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珍  陈方焘 《河北中医》2000,22(3):197-197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急重 ,发病率较高。 1 995~1 998年 ,笔者采用泻心汤加味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2 6例 ,并同时设雷尼替丁治疗 2 6例为对照 ,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中药治疗组 2 6例 ,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 1 9~ 72岁 ,平均 39.5岁 ;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 1 2例 ,胃溃疡 5例 ,急性胃黏膜病变 7例 ,胃癌2例。西药治疗组 2 6例 ,男 1 9例 ,女 7例 ;年龄 2 0~68岁 ,平均 40 .2岁 ;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 1 0例 ,胃溃疡 7例 ,急性胃黏膜病变 6例 ,胃癌 3例。1 .2 临床表现  2组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 ,大便潜血…  相似文献   

3.
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2月至2004年11月,我们采用经方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9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半夏泻心汤是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它药下之,导致邪结心下,变为痞证而设。然观析其方乃寒热并用,辛甘苦互济,是治疗中焦家热错杂的有效方药。余以此方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9例,幸获佳效,兹以分述。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初次发病者10例,反复出现吐血黑便和胃痛史者29例。临床症状:39例皆有柏油样便,量约150克~500克之间;12例吐血量约300~600毫升。39例吐血或黑便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痞满(心下硬满),灼痛或胀痛,嘈杂、恶心,口苦口粘之症。出血后伴有乏力、头晕、心慌者18例;  相似文献   

5.
三黄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裕怀 《新中医》1995,27(12):33-34
本文以清热泻火,攻下降气,祛瘀行血为治则,应用三黄泻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结果:治愈3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上消化道疾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由于寒热错杂、气机痞塞、中焦脾胃升降失和所致虚痞症的主方,历年来经用不衰.从1997年以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该方加味,治疗慢性上消化道疾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82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所引起之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其在临床上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及特殊类型等数种,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其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者的90%以上,且其发病率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地腹子、白藓皮等)治疗阴囊湿疹63例,总有效率93.6%,并与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观察,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刘天骥  吴积华 《中医杂志》2000,41(3):185-186
足癣以足丫白斑湿烂或足跖、趾间起水疱为特征。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我们根据《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治疗本病120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选择病例,并按其证候分类:(1)湿热下注: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淫成片,瘙痒疼痛或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近年来用泻心汤治疗痤疮5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50例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17岁,以20~30岁多见;病史最长5年,最短半年。治疗方法加味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知母、黄柏各10克组成。囊肿加夏枯草15克,皂剌、丹皮各10克;脓疱加野菊花20克,连翘12克。水煎服,日1剂,5剂为1疗程。疗效标准治愈:皮疹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疹基本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有效:皮疹消退超过50%,自觉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变。治疗结果治愈35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病案举例刘某,女,20岁,1987年4月18日初诊。面部粉刺,脓疱伴刺痒二年,遇热  相似文献   

11.
泻心汤加味治疗便血50例曾丽英笔者用泻心汤加味治疗便血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48例,女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病程5天以内45例,5天以上5例。临床上均以解紫黯或紫黑色大便,伴口苦,胃脘胀闷作痛且有...  相似文献   

12.
<正>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乃仲景为治热吐衄所 立,功能清心降火、泄热通腑,以达血脉安宁之目的。笔者以 泻心汤为主加味治疗出血急症,取得满意效果,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6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何素芹 《四川中医》2004,22(9):36-37
慢性胃炎以虚实夹杂、寒热交织居多,且久病入络而易形成胃络瘀阻,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87例,痊愈70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7.7%。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回顾我院中医内科门诊2007年7月~2010年7月收治漫性胃炎80例,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痊愈50例,占62.5%;显效18例,占22.5%;好转8例,占10.0%;无效4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153例患者均做上消化道钡餐确诊,男61例,女92例;年龄11~67岁,平均36.5岁;病史3个月~32年,平均5.6年;形体瘦弱者119例,伴慢性胃炎93例,胃溃疡34例,服用补中益气丸效果不佳者72例。 治疗方法半夏泻心汤加味:清半夏 10g,黄岑10g,黄连6g,干姜 3g,党参 20g,炙甘草 10g,白术 10g,茯苓10g,升麻10g,枳实 10g,郁金 10g,佛手 10g,大枣3枚。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次温服。 15d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勿过劳、过饱,不用其他…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辛开若降,调和胃肠、开结除痞之功。临床上大凡寒热夹杂,阴阳失调、升降失常所致的胁疼、臌胀用本方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张××,女、43岁,营业员。住院号5424。十五年前因劳累过度精神失畅以致肝区不舒,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肝炎”服保肝药后自觉症状减轻。后又因劳累过度等病情加重。肝功:总蛋白7.4克,白蛋白3.4克,球蛋白4.0克,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2单位,芦戈氏碘试验4,谷丙转氨酶57单位。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出自著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曰:"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该方是治疗寒热互结、脘腹痞满的常用方剂,以痞满不痛、呕逆下利、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临床上误下伤中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胃肠功能失调、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而有心下痞满者,均可采用该方进行治疗,尤其是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各种胃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小儿泻泄5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芝  刘朝曦 《陕西中医》2001,22(5):284-284
目的 :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对小儿泻泄的疗效。方法 :将 50 0例小儿泻泄患者分3型 :湿热、脾虚、虚寒治疗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 95.2 %。提示 :该方法具有辛开苦降 ,补脾和中 ,可使中焦得和 ,升降复常 ,故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2004年8月~2008年10月期间,应用半夏泻心汤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患者共8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平均41.5岁;病程1~3年31例,4~6年6例,6年以上3例;其中浅表性胃炎21例,十二指肠炎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肥厚性胃炎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