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FPIA法(TDx仪,国产试剂盒)测定62例门诊癫痫患者67对稳态苯妥英(DPH)的总浓度ct和唾液浓度ca,唾液浓度对总浓度的游离分数(ca/ct)为9.39±1.88%,ct<./sub>与ca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ct=1.27+9.98ca,n=67,r=0.95。应用NONMEM程序一步估算67对DPH每日剂量-稳态唾液浓度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其结果为:最大消除速率Vm等于437mg/d,米曼氏常数Km等于0.42μg/ml,其个体变异分别为σvm(%)等于12.16,σKm(%)等于20.40,每日剂量的残差(或称个体自身变异)σE(%)等于11.0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临床患者丙戊酸蛋白结合率。方法用超滤法分离血清中游离丙戊酸,然后用FPIA测定血清丙戊酸及超滤液中丙戊酸浓度,最后计算丙戊酸蛋白结合率。结果丙戊酸蛋白结合率达88.78%~95.91%,平均为93.63%,丙戊酸的蛋白结合率个体差异不大,RSD为2.06%。结论癫痫患者有高的丙戊酸蛋白结合率,临床上不能仅以丙戊酸血清药物浓度为依据,必须综合考虑,建议在适当情况下监测游离丙戊酸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4.
尽管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或对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价都存在许多困难和难题,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仍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分析技术方面已较多地采用了色谱分离技术联用相应的检测手段,使分析方法专一灵敏;在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方面,除血药浓度测定法的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外,根据中药(复方)组成和作用特点,有探讨研究生物效应法(药效、毒效)应用的理论和实践,也有将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PK/PD)引入到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同时也开始注意到中药体内的代谢转化以及中西药合用发生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这些都是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徐济萍  李军  张鉴  王建筑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6):1244-1247
 目的研究中国成年人血浆乙酰水杨酸酯酶的酶动力学特性。方法应用反相HPLC测定培养体系中乙酰水杨酸(ASA)及其主要代谢物水杨酸(SA)的含量,以SA/(ASA+SA)的比值来表示乙酰水杨酸酯酶的活性。结果乙酰水杨酸酯酶的米氏常数Km=429.67nmol·L-1Vmax=2.56mmol·min-1·L-1(血浆),最佳反应温度为37℃,培养缓冲液pH为7.4。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可靠,该酶对pH的变化较敏感,对热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集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利霞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1-123
中药药物动力学是借助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一时效关系,并用数学方程定量地预测这些过程的性质的一门边缘学科。中药进行动力学研究,对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兔眼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测定玻璃体腔内药物浓度。方法:选取健康的成年家免20只,左眼作为对照组,右眼通过后Tenon囊注射安奈德40mg作为观察组,之后按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分离玻璃体并测定。结果:在给药第3天,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浓度达到最大值为(1.78±0.527)μg/mL,以后逐渐下降,未见并发症,眼压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兔眼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药物浓度在玻璃体腔内可维持有效水平。  相似文献   

8.
9.
老年人丁胺卡那霉素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6名老年与6名年轻健康志愿者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7.5mg/kg后,老年组经1.04h达血药峰浓度23.54±2.98|ag/ml ,年轻组经0. 99 h达峰浓度20.77 ± 2. 38μg/m 1 ,老年组与年轻组7h后血浆中浓度分别为5.24μg/ml和1.97μg/ml ,按开放一室模型拟合后算得,-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1±0.56h和1.58±0.28h (P<0.05),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0.235 ±0.026L /kg和0.239± 0.010L /kg,老年组和年轻组24h尿排泄原药分别为74.3±12.2%和75,4± 8.1 %,肾清除率分别为61.93±24.30m l/m in和84.63±25.41m I/m in。结果表明,丁胺卡那霉素老年人消除比年轻人要慢。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物动力学是借助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一时效关系,并用数学方程定量地预测这些过程的性质的一门边缘学科.中药进行动力学研究,对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附子理中丸方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附子理中丸是中医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的常用成药。本文通过小白鼠急性死亡实验,测得ip LD_(50)=42.4870g/kg;运用药物累积法对该复方方药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附子理中丸在小鼠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呈二房室开放式模型分布。测得其t_(1/2)α=0.1922h,t_(1/2)β=11.2888h等动力学参数。阐明了该药的体内动态过程,为评价该药的内在质量及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痛经口服液的止痛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倪健  康玉玲 《中成药》1995,17(3):23-25
以止痛(热板法)效应为指标,进行了痛经口服液的药动学研究,求得了相关的参数,证明本品药物动力学模型为开放性一室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中药及其方剂是我国医药的宝贵遗产。研制“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新产品是当代医药学者面临的紧迫任务。只有定量的表达了方剂中各化学成分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才能使中医药走向世界。研究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的规律 ,对于促进中药复方临床药学研究的进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证中药复方的内在质量、以及进行新药开发设计、更好发挥中药方剂的疗效 ,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中药方剂组方复杂、成分繁多、干扰因素多 ,使中药药动学研究难度颇大。尽管如此 ,随着临床药学在我国日益得到重视 ,中药药动学研究逐渐开展 ,对复方药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补血药白芍主要效应成分芍药苷在血虚证和健康小鼠体内血药浓度比较,探讨血虚证与补血药的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方法:建立血虚证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健康小鼠),实验组(血虚证动物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白芍提取物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比较两组小鼠灌胃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芍药苷浓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小鼠平均血药浓度在60 min、9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血浆中芍药苷平均血药浓度为116.52±5.28 ng/μl,而对照组为41.49±2.86 ng/μl,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血虚证小鼠血浆中芍药苷浓度较健康小鼠高,说明血虚证与补血药白芍存在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C对阿司匹林的血药浓度及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水杨酸的血药浓度,研究了口服维生素C对阿司匹林在兔体内血药浓度及药物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血药浓度在10~140u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4),维生素C对水杨酸血药浓度测定无影响。阿司匹林加维生素C组的药动学平均参数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组比较:T_(max)值减少(P<0.05),Ka值增大(P<0.01)。维生素C能加快阿司匹林的吸收,两者联合使用能提早达到治疗浓度,加快了阿司匹林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有效成分药物动力学国内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草药有效成分药物动力学的国内研究概况,前人已有综述[1、2、3]。近1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将这10年中,国内中草药有效成分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综述如下。 1 研究概况 本文根据中草药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将研究情况分为以下几类,并将对首次报道的成分进行简述。 1.1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效成分 山莨菪碱(anisodamine)、苦豆碱(alopenine)、青藤碱(sinomenine)、α-细辛脑(α-asaronum)、拉马宁碱(lehmannine)、天麻素(gastrodin)和天麻甙元(gastrodigenin)、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丹皮酚(pae…  相似文献   

17.
苦豆子中生物碱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淑君  陈丰  姚崇舜 《中草药》2000,31(5):399-400
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L.为豆科槐属植物,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国内近年来对其化学、药理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已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从其全草中提出的苦豆子总生物碱具有消炎[1]、抗癌[2]、抗菌[3]、神经系统及增强免疫功能[4]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已知生物碱中含有15种以上的单一生物碱[5],其中槐果碱、苦参碱、槐胺碱、槐定碱、苦豆碱、氧化槐果碱等均已从该植物中得以分离。目前、对总生物碱和单一生物碱的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方面已有报道,考虑到药物最终的临床效果多取决于药物动力学作用,笔者对其体内测定方法及药动学特…  相似文献   

18.
以药效为指标的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9.
茵陈蒿及其汤剂药物动力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倩  于治国  薛松 《中成药》2003,25(3):182-185
目的 :测定大鼠灌胃给予茵陈蒿单煎液与茵陈蒿汤后 ,茵陈蒿中药效物质成分 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的血药浓度 ,研究其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以香豆素为内标 ,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 ,上清液在 50°C下经氮气流吹干 ,残渣加入流动相溶解后 ,离心 ,上清液进样。流动相为甲醇 1 %乙酸溶液 四氢呋喃 (30∶63∶7) ;检测波长为 340nm。大鼠经灌胃 (4mg·kg- 1 ,按 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计 )给予茵陈蒿单煎液及茵陈蒿汤后 ,所测得血药浓度数据用Topfit程序拟合并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方法线性范围为 0 .0 2 5~ 2 .5μg·mL- 1 。经非房室模型计算 ,药物动力学参数T1 / 2 分别为 1 .30和 1 .75h ,AUC0→t分别为 1 2 1 5 .0 0和 2 52 7.85ng·h·mL- 1 ,AUC0→∝ 为 1 32 5 .90和2 61 2 .58ng·h·mL- 1 。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适用于 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血药浓度测定及药物动力学研究。大鼠灌胃给予茵陈蒿汤后较单独给予菌陈蒿液后 ,血浆中 6 ,7二甲氧基香豆素 1 /2延长 ,AUC值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0.
高申  陆min 《中国药学杂志》1990,25(11):653-655
 本文采用国产荧光偏振免疫试剂盒测定了7例健康志愿者静滴和肌注庆大霉素后的药物动力学,并同时用进口试剂盒进行了对照测定。两种试剂盒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处理,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3和0.9889,P值均小于0.01。测定所得血药浓度数据用MCPDP程序拟合,结果呈血管外开放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相近。表明该试剂可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