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起搏器技术的发展和起搏适应证的拓宽 ,人们逐步认识了生理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益处[1] 。但限于低水平的医疗消费 ,在今后相当一个时间内仍将有相当比例的VVI起搏 ,即VVI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本文报道 5 1例VVI起搏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旨在为临床起搏工作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 1998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植入VVI起搏器 5 1例 ,男 2 4例 ,女 2 7例 ,年龄 31~ 77岁 ,平均 (6 0 .9± 10 .5 )岁。病因为冠心病 4 3例 ,心肌病 3例 ,风心病 3例 ,先心病 1例 ,心肌炎 1例 ;起搏原因为病窦综合征 2 6例 …  相似文献   

2.
不同起搏方式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杉  陈启旸  陈欣  韩曙光  夏旻 《临床荟萃》2004,19(7):369-371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并对生理性及非生理性两种起搏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为 4 7例年龄≥ 75岁的高龄患者安置VVI型起搏器 2 5例 ,VDD型起搏器 3例 ,DDD型起搏器 19例。术后随访平均 3个月至 2年 ,了解患者自觉症状、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起搏器功能情况及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结果 全组病例自觉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起搏功能良好 ,患者平均心室率由术前的 (4 4± 11)次 /min提高到 (6 9± 16 )次 /min。生理性起搏组EF由 (5 1.7± 16 .8) %提高到 (6 2 .1± 15 .2 ) % (P <0 .0 1) ,1例发生房颤 ;非生理起搏组EF由 (4 8.5± 14 .8) %提高到 (6 0 .1± 16 .9) % (P <0 .0 1) ,2例发生房颤 ,3例出现起搏器综合征。结论 两种起搏方式均可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心室率 ,改善心功能 ,但生理性起搏可减少起搏器综合征及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在挽救老年心脏病患者的生命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解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左心功能状况 ,我们对 1 5例患者的左室血流动力学作了检测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5例中男性 1 1例 ,女性 4例 ;年龄 61~ 81岁 ,平均年龄 68 1± 5 5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者 6例 ,病窦综合征者 4例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例 ,高血压心脏病 2例。因气喘、心悸、头晕或一过性晕厥而植入VDD或VVI型起搏器治疗 1~ 5 5年 (下称起搏组 )。对照组 2 0例 ,男 1 5例 ,女 5例 ;年龄 60~ 78岁 ,平均年龄 67 2± 5…  相似文献   

4.
永久型起搏器更换时心室电极参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永久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更换时心室电极参数的变化。方法 :更换永久型起搏器 3 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 ,年龄 64.7± 14 .8( 3 5~ 87)岁 ,病窦综合征 2 2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0例。在更换过程中 ,应用临时起搏器及起搏分析仪直接测量原心室电极参数。结果 :至测量时原心室起搏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 96.4± 2 2 .6( 2 5~ 186)个月 ,首次埋置时的起搏阈值为 0 .5 8± 0 .2 6V ,更换起搏器时为 1.5 9± 0 .74V(P <0 .0 0 1) ,起搏阈值增加幅度为 196.2 %± 13 8.3 % ( 2 0 %~ 5 64% ) ,增加的绝对值为 1.1± 0 .6( 0 .3~ 3 .0 )V ,更换起搏器起时 ,原心室电极阻抗为 65 8.7± 14 3 .2Ω ,R波振幅为 2 .8± 0 .9mV。更换起搏器后 ,继续使用原心室电极 2 3例 ,术后随访 63 .7± 4 1.4 ( 6~ 15 6)个月。 3例因更换时测出原心室电极起搏阈值或阻抗增高 ,重新安置新电极 ,2例因伤口感染不愈而在对侧安置新电极 ,2例因微脱位、另 2例因改换其它公司起搏器而重新安置新电极 ,其余病人均起搏与感知功能良好。结论 :埋植式心室起搏电极使用约 10年后大多数电极参数的直接测量数据仍在良好范围内 ,可以继续使用 ,但必须随访 ,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5.
心脏起搏病人的随访 ,是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的一项重要的、必要的、定期的工作 ,而心电图则是用以记录、评价起搏功能最常用的工具。本研究旨在比较电话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在心室起搏心电图上的差异及相关性。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在本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 2 6例患者 ,男性 2 2例 ,女性 4例 ,年龄 6 8.2± 8.7(46~ 78)岁。均为R波抑制心室 (VVI)起搏器 ,电极安置在右心室尖 ,使电极嵌在心肌小梁内 ,均为美敦力(Medtronic ,PREVAIL 80 81~ 80 85型 )产品。1.2 检测方法 所有被观察者均作同步 2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在心功能基本正常的高龄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高龄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年龄≥75岁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分为两组,VVI型起搏器23例,DDD型起搏器20例,心房电极置于右心耳,心室电极置于右室心尖部。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了解患者自觉症状、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试验)、起搏器功能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脑利尿钠肽(BNP)水平。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起搏器功能正常,新发生心房颤动5例;与术前相比,术后6分钟步行距离有改善[(368.58±65.74)mvs(377.47±57.72)m,P<0.01],LVEF无改变[(52.05±4.71)%vs(51.86±4.77)%,P>0.05],血浆BNP升高[(234.93±151.86)ng/Lvs(262.07±122.53)ng/L,P<0.05];术后随访期间,6分钟步行距离、LVEF和全血BNP,VVI组和DDD组相比无差别。结论高龄患者完全RVA起搏改善症状,未观察到加重心功能损害状况。  相似文献   

7.
洪岩  程冠昌  万琪琳  何瑞莉  陈颖  潘增源 《临床荟萃》2002,17(22):1322-1322
我院自 1993年 3月至 1994年 3月成功地对 6 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 ,对其中 6 4例进行了 7年追踪随访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从 1993年 3月至 1994年 3月我院成功进行PBMV手术 6 7例 ,3例因路途等原因中途失访 ,严格随访6 4例 ,随访率 95 .5 %。其中男 17例 ,女 4 7例 ;年龄 2 3~ 6 1岁 ,平均 (41.2± 5 .8岁 ) ;病程 1~ 31年 ,平均 (6 .2± 8.5 )年 ;术前二尖瓣口面积 (MVA)平均 (0 .86± 0 .36 )cm2 ;心功能Ⅱ级 19例 ,Ⅲ级 36例 ,Ⅳ级 9例 ;窦性心律 2 5例 …  相似文献   

8.
减少起搏输出 ,延长起搏器寿命 ,这是起搏工程技术人员和临床医师一直所努力追求的。 90年代以来 ,一种可自动测试起搏阈值并根据起搏阈值自动调节输出能量的起搏器问世并应用于临床。现将我们植入的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2 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 7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共植入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34~ 78岁 ,平均 (5 9± 18)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2例 ,房颤伴长RR间歇 4例 ,高度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例。起搏器为Pacesetter公司产品 ,其中RegencySC +2 4 0 2…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房早抑制、房早后反应、频率骤降抑制和起搏调控等四种特殊模式抗房颤起搏器预防性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10例植入VitatronSelection90 0E起搏器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随访 16周 ,分为阶段Ⅰ /监测阶段、阶段Ⅱ /快频率起搏治疗阶段、阶段Ⅲ /联合模式抗房颤起搏治疗阶段和阶段Ⅳ /优化模式抗房颤起搏治疗阶段。结果 阶段Ⅰ房颤负荷为 (8 9± 5 1) % ,窦律维持时间为 (0 2 7± 0 31)d ,以短串房颤居多 ;阶段Ⅱ相近 ;阶段Ⅲ 8例患者中 6例有效 ,房颤负荷呈下降趋势 ;窦律维持时间呈延长趋势。阶段Ⅳ 7例治疗有效 ,房颤负荷显著下降至 (4 7± 3 0 ) % ,短串房颤例数显著减少。结论 抗房颤起搏治疗能预防性减少房颤发生 ,可能对短串房颤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不明原因脂肪肝中HBV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 ,随着脂肪肝发病率的日益增高 ,脂肪肝合并HBV感染已屡见不鲜 ,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现将我科 48例脂肝肪患者的HBV感染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 48例患者均为 1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我科门诊经B超检查确诊的脂肪肝患者 ,除外了营养过剩型肥胖、酗酒、糖尿病和药物肝损害所致的脂肪肝 ;其中男 2 9例 ,女 19例 ,年龄 2 5~ 6 3岁 ,平均 ( 4 4± 10 .5 4)岁 ;对照组为进行体检的健康者 ,共 96例 ,男 5 6例 ,女 40例 ,年龄 2 6~ 6 1岁 ,平均 ( 4 6± 11.93)岁。1.2 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AAI及DDD型起搏器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动过缓并阵发心房纤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例患者均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成功安装AAI或DDD型起搏器后 ,按标准方案给予胺碘酮治疗 :负荷量 0 2g ,每天 3次 ,7d ;继以 0 2g ,每天 2次 ,7d ;维持量为 0 1~ 0 2g ,每天 1次 ,长期维持。结果 :1例囊袋积血 ,钝性分离伤口 1 0cm清除积血后痊愈 ,其余病例未出现并发症。随访 6~ 10 2个月 ,均获显效 ,随访期间未发现起搏器的并发症和胺碘酮的副作用 ;电极导管植入即时、术后 3个月和术后 6个月的起搏阈值 (固定脉宽 0 5ms)心房电极分别为 (0 5 5± 0 0 4)V ,(0 62± 0 0 4)V ,(0 5 6± 0 0 4)V ;心室电极分别为 (0 49± 0 0 9)V ,(0 61± 0 0 6)V ,(0 69±0 0 7)V。结论 :AAI及DDD型起搏器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动过缓并阵发心房纤颤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12.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资料与方法1993年 2月~ 2 0 0 1年 2月在我院高干病房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有 78例 ,均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ISH) ,血压测量采用国际标准化方法[1] 。男 76例 ,女 2例 ,年龄 5 5~80岁 ,平均 (6 7 2± 5 3)岁 ,中位病程 15 3a。排除了陈旧性心肌梗死及束支传导阻滞。所有患者均无水、电解质紊乱 ,观察期间未使用影响心脏复极药物。另选健康老年人 2 1例作为对照组 ,男 2 0例 ,女 1例 ,年龄 5 6~ 78岁 ,平均 (6 5 4±4 6 )岁。①超声心动图 :按Penn法测定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T)及左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风心病换瓣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0例风心病换瓣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的随访资料。其中男 11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 5 1± 12 )岁。因持续性房颤伴和R R间期 >3s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2 2例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III度AVB( 8例 )分别在换瓣术后 2个月~ 15年置入永久起搏器。结果  3 0例患者永久起搏器安置均成功 ,术后平均随访 ( 2 6.14± 2 0 .2 5 )月 ,无穿刺部位和囊袋血肿或感染、电极脱位或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起搏器的感知和起搏功能均良好。结论 换瓣术后安置永久起搏器的护理重点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围术期正确调控抗凝、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和健康宣教 ,出院后做好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心率变异性 (HRV)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本研究目的是采用心率变异性分析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 CE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共 6 6例系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6月住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AMI) ,诊断按WHO标准。并除外下列情况 :基本心律为非窦性心律 ,房室束支传导阻滞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休克及溶栓治疗的患者。1 2 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卡托普利组 ,34例 (男2 0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5 8 6± 7 4岁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 6 2…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是指与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死 (MCI)或皮质下白质缺血相关的具有帕金森 (PD)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为了提高VP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加强病人的基础护理环节和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我院神经内科救治的 6 0例VP患者 ,进行了康复、运动、智能等系统化护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VP患者 6 0例 ,其中男 38例 ,女2 2例 ,平均年龄 (6 9± 7)岁 ,平均病程 (3± 1)a。在6 0例VP患者中有脑卒中史 4 5例 (75 % ) ,有高血压病史 4 5例 (75 % ) ,有糖尿…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至 2 0 0 2年我们为 15例心律失常患者安装了起搏器 ,于术后 1、3、 6、 12个月各随访 1次 ,通过随访 ,不仅了解起搏器的功能状况 ,而且对原发病的情况有所了解 ,及时采取了治疗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15例中男 9例 ,女 6例 ,5 2~ 71岁 ,平均 5 6± 5岁 ,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9例 ,Ⅱ度Ⅱ型 4例 ,病窦综合征 2例。患者均有安装起搏器适应证。2 结 果经对 15例安装起搏器患者随访 ,除 1例电极脱位外 ,余者起搏器功能良好。3 随 访起搏器安装术后 1、 3、 6、 12个月各随访 1次 ,临近起搏器使用期限时 ,酌情…  相似文献   

17.
陈申杰  叶武  黄兆铨  刘强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2):1328-1328
从 199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共植入或更换永久心脏起搏器 2 0 0例次 ,其中 2 4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同期本院行起搏器植入或更换术 2 0 0例次 ,发生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2 4例 (占 12 %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13例。年龄 5 0~ 80岁 ,平均 (60 2± 17 3)岁。心律失常类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19例 ,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5例。电极导管经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器型号 :VVI(R ) 18例 ,DDD(R) 6例。1 2 并发症1 2 1 心律失…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对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普遍开展溶栓治疗尚有争议。我院内科自 1996年 8月至 1999年 6月对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在 6h以内的AMI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 :老年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6 5~ 85岁 ,其中 6 5~ 6 9岁 10例 ,70~ 79岁 7例 ,80~ 85岁 3例 ,平均 (70 8± 5 8)岁。非老年组 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35~6 4岁 ,平均 (5 5 1± 8 7)岁。老年组梗塞部位以前壁为主的 14例 (70 % ) ,非老年组为 2 0例 (6 6 7% ) ;老年组梗塞部位以下壁为主的占 6例 (30 % ) ,非老年…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3~1999年应用临时心内膜起搏26例,现报告如下,并就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作一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37~78(平均56.33±18.5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17例(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老年性瓣膜病1例,急性心肌炎3例,心肌炎后遗症3例,病因不明1例。心律失常类型:病窦综合征10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双结病变7例,其中伴房颤3例,伴完全性左或/和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有晕厥史11例。1.2 方法与结果 应用AAI起搏方式2例,VVI起搏方式24例,均经股静脉插入起搏导管。各类永久性起搏器植…  相似文献   

20.
重度烧伤可并发全消化道出血 ,但以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多见 ,我们发现并发下消化道出血 5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5例患者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9~ 5 1岁 ,平均 (2 5 .2± 16 .7)岁 ;烧伤面积为 38%~ 6 0 %体表面积 ,平均(5 2 .6± 9.2 ) % ,其中 度面积 2 0 %~5 0 % ,平均 (31.2± 11.3) % ;便血持续时间为 3~ 7d,平均 (5 .2± 1.8) d;排血便总量 15 6~ 32 0 ml;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3例 ,血培养 (+) 2例。1.2 治疗及结果 :除 1例 5 1岁患者伤后 4 d入院外 ,余 4例伤后 11~ 2 7h入院。入院时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烦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