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6例口服拉米夫定,1次/d,100mg/次,疗程1年.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等.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程1年,有71.8%的HBV-DNA转阴,68.1%肝功能保持正常;治疗前HBV-DNA不同水平组间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前ALT不同水平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率为22.7%,部分应答率为66.7%;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使ALT恢复正常,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复发率,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192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选择拉米夫定联合血浆置换治疗52例(Ⅰ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使用血浆置换治疗69例(Ⅱ组);单独内科综合治疗71例(Ⅲ组),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及转归.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0%,43.38%.23.90%.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置换及拉米夫定的使用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期患者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万峰  张莉静 《江西医药》2008,43(4):320-32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期患者12周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5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d(拉米夫定耐药者1㎎/d),B组仅应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清HBVDNA、HBeAg及临床转归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复常率、血清HBVDNA下降水平及转阴率、凝血酶原时间的改善和临床转归均明显好于B组,未发现与恩替卡韦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恩替卡韦具有快速抑制HBVDNA、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临床转归和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期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给予保肝、利胆及对症综合治疗等;B组6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进行肝功能及血清学检测,A组48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恢复正常的有31例,B组68例患者ALT、AST恢复正常的有57例;B组患者HBeAg转阴率及HBV-DNA转阴率明显较A组患者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乙肝病毒DNA组的转阴率,且不良反应不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贺普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8例患者,男性,27~56岁,临床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贺普丁片0.1,qd,对照组除不用贺普丁余同治疗组,三个月后分别观察肝功能、HBV-M和HBV-DNA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及HBeAg和HBV-DNA阴转率及提高存活率诸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贺普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对提高存活率有一定意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9,(1):158-160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毒学应答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对拉米夫定(LAM)耐药的乙型肝炎伴肝硬化患者75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组(n=36)和B组(n=39);A组患者接受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患者接受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和48周时的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和治疗期间病毒学突破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和48周时的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病毒学突破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伴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的疗效与单药恩替卡韦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单用恩替卡韦的耐受风险更低,且单药服用较为方便,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龚钰清  陈悦  柯昌征  李东  刘莉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3):1043-1046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美能(β-甘草酸复方制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3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对照3组.试验组在常规保肝、促肝细胞生长、退黄的基础之上早期加用大剂量美能(100 mL·d-1)和拉米夫定(0.1 g,qd);对照1组采用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拉米夫定(0.1 g,qd).对照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小剂量美能(4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和拉米夫定(0.1 g,qd).结果试验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明显恢复,与其他各组相比HBVDNA水平下降最早且最快降至检测水平以下.试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美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阎继勤  梁冬梅 《医药导报》2002,21(5):296-29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服拉米夫定100 mg,qd;对照组44例,口服水飞蓟宾、肌苷等.两组疗程均为52周.结果;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均得以缓解,疗程结束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5.0%,对照组复发率22.7%;两组患者HBeAg,HBV DNA转阴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具有显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测序和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分析了41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与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情况,同时跟踪观察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41例HBV患者中B基因型21例(51.2%),C基因型20例(48.8%);拉米夫定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B基因型与C基因型两组间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C基因型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B基因型HBVDNA反跳率显著高于C基因型(P<0.01).C基因型YMDD突变率与B基因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基因型对拉米夫定的治疗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不同基因型与其对拉米夫定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序列测定法检测广东地区经拉米夫定(100mg/d,口服12月)治疗的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结果87例患者中检测到HBV基因型B型44例(50.6%),C型43例(49.4%),未发现其他基因型。C型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的比例依次增高,C型与严重肝损害有关。拉米夫定治疗12m时有效应答B型31.8%(14/44)高于C型14%(6/43),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转阴者在B型36例(81.8%),C型27例(62.8%),B型与C型间有显著差异,P<0.05。B型和C型间HBeAg转换、ALT复常及YMDD变异率无显著差异,P>0.05。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HBVDNA含量B基因型(4.4±1.9 logcopies/ml)较C基因型(5.8±2.6 log copies/ml)水平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东地区C基因型与严重肝损害有关。B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拉米夫定应答率高于C型。B型和C型发生YMDD变异率无差异,但是变异后C型较易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儿 6 3例 ,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每天 3mg/kg服用 ,同时给予西利宾胺片和甘草甜素片护肝治疗 ,疗程 2年 ,追踪观察 1年。对照组仅给予西利宾胺片及甘草甜素片 ,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肌酐、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及血肌酐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两组患儿的ALT复常率分别是 94 3%和 5 3 6 % (P <0 0 1) ;HBVDNA阴转率分别是 88 6 %和 3 6 % (P <0 0 1) ;HBeAg的阴转率分别是 5 4 3%和 3 6 % (P <0 0 1) ;抗HBe阳转率分别是 4 8 6 %和 3 6 % (P <0 0 1) ,停药 1年时 ,两组患儿的ALT复常率分别是 74 3%和 4 2 9% (P <0 0 5 ) ,HBVDNA阴转率分别是 4 5 7%和 3 6 % (P <0 0 1) ,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是 4 5 7%和 3 6 % (P <0 0 1)。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肝泰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12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64)和对照组(B组,n=60),两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实验组除按上述方法服用拉米夫定外,给予肝泰乐0.2g,3次/d,疗程1a。观察治疗前后乙肝病毒学标记物、肝功能、HBV-DNA、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均有良好的病毒学应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肝功能的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肝泰乐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改善具有优于单一用药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1例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6例拉米夫定治疗24~54月(平均33月),对照组15例常规治疗24~52月(平均32月),观察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b)和总胆红素(Tb il)、凝血酶原时间(PT)、HBV-DNA(荧光定量PCR法)、B超以及ch ild-pugh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除2例因并发症死亡,其余14例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均小于1000拷贝/毫升,ch ild-pugh积分降低(均P<0.01)。而对照组除6例因并发症死亡,其余9例无显著改变。所有患者治疗中均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结论长期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能快速有效抑制HBVD-NA,阻止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初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口服初始拉米夫定的基础上,服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初始拉米夫定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由阳转阴的时间和治疗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2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3,P<0.05)。结论:联合使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的有效率高于仅口服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后者,而且能够明显减少治疗需要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佳良  钱华 《中国药师》2004,7(8):626-627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6例SHB患者分成A、B两组.A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 mg,po,qd,地塞米松15~20 mg,静滴 qd,10 d后减量至10 mg静滴qd,5 d后停药;B组采用综合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A组的生存率为(73.9%,17/23)优于B组(39.1%,9/23)(P<0.05);存活者中,A组的HBV-DNA阴转率(82.4%,13/17)明显优于B组(22.2%,2/9)(P<0.01);A组的肝功能及PTA的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地塞米松可改善SHB的肝功能及PTA,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98-369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疗效。方法:对6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组与拉米夫定单用组,每组32例,每组口服用药1年即停药,停药后继续观察6个月。结果: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相对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无更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保肝、利尿及间断输注白蛋白等基本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G、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G(1.71±0.56)高于对照组的(1.21±0.46),ALT(30.52±4.24)U/L、TBIL(90±2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6.78±9.24)U/L、(122±2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方案均可很好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而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方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效果更好,并且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可降低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单药序贯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3例.随机分为A组104例、B组109例;A组患者改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B组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至48周时分别观察、比较其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生化学应答率。血清HBV DNA阴转患者继续原方案治疗至96周,并观察其维持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HBV基因耐药变异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BV DNA阴转患者继续原方案治疗至96周.两组患者维持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及HBV基因耐药变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或改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优化方案维持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率及HBV耐药变异率均无明显差异,安全性良好均适用于患者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指导拉米夫定治疗的意义.方法 按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将105例CHB患者分为三组:其中,ALT>200 IU组32例,ALT 100~200 IU组38例.ALT<100 IU组35例.所有受试对象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结果 治疗后,ALT>200 IU组和ALT 100~200 IU组的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ALT<100 IU组的患者(分别P<0.01和P<0.05);ALT>200 IU组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b转换率明显高于ALT<100IU组的患者(P<0.05).结论 治疗前ALT水平高的CHB患者对拉米夫定可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发生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在我科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247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及HBV DNA水平的变化,并对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247例患者中有42例发生YMDD变异,其中有28例患者出现肝炎突发,36例患者出现:HBV DNA反跳,但发生YMIDD变异后平均HBV DNA水平仍低于治疗前(P<0.05),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长期治疗过程中慢性乙肝患者耐药性的产生及由此引发的部分患者肝功能和病毒水平的反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