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慢性肝炎,根据中医辨证与瘀血有关。因此笔者以活血化瘀理论为指导,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21—56岁,平均42岁。就诊前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5年。52例均根据1995—5北京第 相似文献
3.
4.
以年代为序、对从虚从瘀治消渴理论进行溯源。发现这一理论主要历程为:萌芽于(内经)、汉《金匮要略》承《内经》之论,立消渴专篇。唐《千金要方》始以益气养阴为主组方。宋金元明时期以消分型,充实了从虚治消的理论:从瘀辨治消渴理论初见端倪,散见于《是六书》、《医学入门》等。清代及近代医学完善了从虚从瘀辨治消渴理论。 相似文献
5.
带下证的成因虽有脾虚、肾虚、肝郁、风冷、湿热 ,湿毒及房劳诸种 ,但均而言之 ,不外“虚”、“湿”二因。如脾肾气虚不能化湿 ,湿浊下注导致任带约束功能失常 ,遂为带下 ,是属内湿 ;若因经期、产后胞宫空虚 ,或久坐湿地或洗浴不洁 ,风冷湿毒入胞宫 ,伤及任带发为带下 ,是属外湿。但不论内湿、外湿郁久均能转化。如素体阳虚则从阴化寒而成寒湿带下。又如素体阳盛或某脏之阳气偏亢 (肝郁、肝火 ) ,则从阳化热而成为湿热带下。但不论何因均须伤及任带 ,导致任带虚损 ,固摄无权 ,湿浊下注胞宫始能发为带下。由此可见 ,“无湿不成带 ,无虚不生湿… 相似文献
6.
从湿瘀论治母儿血型不合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儿血型不合 ,是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 ,可因溶血性贫血而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死产。笔者从健脾益肾、利湿化瘀着手 ,分期治疗本病35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 35例 ,年龄 2 3~ 32岁 ,平均 2 5岁。其中自然流产 1次者 16例 ,自然流产 2次者 13例 ,自然流产 3次以上者 6例。2 治疗方法按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分别辨证施治。2 .1 妊娠早期曾有自然流产史的O型血患者 ,再次妊娠前先测定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若抗体效价大于正常 ,即进行早期治疗。治以健脾利湿、活血… 相似文献
7.
从湿瘀论治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慢性增生性病变 ,又称囊性膀胱炎 ,目前多认为属于癌前期病变 ,临床表现多为尿频、尿急、尿痛 ,或伴有血尿、下腹部不适或疼痛 ,属于中医淋证范畴。西医采用膀胱灌注抗生素 ,严重者则以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治疗。笔者则在辨证的基础上对该病侧重从湿瘀论治 ,采用清化湿热、泄化瘀热之法治疗 ,获得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收集近 5年来门诊及住院病人 3 0例 ,其中男性1 2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2 0岁 3例 ,2 0~ 40岁 1 1例 ,40岁 >1 6例 ;病程 <5年 1 5例 ,5~ 1 0年 1 0例 ,>1 0年 5例 ;滤泡、绒毛样型 5… 相似文献
8.
从虚从瘀论治黄褐斑临床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褐斑为本虚标实之证,应从虚从瘀论治,以培补肝肾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佐以温阳,寓有“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的观点,临床颇有效验。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 ,笔者从虚从瘀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较为满意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分型治疗1 1 脾阳不足 ,阴寒凝滞 ,脉络瘀阻型 主症 :胃脘隐痛或冷痛 ,疼痛较甚 ,遇寒加重 ,得热痛减 ,心下胀满 ,嗳气 ,腹胀 ,便溏 ,舌淡暗、苔白 ,脉沉细涩或弦细。治法 :温阳补虚 ,化瘀止痛 ,理气和胃。药用黄芪、桂枝、白芍、高良姜、荜茇、制香附、砂仁、莪术、三棱、甘草。加减 :阴寒重、痛甚者 ,去黄芪加附子 ;形瘦体弱者 ,减轻莪术、三棱用量 ;兼有湿阻食积者 ,加用化湿消食药物。1 2 脾胃气虚 ,湿浊内阻 ,脉络瘀阻型 主症 :胃脘痞胀 ,食后… 相似文献
11.
12.
梁海瑛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5):1314-1314
大家都知道:抗病毒治疗是根治乙型肝炎的关键。以前由于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乙型肝炎的治疗一直围绕着“保肝、护肝、降酶、中医药”进行。直到近年有了干扰素和抗病毒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才正式拉开了序幕。几年来用干扰素及抗病毒治疗,确实让一些病人获得了长期或短期的缓解。但随着抗病毒药物的推广应用,临床治疗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我们有必要对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价值、使用方法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乙肝的治疗,国内外专家已形成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共识,同时还有一些其他辅助疗法,归纳起来可分为4大类:①抗病毒药,如干扰素、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新一代核苷类似物、磷甲酸钠。②西医免疫调节剂,如胸腺素α1,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③抗炎保肝药,如联苯双酯、甘草甜素。④中医中药,如苦参素、中药复方“861”、苦味叶下珠等等。上述药物各有一定疗效,但也各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约占临床病例的80%以上),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腹胀、便溏、肝区疼痛,或伴有黄疸和浮肿,肝功能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等。由于本病预后不良,应尽早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肝炎的效果。方法:124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中医汤剂治疗,后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等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肝炎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上中医辨证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0%,对照组则为38.0%,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在慢性肝炎治疗中的实施,可对其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