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并发症的分析,探讨影响手术的危险性因素。方法回顾2003年2月至2005年5月期间74例梗阻性黄疸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从梗阻性质、时间、术前肝功能评估、入院24h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DB/TB)值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分析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良性梗阻病人并发症为9.8%,恶性梗阻病人并发症为39.1%(P〈0.05);梗阻时间≥3周并发症为31.3%,梗阻时间〈3周并发症为9.5%(P〈0.05);术前肝功能A级的病人并发症为8.5%,B、C级并发症为37.0%(P〈0.05):入院24h DB/TB值≥60%者,并发症为25.0%,DB/TB值〈60%者并发症为20.4%(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危险因素与梗阻性质、时间、肝功能的状况密切相关,入院24h DB/TB值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意义,尚不能确定为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一步改善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的预后.方法:对本组856例患者采用卡方检验筛选高危因素.结果:年龄≥60岁,原发病史≥10年,肝功能Child B、C级,血浆胆红素≥171 μmol/L,有合并病,术前休克,以及胆汁脓性、胆压高等为高危因素.结论: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对上述高危因素恰当处理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杨斌  高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25-1826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对23例不能行根治性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开腹胆管支架置入的减黄效果、并发症及预计生存期。结果 23例患者均完成胆管末端支架置入,从而达到减黄效果。肝功能在术后1周开始明显改善,中位生存时间为20周,死亡1例,病死率为4.3%。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6例,胆管出血4例,十二指肠梗阻2例,肝功能衰竭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再次梗阻2例。结论胆管支架置入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梗阻,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临床选择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梁立世  高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19-3020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价值.方法 13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不同减黄手术,观察其手术效果、并发症及生存期.结果 患者肝功能在术后1周开始明显改善,平均生存时间20周.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2例,胆道出血1例,十二指肠梗阻1例.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主要是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是由胆道结石、狭窄、肿瘤等原因引起胆道阻塞所致 ,一般需要外科手术解决 ,又称为外科性黄疸。围绕胆道梗阻、高压、感染、胆汁逆流、肝细胞损害而出现以黄疸、发热畏寒、器官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为探讨本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 [1 ] ,本文对我院16 3例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共 16 3例 ,其中男 71例 ,女 92例 ,年龄 19~ 87岁 ,中位年龄 5 1岁。按病因分类 :肝外胆管结石 10 8例 (6 6 .3% )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1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术式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治疗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 vs. 71.43%、84.21% vs. 10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8.25% vs. 78.57%、68.42% vs. 92.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DBIL、TBIL术后2周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vs. 17.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黄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 vs. 2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疗费用分别为(13.54±2.54)d vs. (20.14±3.38)d、(2.62±0.15)万元 vs. (2.15±0.41)万元、(4.82±0.69)万元 vs. (5.04±0.71)万元,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低位梗阻首选ERCP治疗,高位梗阻首选PTCD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胴管炎(AOSC)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子,以指导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采取时间段取样法抽取362例AOS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362例中,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7例,发生率为10.22%,50岁以上发生率14.53%,男性发生率14.37%,有休克者发生率19.27%,血浆胆红素浓度>200~moFL发生率16.03%.肝功能B、C级发生率19.4%,术前有合并病发生率16.07%,术后发生并发症者发生率21.3%,术后使用了预防性药物者发生率1.32%,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生率13.63%.结论:AOSC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50岁、男性、休克、血浆胆红素浓度≥200μamol/L、肝功能B、C级、术前有合并病、术后发生并发症、使用激素.  相似文献   

8.
唐历  梁朝群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1):1030-1032
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多个系统器官造成损害 ,大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但手术病死率较高[1]( 4%~ 43 % )。恰当的围手术期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手段。我院自 1 991年 6月至2 0 0 0年 1 2月收治梗阻性黄疸患者 83例 ,在围手术期根据梗阻性黄疸的病理变化做了相应的处理 ,现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83例 ,男 47例 ,女 3 6例。年龄 3 8~ 81岁 ,平均 56.7岁。经彩超检查 83例 ,术后彩超复查 40例 ,CT检查 43例 ,ERCP5例 ,PTC 3例 ,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证实 ,良性病变引起的梗阻性黄疸 62例占 74.7% (胆总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 (TBA)浓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及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后血清 TBA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耦联比色法检测 86例肝硬化和 36例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及术后 3,5 ,7,15 d空腹血清 TBA浓度 ,并与其它肝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 TBA明显高于正常 (t=3.92 ,P <0 .0 1) ,阳性率为 97.7% ;而 AL T的阳性率为 39.5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9.4 4 ,P <0 .0 1) ;血清 TBA与 Child- Pugh分级呈正相关 (r =0 .71,P <0 .0 1)。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手术后第 5天有 94 .4 %的病人血清 TBA值恢复正常。结论 :血清 TBA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严重程度有良好的判断价值 ,是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痊愈过程中最灵敏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恶性梗阻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病死率很高,预后较差.患者常需接受内镜治疗以达到减黄的目的,但在是否需要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金属支架与塑料支架的选择上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8年5月采取胆道金属支架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置放胆道支架后,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出现梗阻时间、梗阻水平、梗阻长度、是否结合化疗等14项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类型(P=0.047)、术前总胆红素(P=0.027)、梗阻水平(P=0.036)、是否结合化疗(P=0.002)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类型(P=0.017)、梗阻水平(P=0.049)、是否结合化疗(P=0.002)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原发病类型、梗阻水平、是否结合化疗是影响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置入胆道支架后结合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PTCD及PTIBS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及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疽24例,均采用DSA引导下PTCD或PTCD+EMBE术治疗,术后7~10d复查血生化指标。结果本组23例患者黄疸症状减退,7~10d后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肝功能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引流不畅,黄疸无减退,2月后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梗阻性黄疸的MRCP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9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82例,其中胆系结石67例,胆管炎性狭窄13例,胆总管囊肿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6例,其中胆管癌7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6例。结论 MRCP对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是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周兆海 《中国病案》2008,9(4):42-4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均采用B超引导的PTCD术治疗,术后常规X线下胆道造影。结果PTCD术穿刺一次成功41例,2次成功12例,无失败,无显著并发症发生。51例黄疸明显减轻,食欲体重增加,2例黄疸增加,术后最长生存期2年。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olusion-73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出两组的定性诊断率,经χ2检验统计两种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分析误漏诊原因,评价胃窗超声组对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病变可切除性评估价值,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胃窗超声造影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准确率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对胆管下段诊断准确率更高,且胃窗超声检查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切除作评估。结论:胃窗超声较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通过对肿瘤可切除性评估,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LR4及其信号通路在阻塞性黄疸中引起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阻塞性黄疸+多粘菌素B组(OJ+PMB组,n=15)、阻塞性黄疸组(OJ组,n=15)、假手术组(SO组,n=15)、空白对照组(CG组,n=15)。结扎胆总管建立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并于术后7、14、21d采集标本,检测血清内毒素(LPS)、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含量,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和NF-kB P65活性,RT-PCR检测TLR4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同一时间点,OJ+PMB组、OJ组与SO组、CG组比较,血清内毒素、ALT、TBI和肝组织TLR4、NF-kB P65均明显升高(p<0.01)。ALT与TLR4的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875, p<0.01),并且肝组织病理损伤也随肝组织中TLR4升高而逐渐加重。LPS与TLR4的变化呈正相关(r=0.848, p<0.01), TLR4与NF-kB p65的变化呈正相关(r=0.877, p<0.01),它们之间都存在明显的依存关系。21d时,OJ+PMB组与OJ组比较各血清学指标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TLR4的表达可加重阻塞性黄疸肝脏的损伤,并可经LPS―TLR4―NF-kB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其作用;PMB有拮抗内毒素,减轻肝脏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合并不同危险因素对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者60例,无肺部感染者60例,比较2组病人围术期的临床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机械通气、输注红细胞、术前低体质量指数、术前低白蛋白、入住ICU、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COPD史、机械通气、糖尿病史、手术时间≥ 2 h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年龄>80岁、COPD史、糖尿病史、进行机械通气及手术时间≥ 2 h会增加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采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23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炎分为肺炎组和非肺炎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8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中,术后发生肺炎31例,发生率为1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炎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诊手术、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与非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的性别、饮酒史、高血压、心功能分级、ASA分级、贫血、插胃管、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手术部位与非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诊手术、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均为影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诊手术、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Sleep apnea is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but the effect of the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o sinus rhythm on central and obstructive apneas is mainly unknown. The primary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sleep apne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obstructive or central sleep apneas are reduced following cardioversion. A secondary objective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n sleep quality.

Methods: Twenty-thre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overnight polysomnography, including esophagus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ECG, before and after the cardioversion of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ccurred in 17/23 patients (74%), and central sleep apnea in 6/23 patients (26%). Five patients had both obstructive and central sleep apnea. Sinus rhythm at follow-up was achieved in 16 patients. The obstructive apnea-hypopnea index, central apnea-hypopnea index,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or central sleep apnea did not differ before and after restoration of sinus rhythm. Sleep time, sleep efficiency, time in different sleep stages, and subjective daytime sleepiness were normal and unaffected by cardioversion.

Conclusions: Both obstructive and central sleep apneas are highly prevalent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s are unaffected by the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o sinus rhythm. The sleep pattern is normal and unaffected by cardio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 Trial number NCT00429884.  相似文献   

19.
多种术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寻找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85例OSAS患者采用单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或多种术式(鼻下甲切除术,增殖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舌成形术和气管切末主)联合治疗。结果:单纯行UPPP治疗OSAS的有效率为72.4%(134/185),对UPPP地效的51例(27.6%)患者根据不同阻塞部位再次施行不同术式后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对于多个部位狭窄引起的OSAS患者宜采用多种术式联合治疗,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关危险因素,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10月~2004年10月327例行腹部手术的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可能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327例病人中有45例术后出现了肺部并发症(PPC),发生率为13.76%.年龄>60岁、有吸烟史、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上腹部手术、手术时间长的病人术后PPC的发生率明显增高.COPD的病人术后发生PPC的相对危险度(RR)为2.77;上腹部手术发生PPC的RR为2.46.结论:腹部手术时应仔细考虑以上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