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研究超声造影在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术前261例患者二维超声发现的307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动态过程分析,并用Sono Liver软件获得时间-强度曲线的各参数值,最后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早期快速非均匀高增强,周边放射状增强;而良性肿瘤则表现为病灶早期缓慢均匀弱增强和无增强,均无周边放射状增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病灶造影后纵径/横径比显著减小考虑恶性肿瘤。恶性病灶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比值与良性病灶相比有差异。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186个良性病灶166个诊断正确,20个误诊为恶性病灶;121个恶性病灶103个诊断正确,18个误诊为良性。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89.2%,准确率为87.6%。结论:超声造影可动态观察乳腺病灶内微血管血流灌注状况,用Sono Liver软件可进一步对病灶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超声造影(RT-CEUS)灌注特征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肿块患者(良性30例,恶性33例)的常规CDFI及RT-CEUS影像资料,对比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造影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差异,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向心性、不均匀、高增强,周边呈放射状,87.88%(29/33)边界模糊;良性肿块多表现为离心性、均匀、低增强,83.33%(25/30)边界清晰。78.79%(26/33)的恶性肿块造影后内部可见灌注缺损。定量分析显示,恶性肿块的峰值强度(PI)及时间-强度曲线上升支斜率(k)均高于良性肿块(P均<0.05),达峰时间(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应用常规CDFI诊断长径≤2.0 cm的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72.73%(24/33),特异度为73.33%(22/30),诊断准确率为73.02%(46/63);CDFI结合超声造影灌注情况的诊断敏感度为81.82%(27/33),特异度为83.33%(25/30),准确率为82.54%(52/63)。结论 RT-CEUS灌注图像特征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指标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乳腺肿瘤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超声造影在时间-强度曲线上的变化和特征.方法对16例乳腺肿块(良性8例,恶性8例)应用造影剂SonoVue行实时造影匹配成像(CnTI)超声造影,并应用随机配置的造影剂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观察曲线形态,测量声学定量参数,对比分析良恶性肿瘤的曲线形态特征和定量参数变化.结果时间-强度曲线形态特征良性组呈慢上快下型,灌注起始端成弧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多为单向斜形向下;恶性组呈快上慢下型,灌注起始端成角清楚,上升支陡直,下降支平缓多有转折.声学定量参数峰值时间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峰值强度和峰值到60 s平均强度恶性组大于良性组(P<0.05),斜率和峰值到60s曲线下面积恶性组明显大于良性组(P<0.01).结论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和定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分析乳腺肿块超声造影结果,可以帮助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 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对肿块的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分型,并将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恶性组以不均匀部分增强及整体性增强为多,并以高增强为主,肿块增强的形态、强度及向周围浸润方式与不同的病理性质有关;该组时间强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98.1% (106/108).结论 乳腺恶性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呈现不同的造影特征,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点,分析其时间-强度曲线,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患者(共99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其超声造影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结果 73个恶性病灶的增强模式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增强,其中33个表现为快速均匀增强,40个表现为非均匀增强;26个良性病灶的增强模式主要为低增强,其中15个表现为均匀增强,2个表现为不均匀增强,9个表现为无增强,无周边放射状增强。恶性病灶造影后肿块增强范围大于常规超声显示范围,良性病灶造影后肿块增强范围与常规超声显示范围类似。良恶性病灶之间峰值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与周围正常组织差异较大,而良性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EUS时相及时间-强度曲线(TIC)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排液患者,其中23例为子宫内膜癌(恶性组),24例为良性病变(良性组),分析其CEUS表现及TIC参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灌注时相:恶性组中52.17%(12/23)早于肌层灌注,47.83%(11/23)同步或晚于肌层灌注;良性组中16.67%(4/24)早于肌层灌注,83.33%(20/24)同步或晚于肌层灌注,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洗出时相:恶性组中82.61%(19/23)早于肌层洗出,良性组62.50%(15/24)早于肌层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良性组与恶性组子宫内膜的造影剂到达时间(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达峰时间(TTP)及达峰强度(P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CEUS时相与TIC参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应用二者能够为临床提供丰富的信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7.
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超声造影检查并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57例,63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34个,良性病灶29个.行超声造影检查,以QLAB软件分析病灶内造影剂起始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造影增强模式和造影剂廓清模式.结果 85.3%的乳腺恶性病灶表现为非均一性的增强,79.3%的良性病灶主要表现为均质性增强.89.7%的良性病灶造影剂快速消退,88.2%的恶性病灶造影剂缓慢消退,良恶性病灶的消退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灶起始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灶值强度高于恶性病灶(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是有帮助的,其中病灶中造影剂的廓清模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6个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表现及时间-强度曲线。结果典型恶性肿块有其特异性的增强模式,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与周围正常组织相差较大;而良性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结论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有助于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乳腺良恶性病变共68个病灶。经上肢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观察病灶造影剂灌注特征。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所存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乳腺良恶性病灶之间以及乳腺单纯性增生与重度非典型增生性病变之间在造影剂灌注初期、灌注峰值特征、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TTP[造影剂开始注射到达到峰值强度的时间(s)]、PI[峰值强度(dB)]、AT[到达一个明显增强的时间(s)]、TTP-AT、曲线上升支斜率等参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单纯性增生性疾病与非典型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早期诊断乳腺癌具有一定意义,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US)、CEUS以及US联合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单发乳腺肿块患者的US及CEUS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获得US、CEUS以及US联合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模型方程,计算3个模型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评价3种方法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能力。结果 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为病灶周边声晕、蟹足样边界及阻力指数(RI);采用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为不均匀增强、增强后径线扩大以及相对峰值强度;US联合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为病灶周边声晕、蟹足样边界、RI及不均匀增强。单独运用US和CEUS以及US联合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91.4%、84.2%,87.7%、89.7%、84.6%和92.3%、97.1%、83.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90及0.98。结论 US和CEUS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能力相当,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77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常规超声(BUS)及CEUS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BUS及CEUS各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BUS与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 27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84例(良性组),恶性病变93例(恶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S诊断恶性肿瘤的危险指标为中等血供、非平行生长、血供丰富及边界模糊,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17、4.84、3.39、3.04;CEUS为离心性增强、向心性增强、肿瘤形状不规则、造影剂分布不均、增强后范围增大,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36、4.58、4.07、3.28、2.36。BUS诊断乳腺肿瘤的准确率为81.59%(226/277),CEUS为88.09%(244/27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 P<0.001)。结论 采用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较高,其在乳腺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个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灌注过程,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造影剂灌注强度,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比较病灶周边感兴趣区(ROI)峰值强度(PI)与达峰时刻病灶内部ROI相对应的造影剂灌注强度(II)的差异程度,计算两者差值△I及诊断良、恶性结节的△I分界值.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造影增强模式多为弥漫性整体增强(94.12%),良性结节多为周边先于内部增强(86.36%),并以周边环状增强为主,内部轻微增强或始终无增强.初步界定△I>6.08 dB时,良性结节可能性大,敏感度为85.71%;△I<2.89 dB时,恶性结节可能性大,敏感度为82.35%.结论 超声造影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EUS在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因卵巢肿瘤接受手术的患者48例,共51个肿块,于术前1周内行经腹CEUS检查,动态观察肿瘤的造影增强模式,绘制肿瘤ROI时间-强度曲线并获得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良恶性肿瘤间各参数差异。 结果 51个肿块中,良性肿瘤24个,恶性肿瘤27个;CEUS中良性肿瘤呈均匀增强,恶性肿瘤呈不均匀增强;恶性肿瘤造影剂Imax、AUC和mTT均大于良性肿瘤(P均<0.05), 而RT和TTP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CEUS可准确评价肿瘤内血流灌注特点,在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CEUS早期鉴别诊断浅表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对48例患者的56个肿大浅表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和实时灰阶CEUS,观察淋巴结造影灌注模式,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并测量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和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病理结果示良性淋巴结23个,恶性淋巴结33个,包括转移性淋巴结20个、恶性淋巴瘤13个。良性淋巴结大多表现为自淋巴结门开始的均匀增强(16/23,69.57%),转移性淋巴结半数表现为自周边开始的不均匀增强(10/20,50.00%),恶性淋巴瘤多表现为均匀增强(7/13,53.85%)。良性淋巴结中19个(19/23,82.61%)TIC呈快退型,转移性淋巴结中17个(17/20,85.00%)、恶性淋巴瘤中12个(12/13,92.31%)TIC呈慢退型。良恶性淋巴结AT、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性淋巴结PI值与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恶性淋巴瘤(P均<0.05);转移性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瘤MTT和AUC均显著高于良性淋巴结(P均<0.05)。 结论 CEUS中良恶性淋巴结造影模式、TIC及定量参数存在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声像素亮化处理技术(pure brilliance imaging,PBI)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7个乳腺肿块分别使用高频超声和PBI进行术前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高频超声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8%、69.2%、73.2%,应用PBI后,乳腺肿块毛刺状边缘、"晕环"及钙化的检出率较高频超声检查明显提高(P<0.05),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1%、82.6%、86.6%.结论 超声PBI可明显提高乳腺肿块超声图像边缘特征的检出率,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因乳腺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458例患者(677个肿瘤,恶性150个,良性527个),采用BI-RADS超声规范化术语描述乳腺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良恶性乳腺瘤的形态、边界、边缘、后方回声、生长方式、钙化、最大直径、周围组织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中,形态不规则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约86.00%和90.32%;高回声晕的特异度为100%。病理结果与BI-RADS 3类和5类一致性满意(Kappa值=0.70、0.74),与4a、4c类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5、0.01),与4b类结果不一致(Kappa值=-0.01)。结论 形态不规则、高回声晕、边缘不光整、垂直性生长、后方回声衰减或混合性改变、肿瘤内微钙化、周围组织改变可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征象,其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边缘成角、肿瘤内微钙化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声学造影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乳腺肿块(33例良性,29例恶性)进行声学造影检查,通过观察造影增强模式、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差异。结果:良、恶性肿块造影增强均匀度、造影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斜率有显著差异(P<0.05);峰值强度、峰值~60s平均强度及峰值~60s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差异。把肿块不均匀增强、造影剂出现时间<10s,达峰时间<20s,斜率<5作为恶性参考指标。对于乳腺肿块灰阶及彩色多普勒确诊率88.7%,结合声学造影确诊率93.6%。结论:声学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肿块定性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