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开畸形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是指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上下颌牙在正中位及下颌功能运动时无接触。这种畸形在错畸形中并不占少数,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吞咽、切割、发音等功能,而且对美观及患者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本文将对开畸形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设计、矫治方法、保持等方面作一综合概述。一、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生长发育异常导致开的机制:上下颌磨牙区垂直向过度生长,后牙萌出过度[1];同时,下颌升支发育不足,颅中窝高度发育不足[2],可使颞下颌髁突位置偏高,间接导致升支有效高度减小。为了代偿这种发育不足,同时由于过度…  相似文献   

2.
<正> 咀嚼器官在完成功能时上下颌骨闭合于正中位的静止状态下,某些上颌与下颌相对应的牙齿切缘或面分离无接触时称为开畸形。开牙的范围大多见于前牙区常呈楔状(图1),有时见于单侧或双侧尖牙与双尖牙区,亦可见于只有个别后牙有接触的前后牙区广泛性开(图2),偶尔见于单侧或双侧后牙区(图3)。开牙切缘或牙尖间在平面上  相似文献   

3.
开牙合(openbite)是指在正中牙合位或非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前牙部分牙齿在垂直方向上无接触的错牙合畸形.开牙合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咀嚼、吞咽、发育及呼吸等功能,甚者影响容貌和心理健康,成年患者尤甚.  相似文献   

4.
开畸形的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牙合(openbite)是指在正中牙合位或非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部分牙齿在垂直方向上无接触的错牙合畸形。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咀嚼、发音、吞咽、呼吸等功能,有的影响容貌美观和心理健康。本文就开牙合畸形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开牙合的分类1.1...  相似文献   

5.
伴开的反常是临床较难矫治的错畸形之一,其形成多与上下颌骨三维方向上的不调有关。临床上常根据该类畸形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严重的骨性不调,需要通过手术纠正,对拒绝手术的中重度患者,临床上只能通过矫治错牙齿来掩饰颌骨畸形。我们利用上颌种植体支抗Ⅲ类牵引矫治骨性Ⅲ类反伴开病例1例,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恒牙早期安氏I类和Ⅲ类错畸形之间舌骨位置的变化,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测量恒牙早期2种错畸形在正中位所拍摄的头颅侧位片的16项指标,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种错之间的4个项目即At-APH、S-APH、A-APH、N-APH的测量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Ⅲ类错的舌骨水平位置较安氏I类错前移。  相似文献   

7.
前牙开作为错畸形的一种类型,也是正畸医生常遇到的一个较棘手的问题。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呼吸、美观等功能,治疗较难,治愈后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致备受关注。本文对开的原因和机制,明确开畸形的性质及治疗原则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牙开不同的矫治设计和矫治技术的选择。材料方法 选择13例(男性1人,女性12人)12~45岁前牙开(牙合)畸形患者,对矫治设计和矫治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使用不同方法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其中1例为不拔牙矫治,4例为拔除第二或第三磨牙,8例为拔除双尖牙。不拔牙或拔除后牙矫治患者均采用MEAW矫治技术,通过直立磨牙、伸长切牙来改变平面、关闭开;拔除双尖牙患者采用滑动矫治技术通过内收前牙、前移磨牙来矫治开。结论 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结合病因治疗、选择适当的矫治技术是正畸治疗前牙开畸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摇椅形”镍钛方丝对垂直向异常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对17例前牙开的患者应用“摇椅形”方丝同时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进行矫治,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17例前牙开或有前牙开趋势的病例,矫治后前牙覆覆盖正常。结论应用“摇椅形”方丝同时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矫治开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东籍患者安氏Ⅱ1类错与安氏Ⅰ类错畸形三维立体空间的颅颌面结构特点。方法从门诊随机抽出广东籍安氏Ⅰ类错、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各60例,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利用三维X线头影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并将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广东籍患者安氏Ⅱ1类错与安氏Ⅰ类错畸形相比较,上颌长度明显增加,上颌较前突,覆盖增大;下颌在长、宽、高三方面均明显减小;覆加深。结论与广东籍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相比,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上颌长度增加,下颌的长、宽、高均明显减小,上下颌明显不协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正颌正畸联合治疗Moebius综合征患者的牙颌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Moebius综合征患者3例,经正颌正畸联合会诊制订治疗计划,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联合治疗模式进行系统治疗,随访1~6a。结果:Moebius综合征患者的牙颌特征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骨性开畸形。对于牙颌畸形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进行矫正,但由于升颌肌群功能障碍,开矫正的复发倾向比较明显,需要术后密切随访治疗。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矫正Moebius综合征患者严重的骨性开畸形,正颌手术后的长期随访对防止开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是正畸临床错畸形矫治的难点。美籍韩裔口腔正畸专家Young H.Kim发明的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对于开,包括一些严重开的矫正均有很好的疗效。本文运用MEAW技术对1例复杂的开畸形病例进行了成功的矫治。  相似文献   

13.
前牙开是一种高度不调的错畸形。它对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有较明显的危害,且有碍于外观,有时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心理学影响。一些国外学者认为,面部生长发育在前牙开中的作用是值得注意的,但是国内尚未见到有关报道。 本文目的在于运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对恒牙期前牙开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用知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患者对长正中全口义齿与解剖全口义齿的满意度。方法选择16例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每例患者制作传统解剖全口义齿和长正中全口义齿,每例患者均先戴用解剖全口义齿3个月后改戴用长正中全口义齿3个月,每副义齿使用1个月、3个月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使用3个月时,长正中全口义齿固位稳定(t=2.261,P=0.028)和舒适程度(t=2.686,P=0.006)的满意度高于解剖全口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1个月时相比,长正中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在固位稳定(t=9.896,P=0.006)、咀嚼功能(t=7.980,P=0.012)和舒适程度(t=6.898,P=0.023)方面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长正中全口义齿初戴后因疼痛调改的次数少于解剖全口义齿(T=45.5,P=0.008)。结论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对长正中全口义齿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的满意度高于解剖全口义齿。  相似文献   

15.
Zhong Q  Chen S  Wu XY  Li GQ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4):420-423
目的:对比分析无牙患者对传统非解剖型人工牙与改良长正中型人工牙制作的全口义齿满意度和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非解剖型和改良长正中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在戴用义齿1个月和3个月后,测试无牙患者对2种全口义齿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比较2种型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异同。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不同型全口义齿在美观、语音、舒适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长正中型组的咀嚼功能显著优于非解剖型组。结论:对于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无牙患者,应用改良长正中型有利于患者在咀嚼过程中稳定使用义齿,提高咀嚼效能,且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治疗成人安氏Ⅱ类错畸形伴深覆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18例Ⅱ类错畸形伴深覆患者,排齐后换用0.019×0.025不锈钢方丝,在12,13和22,23间或同时在32,33和42,43间植入微型种植体,打开咬同时关闭拔牙间隙。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U1-PP距和L1-MP距减小,前牙深覆从Ⅲ度达到正常。结论:微型种植体可以有效的治疗成人安氏Ⅱ类错畸形伴深覆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垫式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在恒牙早期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8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患者,用垫式快速扩弓器加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许多标志点在水平方向上都有明显变化,上颌骨明显前移(P<0.05)。结论 垫式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可改善患者软组织侧貌,有效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横向调查安氏Ⅱ类错畸形正畸人群中正中关系(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I)位不一致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为制定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患者80例,以及个别正常人50例。使用双手法配合负荷试验取得所有受检者CR位的咬合记录,使用Panadent架将所有受检者的牙科模型在CR位上架并进行分析。采用髁突位置测量仪(CPI)测量并记录每个受检者CR位与MI位的髁突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差异。结果 1)安氏Ⅱ类错组有74例患者存在CR-MI不调,阳性率为92.50%;个别正常组仅有5例,阳性率为1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安氏Ⅱ类错组中,55例的CR-MI不调类型为一致性不调,占74例CR-MI不调患者的74.32%。3)安氏Ⅱ类错组与个别正常组的干扰大多数位于后牙区,分别占91.25%和66.00%。结论进行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CR-MI的一致性,以制定出正确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佳木斯地区朝鲜族正常青少年McNamara分析法的正常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地区朝鲜族正常青少年65名,拍摄正中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并与哈尔滨地区同年龄组汉族人和白种人McNamara分析法的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佳木斯地区朝鲜族正常青少年男女部分测量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哈尔滨地区同年龄组汉族及白种人McNamara分析法正常值比较,部分测量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恒牙初期McNamara分析法测量值存在性别差异和民族特征。佳木斯地区朝鲜族正常青少年McNamara分析法的正常值可为矫治本地区朝鲜族青少年错畸形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民族不同类型的错畸形患者Bolton指数进行测量分析,探讨本州错畸形类型与Bolton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错畸形患者记存模型586副,按照安氏分类法分组,各组内再根据民族、性别进一步分组。测量Bolton指数并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结果:各类错畸形患者民族、性别间Bolton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安氏I类错与正常Bolton指数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安氏II类、安氏III类错与正常Bolton指数之间存在差异,安氏II类错Bolton指数偏小,安氏III类错Bolton指数偏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上、下颌牙量不调可能是安氏II类I、II类错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