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堤  常晓燕  姜虹  肖雨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2):94-96,i0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9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所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都有消化道症状,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中黏膜病变8例,分布在胃、小肠和结肠;肌层病变1例。8例黏膜性病变患者对类固醇治疗有效。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消化道为特征的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分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变态反应临床差异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接受治疗的150例CR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及外周血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分析其与CRS起病联系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手术后病理诊断显示45例为中性粒细胞型,105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不同分型的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年龄、性别和病程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外周血内嗜酸性的粒细胞所占比率高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 NP)、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 NP)分型和免疫病理的分型在两种不同浸润型患者内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患者病理组织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与其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有关,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呈现为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eosinophilicpneumonia)又称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eosinophilicsyndromes)或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 ,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临床上可分为 4型 :①单纯型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或Loffler综合征 ;②慢性嗜酸性肺炎或迁延型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 ;③热带型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④哮喘型嗜酸粒细胞肺浸润症或过敏性支气管曲菌病。各型常交叉重叠 ,临床上不易截然划分。本病四个类型有着共同的呼吸道症状 ,包括咳嗽、气短、胸闷和哮喘等。1 单纯型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1 .1 特点 单纯型全身症状轻微 ,X…  相似文献   

4.
某些人类淋巴瘤如T细胞免疫母细胞瘤和霍奇金病,有时发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血液中伴有广泛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作者曾用原位杂交方法证明,霍奇金病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由于Reedsternbery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5(IL-5)所致,因IL-5是一种能够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分化、增殖和趋化的细胞因子。本文应用高度敏感特异的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旨在确定3例伴有嗜酸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吸虫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64例肺吸虫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64例肺吸虫病均有共同的病理学特点:肉眼可见结节形成,镜下有坏死腔穴和窦道、CharcotLeyden结晶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坏死腔穴周围肉芽组织包绕。2例查见未成熟虫体。结论 肺吸虫病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点,病理检查是诊断肺吸虫病的最可靠手段,流行病学资料及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诊断,X线、CT检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是一种急性发热,伴肺部浸润,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无感染或过敏性疾病史,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王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77-7677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病,以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增厚为特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诊断,极易误诊。笔者对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叶佳云  覃丽君  陈雪贞 《新医学》2021,52(5):385-388
Loffler心内膜炎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是由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心脏导致的病症。该文报道1例由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导致Loffler心内膜炎的患儿,经醋酸泼尼松治疗后好转出院。该例提示Loffler心内膜炎是一种少见病,致死率高,其危害性不容小觑,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随访追踪,监测疾病转归情况来改善预后甚至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4×10^9/L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临床上常与多种疾病有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其中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pereosinophmc syndrome,HES)是一种临床少见、病因不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多脏器受累、预后较差的综合征。临床表现常因病变累及的组织器官不同、受损程度不同,临床症状也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我科于2007年7月2日收治1例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导致多部位损害的病人,经积极救治后,症状、体征消退,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木村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建林 《新医学》2010,41(7):421-423,426
木村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及软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少见病。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颈部无痛性皮下软组织肿块,大涎腺和周围淋巴结常受累,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IgE增高。组织病理学以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及局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对无症状及无损伤外观的病灶可暂时观察。目前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