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73基因与消化系统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n T  Fang LP 《癌症》2004,23(1):95-98
p7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p53家族的新成员,在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等方面两者很相似,但在其它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许多研究发现p73基因异常与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肺癌有关。近年来还发现p73基因可能参与了一部分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p73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及表达情况,从而认为,对p73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肿瘤的本质,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淋巴组织肿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p73基因作为p53基因家族中发现的第一个新成员,在淋巴组织肿瘤中多呈低表达或阴性表达,其失活的主要机制是基因的高甲基化,而不是突变。p73将成为淋巴组织肿瘤新的生物学预后因子和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p63是最新发现的p53同族基因,主要表达于上皮组织的基底层和基底细胞中,是外胚层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基因。近来发现p63基因在很多上皮肿瘤中表达异常,提示该基因可能为肿瘤相关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综述p6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特点,并详述p63基因表达变化在泌尿系统肿瘤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淋巴组织肿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p73基因作为p53基因家族中发现的第一个新成员,在淋巴组织肿瘤中多呈低表达或阴性表达,其失活的主要机制是基因的高甲基化,而不是突变.一3将成为淋巴组织肿瘤新的生物学预后因子和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朱栋元  马廷行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4):1909-1912
p53基因的突变、失活及缺失与50%的人类肿瘤发生有关,因此p53基因被视为经典的抑癌基因。近年来,随着对p53基因广泛深入的研究,p53家族的其他成员不断被发现,其中p7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中被发现的第一个成员。p7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均与p53蛋白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深入了解它们彼此的相似性、差异性,可对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对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帮助,为最终攻克癌症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6.
p63是最新发现的p53同族基因,主要表达于上皮组织的基底层和基底细胞中,是外胚层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基因.近来发现p63基因在很多上皮肿瘤中表达异常,提示该基因可能为肿瘤相关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综述p6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特点,并详述p63基因表达变化在泌尿系统肿瘤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5):1185-1188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病,是由于一种或多种细胞周期因子调节失控所造成。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导致实体肿瘤发生的最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自1997年,在基因同源性的基础上相继发现了p53家族的新成员——p73、p51基因,二者具有和p53相似的结构及诱导凋亡、转录活化、细胞周期调控等活性。然而p73、p51的某些蛋白因为N端和C端的不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信涛  方立萍  王文秀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3,17(2):160-160,F003,F004
随着对肿瘤基因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抑癌基因被发现。其中p53作为一个在人类肿瘤中发现变异频率最高的重要抑癌基因,已成为历史上研究的最深入的基因之一。1997年,一个其产物和p53基因产物具有十分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的新基因p73基因被发现,该基因一发现就受到了肿瘤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随后的一系列研究均证实了该基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基因p16、p53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ESH)、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和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26例EC、28例EAH、24例ESH组织进行PCNA和p16、p53基因蛋白定位及表达程度检测,并对比其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CNA在ESH、EAH和EC3组病例中强阳性表达分别为16.7%、82.1%和96.2%,ESH与EAH、E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AH与E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ESH、EAH和EC3组病例中阳性表达分别为95.8%、46.4%和50.0%,ESH与EAH、E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H与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SH组无阳性表达病例,EAH组阳性率25%,EC组阳性率65.4%,3组病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NA、p53表达在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细胞恶性转化的进程中呈递增趋势,而p16趋于递减,提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衡在子宫内膜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p16和p53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及预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基因p16、p53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ESH)、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和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26例EC、28例EAH、24例ESH组织进行PCNA和p16、p53基因蛋白定位及表达程度检测,并对比其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CNA在ESH、EAH和EC 3组病例中强阳性表达分别为16.7%、82.1%和96.2%,ESH与EAH、E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AH与E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ESH、EAH和EC 3组病例中阳性表达分别为95.8%、46.4%和50.0%,ESH与EAH、E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H与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SH组无阳性表达病例,EAH组阳性率25%,EC组阳性率65.4%,3组病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NA、p53表达在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细胞恶性转化的进程中呈递增趋势,而p16趋于递减,提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衡在子宫内膜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p16和p53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及预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心体扩增相关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15和突变p53基因(m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l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瘤和19例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中STKl5和mtp53蛋白的表达,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tp53表达于细胞核,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4.5%(38/51),在甲状腺瘤组织表达率为25.0%(5/20),全部为低表达,在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中mtp53未见表达,mtp53在三种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49,P=0.000);STKl5为胞质和胞核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2.5%(37/51),在甲状腺瘤组织中表达率为20.0%(4/20),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不表达,STKl5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7,P=0.000);甲状腺癌组织中mtp53和STKl5表达呈正相关(r=0.802,P=0.000)。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生与p53突变及STKl5扩增有关。野生型p53基因突变后与中心体扩增有关的STKl5激酶的扩增可能在甲状腺癌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STKl5有望成为甲状腺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p73基因及其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RT-PCR)法检测52例鼻咽癌组织和25例正常鼻咽组织p73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7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52例鼻咽癌组织中p73基因表达阳性38例(73.1%),蛋白阳性表达37例(71.2%);鼻咽正常组织中p73基因表达阳性6例(24.0%),蛋白阳性表达9例(36.0%)。p73基因及其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鼻咽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p73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检测p73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将对鼻咽癌的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黄曲霉毒素高危区肝癌p53基因序列改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Deng Z  Pan L  Ma Y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1):18-21
目的 检测广西肝细胞癌 p53基因的序列改变。方法  4 0例肝细胞性肝癌 ( HCC)分两组 :一组 2 6例 ,来自广西扶绥地区已知 HCC、黄曲霉毒素 ( AFB1)和乙型肝炎病毒 ( HBV)高危区 ;对照组 14例 ,来自广西玉林地区 ,该地 HCC和 HBV高危 ,但 AFB1可能低 ,因居民以低 AFB1的大米为主食。第七外显子直接测序。 p53蛋白和 HBs Ag免疫染色。结果 扶绥组 16/ 2 6例 ,占 61.5% ,2 4 9密码子第三号位 G→ T颠换 ,形成公认的突变热点。玉林组仅在贵港地区 p53突变集中在热点 ,为 3/ 5例 ,其他地区第七外显子突变点则分散在不同位点。全组 38/ 4 0例 HBs Ag( ) ,占 95%。结论 除启东和南部非洲外 ,世界上第三个 AFB1高危区肝癌 p53基因出现特异突变位点。已知肝癌 p53基因突变发生在这热点则提示该地 AFB1高污染。 HBV常伴随这些基因改变。  相似文献   

16.
We have recently identified a second p53 -related p73L gene, also referred to as p63 / p51 / p40 / KET gene, which encodes the 2 major isoforms p73L and p51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exon usage at their amino terminal regions. Although p73L and p51 are suspected to play oncogenic and tumour suppressive roles in mammalian cells, respectively, no evidence of linkage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isoforms and human cancers has been reported so far. In this study, we first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p51 and p73L in various human tumour cell lines and found that a novel isoform, termed DeltaNp73L, was predominantly expressed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DeltaNp73L/p73L/p51 in primary human skin cancer specimen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51 was frequently lost (62%) but was detected in all normal skin samples. In p51-expressing skin cancers, DeltaNp73L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at a high frequency (75%) though it was not detected in normal skin tissues. Transient co-transfection data indicate the possibility that DeltaNp73L can inhibit p53-, and more preferentially, p51-mediated transactivat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loss of expression of p51 and/or the expression of DeltaNp73L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相似文献   

17.
p53基因增加肿瘤放射治疗敏感性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肿瘤放疗过程中,p53基因的正常功能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和提高放射敏感性起了关键性作用。野生型p53基因通过激活或抑制一系列基因,使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以及在乏氧环境中对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至关重要,增强了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p170、Ki67、p53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性以及与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关系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7例新诊断为T2-3N0-1M0期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CTF(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pirarubicin,吡喃阿霉素;5-fluorouracil,氟尿嘧啶)方案化疗2个周期,在化疗前、后分别观察癌组织中p170、Ki67、p53的表达情况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经2个周期化疗后,部分缓解和轻度缓解分别为27.0%和54.1%;化疗前p170的表达率为18.9%,经化疗后表达率升高至43.2%(P<0.05);Ki67在化疗前、后表达率分别为32.4%和10.8%(P<0.05);p53无明显变化。结论CTF方案新辅助化疗有一定疗效,经化疗后反映残留癌细胞多药耐药的p170表达呈增加趋势,而反映细胞增殖的Ki67表达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