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手术后的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其发生和发展不同于一般青光眼,有其特殊的规律。随着人们对该并发症认识的提高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在其发生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预防治疗的研究中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手术后的青光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其发生和发展不同于一般青光眼,有其特殊的规律。随着人们对该并发症认识的提高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在其发生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预防治疗的研究中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4.
患者李××男30岁住院号323301左眼视力下降20余天,诊断左眼视网膜脱离。于1990年6月30日住院治疗。视力:右1.0,左手动/眼前。右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前节无炎症,前房正常深,晶体后囊混浊,玻璃体呈烟尘样混浊、有机化条索、后脱离,视网膜呈漏斗状脱离,赤道部见数个圆形裂孔,周边视网膜可见变性区。于1990年7月13日行左眼透热电凝及冷凝封孔,硅胶外顶压联合环扎术。手术顺利,术  相似文献   

5.
屈光手术为屈光不正患者视力的维持或改善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但术后也可发生视网膜脱离,尽管其发生原因尚不安全明了,但这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且视网膜手术复位率高。本文就角膜,晶状体屈光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97例(103眼)视网膜脱离伴发青光眼,其中原已有明确诊断青光眼病史、抗青光眼手术史的视网膜脱离21例(25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3例。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青光眼70例(72眼)。视网膜脱离与青光眼交替发病型3例。并重点讨论了各类型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脱离及青光眼都是目前致盲的重要原因,一眼同时罹患视网膜脱离及青光眼,在临床上是屡有所见的。除非对这种情况能够迅速诊断及时处理,否则就会受到失明的严重威胁:但是,一种情况可能掩盖另一种情况,医师的注意力也可能被首先发现的疾病所吸引,而忽视了另一种情况,就将耽误另一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对视网膜脱离与青光眼并存这一特殊临床过程的正确认识,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一、视网膜脱离合并青光眼的发病率 (一)发病率:视网膜脱离病人同时患青光眼的发病率,在不同作者的统计中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关于视网膜脱离手术造成的高度散光问题,虽然有散在报道,但并无充分的资料证实。作者就此屈光不正问题对83名接受巩膜扣带术且视网膜复位成功的病人作了前瞻性研究。术前通过屈光检查、询问病人近期配戴眼镜的度数及过去屈光状况分别了解到病人的屈光情况。对所有病人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硅胶海绵全层巩膜扣带术、冷凝、按已有之标准排放视网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青光眼并发视网膜脱离首由Axenfeld描述,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视网膜脱离常是致盲的决定性因素。作者报告18例先天性青光眼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病例分为单纯的和并发的。单纯先天性青光眼指无其他发育异常且有典型的房角镜改变者;并发者则指有其他发育缺陷的病例。18例不同原因的先天性青光眼,发生视网膜脱离者21眼,男13例,女5例;单纯性16例,并发性2例。  相似文献   

10.
手术获得成功的视网膜脱离病人的视力与下述二个因素有密切关系:视网膜脱离的时间及术前有否其它眼部的病变。作者研究了100例手术获得成功的视网膜脱离病人。这些病人术前的视力低于20/400、视网膜有裂孔和黄斑区完全脱离。其中包括无晶体病人48例,曾作过巩膜环扎手术的病人4例,外伤性视网膜脱离为4例,在另一眼有视网膜脱离或脱离病史的为12例,另一眼有裂孔的为9例,有其它眼部病变或视网膜脱离病程在一个月以上的为46例。手术方法是选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114眼中分析了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无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ARDC)的临床所见,目的在于识别其临床特征及阐明其病因,从而提供最好的处理方案。 114眼(102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如下:刺开及吸出术1眼,吸出术2眼,囊内摘出术3眼。病人中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者男性72.5%,女性27.5%,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年龄从13个月~56岁,平均31.9岁。有二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黄斑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较复杂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手术或巩膜外手术后的黄斑改变,进一步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46例152眼手术后的黄斑改变,所有患者术前视力均≥0.1,PVR分级B级,裂孔多、分布广或马蹄形裂孔边缘玻璃体牵引明显的,初次发生的伴黄斑脱离的RRD,随访至少3个月。152眼中行巩膜外手术90眼为A组,行玻璃体手术62眼为B组。结果A、B二组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斑形态学改变中,A组表面膜发生率20.0%,较B组8.0%有显著差异(P<0.05),色素紊乱、水肿、渗出、视网膜下膜发生率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视觉不适中B组视物变形、眼前闪光、眼球疼痛三个指标明显低于A组(P<0.05),小视、色视、复视三个指标稍低于A组(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对黄斑部的影响较小,视觉不适明显改善,对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更有利,但易并发白内障。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视功能恢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的手术复位率已达90%以上,但术后视功能恢复仍不理想。临床上,视功能的恢复与脱离范围、时间、是否累及黄斑有较明确的关系;手术时机及术式对预后也至关重要。组织病理学研究提示,尽早的自然复位,可使视网膜基本恢复正常形态,并维持一定功能。长时间脱离、凝固性治疗等因素可导致光感受器不可逆破坏及Mller氏细胞、色素上皮细胞等的增生,因而阻碍了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视功能恢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手术复位纺已达90%以上,但术后视功能恢复仍不理想。临床上,视功能的恢复与脱离范围,时间,是否累及黄斑有较明确的关系,手术时机及术式对预后也至关重要。组织病理学研究揭示,尽早的自然复位,可使视网膜基本恢复正常形态,并维持一定功能,长时间脱离,凝固性治疗等因素可导致光感受器不可逆破坏及Muller氏细胞,色素上皮细胞等的增生,因而阻碍了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例1,女,48岁。主诉左眼视物不清3月,以左眼视网膜脱离收住院。患者近视20余年,3年前曾在外院行双眼RK及后巩膜加固术矫正近视,术后半年屈光度又退回到术前原状态。入院时全身系统检查无异常。视力:右0.06,左眼眼前指数,矫正视力:右眼-7.00DS至0.6,左眼不提高。双眼角膜以瞳孔为中心各见12条放射状条纹,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发作致视网膜脱离复位唐娜笔者在临床上偶然遇到2例视网膜脱离,因治疗使用阿托品散瞳致青光眼急性发作,但却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现报告如下。例1女,56岁,因左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入院。患者高度近视,裸眼及矫正视力均为0.02,眼压T-1。因视网膜...  相似文献   

17.
18.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与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艳  戴惟葭  郭丽 《眼科研究》2000,18(1):81-82
目的 讨论抗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与恶性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两 小梁切除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并发恶性青光眼8例8只眼。结果 8只眼均于术后1月内出现扁平前房,周边虹膜与角人皮相贴眼压24 ̄50mmHg,平均29.5mmHg,其中7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注气术,1眼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脉络膜上腔放液术,术中8眼均于脉络膜上腔放出淡黄色液体,术后前房加深 ,眼压降至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手术疗法。方法对28例30眼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的28眼中26眼解剖性成功,所有眼术后眼压均增高。随访20例21眼,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5眼。最终视力提高9眼,不变7眼,下降5眼。最终眼压正常14眼,增高4眼,低眼压3眼。结论视网膜脱离范围和PVR的严重程度是影响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功能预后的主要因素。及时治疗并保持眼压的稳定,可以保持和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岳章显  刘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2027-2028
目的:分析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15例15眼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患者进行分析,查找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所有视网膜再脱离患者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B级。结果:术后随访1a,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15例15眼患者中,出现新裂孔7眼(46.7%);原裂孔未能封闭4眼(26.7%);遗漏裂孔2眼(13.3%);脉络膜脱落1眼(6.7%);PVR1眼(6.7%)。结论: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为:出现新裂孔、原裂孔未能封闭、遗漏裂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