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研究表明电磁场可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从ERK信号途径探讨电磁场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成骨的作用。 方法:取第3代生长良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暴磁组给予15 Hz、1 mT的正弦波电磁场刺激,PD98059+暴磁组在电磁场刺激前给予20 μmol/L ERK阻断剂PD98059,PD98059组仅给PD98059不进行电磁场刺激,对照组正常培养。电磁场刺激后,收集各组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ERK通路的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电磁场刺激后,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1);PD98059可明显抑制ERK1/2磷酸化水平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升高(P < 0.01),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P < 0.01)。说明电磁场刺激可通过激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RK信号通路,并且主要通过该途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而在脉冲电磁场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的过程中,激活ERK信号通路所起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
背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通过Ras/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 目的:观察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是否参与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推进以及周期素D1的表达。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细胞学实验,于2008-02/10在广州医学院完成。 材料: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来自健康志愿者血清。SD大鼠由广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人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氧化修饰及鉴定。以酶消化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 主要观察指标:在静止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加入MEK1/2选择性抑制剂10 μmol/L PD98059和/或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以CCK-8和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蛋白印迹检测周期素D1蛋白表达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活性。 结果:CCK-8和细胞计数法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PD98059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且呈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24 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P < 0.01),加入PD98059处理24 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由G0/G1期向S期的推进受到抑制。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诱导周期素D1蛋白表达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磷酸化,PD98059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所诱导的周期素D1蛋白表达以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磷酸化。 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换以及周期素D1表达,其作用部分是由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所介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已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可分化为中胚层组织细胞,实验予进一步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以及是否能继续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种子细胞。 方法:实验于2007-02/09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①动物:选择5只普通级SD大鼠,由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取双侧胫骨和股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骨髓腔,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胰蛋白酶与EDTA联合消化,传至第4代,用含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N2辅助因子的DMEM/F12培养液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③实验评估:观察原代、传代培养及诱导分化后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采用SABC法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 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形态观察:原代细胞接种1 d后开始贴壁增殖,3 d后多数贴壁,贴壁细胞呈梭形或扁平形;10 d后90%细胞融合,以长梭形为主,突起粗大,形成网状、片状;传代后细胞贴壁速度加快,增殖能力更强,7 d左右达到融合。②诱导分化后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第4代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7 d,成球的细胞脱离瓶底,悬浮在细胞液中。将细胞离心弃上清,换成血清分化液后,细胞球逐渐贴壁,球周围很快发出突起,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骨髓源性细胞球表达巢蛋白,呈棕黄色,为神经干细胞;从细胞球分化的细胞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及半乳糖脑苷脂均呈阳性。 结论:骨髓基质细胞能在体外诱导分化出神经干细胞,且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进一步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发挥负性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利用全反式维甲酸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探讨分化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在广东医学院完成。 材料:4周龄雄性SD大鼠2只,由广东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新鲜健康人血由广东医学院检验科提供。 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扩增。取传至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0.3 mg/L全反式维甲酸、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G-DMEM液进行预诱导,24 h后吸去预诱导液,加入含0.6 mg/L全反式维甲酸的LG-DMEM液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取新鲜健康人血制备反应细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刺激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设立4组:对照组,单纯反应细胞100 μL,细胞浓度1×109 L-1;实验1组:1×104神经元样细胞+100 μL反应细胞;实验2组:1×105神经元样细胞+100 μL反应细胞;实验3组:1×106神经元样细胞+100 μL反应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变化及神经细胞鉴定,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结果:加入诱导液50 min后,光镜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的核周体形态,3 h后大多数细胞转变为双极或多极神经元细胞样形态,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部分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巢蛋白阳性表达,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阴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放射性核素每分钟闪烁数值均明显减少(P < 0.05),且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随着加入细胞数量的增多,抑制作用越明显。 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能够抑制人淋巴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最近发展起来的核转染技术转染增强型绿荧光蛋白(EGFP)质粒进行基因修饰对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兔股骨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以Nucleofector^TM技术转染pEGFP—C2(EGFP组),以同期培养未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以“CYTOKINE·神经干细胞培养基”+10%胎牛血清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比较两组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Nestin、NSE、GFAP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转染后24h成功发现EGFP的表达。两组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变化以及生长曲线。诱导18d,两组细胞NSE、GFAP的表达比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ucleofector^TM技术是一种简易而高效的转染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方法;EGFP可以作为兔骨髓基质细胞有效的基因表达标记;核转染pEGFP-C2对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增殖及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辛伐他汀可促进体外培养的人或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信号途径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6周龄雌性SD大鼠双侧股骨、胫骨全骨髓进行体外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及SIM组。SIM组加入浓度为10-7 mol/L辛伐他汀,对照组加入等量无水乙醇和PBS。培养14 d,行碱性磷酸酶染色,28 d时,行von Kossa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矿化情况;培养14,21 d,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成骨细胞中β-catenin,Smad1/5,Cbfa1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后可分化为具有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细胞外基质能力的成熟成骨细胞。辛伐他汀可显著上调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同时,与对照组比较,SIM组β-catenin,Smad1/5,Cbfa1表达明显增多(P < 0.05),且呈现明显的核内聚集趋势。说明辛伐他汀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可能与调控Wnt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及细胞内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微囊泡在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脑脊液中分离微囊泡,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原代MSCs。将MSCs传代后在神经分化诱导培养基和脑脊液微囊泡作用下神经分化诱导。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突起数目和长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神经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单纯神经诱导液组单位面积内细胞突起长度为(2.2±0.4)mm,突起数量为(94±12)个;神经诱导液加脑脊液微囊泡诱导的细胞中细胞突起更长(5.7±1.2)mm,数目也更多(178.2±3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囊泡组细胞中NSE、Nestin和MAP-2表达水平高于单纯神经诱导液组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微囊泡可有效促进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有望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背景:已证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能选择性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并且不影响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功能。但TRAIL对作为造血微环境核心的骨髓基质细胞的毒性作用如何,据作者查新检索目前尚未见系统报道。 目的:通过观察TRAIL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及其造血支持功能的影响,继而评价TRAIL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6-03/10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血常规、骨髓涂片细胞检查正常的骨髓标本11份,取自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科。化疗药物柔红霉素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国药准字H33020925。 方法:Percoll+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达80%融合时胰蛋白酶消化扩增,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柔红霉素组加入0.5 μmol/L柔红霉素作用24 h,TRAIL组加入200 μg/L TRAIL作用18 h,联合组加入0.5 μmoL/L柔红霉素作用6 h后再以200 μg/L TRAIL作用18 h。取第2代骨髓基质细胞,60Co射线照射消除内源性造血集落,接种后去除悬浮细胞,TRAIL组以200 μg/L TRAIL作用基质细胞层18 h,按1×105/孔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基质细胞层,扩增5 d后加入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10 d。 主要观察指标:荧光显微镜观察诱骗受体在骨髓基质细胞的表达及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柔红霉素对骨髓基质细胞诱骗受体表达的影响,AnnexinⅤ/PI标记TRAIL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其造血支持功能的影响。 结果:诱骗受体DcR1和DcR2在骨髓基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膜及胞浆。0.5 μmol/L柔红霉素作用24 h后,基本不影响诱骗受体DcR1和DcR2的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比较,TRAIL组无明显变化(t=0.973,P > 0.05);柔红霉素组、联合组均显著升高(t=5.141,P=0.001;t=4.187,P=0.002),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222,P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RAIL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数、粒-巨噬集落形成单位均无明显变化(t=1.313,P > 0.05;t=1.172,P > 0.05) 结论:TRAIL的诱骗受体DcR1及DcR2在骨髓基质细胞均有表达,使骨髓基质细胞免于TRAIL的凋亡诱导效应,且TRAIL不增强柔红霉素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目前培养的方法尚不统一。 目的:采用预诱导与全反式维甲酸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为培养体系,拟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12/2008-06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干细胞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2只,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试验中心提供。 方法: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经反复传代细胞逐渐纯化。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按8×107 L-1密度接种后,改换含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进行预诱导,48 h后去除预诱导液,加入含10 μg/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1 μmol/L全反式维甲酸的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以未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诱导后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巢蛋白阳性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结果: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CD29,CD44表达率分别为97.1%,99%,CD45表达率为0.5%,CD34呈阴性表达。预诱导48 h后巢蛋白阳性率为24%,而对照组仅为4.6%。诱导48 h后,巢蛋白染色呈阳性,并可见大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出现;对照组均呈阴性表达。 结论: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在体外高效、稳定地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进一步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如何有效地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诱导模式,研究诱导条件的作用机制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 目的:建立一种兔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体外培养体系,观察其成骨过程。 设计:对比观察。 材料:4~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原代与传代培养。 方法:将兔股骨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铺满瓶底近80%后,加入2.5 g/L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培养。取生长良好的对数期第2代细胞,以1×108 L-1的细胞浓度接种于预置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内。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条件诱导培养基(RPMI 1640标准培养基加入地塞米松10-8 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维生素C 50 μg/L),对照组继续使用标准培养基。两组细胞持续培养(常规两三天换液1次)进行细胞成骨分化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钙结节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经诱导培养的细胞,在体外逐渐转化、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最终形成了矿化基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传代细胞在接近融合为单层时形态多为梭形,多角形等。胞浆内可见颗粒;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实验组传代细胞染色呈强阳性,阳性率达83.2%,并能大量分泌Ⅰ型胶原;对照组仅有个别细胞染色呈阳性。四环素染色观察实验组骨髓基质细胞形成金黄色钙结节,甚至是骨样组织,与典型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相似。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培养的传代细胞已接近融合为单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表现,细胞表面及细胞间可见钙盐结晶沉积。 结论:实验所建立的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成骨转化体系,能够培养出生长活跃,增殖迅速,稳定、多量向成骨细胞转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模式,所培养的细胞可作为成骨细胞的一种来源,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12.
Differentiation of radial glia-like cells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our SS  Yu RK 《Glia》2003,42(2):109-117
Radial glial cell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neural development. They provide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neuronal migration and give rise to neurons and glia. In vitro, neurons, astrocytes, and oligodendrocytes can be generated from neural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 but the generation of radial glial cells from these stem cells has not yet been reported. Sin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adial glial cells is indispensable during brain development, we hypothesize that stem cells also generate radial glial cells during in vitro neural differentiation.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utilized five different clones of mouse embryonic (ES) and embryonal carcinoma (EC) stem cell line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adial glial cells during in vitro neural differentiation.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radial glia-like cells can be generated from ES/EC cell lines. These ES/EC cell-derived radial glia-like cells are similar in morphology to radial glial cells in vivo, i.e., they are bipolar with an unbranched long process and a short process. They also express several cytoskeletal markers, such as nestin, RC2, and/or GFAP, that are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l glial cells in vivo. The processes of these in vitro generated radial glia-like cells are organized into parallel arrays that resemble the radial glial scaffolds in neocortical development. Since radial glia-like cells were observed in all five clones of ES/EC cells tested, we suggest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adial glial cells may be a common pathway during in vitro neural differentiation of ES cells. This novel in vitro model system should facilitate the investigation of regulation of radial glial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脂肪干细胞通过向表皮细胞进行诱导可以对难愈创面的修复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法。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近10年以来脂肪干细胞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期待能为脂肪干细胞诱导表皮细胞化提供总结和探索。 方法:由第一作者分别以“干细胞、脂肪干细胞”、“ADSCs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2001-01/2010-10有关文章,纳入有关脂肪干细胞组织工程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26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及结论:脂肪干细胞作为一种种子细胞,有望在一定的条件下定向诱导分化成为表皮细胞,并且提高诱导分化率和扩增能力,最终达到临床治疗使用的目的。其具有的来源丰富、易于获得、有多向分化潜能、相容性好、对患者损伤小等特点无疑是其他众多间充质干细胞所无法比拟的。但同时,脂肪干细胞在无免疫力的移植受体上表现的肿瘤样无限增生特性,在进入临床试验前仍需要寻找并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长期观测以确定其移植后的安全性;其次,脂肪干细胞向表皮细胞诱导尚无一安全稳定并行之有效的培养、诱导方式;以及在批量提取生产脂肪干细胞的过程中,如何保障细胞质量的均一稳定性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体内外实验都已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肝样细胞或肝细胞分化的能力,这使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成为可能。 目的:总结和分析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9-12),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hepatocyte, 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2000-01/2009-12),以“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诱导分化”为检索词。选择文章内容与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146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文章,纳入 31篇符合标准的文献。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及肝脏病理条件下分化为肝细胞,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间充质干细胞在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下,细胞因子通过特定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作用于细胞核,启动或关闭相应的基因,表达特异的蛋白质,使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随着研究不断得深入,这使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成为可能,但其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into retinal cells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Dong X  Pulido JS  Qu T  Sugaya K 《Neuroreport》2003,14(1):143-146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transplanted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HNSCs) display extensive migration and positional incorporation into the aged rat brai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an improvement in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current study,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NSCs are capable of differentiating into retinal cells, we treated HNSCs with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3 (TGF-beta3) under a serum-free differentiation condition. After 5 days of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 we detected opsin-immunopositive cells in the culture treated with TGF-beta3. We also transplanted TGF-beta3-treated HNSCs into the rat vitreous cavity. The donor cells migrated and differentiated into opsin-positive cells in the host retinal cell layer. Here we show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GF-beta3-treated HNSCs differentiate into retinal cells.  相似文献   

16.
Li XB  Guan YQ  Ren P  Zhu WW  Wang Y  Chan P  Ding XS  Zhang YA 《Neuroreport》2007,18(17):1821-1825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several types of adult stem cells have a common attribute of tropism for gliomas. In our study, w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embryoid body (EB) cells also exhibited a tropism for gliomas. Chemotaxis assays and organotypic hippocampal slice cultur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EB cells were attracted by the conditioned medium from C6 glioma cells and by C6 glioma cells deposited on the slice. Aggregate culture assays showed that EB cells could coaggregate with C6 glioma cells. Embryoid body cells injected intratumorally were found to distribute throughout the tumor mass. All data indicated that EB cells displayed a tropism for gliomas.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制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均建立于半经验的基础上,缺乏客观定量的数据支持。 目的: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制作胚胎干细胞饲养层细胞条件进行优化。 方法:用两种不同方法从孕13.5 d昆明小鼠胚胎中分离胚胎成纤维细胞,采用锥虫蓝染色计数,比较两种分离方法在细胞活性和数量方面的差异。对分离得到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用0.05%胰酶在室温下消化不同时间,分析胰酶消化时间解离贴壁细胞能力和其对细胞活性影响;采用梯度浓度国产丝裂霉素灭活饲养层细胞2 h和2.5 h并制作细胞生长曲线,探索丝裂霉素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通过不同冻存方法比较复苏后胚胎成纤维细胞活性,筛选出适合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最佳冻存方法。 结果与结论:胚胎成纤维细胞对胰酶极其敏感,短时间多次消化法方法显著提高细胞活性和数量;室温下4~6 min胰酶消化时间有利于保存细胞活性;10 mg/L 2.5 h和20 mg/L 2 h丝裂霉素灭活适合制作饲养层细胞;程序性降温使细胞更能适应温度变化,显著提高解冻后细胞活性和数量。  相似文献   

18.
The past few years have seen remarkable progres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stem cell biology. The wealth of genomic data and the multiplicity of sources have enabled researchers to begin to profile stem cells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biological and technical controls necessary to obtain reliable data and the relative merits of various large-scale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microarray, expressed sequence tag enumeration,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and massively parallel signature sequencing. We suggest that while much has been learn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mains to be gleaned by meta-analysis of existing data.  相似文献   

19.
20.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组织细胞分化的多潜能特性。以往实验以化学试剂作为诱导剂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在体外成功地诱导出神经组织细胞。 目的:观察大鼠施万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后,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否被诱导向神经组织细胞分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9/2008-10在南通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及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新生1~3 d龄SD大鼠用于制备施万细胞,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用于制备骨髓基质干细胞,动物均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将传2代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分别以1×105和1×106的密度接种于transwell双层6孔细胞培养板的皿底和板底,两种细胞间隔以PET膜,其膜孔径为0.4 μm,于37 ℃、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进行非接触性共培养14 d。另外,将施万细胞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14 d。 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观察共培养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检测共培养前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活性;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共培养后骨髓基质干细胞S-100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S-100蛋白阳性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条件培养基培养后骨髓基质干细胞S-100,P75,GFAP的表达。 结果:共培养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原来宽大扁平的胞体开始收缩,细胞胞体呈梭形,部分细胞类似施万细胞呈线性排列。共培养前后及条件培养基培养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差异(P > 0.05)。共培养14 d后,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施万细胞表面标记S-100蛋白,阳性率达(22.54±2.36)%。条件培养基培养14 d后,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施万细胞表面标记S-100蛋白,P75,GFAP。 结论:施万细胞分泌因子可以诱导部分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组织细胞分化,并表达施万细胞表面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