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指南与共识意见相继更新发表,如200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GA)修订的临床指南中有关UC的诊断与评估推荐意见[1]、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直肠与结肠部位的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 ,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疗效显著 ,无明显副作用 ,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 ,现归纳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中药内服治疗研究 辨证分型施治辨证分型施治是中医学之精髓 ,笔者总结手头资料 ,目前临床常有以下分型 :脾虚 (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等 )。大肠湿热、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血瘀肠络、寒热错杂、气滞湿阻、肺脾气虚等型。常用…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126-12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 相似文献
4.
阿里甫·恩提 阿不都外力·阿不都克里木 艾尔肯·买买提依明 斯拉甫-艾白 吾布力卡斯木·阿不都拉 艾合买提·买买提 艾尔肯·满苏尔 胡海尔·胡吉 阿依努尔·买买提依明 阿不都外力·亚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6):29-3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环境因素、饮食因素、体液因素、感染因素、气质因素等引起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特征。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库如依艾米阿”。
1 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8)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UC)作为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而在我国则显示了更为迅速的上升趋势。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涉及免疫调节紊乱、遗传易感性、感染、环境及肠黏膜屏障受损等因素~([1])。目前用于治疗UC的常规药物主要是5-氨基水杨酸、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生物制剂(抗TNF-α抗体)等~([2-5])。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而且存在停药后易复发、耐药性增加或不良反应多等诸多问题。UC长期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应注意什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答: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结肠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借助内窥镜可以确诊。除病变肠段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外,常有肠管僵硬,蠕动减慢或消失,或见病变部位的多发炎性息肉,重者可见肠梗阻或明显贫血。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结肠疾病,属中医“痢疾”、“腹泻”等范畴,临床上属于疑难病,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北京中医药》2017,36(9):771-776,784
<正>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便秘患病率为18.1%,儿童患病率为18.8%,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8.2%;农村人口患病率为7.2%,显著高于城市人口的6.7%~([1])。中医药治疗便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伤寒论》创立了蜜煎导法,所记载的麻子仁丸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 相似文献
9.
10.
11.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200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第13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通过了“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中医诊治规范(草案)”〔1〕,对FD中医诊疗起到了规范作用。近年来,在证候分布〔2〕、临证治疗、诊疗流程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2008年开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成立全国专科专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协作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起草小组,在充分地讨论后,结合国内外现有诊治指南和中医的诊疗特点,提出疾病范围由FD拓展为消化不良(dyspepsia)。在此基础上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中医消化病专家就消化不良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投票,制订了“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草案)”。2009年10月16—1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1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中医消化病学专家对共识意见(草案)再次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修改,并以无记名投票形式通过了《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如果>2/3的人数选择①,或>85%的人数选择①+②,则作为条款通过)。并由核心专家组于2010年1月9日在北京进行了最后的审定。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国内外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已执行10年,近年来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经过本专业委员会数十位专家的反复讨论,现修改重订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3)
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大肠,与脾肺肝肾关系密切,发病基本因素有气滞、湿热、血瘀、痰浊,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辨证分型治疗有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血亏虚等,灌肠是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药物直达病所,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作用,减少肝脏首过效应,使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最大化,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常用灌肠疗法有单纯中药灌肠、中药内服结合灌肠、中西药结合灌肠。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诊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声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9):782-783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特征。其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是消化系统的疑难病之一。目前西医内科主要疗法及药物有:(1)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巴沙拉嗪等;(2)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以及氢化可的松等;(3)免疫抑制剂,如环胞菌素A、硫唑嘌呤等;(4)其他:白细胞洗脱疗法等。关于疗程,目前尚无共识,一般认为3~5年或终身服药。中医将本病归属为“泄泻”、“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范畴。 相似文献
15.
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应用、基本方加减、中药灌肠治疗,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指出:溃疡性结肠炎为标实而本虚,即腑实而脏虚。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中医治疗有一定特色和优势,治法众多,疗效肯定,作用稳定,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8)
溃疡性结肠炎常规西医治疗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中药汤剂内服+灌肠、汤剂内服+针灸、保留灌肠+针灸、保留灌肠+针灸+脐部贴敷、推拿三步九法+针灸、汤剂肠内滴注+埋线、民间蜂疗刺激穴位+云南白药胶囊口服等越来越受到关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根据患者发病类型分类治疗,针对性较强,各种方法均能够发挥自身效用,达到治疗效果,多法并用,对患者能够起到综合性的改善作用,从而缩短其治疗时间,因此,中医综合疗法应当在UC疾病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春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6):97-99
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辨证论治,经验方治疗,经方加减治疗,中药灌肠治疗,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其它治疗)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中药灌肠、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中医对本病临床研究与治疗的概况,认为中医灵活用药,随症加减,临床疗效显著,但中医药对本病临床研究也存在严谨程度不够、未设对照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分期UC中医证型的分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4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UC患者110例。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立证型名称,进行辨证分型,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 UC患者症状主要有64个,包括腹泻、糊状便、稀水便、腹痛、便血等。病情分期属于活动期70例,缓解期40例。UC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血瘀肠络、阴血亏虚,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28例(25.5%)]、肝郁脾虚证[14例(12.7%)]、血瘀肠络证[10例(9%)]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18例(16.4%)]、脾肾阳虚证[10例(9%)]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苔黄[31例(28.1%)]、里急后重[26例(23.6%)]、黏液脓血便[25例(22.7%)]、腹泻[24例(21.8%)]、肛门灼热[24例(21.8%)]、稀水便[21例(19.0%)]、腹痛[19例(17.2%)]、舌红[19例(17.2%)]、苔腻[19例(17.2%)];脾胃气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口淡[25例(22.7%)]、脉细[25例(22.7%)]、舌淡红[22例(20.0%)]、嗳气[21例(19.1%)]、乏力懒言[21例(19.1%)]、纳食减少[20例(18.2%)]、苔白[20例(18.2%)];脾肾阳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7例(15.5%)]、喜温[17例(15.5%)]、腹泻[16例(14.5%)]、遇寒加重[15例(13.6%)]、苔白[15例(13.6%)]、舌淡白[14例(12.7%)];肝郁脾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情志诱发[18例(16.4%)]、嗳气[16例(14.5%)]、苔白[16例(14.5%)]、先硬后溏[15例(13.6%)]、矢气频作[15例(13.6%)]、善太息[15例(13.6%)];血瘀肠络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2例(10.9%)]、刺痛[12例(10.9%)]、腰酸[12例(10.9%)]、舌暗瘀点[12例(10.9%)]、苔厚[12例(10.9%)],除阴血亏虚证各证型症状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血瘀肠络证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