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压氧综合治疗与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156-157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探讨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对32例(35耳)突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药物组)。37例(42耳)突聋采用药物加高压氧治疗(综合组)作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综合组81%优于药物组57%有显著差异。结论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确切,是治疗突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简称为突聋。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急症之一,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激素治疗等。我科对110例患者采用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同时护理配合精心,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仓与氧疗仪治疗突聋临床疗效观察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赵明俊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通常为药物加高压氧治疗。我院从1993年引进紫外线氧射透析治疗仪(简称氧疗仪)一台治疗突聋,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现将近两年来共40例病人疗效进行对比分析。1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257例,按类型不同分成双耳突聋组(n=31)与单耳突聋组(n=226),均给予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耳突聋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单耳突聋组的平均听阈值好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听力增益单耳突聋组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耳突聋患者的听力损伤情况比单耳突聋患者更加严重,单耳突聋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与地塞米松后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听力增益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持续低流量吸氧与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将105例(108耳)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持续低流量吸氧组(治疗组)和高压氧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加常规疗法,对照组采用高压氧加常规疗法,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持续低流量吸氧组总有效率77.55%;高压氧组总有效率82.14%。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Х^2=0.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低流量吸氧是治疗突发性聋的有效方法,副作用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突聋)的疗效。方法:对45例突聋患者用葛根素静脉滴注1-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其听力阈值。结果:45例突聋患者用葛根素治疗后效果显著,治愈28例,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4例。结论:葛根素是治疗突聋的一种很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聋在临床很常见,其发病原因不明,个别有自愈倾向,但许多患者因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而听力始终得不到恢复。2001年2月至2005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无棣医院收治76例80耳突发性聋患者,给予高压氧加药物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突发性聋诊断及治疗参照中华医学会2005年济南标准[1]。76例80耳中,男41例,女36例,16~78岁,平均52.8岁,单耳72例,双耳4例,门诊治疗58例,住院治疗18例,病程2~16 d,疗程10~28 d,平均15 d。1.2方法所有患者均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胞二磷胆碱、ATP、辅酶A及地塞米松,肌肉注射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经鼓室地塞米松给药治疗重度突发性性耳聋(S-SSNHL)和极重度突发性耳聋(P-SSNH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S-SSNHL和P-SSNHL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常规治疗失败的重度突发性耳聋和极重度突发性聋给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14d的补救治疗。依据2005年济南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比较S-SSNHL和P-SSNHL的补救治疗效果。结果重度耳聋组经常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4.8%(8/23),极重度耳聋组总有效率为15%(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之下,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作为补救治疗总有效率在S-SSNHL组为40%(6/15),在P-SSNHL组为5.88%(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补救治疗对于重度突聋有效,极重度突聋效果较差。建议对极重度突聋行鼓室内注射激素补救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59例突聋(高压氧组)在0.2MPa压力下吸纯氧,与单纯使用同类药物的60例突聋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不同病程伴有眩晕或不伴有眩晕症状的病人进行疗效比较,高压氧组有效率为76.3%,单纯药物组有效率为45.0%,经统计学处理,P〈0.01,高压氧联合药物组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单纯药物组,而且疗程较短,耳鸣及眩晕症状缓解较快。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聋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且突聋病程越短,高压氧治疗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对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36耳)常规治疗元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用电子喉镜经咽鼓管口逆向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约5mg,1次/2,a,共5次。在治疗开始前1d和治疗结束后3d,分别测试受治疗耳的纯音听阈,比较受损频率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5dBHL以上为有效。结果36例经治患者20例有效,16例无效,有效率为55.56%。治疗前PTA为(71.63±10.60)dBHL,治疗后为(43.07±12.33)dBHL,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咽鼓管逆行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可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的再次挽救治疗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作为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证的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吕光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20-1021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率逐年增高,常规药物治疗疗效不肯定,许多病人成为永久性耳聋。其病因有多种学说,动物实验证实,内耳病有外淋巴(PL)氧分压降低,耳蜗血流减少导致低氧和PL氧张力低下。而高压氧(HBO)可提高氧分压5倍,有助于恢复耳蜗内的氧张力。近年来,我院为3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常规扩管、抗凝等治疗的同时加用HBO治疗,施以良好的护理措施,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7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79例疗效观察方学军,裴玉清,曾昭祥,王志鹏(包头钢铁公司职工医院)HBO治疗突聋近年来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兹将我院从1987年2月~1994年末收治突聋79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经耳鼻喉科确诊后实施HBO治疗。男36例,...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聋(附9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常规采用改善微循环,增强细胞营养及代谢类药物治疗,疗效仍不十分理想。我院1992年9月至1994年1月对95例突聋采用高压氧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5例均有突聋发生史,病因不明,既往听力正常,鼓膜检查正常,纯音检查为感音神经性聋。本组男性52例,女性43例。年龄7—79(平均40.8)岁,病程2~360(平均38.7)天。听力损失按国际标准化组织64年标准,以语言频率平均值计:轻度(27~40dB)15例,中度(41~55dB)9例,中重度(56~70dB)12例,重度(71~90dB)24例,极重度(>90dB)35例。右侧36例,左侧52例,双侧7例。95例中伴耳鸣45例,伴眩晕7例,两者皆有18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聋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生理盐水lOOml+前列地尔10μg,1日1次,静脉滴注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0.39%,对照组为58.33%,其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耳科的常见病,在治疗上以挽救听力为主。目前临床上对突发性聋尚未有确切的、特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99年起在临床上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组方突聋灵治疗突发性耳聋(突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突聋58例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突聋灵,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对照组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2周后观察听力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1.43%(20/28),对照组为56.67%(17/3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中无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组方突聋灵为治疗突聋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丁志雄 《中外医疗》2014,(12):113-114
目的:探讨鼓室联合静脉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压氧、舒血宁、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组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基础上给予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IT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听力提高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治疗后PTA为50.19±21.73,较对照组治疗后PTA为54.36±20.14听力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D联合静脉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ITD联合静脉地塞米松及传统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治疗的67例(67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Ⅰ (n=17)、观察组Ⅱ(n=16)、对照组Ⅰ(n=17)及对照组Ⅱ(n=1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Ⅰ加高氧液,对照组Ⅱ加高压氧;观察组Ⅰ ITD加高氧液,观察组ⅡITD加高压氧.结果 四组治疗后PTA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Ⅰ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Ⅰ、对照组Ⅱ、观察组Ⅱ治疗后0.25 kHz纯音听阈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Ⅱ治疗后8 kHz纯音听阈低于治疗前(P<0.05);中重度、重度及全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中度(P<0.05).结论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鼓室联合静脉地塞米松及活血化瘀中药、维生素、高氧液或高压氧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金纳多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突发性耳聋疗效的方法。方法57例(60耳)突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高压氧治疗和静脉滴注金纳多。对照组:29例单纯静滴金纳多。结果经过10-30天的治疗,纯音测听,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金纳多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老年人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38例老年人突聋采用巴曲抗栓酶治疗 ,首次 10BU静脉滴注 ,以后减为 5BU ,隔日一次 ,4次为一疗程。对照组 30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加复方丹参30ml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10次为一疗程。同时辅以ATP、VitB1及高压氧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78.9%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3.3% )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同时对耳鸣、眩晕等伴随症状亦有明显改善。结论 :巴曲抗栓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聋安全 ,可靠 ,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