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中医治疗胁痛集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的病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多种内科病都能出现胁痛。《景岳全书·胁痛》说:“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其证分虚实,或因气滞、血瘀、湿热致肝胆不利,经络瘀阻,或因肝肾阴虚,脏失所养。不论胁痛是实证还是虚证,病  相似文献   

2.
胁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景岳全书·杂证谟·胁痛》曰:"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  相似文献   

3.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内经》认为本证主要与肝胆病变有关。如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民病左胠胁痛……病本于肝”。后世医家又以肝脉布胁,胆脉循胁,肾脉贯肝膈为据,主张胁痛与肝、胆、肾经有关。病机多为肝郁气滞、湿热内郁、外伤血瘀、久病肝肾阴亏致肝络不和,疏泄不利、气滞血瘀或络脉失养引起胁肋作痛。然肝主藏血,其气从左  相似文献   

4.
胁痛 ,乃肝病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灵枢·五邪》篇云 :“邪在肝 ,则两胁作痛。”盖肝居胁下 ,其经脉布于两胁 ,胆附于肝 ,其脉循于胁 ,故胁痛之症 ,多责之于肝胆。肝病胁痛 ,亦称肝痛 ,在“慢肝”、“乙肝”之类的肝病中 ,表现极为明显。患有肝病者 ,一日出现胁痛 ,思想上紧张  相似文献   

5.
胆囊炎表现为右侧胁肋部持续性钝痛或不适感,腹胀,嗳气,恶心。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甚至有“双边”征,以及胆囊内结石光团。中医学理论认为,胁为肝胆经脉循行之处,故胁痛之病,主要责之于肝胆功能失常。因为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又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肝,  相似文献   

6.
胁痛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胁痛是指胁肋一侧或两侧作痛,往往与肝胆病变有关。《杂病证治新义》说:“胁痛乃胁下季肋疼痛之证。《内经》以肝脉贯膈布胁肋,故后世皆以胁痛责之于肝经。”肝气条达,气血畅行,而无胁痛之患。如外邪未解,传入少阳;情志失调,郁怒伤肝;痰浊饮邪,停着于胁;强力负重,跌仆挫伤,皆能使肝胆气血不和,脉络阻滞,而发生胁痛。亦有房劳过度,精血亏耗,不能涵养胁络而痛者。现按不同证脉,  相似文献   

7.
<正>《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之后,上入颃颡……",《古今医鉴·胁痛》有"病夫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临床上亦常见慢性肝病患者常有胁痛,故胁痛病与肝脏病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早在《内经》已有记载,并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胆病变所致。如《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素问·繆刺论篇》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笔者近年来自拟肝康2号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胁痛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肝居胁下,其经脉分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  相似文献   

9.
<正> 四逆散源自《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有疏肝理脾、透解郁热之效,是调和肝牌之代表方。笔者常以此方加减治疗肋间神经痛、肝炎、胆道感染、溃疡病以及痢疾等疾患,收效满意。兹就临床应用及肤浅体会介绍于后。肋间神经痛孙××,男,31岁,农民,1980年2月初诊。两胁肋窜痛近半年,常在心情不畅时发作或加重,以右侧为甚。近来饮食日减,纳谷不香,胃脘胀闷,嗳气后稍舒,偶有失眠,二便正常。经X线胸部透视,心、肺未见异常,诊为肋间神经痛,屡服维生素B1、安乃近等药效果不显。舌苔薄白,脉弦。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若情志不调,肝失条达,胁络郁阻,则见两胁疼痛。《景岳全书》说:“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循胁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胆囊炎,祖国医学中多属“胁痛”范畴。肝胆位居胁下,其经络布胁肋,故胁病多责之于肝胆,其发病可由急性胆囊炎治疗不彻底,或胆道蛔虫病引起,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笔者在临床过程中运用辨证治疗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因病机《索问·六节藏象论篇》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应于春,主升发,属少阳位居半表半里,寄藏相火,为阳气出入的枢纽,命门之火气赖少阳胆气的升发,转枢而布达全身,发挥其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胆附于肝,其经脉络肝,胆贮藏和分泌胆汁的功能是否正常与肝主疏泄的功…  相似文献   

11.
马晶 《西部中医药》2000,13(4):24-25
柴胡疏肝散出自张景岳《景岳全书》。由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白芍、甘草七味药组成 ,为疏肝理气之首方。临床应用甚广。《景岳全书·胁痛》篇曰 :“胁痛之病 ,本属肝胆二经 ,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张氏还将内伤胁痛的发病机理归纳为郁结伤肝 ,肝火内郁 ,痰饮停伏 ,肝肾阴亏 ,外伤血淤等。治疗上具有疏肝理气 ,清肝利胆 ,温化痰饮 ,活血化淤 ,养血柔肝等作用。笔者根据这一理论 ,临症用于胆石症的治疗 ,收到满意疗效。今择二案略谈体会。例 1 胆结石合并胆囊炎张某 ,男 ,1 994年 1 0月初诊。右上腹部疼痛 ,反复发作 2年 ,曾在当地…  相似文献   

12.
胁痛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由于肝胆经脉布于两胁,故胁痛与肝胆关系最为密切。肝胆病胁痛在临床上以肝气郁结、肝血瘀阻、肝胆湿热,肝血不足四型最为常见。这四个证型虽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胁痛胁痛,是指自觉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的症状。胁痛可归属于广义的胸痛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气机郁滞,脉络失和,疏泄不利。胁痛为肝胆、胁肋部病变的常见症状之一,如肝癌、肝痈、肝热病、肝著、鼓胀、胆瘅、胆胀、悬饮、肥气、干胁痛、胁肋痛等病均可导致。临床若对导...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炎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于中医“胁痛”、“积聚”等范围。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而言,主要与肝胆疾患有关。(《灵枢、五邪篇》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肝为厥阴,中见少阳,且有相火寄其中,其性至刚也。又肝恶燥喜润。燥则肝体板硬,而肝火肝气则妄动;润则肝体柔和,而肝火肝气宁静。“金匮要略”说:“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由此说明肝与脾在治疗上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胆囊炎是以右胁下或右上腹近胃脘处疼痛为主要临床见症 ,每伴消化不良 ,胃脘胀闷之症。根据疼痛的部位和临证表现 ,从中医辨证角度来认识 ,大抵视为肝胆郁滞 ,克伤脾胃之证。本病之成因 ,邢老认为多由情志郁结 ,肝气不舒而致。肝喜条达 ,若情志不遂 ,肝气郁结 ,不仅影响三焦气化致水湿不行 ,同时肝火亦不能疏降 ,继而形成湿热郁蒸而发本病。胆脉隶胸胁。《素问·热论》云 :“少阳主胆 ,其脉循胁络于耳 ,故胸胁痛而耳聋。”此说表明胸胁属少阳胆经之部位 ,胆囊炎之主症右胁痛而拒按应为胆气不通作痛。其病脉象弦滑 ,舌红苔腻 ,多属湿热郁阻少…  相似文献   

16.
肝胆系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属于"胁痛"、"黄疽"、"膨胀"、"症瘤积聚"等门类之中,应用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对肝胆系疾病的治疗具有较显著的疗效。近年来,超声显像技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在肝胆系疾病的防治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分以下数方面对其研究进行探讨。l"胁癫证型"本质的超声显优研究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而言,为临床常见病证,祖国医学对胁痛进行辩证分型,在治疗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已对胁痛辨证本质方面进行研究,如王蒙明''应用超声显像探索108便患者的胁痛虚实辨证与内部疾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致病机理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对肝胆病早有认识,在祖国古医籍中虽无“肝炎”病名,更无“慢性乙型肝炎”称谓,但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可查询类似本病的记载,属中医黄疸、胁痛、鼓胀、积聚等疾病的范畴。《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眩昭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湿热相交,民当病瘅”中医对本病之认识,除黄疸、胁痛外,尚有肝着、肝积、虚劳等论述。肝积义名肥气,严川利《济生方》云:“肥气之状,往左胁下,大如覆杯,肥大而似有头足,是为肝积”。类似本病之肝脾肿大,只是部位在左,…  相似文献   

18.
胁痛用白芍辨析河南省焦作市铁路电缆厂医院(454000)张瑞祥河南省焦作市公费医院刘香琴[关键词]白芍,胁痛,应用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而言,主要与肝胆两脏有关。如临床的胆囊炎、胆道蛔虫、胆石症、肝炎、肋间神经痛等疾病均可出现胁痛。白芍味甘、苦、...  相似文献   

19.
王会霞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87-788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古代又称“胁肋痛”、“季肋痛”或“胁下痛”。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统称。胁痛既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临床在许多疾病中都存在胁痛。笔者对《针灸甲乙经》中针灸治疗胁痛的内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胁肋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临床颇为多见。笔者近年来治疗该病百余例,疗效尚称满意,现将有资料记载的92例总结于后,以供同道参考。一病因病机胁肋为肝经所过之处,故本病之发生无论是外感六淫之邪或内伤七情之因,均与肝经病变有密切关系,正如《灵枢·五邪篇》所说:“邪在肝,则两肋中痛。”然详究其因,不外以下三端。 1、夜卧潮湿或涉水被雨,风寒湿之邪外侵,客于经络,走窜肝之分野,因寒主收引,湿性粘滞,故使肝胆失于疏泄条达,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