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诊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Qu M  Yu Y  Zhang P  Jiang M  Xue L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44-46
目的 寻找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最佳环包材料,了解彩超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和Guo静脉膜功能。方法 (1)观察30条实验犬以自体大隐静脉片、自体阔筋膜和人造血管片作深静脉膜包窄术的效果;(2)对78例彩超与经Guo静脉插管造影结果对比;(3)观察正常人与患者Guo静脉瓣膜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自体阔筋膜和大隐静脉逐渐挛缩呈纤维化瘢痕增生,而膨胀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无明显变化;彩超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检测与修复材料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寻找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最佳环包材料,了解彩色超声多普勒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和月国静脉瓣膜功能。方法观察以自体大隐静脉片、自体阔筋膜和人造血管片作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效果;彩色超声多普勒与经月国静脉插管造影结果对比;月国静脉瓣膜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自体阔筋膜和大隐静脉片逐渐挛缩呈纤维化瘢痕增生,而人造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无明显变化;彩色超声多普勒与经月国静脉插管造影检测下肢深静脉功能比较,前者与后者的符合率为91.86%;屏气时股、月国静脉瓣膜同时关闭,小腿三头肌收缩时月国静脉瓣膜开放程度明显大于股静脉瓣膜。结论以人造血管作环包材料效果最好;彩色超声多普勒以其无创性成为重要的检测手段;月国静脉瓣膜是保护小腿深静脉功能的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诊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治疗不同程度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方法①观察以自体大隐静脉片、自体阔筋膜片和人造血管片作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效果;②分别采用股或静脉瓣修复加包窄术、股或(和)静脉瓣包窄术、股浅静脉瓣修复和包窄加静脉瓣包窄术、自体带瓣腋静脉段静脉移植外加人造血管环包术、股静脉瓣包窄加静脉外代瓣术、静脉外代瓣术,共治疗121例(133条患肢);③以静脉插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诊断和评估疗效的观察指标。结果①以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片作包窄材料的效果最好;②彩超检查与静脉造影比较准确率为9186%;③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78年,治愈率9173%。结论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应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环包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瓣膜包窄术,常用的环包材料为自体大隐静脉、自体阔筋膜和人造血管片。为取得更好的疗效,我们对上述3种环包材料分组进行了实验观察。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取体重25~30kg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3组,自体大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应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 自体阔筋膜片或人造血管片对 47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结果  47例手术效果均满意 ,其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人造血管在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造血在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人造血管替代大隐静脉片、阔筋膜作包瓣术的包瓣材料,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性疾病25例,共25条肢体。结果 随访6 ̄24个月,疗效良好者23例,占92%,疗效一般者2例,占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人造血管是一种值行推广的包瓣材料。  相似文献   

7.
冷冻保存同种移植血管的研究和应用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径相当的自体血管是最佳的血管移植材料,其中以自体大隐静脉最常用,但约1/5病人的大隐静脉因种种原因不能切取,如受体血管管径较大需将数段大隐静脉剖开后螺旋形拼接才能移植,费时且可供材料有限。自体动脉移植显然非常优越,不存在排异问题,且可随身体的成长而...  相似文献   

8.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大动脉创伤性缺损(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大动脉创伤性缺损的处理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四肢大动脉创伤性缺损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四肢大动脉缺损长度为3-5cm2例,5.1-8cm6例,均采用自体健侧大隐静脉倒置移植,术后移植血管通畅,肢体全部成活。经4个月-5年随访,8例的肢体情况均良好。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是修复肢体大动脉缺损的理想材料,具有取材容易、抗感染能力强、血管通畅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阔筋膜修复腰椎间盘纤维环的可行性。方法:1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经腹膜外入路切开L4/5椎间盘纤维环,摘除髓核,模拟临床人工髓核置换术方法置入人工髓核,用自体阔筋膜修复纤维环切口。分别于术后4、8、12及16周处死动物,取手术节段椎间盘进行大体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阔筋膜表面有薄层肉芽组织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8周,阔筋膜表面有较多纤维肉芽组织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2周时,大量连贯的纤维肉芽组织封闭阔筋膜表面,其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6周时,纤维肉芽组织、阔筋膜与纤维环之间紧密结合;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阔筋膜维持原有的正常结构:胶原纤维纵向排列,其纤维细胞呈梭形,与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结论:用兔自体阔筋膜修复腰椎间盘纤维环切口移植的阔筋膜不被受区组织吸收降解,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结构,从而保持它固有的坚韧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自体大隐静脉片作为包窄材料行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通过静脉造影等特殊检查,确诊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3~4级,其倒流程度轻度和中度的67例(69条肢体),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结果 49条肢体随访3~18个月,效果良好的(41/49)占83.67%;病情好转的(6/49)占12.24%;无效者(1/49)占2.04%;血栓形成(1/49)占 2.04%。结论 本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本院改进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但大隐静脉片作为包窄材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25例(28条肢体)PDVI患者,采用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环缩术治疗。其中18例采用人工血管,7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28条肢体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100%。结论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环缩术治疗PDVI,方法简便、效果确切,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建立血液透析通路以及小儿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大多需要小口径血管(直径〈6mm)行动脉移植手术。目前临床上已用的小口径血管移植物包括自体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涤纶(Dacron)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等。自体静脉或动脉移植后虽然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因来源有限和供区牺牲大而应用有所限制。在需要行动脉移植手术的患者中,30%以上缺乏适当的自体静脉或动脉移植物。常用的Dacron和ePTFE人工血管在高速血流、低阻力的大、中动脉重建中已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经辐照的同种异体血管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经辐照的同种异体大隐静脉在肝移植中替代门静脉移植后其形态学和免疫学的改变。方法研究分为经辐照的同种异体大隐静脉移植组(n=11)(A组)、新鲜同种异体大隐静脉移植组(n=9)(B组)和新鲜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组(n=14)(C组)进行大隐静脉移植。于移植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5个时间点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大隐静脉的通畅情况及形态学变化,同时观察移植早期CD4^+、CD8^+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A组大隐静脉无组织学改变,肉眼观察外形无明显变化。移植后3个月3组移植大隐静脉的通畅例数分别为9例、3例和12例。A组和C组移植后2周,移植的大隐静脉内膜出现内皮细胞,移植后2个月,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覆盖完整;B组移植早期有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及明显的大隐静脉结构破坏,移植大隐静脉内膜未见内皮细胞覆盖;A组早期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B组,略高于C组。结论经辐照的同种异体大隐静脉符合理想的血管移植物的条件,同时具有较弱的抗原性,术后检测CD4^+、CD8^+T细胞的变化可作为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自1948年Kunlin和Lerlche用自体静脉行旁路移植术获得成功、1965年Connlg开展原位大隐静脉旁路术及上世纪70年代William Gore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广泛使用以来,动脉旁路移植术已成为目前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封”。然而无论是白体静脉还是人工血管,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移植血管的通畅率逐年降低,而最易发生狭窄与闭塞的是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尤以移植至膝下者多见,使病人再次出现更为严重的肢体缺血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强  昝强  王鹏  楚向东  朱超 《中国骨伤》2007,20(2):115-1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臀肌挛缩症(均为双侧发病)和4例阔筋膜张肌挛缩症(单侧发病),男12例,女16例;年龄5-23岁,平均15.2岁。采用关节镜治疗,其中24例臀肌挛缩患者均有臀部注射史,关节镜下见挛缩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均在关节镜下切断。结果:28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黄耀添等评定标准:24例臀肌挛缩症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优19例,良3例,可2例;4例阔筋膜张肌挛缩症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果全部为良。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各种血管重建术已广泛开展,重建的材料可分为两大类,即生物材料和合成材料.其中以前者的自体静脉为最理想,自体静脉中又以大隐静脉为首选的材料.各家认为以大隐静脉作为移值段重建血管后,其远期通畅率与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静脉移植段中内膜的损伤,包括术后早期的内膜撕裂、脱落、管壁血栓形成、假性血管瘤,以及后期的平滑肌细胞增生、粥样斑块形成等,都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不良后果.旨在提  相似文献   

17.
大隐静脉修复鞘管防治儿童Ⅱ区指屈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止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中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38例,修复56根肌腱及鞘管。结果经6~24个月随访,采用TAM系统法评定疗效:优45指,良6指,可5指,总优良率91.07%.术后无发生肌腱粘连。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治在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肌腱粘连,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效果优良,易于I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7年11月对1例甲状腺癌术后胸导管高流量乳糜漏病人施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胸导管颈内静脉吻合术,经7年4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体静脉移植重建腱鞘防止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手术17例,共修复23根肌腱、鞘管。术后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经10个月~4年随访,按TAM法评定疗效,除3根肌腱因伤口感染、移植静脉及肌腱外露,形成瘢痕愈合,疗效差外,其余患者全部达优。详细介绍了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防止肌腱粘连的手术方法,强调无损伤操作对预防肌腱粘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大动脉损伤张德峰,杨胜利,钱志军自1987年以来,我们应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大动脉损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6例,女4例。损伤时间最早8小时,最长3月。锁骨下动脉损伤1例,股动脉损伤13例,肱动脉损伤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