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块切除原发灶肿瘤并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口腔癌症的经典手术之一。然而,由于解剖学原因在上颌骨恶性肿瘤术中并不常用。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有时发生咽旁间隙处复发或咽后外侧淋巴结转移,因此上颌骨的癌症手术方式需要进一步改善。病例和方法受试者为1980年-2002年日本神户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72名上颌骨鳞状细胞癌患者,原发灶在上颌牙龈处的48例,上颌窦处的22例,硬腭处和上颌骨骨内的各1例,同时回顾性的调查了每位患者的临床病史和治疗过程。结果和讨论48例龈癌患者,34例存活18-129个月,3例局部复发,3例发生颈部转移,4例发生…  相似文献   

2.
原发于上颌牙龈和硬腭的上颌鳞状细胞癌(MSCC)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头颈部肿瘤,患病率相对较低,病例收集难度较大,因此目前有关MSCC颈部淋巴结阴性患者治疗和预后的研究仍然较少,且其临床治疗策略存在争议,国际上也无统一的治疗指导策略.目前的研究显示:MSCC患者颈部淋巴结的总转移率为21%~46.1%,主要影响因素有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临床颈部阴性(cN0)的舌体鳞状细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和与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探讨cN0患者的颈部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N0舌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隐匿性转移的发生率和转移规律。结果 94例cN0舌癌中,病理检查证实颈淋巴结转移者39例,其中T1~T4期肿瘤的转移率依次为28.6%,35、0%,56.5%和60.0%。高分化和中低分化舌癌的转移率分别为23.1%和54、6%。原发灶生长方式为外突型、溃疡型和浸润型病变的转移率依次为13.3%,27、3%和60、8%。单个淋巴结转移者19例,多个淋巴结转移(累及一个或多个颈部分区)者20例。共有55个颈部分区检出阳性淋巴结,各区转移频率依次为:Ⅰ区,32.7%(18/55);Ⅱ区,41.8%(23/55);Ⅲ区,23.6%(13/55);Ⅳ区,1、8%(1/55),未见累及Ⅴ区者。结论 ①原发灶的病理分级和生长方式可以作为术前判断颈淋巴结转移的参考因素。②高分化的T1期病变可行颈部观察,但对于分化程度较低、生长方式呈浸润型或溃疡型者宜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T2~T4期病变须行同期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③建议对cN0舌癌行扩大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清扫Ⅰ~Ⅳ区),避免全颈淋巴清扫术给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的上颌鳞癌(c N0 MSCC)患者的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评价选择性颈淋巴清除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手术治疗的MSCC患者的病例资料58例,统计学方法分析MSCC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区域复发率、生存率及相关因素。结果: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8.8%,颈部淋巴结转移率39.7%,5年生存率59.0%; p T4期、肿瘤侵犯软腭为MSC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低分化、浸润神经血管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p T4期尤其伴骨组织或软腭侵犯的c N0 MSCC患者建议行Ⅰ~Ⅲ区的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cT1-2N0M0)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1例原发灶扩大切除并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END),39例原发灶扩大切除、颈部观察随访(neck observation and follow-up,NOF)。对患者的pT分期、病理分级等组织病理学特征,颈部淋巴结转移率,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END组和NOF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END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显著优于NO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层分析后,病理T2(pT2)分期患者,END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20),其中,中低分化组患者END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13)。结论 END能显著控制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对于肿瘤为pT2分期或者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者,积极行END能显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般规律,同时探究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与早期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统计整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13年0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原发性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将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探究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组研究中早期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集中在Ⅰ、Ⅱ、Ⅲ区,Ⅳ、Ⅴ区转移较少;(2)本组研究在单因素分析中,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而性别和年龄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原发灶部位、T分期、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与早期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浸润深度是导致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结论 (1)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规律,转移主要集中在Ⅰ、Ⅱ、Ⅲ区,其中以Ⅱ区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cN0口腔癌患者行单纯原发灶切除后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发生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行单纯原发灶切除治疗的105例cN0口腔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以颈淋巴结转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cN0口腔癌患者中有34例(32.38%)在随访期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最早在术后3个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体征,最晚为术后18个月,术后3~12个月为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发时段。年龄、性别、肿瘤病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化等因素均不是影响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N0口腔癌患者行单纯原发灶切除后有较高的比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转移规律有较强的隐匿性和复杂性,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因素来预测。  相似文献   

8.
舌鳞状细胞癌位居口腔癌首位,颈淋巴结转移妨碍其治疗.颈淋巴结转移分为微转移和包膜外转移,前者与肿瘤预后较差相关,后者对患者的生存率影响更大.舌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多为Ⅰ~Ⅲ区,原发灶浸润深度对颈部隐匿性淋巴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与其病理分级、神经和血管侵犯、浸润深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关.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评估除需借助B超、CT、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等影像学辅助检查技术外,还需借助细胞细针吸取活检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来确认.迄今有关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处理仍无定论,临床选择上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目前,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处理主要为颈淋巴结清扫和随访观察两种方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是解决其问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硬腭、上颌牙龈、上颌牙槽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低于口腔其他部位,目前能够指导上颌鳞癌治疗的文献较少,迄今仅有1个研究小组撰文强调上颌鳞状细胞癌cN0患者的颈部处理。但对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行为的阐述仍显欠缺.该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病例口腔鳞癌的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Cn0病例颈部的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患侧全颈淋巴清扫的194例Cn0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Cn0口腔鳞癌总体隐匿性转移率为38.1%(74/194),转移灶最常累及Ⅰ~Ⅲ区,Ⅳ区转移率仅为1.5%(3/194),未见Ⅴ区转移. 110例Cn0舌癌中, 6例表现为转移灶直接累及Ⅲ区的跳跃性转移,未见Ⅳ区跳跃性转移;T3、T4期舌癌多表现为累及多个颈部分区的"弥散性"转移.结论 Cn0口腔鳞癌具有较高的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适合行选择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11.
硬腭、上颌牙龈、上颌牙槽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低于口腔其他部位,目前能够指导上颌鳞癌治疗的文献较少,迄今仅有1个研究小组撰文强调上颌鳞状细胞癌cN0患者的颈部处理。但对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行为的阐述仍显欠缺.该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研究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于cT1N0M0期舌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其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生存情况、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36例cT1N0M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组(选择性颈清组,23例)和观察组(13例).对患者的临床病历、随访资料、病理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的浸润深度(DOI)与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即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明确MRI测量的DOI是否可作为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选取61名舌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分析纳入患者中MRI测量的肿瘤DOI及其他临床病理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6例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纳米炭组(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纳米炭组患者于术前12 h在距离肿块边缘0.5 cm处黏膜下多点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每个注射点0.1 mL,共计3~4个注射点)。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择行肩胛舌骨肌上(Ⅰ~Ⅲ区)或全颈(Ⅰ~Ⅴ区)淋巴清扫术。标本离体后解剖、分离所有淋巴结,并行病理学检查,记录检获的淋巴结数目、大小、部位、病理结果。将试验组与对照组所得数据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例患者行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清扫术,共检出淋巴结1 137枚,纳米炭组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数(43.79±19.23)枚,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82±8.77)枚(P=0.019),两组均以Ⅲ区检出的淋巴结数最多,但纳米炭组Ⅱ区检出的淋巴结数及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65例全颈淋巴清扫术共检出淋巴结3 938枚,纳米炭组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数为(66.67±20.02)枚,对照组为(53.03±20.98)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在各区(Ⅰ~Ⅴ区)检出淋巴结数的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4)。两种颈淋巴清扫术式中,纳米炭组检出微小淋巴结的比例和检获淋巴结的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0);纳米炭组中染色淋巴结癌转移的检出率高于未染色的淋巴结(P=0.000)。结论 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可以显著提高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淋巴结特别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颈淋巴清扫术的彻底性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临床N0患者是否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一直存在争议。临床N0患者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后病理检查发现有 30 %左右的患者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 ,而术前进行CT、MRI、PET等检查也难以发现颈部隐匿的淋巴结转移 ,因此临床上只能根据原发灶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等因素决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为回顾性研究,评价了T1和T2期口腔癌患者的颈部转移灶控制情况及其生存率。17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均进行了原发灶切除。21例可触及颈部明显淋巴结者,接受治疗性颈清扫术,未触及淋巴结者150例,75例进行了选择性颈清扫术.75例进行了随诊观察。是否施行选择性颈清扫术依据于临床标准,而非随机。  相似文献   

17.
Sentinel node biopsy as an alternative to 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for staging of early oral carcinoma. Samant S, 2013 Jun 1. [Epub ahead of print]作者报道34例临床T1/2NO的口腔癌患者哨卫淋巴结活检(SNB)的结果。在原发灶切除的同时行SNB,对病理证实的哨卫淋巴结阳性(pN+)及SNB失败的患者行颈淋巴清扫术。结果:32(94%)例患者SNB手术成功.其余2例SNB失败患者立即行颈淋巴清扫术。7f21%)例患者pN+,其中6例行SNB,1例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N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颈清扫术(ND)不同术式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按接受ND的术式分为根治性颈清扫术(RND)组、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MRND)组和择区性颈清扫术(SND)组,采用Constant's肩功能量表和ND损伤指数量表对术后肩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保留副神经组的患侧肩功能优于RND组(P<0.01).在保留副神经组中,SND组的肩功能优于MRND组(P<0.01).SND术后的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轻微.结论SND对术后肩功能影响轻微,优于RND和MRND.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鞘系口腔癌根治术后颈部复发的潜在部位,但其复发状况并没有得到充分论证。该文旨在研究口腔癌患者颈动脉鞘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判断颈淋巴清扫术切除颈动脉鞘是必须抑或多余。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9例患者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颈部阴性淋巴结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并研究其与颈淋巴结转移、复发及总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终点事件为颈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生存分析法探讨不同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失访10例。90例患者中,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复发11例(12.2%)、死亡28例(31.1%),阴性淋巴结出现窦组织细胞增生(sinus histiocytosis, SH)27例(30%),3年无颈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为89.4%,3年总生存率为67.3%。90例患者的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N分期、临床分期对总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5);吸烟、初次颈淋巴结转移(N≠0)、SH、行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对颈淋巴结转移、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且吸烟、初次颈淋巴结转移、SH、行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复发概率较高。结论: SH、初次颈淋巴结转移是导致OSC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N分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