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呼吸科2017年9月~2019年4月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3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另取同期接受无创正压通气+丁苯酞治疗的3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动脉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血压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方法 :根据所测血压将 5 0例OSAS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 ,夜间用多导睡眠仪检查 ,监测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最低血氧饱和度 ,睡眠期间血压。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低血氧饱和度等方面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伴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临床价值。方法NEWPERT200型呼吸机经鼻或口鼻面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结果血压、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减小(P<0.001),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减少(P<0.001),有助于整个病情的控制与稳定。结论对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要重视其治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起高血压与睡眠分裂。长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否可改善通气功能、睡眠质量,并能够降低继发性高血压?方法:选择1997-07/2004-03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鼾症工作室明确诊断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能坚持在家长期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66例。患者呼吸紊乱指数>20,即均为中、重度患者。携带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回家,每晚使用≥6h,应用12~34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时及治疗后睡眠时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睡前及清晨血压,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并调查治疗前后Epworth评分(根据患者嗜睡出现频率:从不嗜睡0分,偶尔嗜睡1分,有时嗜睡2分,经常嗜睡3分的积分判断嗜睡程度)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每个成分按0,1,2,3计分,各域分相加为总分越高示睡眠质量越差)。治疗时对患者随访3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年随访,6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Epworth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7.54±2.21),(2.85±1.56)分,(13.67±4.72),(8.61±3.75)分,P<0.01]。②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治疗后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③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时和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尤以治疗时明显(P<0.05);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时(P<0.05)。④血压: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长期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消除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低氧血症,治疗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引起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伴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临床价值。方法 NEWPERT2000型呼吸机经鼻或口鼻面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结果 血压、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减小(P<0.001)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减少(P<0.001),有助于整个病情的控制与稳定。结论 对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要视其治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血氧气流记录与多导睡眠图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评价血氧气流记录仪诊断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62例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整夜标准多导睡眠和血氧气流记录监测,以标准多导睡眠图监测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评估血氧气流记录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最低血氧饱和度的准确性。结果:血氧气流记录与标准多导睡眠图测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密切相关(r=0.964和0.816,P=0.000)。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为诊断界值,血氧气流记录与标准多导睡眠图比较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76.5%。正常和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标准多导睡眠图-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标准多导睡眠图-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减低(P<0.05)。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最低血氧饱和度与标准多导睡眠图-最低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氧气流记录具有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能力,可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初步诊断;血氧气流记录在评价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时可能低估病情,不宜单独用于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经多导睡眠图监测筛选出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即AHI≥15次/h),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观测其治疗前后AHI、血氧饱和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提高,晨起精神好转,活动后气促减轻,所监测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仅能消除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提高了夜间的血氧饱和度,而且改善了左心室射血分数,还能减缓心功能减退的进行性过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SAHS)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方法 OSAHS患者50例行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呼吸机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指数及合并疾病种类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OSAHS可阻止并可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Auto-CPAP)与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Bi-PAP)在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时的疗效。方法 120例重度(AHI>40)OSAHS患者根据AHI是否大于60,并且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是否低于80%分为A组和B组,先后接受Auto-CPAP和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时PSG参数变化。结果 A组患者应用Auto-CPAP较Bi-PAP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应用Bi-PAP较Auto-CPAP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主要表现在睡眠效率(SE),觉醒次数(WASO),Ⅰ期+Ⅱ期,Ⅲ期+IV期及REM期睡眠各占总睡眠时间(TST)的比例,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重度OSAHS患者,AHI≤60,MSaO2≥80%的患者建议选择Auto-CPAP进行治疗,AHI大于60,MSaO2低于80%建议选择Bi-PAP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院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0例院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院外不予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无创呼吸机相关知识的指导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照顾者予以心理支持,比较3个月及6个月的多导睡眠图(PSG)检测数据。[结果]观察组呼吸紊乱指数、嗜睡程度评分、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家庭护理可以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降低呼吸紊乱指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院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0例院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院外不予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无创呼吸机相关知识的指导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照顾者予以心理支持,比较3个月及6个月的多导睡眠图(PSG)检测数据。[结果]观察组呼吸紊乱指数、嗜睡程度评分、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家庭护理可以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降低呼吸紊乱指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起高血压与睡眠分裂。长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否可改善通气功能、睡眠质量,并能够降低继发性高血压?方法:选择1997-07/2004-03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鼾症工作室明确诊断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能坚持在家长期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66例。患者呼吸紊乱指数&;gt;20,即均为中、重度患者。携带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回家,每晚使用≥6h,应用12~34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时及治疗后睡眠时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睡前及清晨血压,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并调查治疗前后Epworth评分(根据患者嗜睡出现频率:从不嗜睡0分,偶尔嗜睡1分,有时嗜睡2分,经常嗜睡3分的积分判断嗜睡程度)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每个成分按0,1,2,3计分,各域分相加为总分越高示睡眠质量越差)。治疗时对患者随访3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年随访,6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Epworth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7.54&;#177;2.21),(2.85&;#177;1,56)分,(13.67&;#177;4.72),(8.61&;#177;3.75)分,P&;lt;0.01]。②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治疗后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lt;0.05)。③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时和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lt;0.05),尤以治疗时明显(P&;lt;0.05);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时(P&;lt;0.05)。④血压: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lt;0.05)。结论:长期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消除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低氧血症,治疗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引起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因打鼾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以其中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半年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年龄(51±13)岁。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人为对照组。同意参加本实验。采用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0.588~1.176kPa,每日6~8h。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人数保持上述数目,治疗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健康者25人。①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498,9.626,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7,P<0.01)。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1,0.742,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1)。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66,P<0.01),白细胞介素8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④治疗组患者(10例)经治疗半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96,5.609,P<0.01);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4.625,P<0.01)。结论: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能通过缓解缺血,下调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生成,上调白细胞介素10生成,达到对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2例家庭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家庭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家庭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及相关参数的改变。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后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早期家庭治疗具有简便、无创、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黄隽英  赵敏艳  熊康平  徐跃华  陈锐 《护理研究》2011,25(26):2403-2404
[目的]探讨经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滴定前后中度、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多导睡眠图差异分析。[方法]给予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187例中度、重度OSAHS病人使用Auto-CPAP治疗2 d,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睡眠效率、各期睡眠比例、氧减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和血氧饱和度<90%的比例变化。[结果]应用Auto-CPAP呼吸机滴定治疗OSAHS病人,除睡眠效率外,各项数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Auto-CPAP滴定治疗可以使中度、重度OSAHS病人的睡眠结构、夜间低氧血症在短期内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更为稳定,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可获得理想效果,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压,可改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缩短呼吸暂停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总结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有效人机同步呼吸,选择合适的鼻面罩,调节适当的呼吸机参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60例患者呼吸紊乱指数和心室钠尿肽较治疗前降低、血氧饱和度较前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两种压力滴定技术的比较,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最佳压力滴定方式.方法 将60例愿意接受压力滴定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使用手工压力滴定技术;对照组使用自动压力滴定技术.两组治疗后进行多导睡眠图各项参数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90%的氧减时间等参数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各项参数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应首选手工压力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因打鼾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以其中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半年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年龄(51&;#177;13)岁.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人为对照组.同意参加本实验.采用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0.588~1.176kPa,每日6~8 h.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人数保持上述数目,治疗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健康者25人.[1]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 498,9.626,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7,P<0.01).[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1,0.742,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1).[3]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66,P<0.01),白细胞介素8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4]治疗组患者(10例)经治疗半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96,5.609,P<0.01);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4.625,P<0.01).结论:[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能通过缓解缺血,下调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生成,上调白细胞介素10生成,达到对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54-375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COPD合并OSA患者64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正压通气组和联合组各32例。正压通气组实施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联合组实施布地奈德+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睡眠情况[呼吸暂停持续最长时间、呼吸紊乱总次数、夜间血氧饱和度(Sp O2)]、治疗前后肺功能[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结果联合组夜间SpO2较正压通气组高,呼吸暂停持续最长时间较正压通气组短,呼吸紊乱总次数较正压通气组少(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FEV1、MMEF、PEF较正压通气组高(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OSA,能有效减轻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