2],发现接骨板断裂大都位于骨折线(区)附近某一螺钉孔处,而孔与孔相接处的中间区则不易断裂.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应力分散接骨板,初步力学实验证实应力分散接骨板的抗轴压刚度、抗扭转及抗弯曲刚度均大于传统钢板,抗疲劳强度明显优于传统钢板.  相似文献   

3.
接骨板内固定对骨折愈合重建阶段应力遮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有限元理论,分析胫骨接骨板固定系统在骨折愈合重建阶段的应力遮挡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力松驰接骨板对局部皮质骨结构紊乱和修复的影响。方法 在传统坚持硬接骨板(RP)螺孔内加一具有螺变性能的聚乙烯垫圈,构成应力松弛接骨板(SRP),对48只兔胫骨干截骨后,分别以SRP和RP固定,术后2 ̄36周,采用偏光镜、胶原mR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对两种接骨板固定板下骨质疏松的发生,以及对修复过程中I、III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作比较。结果12周前板下骨结构紊乱相仿,但SR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应力松驰接骨板对局部皮质骨结构紊乱和修复的影响。方法在传统坚硬接骨板(RP)螺孔内加一具有蠕变性能的聚乙烯垫圈,构成应力松弛接骨板(SRP),对48只兔胫骨干截骨后,分别以SRP和RP固定,术后2~36周,采用偏光镜、胶原mR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对两种接骨板固定板下骨质疏松的发生,以及对修复过程中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作比较。结果12周前板下骨结构紊乱相仿,但SRP组骨结构紊乱发生较迟,程度轻,12周开始出现修复;8~12周,SRP组吸收腔表面可见成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mRNA和分泌Ⅰ型胶原蛋白;12~24周,上述变化逐渐增加;至36周,吸收腔基本修复。RP组各期胶原基因表达和合成均少见。结论应力松弛接骨板可减轻板下骨骨质疏松的发生,通过吸收腔表面成骨细胞高效表达和合成Ⅰ型胶原,使疏松骨结构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7.
实验选用新西兰兔15只,作右胫骨中段截骨,有机玻璃接骨板固定,使骨折端有一定的活动而产生较高的局部应力。X线片显示典型的二期骨折愈合征象,骨折部有很大的外骨痂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有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参与骨折修复。骨折部的较高应力可刺激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具有旺盛的分泌,功能加速愈合,但同时对新生的骨痂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力松驰接骨板对局部皮质骨结构紊乱和修复的影响。方法 在传统坚硬接骨板(RP)螺孔内加一具有蠕变性能的聚乙烯垫圈,构成应力松弛接骨板(SRP),对48只兔胫骨干截骨后,分别以SRP和RP固定,术后2~36周,采用偏光镜、胶原mR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对两种接骨板固定板下骨质疏松的发生,以及对修复过程中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作比较。 结果12周前板下骨结构紊乱相仿,但SRP组骨结构紊乱发生较迟,程度轻,12周开始出现修复;8~12周,SRP组吸收腔表面可见成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mRNA和分泌Ⅰ型胶原蛋白;12~24周,上述变化逐渐增加;至36周,吸收腔基本修复。RP组各期胶原基因表达和合成均少见。结论 应力松弛接骨板可减轻板下骨骨质疏松的发生,通过吸收腔表面成骨细胞高效表达和合成Ⅰ型胶原,使疏松骨结构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接骨板治疗骨干骨折迟缓愈合、骨不连发病机制、原因。方法:系统回顾性地分析本科2000年3月-2006年3月用形状记忆接骨板治疗四肢骨干骨折117例,其中骨迟缓愈合15例,骨不连4例,对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对症治疗或二次手术及中药辨证施治,并回院取出内固定。19例骨折愈合,肢体功能均基本恢复。结论:形状记忆接骨板固定四肢骨折,不同于其它固定理念,有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应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骨折愈合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再生过程,受到患年龄,力学环境,内分泌、局部血液供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应力是主要因素之一,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仍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骨组织对应力刺激有良好的适应性,骨细胞具有感受力学信号的功能,而第二信使cAMP,PGE2可能参与了信号传递,但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生物力学的飞速发展,为骨折愈合的研究开拓了许多新思路和新领域,同时越来越认识到应力因素在骨折愈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酒精胎骨移植观察骨愈合情况。方法:用酒精棒状兔胎骨为材料,手术将骨植入兔实验侧骨折端内,对侧不植骨作自身对照,术后进行免疫学、放射学、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检查。结果:表明植骨不引起明显排斥反应,植骨侧新骨形成多、骨折愈合快、抗弯应力强度大。结论:酒精胎骨移植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植骨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力松弛接骨板对骨几何形态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粘弹性材料制成垫圈置于接骨板螺孔与螺丝钉之间,构成应力松弛接骨板系统。实验证实,有垫与无垫接骨板在固定早期对模拟骨的应力遮挡作用相同,固定8周后垫圈出现明显变形和破坏,使有垫接骨板的应力遮挡率从第10周起明显低于无垫接骨板。有垫接骨板固定的胫骨骨质疏松明显轻于无垫组,固定20周后,有垫组的胫骨髓腔径明显小于无垫组,骨皮质厚度和胫骨抗弯强度均明显大于无垫组(P<0.05~0.01)。说明应力松弛接骨板系统早期具有与坚强接骨板相同的固定作用,后期其应力遮挡效应可逐渐减小,避免严重的骨质疏松和骨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瓜提取物联合电磁场对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复位后在常规的消肿、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LGT-2000电脑骨伤治疗仪,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骨瓜提取物联合地磁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程度、VAS 评分以及肱骨、尺桡骨、掌骨、股骨、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周肿胀程度和 VAS 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肱骨、尺桡骨、掌骨、股骨、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瓜提取物联合电磁场可有效缩短肱骨、尺桡骨、掌骨、股骨、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能迅速消除肿胀,缓解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移植骨离体4h内对移植骨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兔髂骨常温下置于0.9%生理盐水中,分别于取骨后0、1、2、3、4h行异位肌袋植骨,植骨分冲洗与不冲洗骨髓两种。异位肌袋植骨行ALP染色、:PAS染色和HE染色等组织形态学检查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术后3天各组移植骨中均有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成活,但无新骨形成。术后1周各组均有新骨样组织形成,2周新骨组织增多,其后新骨组织增多并逐渐向编织骨和板层骨组织转变。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异位肌袋植骨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取骨后置于0.9%生理盐水中4h内对自体移植骨本身的成骨能力没有影响,冲洗骨髓并不影响移植骨的成活以及成骨能力,故将移植骨取下后置于0.9%生理盐水中是合理的方法,取骨后立即植骨或取骨后4h内再植入对自体移植骨的愈合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捆绑带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捆绑带对动物模型骨折愈合过程中是否存在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建立股骨干非负重骨折动物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髓内固定,实验组在骨折部位加用捆绑带捆绑固定,于术后2、4、6周行大体观察、骨密度测定、骨痂前后直径、组织学等检查进行比较,观察捆绑带在骨折固定中的作用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在各观察时段各有1例出现骨折移位或畸形愈合。术后2、4周捆绑带组外骨痂相对少,两组在骨密度测定、骨痂前后直径无差别;术后4周捆绑带组光镜下新生骨小梁生长优于对照组,成骨细胞数多于对照组;术后6周对照组骨密度测定、骨痂前后直径明显大于捆绑带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4.243,15.909,P〈0.05~0.01);光镜下捆绑带组骨痂较对照组显示更成熟并开始向板层骨转化,骨结构更致密,骨小梁排列更整齐。结论:在保持适宜的束缚力的情况下,捆绑带可以有效地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避免出现骨折移位或畸形愈合,保障骨折正常的愈合,对于骨膜以及骨折部位血运没有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稀土永磁外固定架对家免骨折愈合质量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norphe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大耳家兔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双前肢随机建立桡骨中段骨折稀土永磁外固定架和普通外固定架固定模型。术后1、2、3、4、6周拍双前肢正侧位X线片后取骨痂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MP-2蛋白表达。【结果】X线片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比较,实验组愈合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2、3、4周BMP-2蛋白的表达均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磁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加强BMP-2的表达,自制稀土永磁外固定架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中双能X线吸收法和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SW  Zhao GF  Li W  Wang J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826-1828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的骨密度和组织学变化,探讨双能X线吸收法(DEXA)监测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手术方法建立右股骨骨折模型,于术后2、4、6、8、10、12周截取双侧股骨。用双能X线吸收法作骨折端和干骺端骨密度测定,对侧股骨相同位置测量以作对照。同时对骨折端骨痂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骨折端平均骨密度值随时间变化递增,显示了一个明确的骨折愈合趋势。术后2、4、6、8周时分别为对侧股骨相应区域的29.5%、48.3%、85.3%、105.2%,各组差异明显。骨密度值的升高与骨痂组织的产生、钙化在时间上有一致性。干骺端骨密度在术后持续降低,到12周时尚未见回升迹象。结论 骨折端的骨密度变化与骨折端骨痂的组织学变化有一致性,骨密度能准确、定量地反映骨痂组织的钙化程度。用DXEA监测骨折愈合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双黄冲剂对兔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双黄冲剂对骨折愈合和活血的影响作用。②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32只,雌雄各半,造成左桡骨中上段的骨折模型,术后不做任何固定。于术后第2天随机分为4组,并开始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跌打丸组)、双黄冲剂低剂量组和双黄冲剂高剂量组。各组动物于给药后28天腹主动脉放血处死,收集血液取血清进行降钙素、骨钙素、生长素检测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取左上肢仔细剔除附着的肌肉等组织,保留骨膜及骨痂;以骨折间隙为中心两端各保留0.5~1cm,投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脱钙,石蜡包埋,行HE染色。③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黄冲剂组骨折愈合情况较好,全血黏度值降低,血清中生长素、降钙素及骨钙素含量增加,且随剂量增加而升高;与阳性对照组相近。④结论双黄冲剂能调控血中生长素、骨钙素和降钙素,改善骨折后血流动力学,可能通过影响兔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增加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钙在细胞内沉积,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接骨宝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接骨宝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影响和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制作40只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接骨宝组及对照组,术后1d接骨宝组即喂服接骨宝,对照组喂服白开水。分别于术后1、2、3、4、5周取样,随后进行组织学切片及BMP-2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BMP-2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两组在骨痂处的BMP-2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同,均为早期高后期低,用药组的BMP-2高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②接骨宝组在整个愈合过程中BMP-2的含量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结论:接骨宝能影响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的合成、分泌、分布和衰减,进而调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细胞的成熟,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折的修复和塑形,缩短了骨折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加速骨愈合的进程,缩短骨折治疗的时间,以减轻病员的痛苦,节约医疗费用,是当今中西医骨科研究的一个热点。作者对药物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