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量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地泵人体内的新型泵力仪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我科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大剂量阿托品成功救治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卢涛  郑仕诚  赖通彬 《西南军医》2010,12(3):489-490
目的探讨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胰腺炎的效果,并加以比较,为给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皮下注射组)26例和B组(微量注射泵组)26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低于A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胰腺炎的治疗中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的方式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为降低,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段妍  肖咏梅 《西南军医》2011,13(3):534-535
目的 探讨微量泵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2000年1月~2009年5月微量泵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及护理的资料.结果 微量泵可将少量药液精确、均匀、恒定地泵入体内.结论 微量泵给药均匀尤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量注射泵是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均匀持续地泵人体内的一种泵力仪器[1],具有操作简单,定时精度高,流速稳定,易于调节,小巧便携的优点,已成为医院急救、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常用设备.但临床在使用微泵静脉给药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为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现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给予维拉帕米治疗AMI直接PCI 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 常规方法 进行AMI直接PCI术,对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冠状动脉内给予维拉帕米100~200 μg/次,总量不超过600 μg,造影评价给药前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和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CTFC).对比分析术后 30 d时梗死相关血管同为前降支发生无复流组和未发生无复流组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 结果 33例AMI直接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患者,冠状动脉内给予维拉帕米后冠状动脉血流明显改善.TIMI血流:(0.85±0.64)级vs (2.24±0.75)级(P<0.01) ;CTFC:(76.43±13.85)帧vs(37.53±9.81)帧(P<0.01).术后30 d时梗死相关血管同为前降支者,发生无复流组较未发生无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46.56%±5 .6%) vs (50.34%±4.76%)(P<0.05).结论 维拉帕米冠状动脉内给药治疗AMI直接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是一种将少量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新型泵力仪器。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它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7.
微量注射泵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晓红  栾琰 《西南军医》2009,11(4):775-775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更好发挥微泵作用。方法对400例微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解决了使用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保证了微泵作用正常发挥,保证了患者治疗及时正确进行。结论微泵作用的正常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MedRad P3T个性化心脏冠状动脉对比剂剂量设计软件在冠状动脉CTA的应用,旨在推广降低对比剂剂量、保证冠状动脉显影最佳化的个性化方案.方法 收集在本院进行256极速CT(飞利浦)联合MedRad P3T个性化注射方案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选择采用经验性传统双筒注射方案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CT图像质量及各处测定CT值.结果 采用Medrad P3T心脏模块个性化注射技术的患者诸支冠状动脉各段密度均匀性好,近端、中段和远段均能达到较一致性显示效果.结论 Medrad P3T软件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中提高了冠状动脉显影的均匀性,同时降低了平均对比剂使用剂量,个性化注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PCI)术中恶心呕吐及时有效的护理在AMI患者治疗中的辅助价值.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0年1月- 2011年2月共109例AMI行PCI术中恶心呕吐患者,其中21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83例患者出现1 ~ 3次呕吐,5例严重患者出现4 ~ 5次并伴喷...  相似文献   

10.
重视静脉麻醉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放射学治疗的麻醉方式以穿刺部位或操作部位局部麻醉为主。局部麻醉体现了操作的微创性,但患者术中疼痛、精神紧张、血压、心率变化等影响了手术的进行。介入手术的全身麻醉是一种相对简单的静脉麻醉方式,即经静脉推注一定剂量的静脉麻醉药物,然后在心电监护下利用微量注射泵持续给药,使患者处于深睡眠状态,无需气管插管,麻醉深度、麻醉时间完全可以控制,麻醉药物半衰期短,不良反应轻微。所以有必要将先进的麻醉技术引入到普通介入手术中,应重视麻醉学新技术对介入放射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PCI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的7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硝普钠组)和对照组39例(硝酸甘油组),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每次用0.05-0.1mg)和硝酸甘油(每次用0.1-0.2mg),术中出现低血压给予阿拉明0.5~1mg。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末次冠脉造影图像,分析其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观察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7d的射血分数;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8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内注射药物后:实验组TIMI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5%vs46.2%,P=0.004),TMP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48.7%,P=0.016);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dLVEF高于对照组(54.6%±9.2%,43.8%±5.9%);实验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vs20.5%,P=0.038);实验组在平均80d随访期间发生总的MACE事件比对照组相对有所减少(7.5%vs25.6%,P=0.030)。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可以改善A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是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静脉硝酸甘油介入前后心肌显像判断存活心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静息及微量静脉泵输入硝酸甘油(NTG)介入心肌显像,测算介入显像较静息显像有明显填充区域的面积及平均放射性计数,并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静息心肌显像为标准进行比较,以探讨判断存活心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LDDSE)检测急性心肌梗塞 (AMI)心肌存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 :对 2 5例AMI后两周患者 ,在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前后应用LDDSE检测 ,比较分析其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改变 ,以判断心肌存活性。结果 :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对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恢复预测准确率为 80 .2 % ,检测中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 4 % )。结论 :LDDSE对AMI早期可以较准确预测术后缺血心肌功能的恢复部位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99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Tc-MIBI)灌注成像获得梗死心肌面积为标准,验证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即刻血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是否与梗死心肌面积相关.方法:连续入选38例首次AMI患者,测定其于发病12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开通IRA 后即刻血H-FABP 浓度,于AMI发病第7d行单光子发射型断层计算机显像(SPECT)测定梗死心肌面积,进行相关关系研究.结果: SPECT测定梗死心肌面积STEMI组为(20.44±5.91)%LV,NSTEMI组为(10.91±4.66)%LV,前者显著高于后者.IRA开通即刻血H-FABP 浓度分别为(34.74±12.29) μg/L、(18.14±7.286) μg/L.线性回归显示H-FABP 与梗死面积显著相关.结论:单一测定IRA 开通即刻血H-FABP浓度可以早期准确估测首次AMI 患者梗死心肌面积.H-FABP有可能成为AMI早期诊断及判断其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改变及腺苷与硝酸甘油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60例AMI行PCI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腺苷组、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在行PCI罪犯血管开通后分别立即给予冠脉内注射:腺苷组:腺苷注射液240 μg +生理盐水10 ml.硝酸甘油组:硝酸甘油200 μg+生理盐水10 ml.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3组患者皆测定用药前后冠状动脉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测定血管开通即刻和用药后5 min冠脉血流帧数.结果 3组患者vWF在术后均高于术前含量(P<0.05).但腺苷组和硝酸甘油组vW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在术后NO血浆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腺苷组和硝酸甘油组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冠脉给药后5 min冠脉血流计帧数腺苷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PCI可造成血管内皮的功能损伤,PCI术后冠脉内应用腺苷与硝酸甘油对病变血管内皮功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01至2010-01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女性AMI患者246例,根据是否绝经及绝经年限进行分组,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绝经前组阻塞性病变的比例低于绝经后各组(P<0.05);各组前降支病变比例均高于其他位置病变(P<0.01);绝经年限与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发生有相关性(P=0.024,OR=0.697).(2)绝经前组HDL-C平均水平高于绝经后各组(P<0.05);绝经前组高尿酸血症者比例低于绝经后各组(P<0.05);绝经前组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高于绝经后各组(P<0.01);绝经年限与高尿酸血症有相关性(P=0.031,OR=0.767).结论 绝经前后女性AMI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生理阶段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特点,做好女性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周宇  刘建新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2014,(3):268-271
目的:研究120kVp条件下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中对比剂的个体化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搜集冠状动脉CTA检查中,个性化注射对比剂的连续患者的资料,共104例,与前期固定给药的连续患者资料进行比较。个性化给药组中,采用碘克沙醇(270mgI/mL),剂量1mL/kg;注射流率根据患者体重设定:%54kg为4.0mL/s,55~64妇为4.5mL/s,65~74蚝为5.0mL/s,〉75kg为5.5mL/S。固定给药组中,采用碘帕醇(370mgI/mL),总量为60mL,注射流率为4.5mL/s。两组病例的cT扫描方案相同。由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测量两组患者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近段、中段、远段的CT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个性化给药组,平均体重为70.2妇,平均碘剂量为17.68gI/人;固定给药组,平均体重为67.6妇,平均碘剂量为22.2gI/人。两组病例,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客观评估:两组病例,所有冠状动脉节段CT值均接近或〉300HU。结论:12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在CCTA检查中的个性化应用是可行的。此条件下,图像质量可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同时降低对比剂用量,推荐用于肾功能损害高风险的人群。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I)预后的因素。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分析了1982~1984年AMI3387例住院8周内死亡率与性别的关系。该组男女患者比为2.4:1,70岁以上者分别占18.6%与37.7%,女性病死率(15.7%)明显高于男性(10.1%)。女性并发泵衰竭与心脏破裂者高于男性,说明女性病死率高是由于高龄患者多的缘故。在54例急性非穿壁性梗塞的分析中,并发室速、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AVB)分别低于穿壁性组。三医大二院分析59例AMI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建芳 《西南军医》2006,8(4):108-109
自控静脉镇痛(PCLA)是通过静脉输液管接置有镇痛药物的自控注射泵,它是一种持续给药的麻醉泵,具有使用方法简便,镇痛效果满意的优点。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通过按压PCIA上的按钮,自行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且使用剂量在麻醉师设定的范围内,能安全迅速缓解疼痛,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在临床上能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有效和易于控制的镇痛方法。近期我院对60例骨科创伤患者术后采用镇痛泵自控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皮动脉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灌注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动脉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PCS),是目前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注药方法。1998年3月以来,我院运用微量注射泵对8例 PCS 术后的恶性肿瘤患者行灌注化疗,使化疗药物在单位时间内直接、均匀注入到肿瘤部位,有效地提高了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现就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57岁。原发性中、晚期肝癌2例,肝转移癌6例。共灌注化疗20次。均未出现局部感染、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