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陈勇  徐国良  潘锋 《浙江医学》2010,32(12):1770-1772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对60例近端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采用两种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术式:食管与胃直接吻合31例(直接吻合组),食管与胃之间空肠间置吻合29例(间置吻合组).对两种重建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直接吻合组比较,间置吻合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间置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直接吻合组明显降低(P<0.01),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营养状况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吻合是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较为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2.
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合理性.方法:36例经腹全胃切除后胃癌患者分为3组,A组12例行间置双腔空肠代胃术,B组8例行Roux-en-Y型食管空肠吻合术,C组16例行Lahey+Braun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消化道症状指标(进食次数<5次/d,进食量>300 g/d,胃...  相似文献   

3.
Zhang Q  Ye ZY  Yu JF  Zhang RL  Xu J  Ye SY  Zh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117-2119
目的探讨胃次全切除后残胃、十二指肠、连续性空肠间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远端胃癌患者54例,分为两组,A组(26例)胃次全切除后应用手工缝合或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残胃与空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端侧吻合,再行空肠侧侧吻合,将胃空肠吻合口的近端空肠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的远端空肠分别结扎阻断,以形成连续的间置空肠;B组(28例)胃次全切除后行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统计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的时间,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体重、预后营养指数(PNI)、Visick分级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未发生吻合口漏或梗阻等术后并发症;A、B组平均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53min±9min和57min±6min(t=-2.145,P=0.037);术后6个月时A组体重和PNI均恢复到手术前水平,而B组虽有所恢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Visick分级指数A组明显优于B组(u=2.1,P<0.05)。结论残胃、十二指肠、连续空肠间置术能够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恢复生理通道,并降低胃次全切除术时消化道重建的难度,避免胆汁反流,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探讨模型制作的方法和经验。方法: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20只采用食管空肠吻合,B组20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C组20只采用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建立大鼠胃空肠食管反流、胃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空肠食管反流动物模型,D组10只为假手术组。结果:完成实验后,大鼠的存活率为72.9%(51/70)。A组死亡6只,B组死亡7只,C组死亡6只,三组动物模型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周,炎症发生率三组均为100.0%;糜烂、溃疡发生率分别为:A组11/14(78.6%),B组10/13(76.9%),C组3/14(21.4%);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发生率为:A组10/14(71.4%),B组10/13(76.9%),C组5/14(35.7%);Barrett食管发生率:A组6/14(42.9%),B组5/13(38.5%),C组1/14(7.1%);A组发生食管腺癌1例;D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食管空肠吻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均可导致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并有Barrett食管的发生,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方式病变的发生率要高于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方式。良好的麻醉控制,正确的吻合方式,细心的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及术后护理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该类模型稳定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残胃前壁食管吻合术与单通道空肠间置术在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0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5例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消化道重建方式分组:残胃前壁食管吻合组(C组)43人,单通道空肠间置组(D组)52人,对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单通道空肠间置组前白蛋白显著高于残胃前壁食管吻合组(P<0.05);患者主观症状如烧心、吞咽痛、咳嗽在单通道空肠间置组发生率显著低于残胃前壁食管吻合组;单通道空肠间置组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残胃前壁食管吻合组(P<0.001)。结论:在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方面,贲门癌患者近端胃切除行单通道空肠间置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较为理想的术式.方法 选自2005年1月~2011年1月308例进展期Ⅱ型、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病人,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死亡例数、术后半年各种营养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病死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半年营养指标方面,3S空肠间置组明显优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组(P<0.05).3S空肠间置组在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发生方面,明显优于食管空肠吻合组(P<0.05).该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良好,生活质量高.结论 3S空肠间置消化道重建术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较为理想的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585-1586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后三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效果。方法:收集胃底贲门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间置空肠吻合术组、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组、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组3组,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间置空肠吻合术组(P<0.05);手术后,间置空肠吻合术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便秘、恶心呕吐上评分均低于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组和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组(P<0.05);间置空肠吻合术组患者的腹泻评分高于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组和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组(P<0.05)。结论:间置空肠吻合术重建消化道具有较低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和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与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行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32例胃癌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将同期入住我院行改良空肠间Roux-en-Y置代胃术的32例胃癌患者设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胃癌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及术后进食、术后6个月体质量下降情况、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消化道重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体质量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的疗效明显优于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具有进食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评价荷包包埋法在胃癌根治术十二指肠残端处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2034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或胃次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十二指肠残端行荷包包埋(A组)465例,十二指肠残端行直线切割闭合器关闭+浆肌层包埋(B组)835例,十二指肠残端行全层+浆肌层包埋(C组)734例。对比分析各组手术费用、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本研究组患者术中无死亡,术后近期(1月内)发生并发症有5例(4.67%),其中腹腔内出血18例(18.94%),吻合口漏14例(14.74%),腹腔感染15例(15.79%),切口感染36例(37.89%),十二肠残端漏11例(11.58%)。3组之间的腹腔内出血、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术后未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与B组和C组比较,有明显差异。A、C两组手术费用显著低于B组(P<0.01),A、C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B两组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A、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后采用间置空肠术式与两种常见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的12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近端胃癌患者,依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A组采取近端胃癌根治+间置空肠术,B组采取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C组采取近端胃癌根治+食管残胃端侧吻合术,对比三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半年测定三组患者的PNI、血液营养指标水平,提示:A组的PNI、HB、TP、ALB均明显高于B组、C组,与正常水平接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visick评分为I级的人数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Gs Rs评分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的Gs Rs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间置空肠术可有效改善近端胃癌患者的病情恢复,加快其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相似文献   

11.
Li LH  Ma L  Xiao YL  Mao WZ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61-964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至2009年,120例手术治疗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皆行近端胃癌根治术,其中包括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胃前壁吻合组50例,间置空肠组26例,管状胃组44例,比较并分析3组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管状胃组烧心症状、反流性食管炎评分高于其他两组(Ⅲ级评分分别为6、3、27和6、6、27),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4.0%、3.8%),而患者血红蛋白增加值、体重增加值小于其他两组(P<0.05);在实验中120 min以及180 min胃排空百分数,管状胃组与食管胃前壁吻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间置空肠组(P<0.05);食管胃前壁吻合组与间置空肠组各个指标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近端胃癌手术中胃前壁食管侧端吻合对于近端胃癌来说是一种良好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ptimal technique of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for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or 120 cases of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undergoing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at our hospital from 2000 to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y included three approaches of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anastomosis group ( n = 50 ),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 ( n = 26 ) and gastric tube group ( n = 44 ).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among 3 groups. Results The rates of anastomotic fistula,anastomotic obstruction and the scores of heart burn and reflux esophagitis were higher in gastric tube group.And the increments of hemoglobin and body weight were less in gastric tube group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 (P < 0. 05 ). The rates of gastric emptying in gastric tube group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s with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anastomosis group at 120 min and 180 min ( P > 0. 05 ). And the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 ( P < 0. 05 ).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ny parameter between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anastomosis and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s (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anastomosis of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is an ideal approach of digestive reconstruction for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And it ma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surgical patients with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12.
全胃切除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优劣,并对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1999年4月至2007年4月间行全胃切除术病案82例,其中Roux-en-Y重建术(Orr’s)24例、布朗氏重建术(Braun’s)38例及连续空肠间置重建术(CJI)20例,比较三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情况,应用OPNI指数、食物摄入、体重改变、总蛋白及血红蛋白降低值进行营养状态的评估,应用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Visick分级指数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Orr’s组的手术时间(200±32min)比Braun’s组(220±28min)及CJI组(205±35min)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第6个月时CJI组的OPNI指数比另外两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CJI组体重恢复情况与另外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三组的营养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Orr’s组和CJI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Visick Ⅰ~Ⅱ级构成比高于Braun’s组(P〈0.05)。Chew-wun Wu 14项特殊症状量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术后第3个月时Braun’s组反流及烧心症状明显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Orr’s消化道重建手术操作时间短,但是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较差,不能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Braun’s消化道重建术后返流明显,但是术中无需切断空肠,保持了空肠的连续性;CJI可以改善患者短期营养状态,提高短期生活质量,但并不能改善患者长期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72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空肠食管端侧吻合术(Ⅰ组)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Ⅱ组)。比较二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Ⅱ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均P〈0.05;Ⅱ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均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式较空肠食管端侧吻合术为胃癌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较理想的术式,其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谢铭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61-2662,2664
目的:探讨进展期近端胃癌采用全胃切除及近端胃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A组(n=35)采用全胃切除术,B组(n=51)采用近端胃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在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B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80.39%,2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60.78%,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5.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式选择,全胃切除加D2淋巴结清扫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上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38例,术后随机分为PN组(n=20)和EN组(n=18)。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组内营养指标如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升高(P〈0.05);2组术后第8天营养支持后患者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P〈0.05);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组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手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30例胃癌且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BMI>28 kg/m^2,分别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两"Y"型肠袢的长度分别为100 cm) 13例或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如前)17例(A组),回顾性分析该院 2005年 1 月- 2012年7月收治的63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对糖尿病的影响,其中胃癌根治术行毕I式吻合手术21例(B组),胃癌根治术行传统Rou-en-Y吻合(两"Y"型肠袢的长度分别为15、50 cm),BMI>28 kg/m^2 25例(C组),BMI<28 kg/m^2 17例(D组).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C肽(C-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C) 的变化情况.结果 A和D组术后6、12个月BMI、FBG、2 h PBG、C-P及HbAIC较术前明显降低.B术后6、12个月BMI、FBG、2 h PBG、C-P及HbAIC均较术前无明显降低,C组术后6、12个月BMI、FBG、2 hPBG、C-P及HbAIC均较术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较C组术后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手术治疗胃癌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带蒂横结肠间置代胃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9例全胃切除行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分成2组:A组(46例)行带蒂横结肠间置代胃术;B组(43例)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比较2组术后一般情况、营养状况、生活质量、体质量、血液营养学指标及胃肠道症状.结果 术后6月检测血红蛋白、血浆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改良袢型、3S型与P袢型空肠代胃在胃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11月我院进行全胃切术的胃癌和贲门腺癌病人共131例,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后随机分为3组,其中43例采用改良袢型,47例3s型空肠代胃,41例P袢型空肠代胃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3种重建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袢型组和s型这两组患者与P袢型空肠代胃组患者相比,前二者倾倒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更低,且前两者之间对比差别不大;术后饮食较术前无明显改变;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营养评定指数均高于P袢型空肠代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袢型与3S型一样能有效防止倾倒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7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早期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18)h vs (81±35h)]、首次排便时间[(73±26) h vs (102±19) h]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9.7±4.1)d vs (13.2±6.4)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并发症(1/59,1.7%)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4.6%)(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6/5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2/48,25%)(P<0.05);总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4/59,23.7%)稍低于对照组(13/48,27.1%),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