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无水酒精注射所致兔肝局部坏死灶形态及大小的价值.方法 健康日本大耳兔24只,随机分成4组:酒精注射即刻组、1周组、2周组、4周组,每组6只,将1mL无水酒精注入兔肝左叶,分别用常规二维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测量坏死灶的最大横径,并与大体标本测量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各组弹性图上均显示坏死灶呈均匀蓝色(较硬区),明显区别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绿色区域).弹性成像测量的各组坏死灶大小与大体标本的相关性(r)分别为0.803、0.854、0.858、0.844(P值分别为0.039、0.030、0.029、0.035).其中常规二维超声与大体标本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大体标本测量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二维超声不能准确评价坏死灶的大小,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能很好的反映无水酒精所致兔肝坏死灶的大小,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可能成为评价无水酒精所致兔肝坏死灶形态及大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特发性无精子症50例、精索静脉曲张无精子症16例及对照57例分别从血FSH、LH和T,睾丸体积,曲细精管直径、管壁厚度、管内上皮及间质病变情况进行了比较。二类无精子症的FSH、LH及T水平无显著差异,但特发性的FSH、精索静脉曲张的LH有较对方升高更多的趋势。二类无精子症的睾丸体积、曲细精管直径及管壁厚度无明显差异,但精索静脉曲张无精子症曲细精管内细胞脱落严重并伴有间质水肿及小血管病变,而特发性无精子症则曲细精管内生精阻滞明显。提示间质病变及有可能继发于之的曲细精管内细胞脱落是精索静脉曲线无精子症有别于特发性无精子症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创伤性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研究及进展文良元黄公怡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因素很多,由髋关节创伤和皮质激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占了较大比例,其发病率仍呈增高趋势。Cato等[1]曾对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及修复过程作了许多临床、组织学观察。后来,Kenzor...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并探索高压氧治疗后骨修复的病理学依据。[方法]选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模型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0mg/kg。第7周起,模型组兔再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高压氧治疗,1次/d,2周1个疗程,共6周。观察实验前及实验后第2、4、6、8、10、12周病理学改变。[结果]6周时股骨头较多骨细胞已坏死溶解成碎片;12周时骨小梁周围出现较稀疏的骨母细胞,并发现重氐的骨细胞及胶原纤维。[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促进骨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5%高渗盐水(Hs)和6%羟乙基淀粉(HES)对择期腹部大手术后液体平衡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共对12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行根治性切除术。所有病人术毕进入外科ICU后分为3组,HS/HES组(n=40)输注7.5%高渗盐水(4mL/kg)后续6%羟乙基淀粉500mL,再续平衡液;HS组(n=40)输注7、5%高渗盐水(4mL/kg)后续平衡液;RL(单用平衡液)组(n=40)仅输平衡液。比较3组病人的输液量、尿量、液体平衡、体重变化、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分数(PaO2/FiO2).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HS/HES组、HS组与RL组相比,HS/HES组、HS组手术日尿量较多.输液量减少;术后48h的液体正平衡量减少;术后体重增加值降低,PaO2/FiO2比值较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HS/HES组与HS组相比,HS/HES组液体正平衡量减少及术后体重增加值降低更显著。结论7.5%高渗盐水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减少腹部大手术后的输液量和液体正平衡量,促进液体负平衡提前出现;并使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联合应用6%羟乙基淀粉后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骨矫形术治疗遗传性运动和感觉周围神经性疾病(HMSN)的疗效。方法:应用临床、电生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研究由HMSN V型所致进行性双足畸形。结果:HMSN V型临床表现为双足呈马蹄内翻畸形、腓骨肌萎缩并伴有脊髓椎体束征;电生理学检查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不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弱,上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腓肠神经光镜和电镜检查为髓神经纤维,其数量和无髓纤维的直径减少,神经轴索和髓鞘再生。结论:对该病的外科治疗是手术矫形。  相似文献   

7.
尽管结肠、直肠肿瘤是西方国家第 2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绝大多数是腺癌 ,结肠直肠的鳞癌和腺鳞癌很罕见。目前直肠腺癌和肛管鳞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结肠直肠鳞癌和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笥和最恰当的治疗方式仍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阐明这种罕见肿瘤的独特危险因素 (包括人乳头瘤病毒 )、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预后相关因素 ,并讨论辅助治疗的作用。  方法 :回顾分析单中心报告的病例最多的一组 5 2例结肠和齿线 8cm以上的近侧直肠的鳞癌和腺鳞癌 ,其中 44例有足够的组织材料可供研究。单纯性鳞癌 1 1例、混合笥腺鳞癌 3 1例、…  相似文献   

8.
尽管结肠、直肠肿瘤是西方国家第 2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绝大多数是腺癌 ,结肠直肠的鳞癌和腺鳞癌很罕见。目前直肠腺癌和肛管鳞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结肠直肠鳞癌和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性和最恰当的治疗方式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阐明这种罕见肿瘤的独特危险因素 (包括人乳头瘤病毒 )、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预后相关因素 ,并讨论辅助治疗和作用。  方法 :回顾分析单中心报告的病例最多的一组5 2例结肠和齿线 8cm以上的近侧直肠的鳞癌和腺鳞癌 ,其中 44例足够的组织材料可供研究。单纯性鳞癌 1 1例、混合性腺鳞癌 31例、腺癌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免疫因子的测定,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间盘源性疼痛在免疫病理学改变的异同点。方法收集标本:腰椎间盘突出症(A组)30例,椎间盘源性疼痛(B组)30例,确诊后两组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腰椎爆裂骨折(C组)10例,都行前路手术,共70例椎间盘髓核标本。对各组髓核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髓核中CD25+T细胞和CD68阳性巨噬细胞进行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病理学观察:C组髓核组织细胞形态一致,匀称分布,细胞质无明显退变,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其他两组均见髓核细胞空泡样变、形态不一致,胞质分布不均;A组髓核组织周围能见较多炎症细胞、局部见毛细血管增生;B组髓核细胞质退变明显,髓核组织周围能见少量炎症细胞,无明显毛细血管增生。免疫组化检测:CD68阳性率,B组(50%)A组(33.3%)C组(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CD25+T细胞均表现在CD68阳性巨噬细胞相同位置,B组与C组为阴性。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周围有显著的自身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椎间盘源性疼痛髓核周围有少量炎症细胞与较多巨噬细胞,但未见明显的毛细血管与T淋巴细胞增生,表明周围有炎症反应,但自身免疫反应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蒲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 丹蒲胶囊可明显抑制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组织中的炎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促使前列腺腺腔扩大,腔内分泌物增多,丹蒲胶囊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蒲胶囊组与模型组的FN表达均呈弱阳性,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丹蒲胶囊组的LN表达主要呈弱阳性,模型组的LN表达呈强阳性和阳性,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蒲胶囊具有明显抗炎、抗纤维化及增强腺细胞的分泌功能。FN、LN在前列腺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LN可作为判断慢性前列腺炎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丹蒲胶囊可显著降低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组织内的LN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BCS)和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intra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患者手术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特征.方法 自2010年1月至12月,于患者行分流术中分别取肝脏组织活检(即术前,其中BCS患者9例,IPH患者4例),术后6~9个月行肝穿刺取肝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术前和术后肝脏Ⅳ型胶原(collagentypeⅣ,ColⅣ)、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的表达情况,并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术中测量分流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in pressure,FPP)变化,并将其与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CS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PCⅢ、ColⅣ和TIMP-1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127±15)比(137±16),t =4.896,P=0.013;(115.2±10.6)比(127.3±9.5),t =4.877,P=0.003;(119.2±11.3)比(131.2±19.6),t=2.841,P=0.023],手术前后MMP-1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1/TIMP-1比值与肝纤维化程度未呈现出相关[(0.95±0.16)比(0.98±0.15),t=-0.710,P=0.504].IPH组在手术前后上述4项指标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BCS组PCⅢ、ColⅣ及TIMP-1表达与IP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BCS组上述指标下降比IPH组明显[(127±15)比(150±12),U=3.000.P=0.038;(115.2±10.6)比(128.1±2.8),U=2.000,P=0.023;(119.2±11.3)比(131.4±2.5),U=3.000,P=0.038].HE染色结果显示:BCS组术前为淤血性,术后肝脏病变减轻.IPH组在手术前后肝组织病理相比无明显变化.BCS组及IPH组在分流后FPP均明显下降[(25±8)比(41±8) cm H2O,=17.816,P=0.000;(31±8)比(45±9) cmH2O,t =5.745,P=0.010].结论 BCS通过解除梗阻缓解压力,其肝脏病理学呈现明显的可逆性改变;IPH在分流术后压力虽然得到缓解,但肝脏病理学改变没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常温下一次性和间断人肝血流阻断法所致肝损伤,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2只,按人肝血流阻断方式及是否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分为4组,即一次性阻断加和不加GSH(CP和CA)组及间断阻断加和不加GSH(IP和IA)组,每组8只。CP和CA组持续阻断肝门40min,IP和IA组阻断2个20min并间隔5min,再灌注时间为60min。观察指标为肝组织丙二醛(MDA)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含量,血ALT和AST活性及肝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组内比较,阻断后血ALT及AST活性较阻断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DA和Cu/zn SOD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后各值较阻断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CP与IP及CA与IA组间各观察值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而再灌注后CP与CA组、IP和I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形态学上,各组阻断后均有细胞损伤表现,再灌注后有所恢复,其中CP和IP组肝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而CA和IA组仍有部分细胞呈空泡变性。各组各时点均未出现不可复性损伤。结论 常温下一次性和间断阻断肝门40min均可导致可复性肝损伤,其程度无明显差异。此时限内一次性阻断是肝切除术中适宜的阻断方法。术中应用GSH对其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形态学和胶原构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可能机理及条件。方法:用22-23d的孕兔建立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并与孕兔、成年兔伤口愈合进行比较,对各组兔皮肤切口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胶原含量测定(羟脯氨酸法)及分型。结果:①胎兔切口无急性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FB)出现早,伤口无瘢痕一期愈合。②胎兔伤口中胶原含量及构成变化不显著;孕兔、成年兔胶原在术后7d时升高(P<0.05)。结论:无急性炎症反应、皮肤中的FB及胶原构成是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铜针留置前后血清铜浓度变化和释放的铜离子对体内肝脏组织及生化指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49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A组留置铜针1d、B组留置铜针3d、C组留置铜针5d、D组留置铜针7d,每个实验组10只,E组(留针前,正常对照组)9只。分别于留针前及留针后1、3、5和7d,抽静脉血检测血清铜离子浓度、肝功能指标,同期切取部分肝脏行HE染色,对出现阳性结果的组织标本行组织化学特殊染色、透射电镜检查。结果铜针留置后,铜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A、B、C、D组分别为1.40±0.49、1.45±0.53、2.01±0.40、2.38±0.83μg/ml,D组与E组(1.34±0.45μg/m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LT与AST指标变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5及7d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86(P<0.05)、0.712(P<0.05)和0.768(P<0.01)。组织学检查,肝脏组织可见无菌性炎性反应,并随时间延长逐渐消退,Masson三色染色及Ag染色无明显肝小叶结构改变及肝组织纤维化。结论铜针留置兔耳缘静脉后对肝脏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Wu ZJ  Yang SF  Zheng SS  Shi D  Li DW  Luo XD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3):861-865
目的观察血管局部联合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对损伤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兔动脉损伤模型;用微注射装置将基因转染液注入损伤血管壁,按实验终点(术后2d、1周、2周、4周和8周)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兔);术后各实验终点取损伤段血管用于病理学检测、电镜观察、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基因转染组血管壁的VEGF165基因的mRNA表达量和tPA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基因转染组血管内膜面积和狭窄率均显著减小(P<0.01),术后8周时基因转染组管腔狭窄率比对照组降低了59.0%。结论局部联合转染VEGF165和tPA基因可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生及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