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苏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4):2693-2694
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组症候.对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3 a来住院90例眩晕病人进行诊治并归纳总结,发现引起眩晕的主要疾病有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美尼尔病、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及药物毒性反应等.其中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引起的眩晕最常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病例选择按就诊先后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4~30岁8例,31~46岁23例,46岁以上5例.其中美尼尔氏病2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前庭神经元炎4例,头位眩晕3例,原因不明眩晕4例.对照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25~30岁9例,31~46岁21例,46岁以上3例.其中美尼尔氏病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前庭神经  相似文献   

3.
眩晕是内科门诊和急诊中常见病症,常见原因有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病、颈椎病、前庭神经元炎等。主要表现为位置性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眼球震颤等,有关治疗药物也较多。笔者自2005年2月以来,采用纳洛酮与碳酸氢钠联合静注治疗眩晕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天麻素注射液 (商品名天眩清 )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四川大学医学院、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现代制药技术研制而成的单体制剂 ,其成分为名贵药材天麻的有效单体天麻素 (gastrodin) ,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癫痫、镇痛 ,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椎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及内耳供血不足 ,保护神经细胞 ,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功能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眩晕 (美尼尔氏病、药毒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枕大神经痛等 )、头痛 (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综合症…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不足性眩晕10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主要由于脑动脉硬化 ,血粘度增高 ,颈椎部位的椎动脉受压 ,或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等多种因素造成椎基底动脉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等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为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提高本病的疗效 ,近几年来我们自拟具有补益肝肾、益气升阳、养血活血功能的眩晕平汤治疗本病 62例 ,获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将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老…  相似文献   

6.
眩晕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组症候。对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3a来住院 90例眩晕病人进行诊治并归纳总结 ,发现引起眩晕的主要疾病有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美尼尔病、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及药物毒性反应等。其中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引起的眩晕最常见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0例病例中 ,男 5 2例 ,女 38例。年龄 1 6岁 71岁 ,平均 4 7.5岁。有 76例伴有恶心 ,占 84 .4 %,5 7例伴有呕吐 ,占 6 3.3%,其中位置性眩晕及药物毒性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较少 ,眩晕亦较轻。有 …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病。1998年1月~1999年3月对住院的63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用利帮芬特治疗,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48~76岁,平均61.7岁。临床诊断依据:(1)具有动脉硬化表现的中老年人,反复发作性眩晕或头昏,多与头位或体位改变有关;(2)伴有一种或多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作症状,或发作时有一过性脑干缺血、视力、共济改变症状;(3)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因素如颈椎病、高血酯、高血压等;(4)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有血流降低或有血管狭窄改变[1];(5)排除其他原因,如前庭神经元炎、美尼尔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8.
虽然头晕,或称为眩晕,是推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常见症状,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眩晕的患者一定患有颈椎病。很多疾病都可以眩晕作为主要症状。眩晕的常见原因有: 1.颈性眩晕:因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不稳定、骨刺形成,刺激或压迫推动脉,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如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 2.耳原性眩晕:由于内耳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如美尼尔氏综合征。 3.眼原性眩晕: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疾患常伴有眩晕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具有发病急、复发率高等特点,治疗有一定因难。根据引起眩晕的病变部位、病因等,眩晕可分为多种类型。此文所指的眩晕,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眩晕。现将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对内科住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利多卡因原系局部麻醉药,此后又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近年来临床发现还具有下列几种新用途。一、治疗眩晕症:利多卡因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眩晕。有报告,用利多卡因每次每公斤体重1毫克加入50%葡萄糖40~60毫升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治疗突然发作,有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绝大部分伴有恶心、呕吐的眩晕症患者36例(其中美尼尔氏征16例,重感冒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另14例未统计病因)。结果:用药3次后全部病例症状消失,其中注射1次即有19例症状消失。其治疗美尼尔氏症及迷路炎性水肿所致的眩晕的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或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则可能是通过直接扩张脑动脉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原因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占中老年各种眩晕的60%以上,其特征为头晕目眩,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来舟车,天旋地转,或伴耳鸣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属真性眩晕,有别于因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头晕.常有引起脑动脉硬化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王法德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本文总结了王法德老师多年来的临床辨治体会,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眩晕症常见的病因有内耳膜迷路积水(美尼氏综合症)、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包括颈椎病性眩晕),脑动脉硬化或痉挛、前庭神经元炎等[1].  相似文献   

13.
眩晕症常见的病因有内耳膜迷路积水(美尼氏综合症)、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包括颈椎病性眩晕),脑动脉硬化或痉挛、前庭神经元炎等[1].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由于脑动脉硬化,血粘度增高,颈椎部位的椎动脉受压,或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等多种因素造成椎基底动脉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等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为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本病的疗效,近几年来我们自拟具有补益肝肾、益气升阳、养血活血功能的眩晕平汤治疗本病62例,获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因受累血管供血范围的不同,可发生中枢、桥脑、延髓或小脑的症状或体征.多呈发作性,短时间者持续数秒钟,长时间反复发作可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引发中风,属中医"眩晕"、"中风先兆"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进展,兹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利多卡因、西比灵治疗眩晕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眩晕是患者对空间定向障碍的一种运动错觉,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向一侧移动,或者自觉身体旋转摇晃不定,是临床常见症之一。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利多卡因、西比灵治疗眩晕40例,疗效显著。40例中男18例,年龄24—79岁,女22例,年龄30—52岁。其中美尼尔氏征2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例,前庭神经炎4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2例,其它2例。治疗方法:利多卡因50—100mg加入50%葡萄糖40ml,缓慢静脉推注,每日1次;西比灵12mg每日1次口服,连用3—5天。结果34例治愈,6例显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笔者从2003年1月~2007年4月,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缺血性的血液循环障碍,是造成剧烈眩晕的常见急症之一。我科2007年7月-2008年3月应用氟桂利嗪加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最常见的症状,其病因与多种原因造成该系统缺血有关。通过应用丹红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比较,对比两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2010年3月~10月收治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9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体重心动摇平衡检查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重心动摇平衡仪、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背勒(transcraniai Doppler,TCD)对服用西比灵治疗前、后的60例椎-基底功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进行检查.并选择50例健康查体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治疗前重心动摇类型主要表现出弥散型的特点,闭眼状态下更为明显;采用西比灵治疗后,患重心动摇平衡检查各参数除重心中心移位外均有显性变化.其中重心动摇而积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临床症状改善关系最为密切.与颈部血管B超、TCD的结果改变相符.结论: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治疗过程中,重心动摇平衡检查可用于评价患的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