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早期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中24例行早期手术治疗,随访1~2年,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者认为早期外科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在严重颈椎损伤中经常发生,因损伤严重及复位困难易致颈椎不稳和颈髓损伤,对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但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是否应早期手术治疗及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尚有争论.笔者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35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进行早期前路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轻中型颅脑损伤合并无脊髓损伤的上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治经验,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合并无脊髓损伤的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0~71岁,平均48.2岁。颅脑损伤9例行手术治疗,16例行非手术治疗;颈椎骨折10例行非手术治疗,13例单独行颈椎手术,2例一期颅颈联合手术。出院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术后门诊随访X线片或CT片评价颈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出院时GOS V级20例,IV级4例,I级1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24.5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或CT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常规颈椎CT扫描有助于上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上颈椎不稳定骨折在病情允许下尽早手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超发  孟凡军 《武警医学》1993,4(4):220-221
造成颈脊髓损伤多有颈椎明显的骨折或脱位,但有明确的脊髓损伤时,X线检查常发现其无骨折或脱位。现将我院1985年8月~1992年6月收治颈部外伤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患者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急诊前路手术治疗的价值,以便尽早恢复颈椎正常排列、彻底减压、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解除对脊髓和神经的机械压迫,使患者能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及防止继发脊髓神经血管损伤,为脊髓神经损伤提供康复的有利条件.方法 总结2001年3月~2006年5月收治的2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资料,本组均在全麻下急诊行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3.5个月.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牢固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均获得完全复位.10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13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等)得到缓解.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行急诊前路手术,并能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颈椎外伤性无骨折脱位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2 2例儿童颈椎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 ,均经X线前屈、后伸摄片 ,6例行断层摄片、16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结果 :2 2例脊髓损伤患者 ,均未见骨折脱位影像学变化、均经急救处置。结论 :儿童颈椎弹力性大 ,椎体之间不稳 ,易产生一过性脱位 ,并可造成椎管相对变窄 ,导致脊髓损伤。建议临床体征、CT和MRI检查对儿童颈脊髓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临床MRI表现情况,同时观察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96例创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0例,女性46例;年龄15~69岁,平均(41.6±4.8)岁。采用MRI检查;同时观察脊髓MRI与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96例创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者50例(52.1%),其中42例伴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无骨折脱位者46例(47.9%),均伴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外血肿及椎旁软组织损伤者30例(31.3%);不同期临床表现者的预后各不相同。结论应用MRI诊断创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有利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颈椎骨折脱位由于外伤导致颈椎序列异常、不稳,多伴有颈脊髓损伤.治疗原则是通过牵引复位或手术恢复颈椎正常序列、解除脊髓压迫并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手术方式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一般依据具体损伤情况和术前牵引复位情况选择单纯前路、单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对伴有颈椎后侧关节突关节骨折、绞锁,特别是单侧关节突关节绞锁,牵引复位尤其困难.因此,为了达到解剖复位目的,且最大限度保护脊髓功能免受损害,对于难复性颈椎骨折脱位,常需前路、后路、再前路序贯手术,术中必须多次变换患者体位,不仅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手术难度,且前路与后路手术之间无协同作用,不利于复位,前后路所用内固定器械之间还可能相互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于外伤所致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以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或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为主,再辅以适当外固定为基本术式。颈椎爆裂性骨折、颈椎骨折和/或脱位,其主要致压物多来自脊髓前方,故临床上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对颈椎椎体骨折合并椎板骨折,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的复杂损伤患者,手术入路选择上说法不一。我科自1998年3月~2002年9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销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2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2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7 ~ 62岁,平均39岁.骨折AO分型:B3.1型12例,B3.2型3例,C2.1型2例,C3.1型3例,C3.2型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7例,D级6例,E级2例.术前常规颅骨牵引,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分别选择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矫正、椎体高度恢复和椎间植骨融合,以及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后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植骨块脱出或内固定断裂塌陷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 24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矫正,恢复了正常颈椎序列、生理曲度和椎体高度.术后3~6个月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3例,C级5例,D级5例,E级7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应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不同伤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可以直接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但需排除颈椎间盘损伤以避免复位时加重脊髓损伤;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手术创伤和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32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其中新鲜损伤26例,陈旧性损伤6例。其中28例手术治疗,4例非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均获随访观察,26例完全恢复,6例残留手指麻木和局部不适。植骨在3个月内牢固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断钉及断板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发病机制特殊,手术治疗可使不稳的颈椎获得即刻的稳定性,有效地防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l-tis,AS)发生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的患者近年来报道较多,但对于此类损伤如何选择手术方式目前尚存争议[1,2].2001年6月-2006年10月我科对收治的6例AS伴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Halo-vest辅助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颈椎损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告颈椎损伤后行MRI检查者88例,着重分析了颈椎损伤的MRI表现.并就颈椎椎体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及脊髓损伤进行了讨论,旨在探讨颈椎损伤的MRI诊断及颈椎损伤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颈椎骨折脱位是脊柱骨折中最严重的骨折。发生于此段的骨折脱位易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后,并发症多,护理上显得尤其重要。我科自2000年6月~2005年8月共治疗了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共58例,均采用颈椎前路、后路或前后路同时内固定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椎前路减压治疗晚期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外伤合并脊髓损伤的处理存在着很大争论,有主张早期手术者,也有主张非手术治疗的。对陈旧性脊髓损伤的治疗,通常比较消极。近来不少作者报告,脊髓损伤行后路减压效果不佳,甚至造成术后瘫痪加重。而颈椎前路手术不仅可解除椎管前方压迫,且可以整复脱位,纠正畸形及椎体间植骨,可获得颈椎骨折脱位的稳定。我们对伤后平均39个月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四肢瘫进行了治疗。本文报道其治疗结果,并介绍环锯椎体切除开槽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临床MRI表现,同时观察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外伤性颈椎脊髓MRI检查;同时观察脊髓MRI与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96例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者50例,占52.1%,其中42例患者伴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无骨折脱位者46例,占47.9%;46例患者均伴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患者伴脊髓外血肿及椎旁软组织损伤者30例,占31.3%;患者不同期临床表现者的预后各不相同。结论应用MRI诊断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可有利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更好地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椎动脉损伤在闭合性颈椎创伤中的发病率及其与颈椎损伤机制、类型、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观察椎动脉损伤后的临床症状、体征 ,探讨早期正确诊断的方法。 方法 于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2月间 ,利用颈部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技术 ,连续观察 4 6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 ,结合颈椎X线、MRI、CT检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分析。 结果 4 6例闭合性颈椎创伤中 ,12例 (2 6 % )伴椎动脉损伤。其中 7例为双侧损伤 (4例一侧未显影、一侧狭窄 ,3例双侧狭窄 ) ,5例为单侧损伤 (均为一侧狭窄 ) ;10例椎动脉损伤患者无任何症状 ,2例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面部麻木、偏盲等症状。椎动脉损伤与屈曲型损伤及颈椎严重不稳定相关 (P <0 .0 5 ) ,与小关节绞锁、横突孔骨折及脊髓完全性损伤明显相关 (P <0 .0 1)。 结论 椎动脉损伤是闭合性颈椎创伤的较常见并发症 ,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颈椎创伤中的颈椎严重不稳定、屈曲型损伤、伴有脊髓完全性损伤、小关节绞锁和 (或 )横突孔骨折应高度怀疑椎动脉损伤。临床医师应对此类损伤有较高的警惕性 ,常规进行颈部动脉MRA检查是最有效的早期正确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3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11例,C级9例,D级1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交锁复位的则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否则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意外损伤.平均随访41.5个月,所有患者均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结论 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的具体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采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14例,脱位颈椎均解剖复位,植骨于术后3~4个月均融合.该治疗能使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完全恢复颈椎序列,解除压迫,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祥玲 《西南军医》2009,11(1):161-162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手术是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常用的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术期,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直是骨科护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科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