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声像图特征,以便提高其超声诊断率。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患者22例,均为长期肝内结石患者。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2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患者超声诊断率为63.6%(14/22),左肝与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分别为86.4%(19/22)与13.6%(3/22),手术行肝叶切除术达54.5%(12/22)。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特征性声像表现为肿瘤境界不清,结石位于肿物中,肿物旁小胆管扩张,肿物所在处门静脉分支显像不清等。结论 加强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声像图的识别能力,提高超声早期诊断率对进一步提高其手术切除率与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胆管细胞癌超声分型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CCC)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方法对169例胆管细胞癌行二维超声检查,其中76例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和记录肿瘤所在部位、边界、大小、内部回声、肝内扩张胆管内径、肿瘤周边和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的分布情况,并根据二维声像表现对胆管细胞癌进行超声分型。结果169例胆管细胞癌超声检出团块型108例,结节型20例,狭窄型13例,囊状型9例,栓塞型12例,复合型(兼有2种或2种以上声像表现)7例。诊断准确率达93.49%(158/169),误诊的11例中5例诊断为单纯肝内胆管结石,4例诊断为单纯肝脓疡,2例诊断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169例中肝门型胆管细胞癌发生率最高为52.07%(88/169),其次为左肝33.14%(56/169)。肿瘤近端肝内胆管扩张159例(159/169,94.08%)。胆管细胞癌合并结石59例(59/169,34.91%),其声像表现为肿瘤内见强回声团聚集,后伴明显声影,胆管壁显像不清。胆管细胞癌合并肝脓疡14例(14/169,8.28%),其声像表现为肿块内部或肿块旁见低回声液性区,液性区旁扩张的胆管内见实体回声。7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肿瘤内见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者仅占14.47%(11/76)。49例(49/76,64.47%)肿瘤包绕门静脉分支致血管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或血流束变细,其中22例(22/49,44.90%)可见与门静脉并行的肝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束,27例(27/49,55.10%)肿瘤内门静脉与肝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均消失。结论肿瘤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楚,内部回声多样,肿瘤梗阻近端胆管扩张,肿瘤内部门静脉分支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是胆管细胞癌的特征性声像改变。充分认识胆管细胞癌的声像图特征可提高其术前超声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肝内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回顾96例肝内血管瘤的超声显像特征,同时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肝内血管瘤,准确率为95.83%,根据声像图特征,可将肝内血管瘤分为3型:(1)强回声型;(2)弱回声型;(3)混合回声型。结论超声诊断肝内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中老年患者不典型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2例(79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中老年不典型肝脓肿的超声特征和临床表现。结果本组不典型肝脓肿病灶声像图特征呈实质性低回声(24.1%)或高中低混合性实性回声(75.9%),均未显示明确的液化区。22个病灶内探及气体强回声,7例伴门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0个病灶(75.9%)周边及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结论中老年患者不典型肝脓肿声像图复杂多变,动态观察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准确率,必要时超声引导下穿刺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肝良性占位病变造影剂灌注特点,探讨其对肝良性占位病变分类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103例病理证实的肝良性占位病变患者(血管瘤33例,肝硬化增生结节11例,肝细胞腺瘤3例,胆管细胞腺瘤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6例,局灶性坏死11例,炎性假瘤4例,肝脓肿18例,局灶性脂肪浸润不均匀14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2.4ml团注)和低机械指数(M10.09~0.15)反向脉冲谐波造影成像技术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结果 81.8%(27/33)肝血管瘤表现为周边结节状增强及向心性增强模式;83.3%(5/6)局灶性结节增生早期动脉相显示“轮辐状”增强;90.9%(10/11)肝硬化增生结节和100%(14/14)局灶性脂肪浸润不均匀超声造影变化与周边肝组织基本一致;腺瘤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动脉相均显示快速整体增强100%(6/6),延迟相83.3%(5/6)显示为等回声或高回声;92.9%(13/14)局灶性坏死和炎性假瘤超声造影病灶内未见增强;94.4%(17/18)肝脓肿造影后病灶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融合状,与周围肝组织界线清楚。结论 低机械指数反向脉冲谐波实时超声造影可准确显示大多数肝良性占位病灶的不同灌注特点,对分类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方法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肝外胆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总结其超声漏误诊原因。结果86例肝外胆管癌,位于肝门部39例,其中肿块型25例,非肿块型14例;超声诊断正确36例,诊断正确率为92.3%。位于胆总管47例,其中胆管逐渐变窄型21例,管壁不规则增厚型18例,肿块型8例;超声诊断正确41例,诊断正确率为89.3%。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癌共77例,诊断正确率为89.5%,漏误诊9例,漏误诊率为10.5%。结论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胆管癌的形态、大小及周围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回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符合率为86.1%(31/36),误诊为肝脓肿者3例,误诊为肝内血管瘤者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诊断PCC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超声在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以胰头上下为界,应用超声对132例肝外胆管结石进行分段定位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132例肝外胆管结石全部经手术证实。梗阻型112例,占84.85%(112/132),非梗阻型20例,占15.15%(20/132)。术前超声检出127例,检出率96.21%(127/132),未检出5例,占3.79%(5/132)。术前超声定位127例,术后符合119例,符合率93.70%(119/127);其中术前超声检出肝外胆管上段结石88例,术后诊断79例;胰腺段26例,术后诊断29例;壶腹部13例,术后诊断19例。 结论超声对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囊状肿瘤的声像图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囊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对12例肝内胆管囊状肿瘤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其中胆管乳头状腺瘤2例,乳头状腺癌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2例,囊腺癌2例。结果 12例肝内胆管囊状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9/12),10例(83%)患者肝内胆管呈囊状或簇状扩张,7例(58%)胆管壁厚者均为恶性,6例(50%)肿瘤中测及乳头状回声者良恶性皆有,7例(58%)肿瘤内见胶冻状物回声,其中6例堵塞胆总管致胆管扩张。结论 局部肝叶或肝段测及胆管不明原因囊状扩张,胆管壁厚,囊内透声差,尤其是胆管内充满大量胶冻状物并见乳头状回声应视为肝内胆管囊状肿瘤的重要诊断依据。提高超声对肝内胆管囊状肿瘤的早期诊断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收治并手术的91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总结不同病因引起肝外胆管梗阻的超声影像特点,从而提高超声诊断率。结果:91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超声病因诊断总符合率89.0%(81/91),其中胆管结石符合率94.7%(54/57),胰腺炎符合率66.7%(2/3),胆管炎符合率66.7%(2/3),胰头癌符合率84.6%(11/13),壶腹部癌符合率81.8%(9/11),胆管癌符合率75%(3/4)。误诊10例(10.9%),分别为胆管结石3例,胰腺炎与胆管炎各1例,胰头癌与壶腹部癌各2例,胆管癌1例。结论:超声对肝外胆管梗阻的病因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病因诊断价值,可作为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