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们以前关于绿茶抑菌及杀菌性质的研究,我们利用它来作为治疗痢疾的药物.我们总共观察了121个病例,其中101例是痢疾病人;9例在数日前发现原虫,而采用专门抗原虫治疗,停止使用绿茶;另11例病人合并有伤寒、副伤寒,或有带菌现象.关于这最后一组,因为数字很少,我们不作任何肯定的结论,但大体上看来治疗时所得的结果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2.
細菌性痢疾遍及世界各地。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痢疾的发病率已逐漸下降。但痢疾带菌者,仍是有待解决的一大問題。由于痢疾带菌者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們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关研究工作。为了寻覓治疗痢疾带菌者的有效藥物,结合发掘祖国医学遺产,经笔者赵勋皋倡議,自1957年起,采用中藥馬齿莧及黄連素进行对痢疾帶菌者的治疗。經过我們治疗結果,証明疗效显著。现將治疗結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传播較为普遍,每年均有散在发生。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为了寻觅有效的簡易的預防痢疾方法,我們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結合发掘祖国医学遺产,考虑到大蒜及茶叶在临床上有治疗痢疾的作用,笔者乃应用大蒜片及茶叶丸进行預防痢疾的研究。經过严密观察,証明大蒜片及茶叶丸对預防痢疾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现将观察研究結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59年,我区在防痢工作中,广泛推行了馬齿莧(湯)預防痢疾的办法。經过观察,馬齿莧在防治痢疾方面,具有經济、簡便和效果良好的預防作用,易于广泛推行,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則。根据各地报导,马齿莧有治疗痢疾的作用,因此我們推测,如果在已经发生痢疾病的單位,給健康人全部服用馬齿苋(湯),可能起到及早治疗潛伏期患者,从  相似文献   

5.
我們两个医院,在上級党委和首长的正确領导下,自1963年起,为了进一步貫彻党的中医政策,組織中西医合作,开展了单用針灸治疗急性典型細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三年来,我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四个第一,不断提高政策思想水平。尤其在听了毛主席和党中央“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以后,更是振奋人心。我們想,痢疾是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目前虽有多种抗菌药物,但由于痢疾杆菌抗菌株日益增加,疗效不够稳定,不能滿足治疗上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奴佛卡因治疗急性細菌性痢疾,在“全国医藥卫生技术革命展覽会資料汇报”中已有报道(1)。我們在去年曾用这一疗法治疗急性細菌性痢疾60例。根据临床观察,近期疗效颇好,經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一、治疗方法取下脘、天枢、气海及足三里諸穴(前三者用注射器針尖刺入一寸二分至一寸五分,足三  相似文献   

7.
1957年夏,我們运用祖国医学辨証論治法則治疗痢疾,初步总結了中医对痢疾的疗效。1959年夏秋季,根据苏联經驗,采用噬菌体治疗痢疾,又总結了多价噬菌体对痢疾的疗效。以上两种中西疗法虽然疗效可达到74.5-83.4%,但尚不够理想。为了提高疗效,縮短病程,减少复发,而控制痢疾传染源,我們于1959年6月至1960年9月,試以中医辨証論治为基础,結合噬菌体疗法治疗八十一例小儿菌痢,取得滿意效果。茲将初步观察情况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8.
痢疾、肠炎是夏秋季节多发病,虽然治疗本病的西药较多,而治疗本病的中成药较少,为了突出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我们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了这种效果好,服用方便的中成药-特效痢疾肠炎胶囊。几年来经过临床治疗痢疾,肠炎的广泛医疗实践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今将我们在门诊对963例痢疾、肠炎病人的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来源:该963例痢疾肠炎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急性痢疾356例,急性肠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化学性药物的不断增多和广泛应用,药物性肾损害屡有报告,笔者结合我们自1989年以来收治的11例病人进行中药治疗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1例中住院9例,门诊2例,既往均无肾脏病史,亦无肾脏病家族史。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5岁。 原发病:痢疾1例,上感1例,肺炎2例,呋哺类药及磺胺类药中毒4例,脑血管病2  相似文献   

10.
細菌性痢疾是发病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之一,近年来西医治疗率虽有逐年提高,但尚不属理想,并由于痢疾杆菌之抗药性与目惧增,临床治疗又产生一定的困难。 1958下半年以来我們采用人工冬眠疗法,暴发性痢疾治愈率由1958年29.7%提高至60.5%,死亡率由1958年43.2%,降低至31.5%,但尚不够满意。1961年我們选部分痢疾病例,試以中医辨証論治为基础結合西医綜合疗法,效果頗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痢疾带菌者在痢疾流行病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寻觅治疗痢疾带菌者的有效药物,在1957—1958年我們曾分別应用中药馬齿莧或黄連素进行了对痢疾带菌者的治疗。在1959—1962年期間,在中西結合的基础上,我们曾分別对痢疾带菌者采用了中药凤尾草、茶叶丸、大蒜片或复方凤尾草片继續进行对痢疾带菌者治疗的实驗研究,现将实驗結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腹泻45例(其中慢性痢疾27例,慢性肠炎15例,慢性滴虫性肠炎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45例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在9~45岁之间。工人33例,干部10例,学生2例。均有急性痢疾或急性肠炎病史。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1年,其中2年以上者39例。有6例未经任何治疗,39例经反复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偏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发作性头痛。笔者在临床上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性偏头痛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30例,均系本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19岁。病程半月至二年。头痛偏左侧11例,右侧10例,双侧交替不定者9例。有偏头痛家族史者  相似文献   

14.
我們治疗放射性白血球减少主要是采用中医中葯及針灸疗法,这两种都有疗效。我們应用針灸治疗有三十多例,由于部分病例記載不全,或病人仅針刺一、二次,而未继续再針,效果不明外。茲将十八例治疗經过分析于下: 采取穴位取穴以大椎、大杼、脾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合谷、百会等交替应用。疗效分析治疗經过:十八例中除例八因准备上有錯外,都沒有中断一周以上,个别病例有暫停二、三天,例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按辨治痢疾思维采用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两组均以3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按辨治痢疾的思维采用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上所称的痢疾,乃指大便頻数、里急后重、粪便带血及粘液等的綜合症状而言。其中包括有:(一)由于特种病原而引起的,如細菌性痢疾、原虫性痢疾等;(二)由于其他疾病以痢病作为一个分症而出現的,如恶性瘧疾、黑热病、食物中毒等;(三)由于局部疾患而产生的,如结腸或直腸部位的其他炎症病变。我們复习文献时,要按具体情况加以分析,以免誤会。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中医疗法的开展,我們医院正在大量的使用着黄連治疗細菌性痢疾,中耳炎等等。以前我們医院是給病人服的黄連粉,或用水剂灌腸,可是黄連很苦病人不願服。水剂灌腸也不太好。根据病人的反映,我們就想出办法制成無味道的黄連丸。其制法分兩个步驟如下: (一) 制丸將黃連粉放在干淨的搪瓷方盤內,用小噴霧器將1:3的糖漿溶液作粘合剂(糖漿1份,水3份),噴在黄連粉上,使其湿潤;轉搪瓷盤,即粘合成小母丸。然后再喷糖漿溶液,並加少量黄連粉,旋轉搪瓷盤,如此反复数次,使黄連粉逐层粘在小母丸上,制成約0.5克一粒的黄連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川芎茶调散加减口服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52例,治疗6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40例,占76.92%;有效6例,占11.54%;无效6例,占11.54%。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痢疾帶菌的治疗問题,目前各家主張不一,据文献报告:氯霉素、合霉素、痢疾菌苗和植物杀菌素对痢疾带菌者治疗,均可收到良好效果。但因药物价高,不能大量供应,而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寻求疗效高,价格便宜,供应充足和發揚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我站于1959年夏,开始試用中药香参丸对慢性痢疾带菌者进行治疗,收效优異。現將我們几个月来对21例帶菌者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前言本文作者之一(張)在采集中药的过程中,發現有一种植物的根部颜色很黄,味道很苦(从外观上看和黄連颇有相似之处),因而推断可能含有小蘗硷。后經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作小蘗硷含量的定量分析和抑菌实驗,証实了这种推断。而后作者(李)对該植物作了鑑定,並进一步作了抑菌試驗,当証明其确对痢疾桿菌有抑制能力时,即用之于临床。第一次試驗是在某团进行的,当时我們試治了細菌性痢疾患者14人。这14人中有一名是急性痢疾,有4名是复發性痢疾,有9名为迁延性痢疾。这些患者在治疗以前均有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有發燒者三人,其中一名高达40.2度,大便次数一天多在10—30次之间,体检左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