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阴道pH值与阴道微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当体内雌激素水平或阴道菌丛发生改变,而导致阴道微环境改变时,阴道pH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对细菌性阴道病及绝经期症候群进行研究时,经常利用其作为观测指标,以便通过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了解疾病的结局及治疗效果。某些流行病学因素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阴道pH值与阴道微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当体内雌激素水平或阴道菌丛发生改变,而导致阴道微环境改变时,阴道pH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对细菌性阴道病及绝经期症候群进行研究时,经常利用其作为观测指标,以便通过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了解疾病的结局及治疗效果.某些流行病学因素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早期阴道微环境变化及与阴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韶关市曲江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04例妊娠早期孕产妇临床资料。记录其非妊娠期及妊娠早期阴道微环境变化情况,包括酸碱度(pH)、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阴道微生物功能正常率、乳杆菌阳性率、阴道微生态正常率,并比较妊娠早期阴道炎症发生情况及其阴道微环境。结果孕产妇非妊娠期pH、阴道微生物功能正常率、乳杆菌阳性率及阴道微生态正常率明显高于妊娠早期,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则低于妊娠早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妊娠早期阴道炎症组pH、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无阴道炎症组,阴道微生物功能正常率及乳杆菌阳性率则低于无阴道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阴道微环境出现一系列变化,造成阴道炎症发生率升高,对此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健康女性阴道微环境及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选取 2018 年 11 月—2019 年 11 月 间在上海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和孕前检查的5 601名女性,采集其阴道分泌物对阴道微环境、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球菌进 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 阴道微环境正常且未检出性病病原体感染女性2 573人 (45.94%),发生阴道微环境失衡1 980人 (35.35%)。(2) 性病病原体感染率为 31.08%,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 1 441 人 (25.73%),人型支原体阳性 216 人 (3.86%), 衣原体阳性84人 (1.50%),未发现淋病奈瑟氏菌感染者。(3) 不同年龄组比较,阴道微环境失衡在31~4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 高,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均为 41~50 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 254.09、31.75 和 26.21,P值均<0.01)。(4) 受检女性中共检出混合感染600人 (10.71%),以阴道微环境失衡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为主。结 论:阴道微环境失衡及性病病原体感染的女性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应定期体检,做好预防及治疗工作,并对阴道微环境失衡 女性加强病原菌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孕中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治疗前后阴道pH值的变化,探讨阴道pH值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孕14~28周阴道分泌物检查确诊为VVC感染者作为感染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克霉唑阴道片和乳酸杆菌胶囊治疗,治疗前后测定阴道分泌物pH值,另选60例阴道分泌物正常的同孕龄孕妇为对照组.结果 感染组阴道pH值4.14±0.12明显高于治疗组(3.83±0.08)及对照组(3.77±0.65)阴道pH值,F=212.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克霉唑阴道片组(4.14±0.11)和乳酸杆菌组(4.15±0.12)治疗前阴道pH值均高于治疗后(3.77±0.06、3.89±0.05),t值分别为15.59和11.85,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克霉唑组治疗前后的阴道pH差值高于乳酸杆菌组,t=15.59,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H值可作为孕中期VVC辅助诊断指标,并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VVC效果优于乳酸杆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嗜酸乳杆菌与白色假丝酵母菌间的交互作用及pH、乳酸、乙酸、H2O2等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影响进行评价,为细菌性阴道病治疗后易转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不同浓度嗜酸乳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混合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经不同pH值培养基培养、1%乳酸、1%乙酸、3%H2O2作用,检测其浓度变化,形态学观察白色假丝酵母菌形态变化。结果嗜酸乳杆菌浓度依赖性抑制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白色假丝酵母菌可促进嗜酸乳杆菌生长;pH值为3.5~5.5时,嗜酸乳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当pH值为4.0时,嗜酸乳杆菌抑菌能力最强;乳酸、乙酸均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H2O2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并无直接抑制作用。结论嗜酸乳杆菌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乳酸而不是H2O2直接产生抑菌作用,细菌性阴道病治疗后转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主要与乳杆菌因某些因素生长受抑,导致数量降低及其产酸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阴道是女性生殖道的最低段,与外界相通,是性交、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阴道的上端为阴道穹窿部,包绕宫颈。女性宫颈阴道部与阴道穹窿部的上皮细胞被称为人外宫颈-阴道部上皮细胞。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人外宫颈-阴道部上皮细胞在维持阴道内液体微环境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形成阴道内液体微环境的主要因素:酸性的pH值、水代谢相关的潮湿度及离子和电荷的转运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孕产妇2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妊娠期孕产妇阴道分泌物和阴道微生态检测状况,分析妊娠期孕产妇不同妊娠结局和阴道微环境检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念珠菌感染阳性组pH值> 4.5的患者占57.14%(12/21),高于阴性组6.56%(17/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4,P<0.05);念珠菌感染阳性组乳酸杆菌减少患者占80.95%(17/21),高于阴性组6.18%(16/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46,P<0.05);念珠菌感染阳性组阴道Ⅲ~Ⅳ清洁度患者占90.48%(19/21),高于阴性组5.02%(13/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4,P<0.05)。妊娠早期与妊娠晚期孕产妇阴道微环境pH值、乳酸杆菌及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孕产妇阴道念珠菌、滴虫及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率(46...  相似文献   

9.
468例产褥期妇女阴道pH值检测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育龄妇女受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阴道内环境呈现周期性变化。阴道pH值多在3.8—4.5之间。适宜正常微生物群的协调生长而不致病,但是,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妊娠、分娩、手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异常阴道流血时,却可使阴道pH值发生变化。为了解产后妇女阴道pH值的情况,探讨影响阴道内环境的因素与阴道pH值的关系。我们对产褥期妇女的阴道粘液进行了酸碱度测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肠代阴道成形术术后相关情况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成形术主要适用于先天性无阴道、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男性易性癖、假两性畸形和某些盆腔恶性肿瘤术后等阴道缺如的患者,该术式在解决患者性生活问题的同时,极大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肠代阴道成形术广泛应用,回肠、盲肠、结肠均已应用于阴道成形,术式也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有关术后人工阴道的解剖及功能学指标,局部微环境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生育问题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1.
妊娠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聪  任慕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35-4538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影响阴道微生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健康妊娠期妇女91例,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阴道分泌物和脱落细胞,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不同孕期妊娠妇女之间阴道pH值、乳酸杆菌优势率、致密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健康妇女阴道pH值与阴道上皮细胞致密核指数(KI)负相关,与乳酸杆菌优势率负相关;与阴道pH值相关的因素有年龄、产次、既往阴道炎病史及性伴侣文化程度;与阴道乳酸杆菌优势率有关的因素有年龄、产次及性伴侣文化程度;16例无阴道自觉症状、阴道清洁度正常的"健康"妊娠期妇女,微生态评价处于失调状态。结论:不同妊娠期健康妇女脱落细胞致密核指数、乳酸杆菌优势率、阴道pH值无明显差异;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因素有年龄、产次、既往阴道炎病史及性伴侣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由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及耐氟康唑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案。某些口服及局部唑类抗真菌药经体外药敏试验证实对其敏感,但临床疗效差,其具体机制不明。考虑到常规药敏试验的pH值为7,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阴道pH值通常保持在4~4.5,是否pH值的改变会影响真菌对药物的敏感  相似文献   

13.
468例产褥期妇女阴道pH值检测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育龄妇女受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阴道内环境呈现周期性变化.阴道pH值多在3.8~4.5之间.适宜正常微生物群的协调生长而不致病,但是,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妊娠、分娩、手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异常阴道流血时,却可使阴道pH值发生变化.为了解产后妇女阴道pH值的情况,探讨影响阴道内环境的因素与阴道pH值的关系,我们对产褥期妇女的阴道黏液进行了酸碱度测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杜普 《医药与保健》2007,15(10):8-8
据统计.绝经后有30%的妇女会发生老年性阴道炎。其原因是.绝经后体内性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引起阴道内pH值上升.阴道黏膜萎缩变薄,皱襞消失;且阴道内的弹性组织减少,使阴道口豁开,阴道壁膨出.这些都会使阴道黏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造成感染细菌。因此,女性在生活中要注意自我护理,讲究卫生,注意以下事项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不同pH值对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阴道毛滴虫在不同的pH值培养基中的培养效果。方法 阴道毛滴虫在pH5.8,6.2,6.6,7.0四组不同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每隔24h观察虫数,活率并计算活虫数。结果 pH7.0组培养第2-4天虫数,活虫数,活率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且在培养过程中无明显活虫数及活率高峰,阴道毛滴虫在培养基中能存活生长10天,其余三组均只生长存活6天,第1-4天,pH6.6组活虫数,活率均高于其它三组。结论 pH7.0不适宜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pH6.6时,培养各项指标均较好。可能更适合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HR-HPV)感染状态下阴道微环境因子联合检测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优检测组合模式。方法 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正常宫颈(NC)女性623人和CINⅠ患者303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方法检测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法进行HPV分型检测。采用SAS 9.2及SPSS 23.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在经主成分分析获得阴道清洁度、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为阴道微环境主要代表性因子的基础上,对以上4种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原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项检测灵敏度以pH值最高(76.2%),特异度以唾液酸苷酶最高(90.9%),联合检测以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和pH值+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4种组合的ROC曲线下的面积较高,分别为0.714、0.719、0.713和0.709。进一步结合HR-HPV感染状况,通过逼近理想排序法对4种组合模式的诊断效果进行优化分析后显示,HR-HPV阳性组以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的联合检测最佳(Ci=0.585),而HR-HPV阴性组则为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Ci=0.641)。结论 阴道微环境因子的联合检测可用于CIN Ⅰ的辅助诊断,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对HR-HPV阳性女性CIN Ⅰ的诊断价值较大,而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的联合检测对HR-HPV阴性的CIN Ⅰ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7.
陈华 《中国妇幼保健》2020,(6):1095-1098
目的探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孕晚期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阴道微环境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孕晚期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1。对照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阴道微环境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正常率、菌群多样性正常率及阴道微生态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正常率、菌群多样性正常率及阴道微生态正常率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p H值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研究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在有效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同时能够改善阴道的微生态环境,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对妊娠期妇女微生态进行评估,为临床诊治妊娠妇女假丝酵母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在门诊就诊的妊娠妇女60例为妊娠组,同期选取非妊娠健康妇女60名为非妊娠组,分别采集其阴道分泌物检测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组妇女阴道pH值为3.76±0.20,非妊娠组为4.11±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率分别高达36.67%和13.33%,均明显高于非妊娠组的16.67%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导致妇女阴道微生态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阴道pH值下降,微生态失衡比例升高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妇用抑菌片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HPV清除率和阴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2020年7月上饶市立医院妇科诊治的HPV持续感染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研究组(n=39),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研究组给予妮可Ⅰ度妇用抑菌片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和HPV清除率,观察治疗前后阴道微环境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阴道微环境状况和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HPV清除率较对照组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IL-17、IL-23、IL-10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IFN-γ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阴道pH值≤4.5、乳酸杆菌为中或大量、Nugnet评分≤3分的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妮可Ⅰ度妇用抑菌片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在HPV持续感染患者治疗中有明确疗效,两者联合应用在有效提高患者HPV清除率的同时改善患者阴道微环境,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转归特点及阴道微环境因子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 从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HR-HPV感染、经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的421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24个月的随访。在收集基线资料的基础上,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试剂盒测定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状况。根据基线和随访24个月后HR-HPV的感染状况,描述HR-HPV感染的转归特征,并探讨阴道微环境因子对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结果 在390名完成24个月随访的HR-HPV感染女性中,HR-HPV持续感染率居前5位的型别依次为HPV16(24.1%)、HPV58(22.2%)、HPV53(21.7%)、HPV52(20.0%)和HPV39(11.8%)。阴道pH值(aOR=1.74,95%CI:1.08~2.80)、唾液酸苷酶(aOR=2.70,95%CI:1.52~4.83)和白细胞酯酶(aOR=3.41,95%CI:2.13~5.44)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其中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均可增加同型和异型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结论 HPV16容易发生持续感染,阴道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异常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